核舟记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学案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一、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罔()贻()有奇()黍()糁()
髯()椎髻()膝()楫()不属()
2. 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如有所语.()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
其船背稍夷.()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 词语积累-解释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
(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4.文学常识—识记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编辑的短篇小说集《______》。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人。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______为主而兼有______、______成分。
二、学习导航
(一)内容理解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请简要分析。
(2)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琢冰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
(选自唐甄《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被以衣裳可以宝而不坏
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
C.子之技诚巧矣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D.子何不范金琢玉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综合实践活动
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
某中学打算举
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
(20字以内)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
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胡双钱的事迹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
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小石城山记》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
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
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
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
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
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
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
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
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
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
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琢冰》译文: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
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
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
”没有人答应的。
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
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