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
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
想
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
大的乐句时,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或是少弹和弦中的音符,或是双手错开弹奏和弦。
总之,通过他灵活机智的处理,反倒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使人听起来感到毫无瑕疵。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特点可以用避“重”就“轻”来高度概括:他反对用力敲击琴键。
他那种柔和清澈的触键与轻盈飘逸的音色,体现了现代俄国钢琴演奏学派的另一种风范。
这种追求“轻”的审美取向,可以
使触键音色充满优美的浪漫格调。
阿什肯纳齐对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钢琴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卓然的演绎,特别是对俄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更有着感人至深的诠释。
阿什肯纳齐曾录制了大量的唱片,他对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和音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对录制的任何作品都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
他录制了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奏鸣曲全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
协奏曲全集》等多人的钢琴曲全集,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钢琴全集录音大师”,人们从这些音像资料中可以听出他那种惊人的演奏技巧和高深的艺术造诣。
五、结语
俄国学派钢琴演奏家反对不讲究声音的敲打式触键,他们要求触键准确干净、音色变化丰富、力度对比鲜明,重视运用速度的快慢来增加作品的戏剧性。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
陈 蓉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域面积达到92521.4平方千米,该地区地面以中生代基岩为地基,再加上一层厚厚的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最后再经过流水冲刷和
土壤风化,就形成了一种新地形。
(二)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歌曲样式有吆牛歌、采石歌、打场歌、打夯歌这几种。
劳动号子以劳动内容为基础,劳动者根据劳作的节奏旋律而哼唱,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多变的劳作形式下,劳动号子给劳动者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愉快。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将歌曲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富有魅力,同时,歌曲的表现结合了劳动者独特夸张的哼唱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感。
劳动号子不仅是一种歌曲,也是陕北人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代表了陕北人民最真挚的劳动生活。
(三)信天游
信天游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高腔和平腔两种,在民歌的曲风范围中,它属于山歌一类,也就是在山田中哼唱的歌曲。
所以,人们又可将其称为“酸曲”或“山曲”,
进而才有了一系列歌颂祖国、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历史歌曲。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
二、陕北名歌的代表作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陕北民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早已走出了国门,面向世界。
陕北民歌中有许多代表作,如《兰花花》《走西口》《东方红》《赶牲灵》《西部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五哥放羊》等。
三、陕北民歌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一)陕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的特色往往体现在语言风格的不同变化上,其歌词是从陕北方言逐渐演变而来的,其中运用了比兴和叠词的修辞方法,其歌词风格非常独特,而且形象生动,内涵丰富。
陕北民歌的歌词富有表现力,自然清新,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社会生活,语言鲜明,充满趣味。
例如,歌词“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这句歌词就采用了陕北方言中独特的叠词写法,表达了心中难和对方亲近的伤心之情,歌词直白却直击内心;“只估划山红雀儿往高飞,不估划落在个山根低”等歌词,虽然有人会觉得实在是太土了,但是它有一种原生态的质朴美感。
除了言辞之外,陕北方言浓厚的发音也为陕北民歌镀上了一层独特的魅力之色,浓厚的方言配上豪爽的陕北民歌简直就是绝配。
例如,网上有一位陕北民歌的歌唱家用陕北方言唱了一首陕北味儿的《演员》,原唱者薛之谦听了也为其转发宣传,可见陕北方言的趣味和亲切。
陕北民歌具有朴实的语言风格,其中的句式安排也比较有吸引力,句式结构主要呈现两句一体的形式,上句与下句衔接在一起。
常见的句式结构有:重复式结构,就是指相连的两句完全一样,可以稍作改变,但是变化不能太大;对比式结构,结构形式不同,仅仅起对比的作用;变奏式结构,是指两句之间变化不大,旋律调式也可以相同。
陕北民歌最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两句一体,正是这样的句式才让陕北民歌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1.平腔唱法
通俗来讲,平腔唱法就是白嗓音演唱,也可以通过真声和假声的结合来实现,歌曲的音区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真声和假声的演唱分配就可以据此进行合理调节。
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中,真嗓演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保持匀速的慢拍节奏,此时歌曲的旋律就表现悲伤、安静的情绪;第二种是有韵律感的快拍节奏,这种歌曲就表现出欢快、激烈的情绪,但是音域不够宽,旋律起伏不大。
如果歌曲的节奏很强,跨度很大,就会直接跳过音程,此
它包含的内容不多,歌词简洁明了,节奏鲜明纯朴,韵调起伏有序,通常每两句作为一个结构体,上下句押韵或者不隔句的押韵。
大多是以七个字到十个字作为一句。
曲调高亢悠扬,粗犷豪放,有极为浓厚的抒情色彩。
它在陕北民歌中最能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色。
因此,民间有一句歌词叫做:“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咱们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
信天游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涉及的内容也多,曲调样式有多种,在人民群众中非常受欢迎。
在信天游的歌曲信息中,一般都与婚姻嫁娶、自由恋爱、生活状况以及反封建的社会思想等有关。
此外,有的是表现在孤独的漫长旅途中游子对生活痛苦的抒发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对阳光生活的无限向往。
信天游表达了陕北广大人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创作者大多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地即兴创作。
笔者认为,在漫天飞舞的黄沙中,陕北人民随风高歌,高亢优美的歌声像从天上飘来一样遍及黄土高坡,所以它才叫信天游。
这个极其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是生活在遍地黄土中的乐趣。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信天游也悄悄地发生改变,它不仅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喜怒哀乐,同时还反映了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
时真嗓演唱通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借助假声来进行歌唱,真假结合将歌曲很好地演唱出来。
在信天游中,长音分布较广,采用假声的方式可以使歌曲演唱更富有情绪表现力。
例如,在一些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将真音和假音结合在一起,根据歌曲的音域范围合理安排真假音,使其衔接自然,而合理地运用真假声可以让陕北民歌得到更好的诠释。
此外还有一种甩腔唱法,它主要是通过假声的方式来表现的,具体方法就是保持长音不变,在后面衔接一个音调更高的装饰音,使歌曲听起来更有穿透力,更加华丽。
例如,《兰花花》的第一句就采用甩腔唱法,很好地表达了一种赞美之情。
2.直音唱法
在一般的陕北民歌中,爽快与豪放一直是歌曲极力表现的主题。
对于陕北人来说,天生直爽的个性引领陕北民歌音乐向新时代前进,旋律变化丰富多样,其中很多中长音都以直音唱法为主。
在陕北民歌的音韵中,直音与长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直音都不会保持不变,增加渐强的效果可以使音乐听起来更富有魅力。
例如,《脚夫调》中的很多音都运用直音唱法。
直音唱法对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3.衬词衬腔唱法
该唱法在陕北民歌中随处可见,不仅有通俗的叹调和助词,还包含历史逐渐演变留下来
的衬词,衬词的唱法很重要,不
仅要求轻盈流畅,也要求声线处
理注重细节。
衬词衬腔主要被运
用在正词的核心位置,达到渲染
的效果,比如,“山丹丹的(那
个)开花(呦)红(个)艳艳”
中,打着括号的就是衬词衬腔。
还有一种就是出现在歌词的句子
末尾,如《小寡妇上坟》等。
此
外,有一种是在一些娱乐性高的
歌曲后面添加分段的衬词和衬
腔,互相比较之下,使之成为单
独的乐段旋律,让歌曲内涵更加
丰富。
四、结语
陕北的民歌像一碗浓浓的烈
酒,看着像白开水一样淳朴,但
其实只有喝下去了才知道其中的
美妙,它像白酒一样浓香诱人,
喝下去火辣辣的一片,让人迷醉。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
任何一种思想感情,都可以用民
歌的形式来表达,它就代表人们
的生活。
无论是站在高高的大山
之上,还是走在九里里的山旮沓,
或者奔走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随着大风刮来的
悠扬歌声。
这就是陕北民歌。
笔
者热爱陕北民歌,爱它的狂野,
爱它的爽利,爱它的朴实无华,
爱它的勇敢表达。
希望陕北民歌
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在艺术的长
河里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景德镇陶瓷雕塑技艺在对传
统文化进行继承的同时,着力于
雕塑技艺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与
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了
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国
非物质传统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开
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天下闻名,
其中,陶瓷的雕塑技艺更是王冠
上的明珠,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文化传统,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高超技艺。
对于几千年的
陶瓷雕塑文化,人们要不断进行
继承和创新,主动冲破传统思想
的束缚,吸取雕塑技艺的精华,
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要博采
众长,结合现代陶瓷工业创造出
的新成果,在传统陶瓷雕塑技艺
中进行大胆创新,对于陶瓷作品
造型和雕塑工艺进行不断改革,
□
黄
蔚
景
德
镇
陶
瓷
雕
塑
技
艺
的
创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