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模式书馆的图书更新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模式书馆的图书更新模式
摘要: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模式必须改变,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同时改进采购方式。

另一条是要向学生宣传,动员学生把书捐给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有两大功能,一是配合学科教学的功能,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功能,但拓宽的方向和深度也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图书更新
一、现有图书馆图书更新模式的评价
目前,学校图书馆图书更新模式是,县技装办提供经费,书商提供图书订单,学校按订单“点菜”,书商再根据学校的要求供货。

该模式的弊端:一是学校图书馆没有见到实物,只知书名不知内容,有些徒有虚名、质次价高的图书就被点中了。

二是学校图书馆想要的图书订单上没有,学校订书受到书商的限制。

图书更新与教学要求脱节,实效性差。

从高淳县2006年学校图书更新的数据来看,10多所中小学共新购图书价值54.0550万元,数量在50000本左右。

数量不少,但是如果从生均比例来看,还是比较低的,因为高淳县的中小学生有40000多名,人均只有一本左右。

所以,我的观点是:现有图书馆书籍更新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的教学需求。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般来说,一个初中学生3年购买课外书籍价值在500元左右,如果以其中200元为课外阅读书籍来估算,近年来每年5000人左右的毕业生手中就有价值约100万元的书籍。

这样的一个需求量靠现在的图书更新模式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改变。

二、中小学生对课外书籍需求的分析
据高淳县学生图书市场业内人士分析,由新华书店给县内中小学生提供的教材及课外教辅书籍每年在1000万元以上(据税务部门的数据,2005年销售量1100万,利润100万),由个体书店给县内中小学生提供的课外书籍每年大约400万元左右,合计1500万元左右,其中某个体书店年销售量在100万以上。

该书店自1996年开业以来,累计销售图书1000万元以上,毛利300万左右。

由此可知,相比较而言,高淳县中小学生手中图书总量要比我们县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要大得多。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高淳县在校的中小学生手中的数量是多少?估计有10000本。

而整个高淳县所有学校的图书馆加起来的数量是多小呢?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占有量更少。

而在市面上书店的《红楼梦》分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给小学生看的,有插图版,有拼音版,适合小学生阅读,另一类是提供给中学生看的,有好几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字体也有大小之分,价格也不相同。

这样一本《红楼梦》有五六个品种供学生选择。

而学校图书馆中的《红楼梦》有几个品种呢?
三、对学校图书馆图书更新模式的设想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不能再沿用老模式了,必须改变。

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但是并不是投入增加就万事大吉,如何购买?书籍的品种和数量如何确定?如果新购书买回来后不受欢迎,束之高阁还不如不买。

建议采取市场调研,在县内书店了解哪些书最受学生欢迎。

到南京长三角图书市场批发商那里了解哪些书销量最大,或者透过县招生办公室向初高中优秀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课外看了哪些书籍。

最后,由县技装办提出图书更新参考目录,而不能由书商提供图书目录,对学校图书馆图书更新进行总量控制,确定具体学校图书馆购书的总金额,再指定购书的书店,但不能是一家至少要有两家,学校图书馆派人选购后在书店打包,向技装办上报清单,审核后再付款,由书店送货到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不能成为少数书商或公司的倾销市场,不能让过时的、质次价高销路不畅的甚至是盗版书籍进入学校图书馆。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书籍标价高,在实际销售时都打折,要充分利用这个优惠条件,多买书,买好书。

另一条是面向学生宣传,动员学生把书捐给学校图书馆,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阅读。

要在捐赠书籍上标注捐赠者的姓名,向捐书学生发捐赠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据了解,不少学生初中三年所购买的课外书籍有几百元,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达上千元,其中有些和课本配套的练习册是一次性消耗了,但名著类、科普类、故事类等还是有再利用的价值。

家长在这方面的支出比学校要慷慨,投入也比较大,甚至是承担了本应由学校图书馆承担的义务。

但是所购书籍仅供家中独生子女阅读,升学后又成了废品,进入造纸厂变成纸桨,图书的利用率太低。

目前,每年毕业的初中生在5000左右,人均两本就是1万本,价值应在10万元左右。

为什么要选择初中毕业学生捐赠?据某个体书商说,小学生购买力低,高中生购书比较理性,初中购买力最强,买书时较冲动,也盲目,家中的书籍数量大。

四、重新認识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学校图书馆中的图书是学校的资产但不是固定资产,是流动性资产,是教育教学用品,是消耗品,在师生的借阅过程中必然有损耗,对于那些一本书藏了十几年仍然完好无损,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这本书买得不合适。

学校图书馆不能搞成藏书楼,学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服务的,图书应该不停地在师生手中传阅。

所以我认为图书馆有二大功能,一是配合学科教学的功能,如语文课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名著,图书馆就能为该年级学生提供图书,如果做不到人手一本,也要达到二人或三人一本,目前我们的学校图书馆有这样的藏书量吗?就我校而言,同名书籍的量最多的也就是满足一个班级而已。

另外,我看到学校教务处每学期将多余的教材退回新华书店,没有及时退回的作报废处理,送到了废品收购站,而这些资料恰恰是学校图书馆应该收藏的。

举个例子,高中物理教材近10年经历了部编教材(1995年版),试用教材(2000年版),新课程教材(2004年版),漆桥中学图书馆一本也没有,这样对近3年新分配的教师来说,查起资料来就困难了,不了解教材的发展对教师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功能,这就要求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品种,但拓宽的方向和深度也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

脱离学生实际的拓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对我校图书馆的感觉是,图书馆在发展中目标不明确,贪大求全而又财力
不足,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追求了品种肯定降低了数量,结果是既配合不了学科教学,又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上做得有限。

上一次学校图书馆买书,我校是在县技装办提供的40页书目中(大约2000种)选购了8.5万元的书籍,由于是以码洋计算,书价高,最后书籍数量是5000本左右,同名书的数量最多的是10本,品种在1200种左右。

总的来说,某一制度的制订有其特定的背景,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必然要修改。

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更新模式也同样需要修改,以适应新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