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的资源。

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它从根本上创造了企业的财富。

资产质量,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或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的质量,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企业对资产效益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否实现,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

如何正确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并优化资产质量,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关注的焦点。

接下来最主要的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结果进行阐述,综述现阶段资产质量研究的成果。

1 国外资产质量研究
从搜集查阅的资料来看,国外关于资产质量的研究大部分在银行等金融业方面,而银行业的资产主要是贷款,通常我们知道银行业对贷款按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所以成为银行资产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的比例,因此银行业一直在努力地注入优质的贷款,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Harris和Raviv(1990)的债务缓和模型,假设公司质量与企业盈利和企业价值有关.那么公司资产的质量决定公司资本结构.并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Harris 和Raviv指出该质量主要指的是管理人员能力、资产质量等。

还从另一个方面指出资产质量影响企业价值的途径包括两种:一是资产质量直接影响企业价值;二是资产质量影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再影响企业价值。

David Bemstein(1996)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发现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越差,其成本就越高。

此外,研究还表明在总资产超过550亿美元的现有银行中不良贷款率低的银行可以通过扩大银行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平均成本,而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则不能采用此方法。

国外对资产质量的研究早在很多年就开始了,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各个学者在各自研究的方面都得出了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结论,为资
产质量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国内资产质量研究
国内对资产质量理论研究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但是很大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资产质量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理论界和实务界从众多新颖的观点和角度对资产质量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1 关于资产质量的概念
资产质量的概念,现在国内界经济研究领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1)李树华、陈征宇(2000)认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他们提出,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

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益、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它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说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它们作为调整项目。

这两位学者还于1998年以沪深两市1997年的7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资产质量与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他们认为,可以用每股净资产调整前后差异程度来反映公司资产质量。

被调整的幅度越高,资产质量就越差。

该观点强调只有那些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才是高质量的资产,而超长期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不良资产和虚拟资产,由于不易变现因此被认为是劣质资产。

该结论有很大的道理,其隐含了一个结论:只要是真实存在且易变现的资产,就是优质资产,而与其使用效率高低和盈利能力如何无关。

(2)认为资产质量是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性。

王生兵(2000)将资产质量定义为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宋献中(2001)认为,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有关,资产质量反映资产的盈利能力;干胜道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

上述三个学者的观点强调的是资产的盈利性,即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资产才能算作优质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或者利润很少的资产则为劣质资产。

(3)分析资产质量,主要是找准异常资产,那些质量低劣、成分出现隙缝和空洞的异常资产包括虚拟资产、不良资产、贬值资产和泡沫资产等。

对于那些异常资产可以采用资产结构细化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虚拟资产剔除法
等进行识别,顾德夫(2001)。

该观点强调只有可以变现的资产才是高质量的资产,而超长期的不良资产和虚拟资产,由于不易变现故被认为是劣质资产。

(4)张新民(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该观点对资产质量理论的描述比较全面,也符合资产的本质特征,他认为,由于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各自的功用不同,故应有各自的质量特征。

尽管各研究者对资产质量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但这并不影响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产质量的关注程度。

随着社会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好的资产质量才能够使企业脱颖而出。

2.2 关于资产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方面
在概念的界定和对资产质量有—个初步定性的认识后,各学者们想方设法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管理者与企业理解和运用。

王生兵,谢静(2000)主张对于最易形成不良资产的各项资产,比如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等,可借助财务指标体系来评价资产质量的优劣程度。

积极处置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则有助于改善企业资产质量。

处置方式有:置换、变卖、对外投资、以旧换新、抵消债务、典当、债权让售等。

王秀丽、张新民(2003)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认为理论上应该给出资产质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资产质量的分析方法,认为资产按照其质量可以分成三类,即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

资产质量的概念以及资产按照质量的分类,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李嘉明,李松敏(2005)在建立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

除了借用宋献中教授(2001)所采用的K值作为评价资产质量好坏的指标外,又分别借助相应的财务指标来衡量资产的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

王长胜、高洪艳(2005)建议加强应收账款的约束和管理以提高企业资产质量。

张春景、徐文学(2006)提出衡量资产质量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产质量的评价体系,并以江苏省上市公
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是衡量企业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优质资产与劣质资产最大的区别在于资产的周转效率,因此只有提高资产的周转效率,即提高资产质量,企业才会变得更强大。

荀爱英(2007)研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用具体的财务指标将其量化,分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

丁金彦、徐文学等学者对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应收账款率和应收账款呆账率来实际考察企业资产质量的优劣。

对资产质量的定量分析目前也还没确定出一个明确的衡量指标体系,各个学者都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虽然口径不太一致,但都有其道理与依据,尤其是对资产质量进行实证研究方面提供了可以衡量的数据,便于企业管理者分析和控制。

2.3 关于资产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方面
李嘉明、李松敏(2005)选用2003年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1117家(ST除外)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资产质量越高,公司的绩效则越好。

贺武、刘平(2006)选用2002——2004年我国沪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也很强。

张春景、徐文学(2006)选用江苏省2004年7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资产质量越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也越强。

3总结
上述学者在对资产质量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也比较多,这样得出的结论比较宽泛,而我是对具体公司的案例研究——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对它还附有数据证明,得出的研究结果简单易懂。

以下是我本次论文的写作思路: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资产质量,对资产深入分析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
首先对“资产”的含义及其特征做了初步的了解。

再从资产的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对资产质量进行阐述,说明这四个指标的含义和它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以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报表中收集其2006、2007、2008三年中这四类指标的数据,然后对各指标做趋势分析,通过图表对其资产质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

最后通过研究提出提高资产质量的相应措施,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质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忠权,康婷.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7).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案例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凤玲,王东浩,唐跃,许保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统计及管理,2011(2).
[4]程婷婷,石艳,朱开鏐.资产质量研究综述[J].管理学家,2009(12).
[5]童群,于洋.资产质量监管的现行法规解读与评价[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7).
[6]王长江,落实风险预警措施,促进资产质量优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11).
[7]张新民.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8]陈仲威,朱小平,娄欣轩.资产质量概念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 2010(13).
[9]顾德夫.企业资产质量小议[J].上海会计,2001(4).
[10]李树华,陈征宇.每股净资产调整差异分析: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1]王生兵.资产质量初探[J].四川会计,2000(4).
[12]宋献中,高志文.资产质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4).
[13]张新民.读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方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秀丽,张新民.企业资产质量分类及其思考[J].财会通讯,2003(10).
[15]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
[16]王生兵,谢静.浅析资产质量[J].中国软科学,2000(4).
[17]李嘉明,李松敏.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4).
[18]张春景,徐文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6(7).
[19]王长胜,高洪艳.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资产质量[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20]荀爱英.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现状[J].会计师,2007(6).
[21]贺武,刘平.基于盈利能力的沪市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6).
[22]徐文学.企业资产质量评价与实证研究[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23]Harris,Millton and Artur Raviv.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debt[J].Journal of Finance45,1990(3).
[24]David Bernstein.Asset Oualily and Scale Economies in Banking[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48,199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