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了红豆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为了红豆杉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5年第11期
文钟南清丁贤生徐红波
他的名字叫邓乃员,其实他的名字更应该叫“红豆杉”。

今年53 岁的郑乃员,是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

然而,保护红豆
杉让他变得不普通。

为了保护南方红豆杉,他和爱人坚守大山深处29 年如一日,每年要穿坏4 双解放鞋,有时还要面临谩骂和挨打的窘境,但是,他依然无怨无悔。

国庆前夕,记者深入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油岭村,探访郑乃员这位红豆杉的“守护神”。

为了红豆杉每年穿坏4 双鞋油岭村离黄沙镇的集镇有11 公里,郑乃员的家就在油岭山的半山腰。

四周青山连绵,房屋绿荫环抱,树上的鸟儿欢唱。

在油岭山上方圆20 平方公里,有30 多处红豆杉古树群落,最大一株胸径147 厘米,树
龄逾千年。

谈起与红豆杉结缘,郑乃员告诉记者,始于1986 年8 月。

那时候他在九江市进修,在旧书滩上偶然发现一本《太平寰宇记》, 书中记载了江西多奇山异石、多古木以及大量关于砍树而树出血、伐木而伐者亡、斫木制舟而舟不动等大量传说。

而此时,油岭村的红豆杉与林中古树由于无人管护,村民随意在林中乱砍滥伐,导致小树损失无数,红豆杉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再没人管,祖先留下的这片林子肯定要遭毁了!”郑乃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于是,他说服家人,主动向油岭村委会、黄沙镇政府申请将林中古树挂牌保护,当起了不计报酬的护林员,从1986 年9 月开始,这一干就是29 年。

郑乃员组织没有搬迁的村民成立“三防协会”,像养小孩那样看护红豆杉。

为不影响村小学上课,他利用业余时间到红豆杉古树群里间草抚育。

他家离最远的红豆杉群有近2 公里的路程,由于担心学生折枝或采摘红豆杉果吃从树上摔下来,他经常在红豆杉群里守护而来不及回家吃中饭就直接去村小学上课。

他的妻子刘时牡虽然对他做这亏本的事心里有气,但看到他这样执著,又无法说服,心也就软了,有时只好把饭送到红豆杉林里让他吃。

2006 年,郑乃员组织当地干部群众、退休职工、农村老党员成立修水县黄沙油岭天然红豆杉保护协会,发展会员68 名,组成巡逻小分队,义务担负红豆杉的保护任务,基本上杜绝了
盗伐红豆杉事件。

在郑乃员的努力下,2008 年黄沙镇向修水县政府申报建立“修水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

2009 年,九江市林业局派员实地调查,并建议尽快成立自然保护区。

2010年8 月,修水县委、县政府批准设立油岭天然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334公顷。

2010 年8 月25 日,修水县编委同意设立修水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由郑乃员担任管理站站长。

期间,县林业局安排资金1 万元,县政府落实经费3 万元,基本上落实了邓乃员的编制与工作经费问题。

今年80 岁的林秀山老人家是巡逻队的队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我平时有空就和大家一
起去巡山,大家都认为郑老师做事踏实靠得住,把红豆杉交给保护区管理站管护放心。

”在教书之余,郑乃员全身心扑在对保护红豆杉生态资源的调查研究上。

每天放学后,他都要钻进山
林,调查红豆杉的分布情况,晚上回家整理有关资料,29 年来,拿着砍刀、穿着解放鞋,沿着固定的山路巡查红豆杉,已成为郑乃员的习惯。

而每次巡查油岭几个主要红豆杉群落需要3个
小时,要走10 公里的山路。

说起油岭的南方红豆杉,郑乃员对哪一棵红豆杉长在哪个地方,树龄有多少年,胸径有多
大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在郑乃员家,记者看到一堆穿坏的解放鞋和用坏的砍刀。

郑乃员的爱人刘时牡告诉记者:“老郑看护红豆杉每年致少都要穿坏4 双解放鞋,用坏3 把砍刀。


这就是邓乃员,一个执着而坚毅的汉子。

为了红豆杉遭受谩骂和挨打
刚开始看护红豆杉时,村里常有人到红豆杉林里砍小红豆杉树做柴烧,郑乃员好言相劝,
但仍有极少数的村民不予理睬。

郑乃员见村民不听劝阻,于是就上前夺刀。

有一位妇女一而再、再而三地到林子里去砍小树烧、挖红豆杉树卖,被郑乃员发现了又是
夺刀又是阻拦。

那位妇女回家时一边走一边骂:“你这个没好死的、车子撞死你、杀头鬼杀死你……”这时,郑乃员的妻子刘时牡听到后很生气,要与那个妇女对骂,被郑乃员制止。

此事
一直闹到镇里,最后那位妇女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随着红豆杉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打红豆杉主意的人也越来越多,郑乃员为此得罪了不少人,甚致挨了别人的耳光。

2008 年10 月,福建的一位客商买通当地有关人员出价200 万元要买油岭村3 棵最大的
千年红豆杉树,同时讲还会出资50 万元为油岭村修一条到李村的路。

一天晚上,福建客商伙同 4 人来到郑乃员家,拿出一份买卖红豆杉的协议书要他带头签字,并且承诺只要郑乃员在协议书上签字,立即给他3万元的好处费,被郑乃员严正拒绝。

郑乃员
告诉客商:“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是严禁砍伐的,也是我们先辈们一代代保护下来的
宝贵财产。

我们只有责任把它保护好,给再多的钱都不能卖,你敢砍树我就敢报案。


福建客商说郑乃员有钱都不知道赚,是个大傻瓜。

见谈不好,客商就要郑乃员负担他这次
来的所有开支一万多元。

郑乃员说身上只有30 元钱,要就拿去。

见事没办成,一位恼羞成怒
的客商狠狠地打了郑乃员两记耳光。

郑乃员妻子端着一勺开水要向打人者泼去,被郑乃员拦住了。

客商见郑乃员护树心切,只得带着人离开了油岭村。

2012 年11 月中旬的一天上午,郑乃
员在巡山时看到有一男一女帮人在红豆杉树上采摘果籽,当即制止了他们的采摘行为。

原来,
当地一位村民收了20 元钱就允许他们上树去采摘红豆杉的果籽。

于是,郑乃员拿出20 元钱给村民还给他们,并将果籽没收一半,还一半给他,并劝说他们离开油岭村。

第二天一大早,老
板带着7 位青年骑着摩托车气势汹汹地来到郑乃员家找碴。

郑乃员告诉那些人做什么事都必须
讲“规矩”,并对他们热情款待,借机耐心地向他们宣传保护红豆杉的意义。

最后,那些人理
解了郑乃员,表示今后再也不来采摘红豆杉的果籽了。

象这样的事在郑乃员守护红豆杉的29 年里常有发生。

郑乃员告诉记者:“只要保护好了
红豆杉,我个人受点委屈算不了啥。

”这就是邓乃员,红豆杉的“守护神”。

为了红豆杉自费邀请专家考察如何让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珍贵的南方红豆杉资源既能得到较
好的保护,又能开发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聚宝盆”、“摇钱树”,是郑乃员多年来一直在思
考的问题。

据江西省、市林业部门调查,专家论定,油岭红豆杉群是目前我国南方发现的保护最完好、树龄最大、种群个体数量最多的南方红豆杉群落三大特色之一。

2006 年,郑乃员萌发了“创建陈封怀植物园”的想法,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

2008 年10 月25 日,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之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贻竹和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研究员汪国
权等专家来油岭考察。

一个月后,郑乃员收到了“关于建立修水陈封怀植物园可行性报告”的
几点意见,专家们对郑乃员建设植物园的构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从那时起,郑乃员就开始着手做油岭自然保护区的升级准备工作。

他自筹资金,一边到外
地学习,一边开展资源调查。

在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调查,郑乃员终于摸清了油岭
山红豆杉的分布面积、数量等基本情况,并撰写了《江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
考察报告》和《江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针对油岭红豆杉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今年5 月22 日上午,郑
乃员专门组织8 个行政村40 个村民小组代表60 余人召开座谈会,告诉大家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许多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听说郑乃员义务管护红豆杉的事迹后纷纷专程回乡与保护区管理
站签订托管协议。

邓乃员历经数月走村串户,终于与263户林农签订了委托管理合同。

在修水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根据专家考察意见,油岭南方红豆杉保护区今年又上报了“关
于请求上报省人民政府将我县油岭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红豆杉全身都是宝,特别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被公认是最好的抗癌药,价格比黄金
还贵。

如果能建成红豆杉繁育基地,既能进一步保护、研究红豆杉古树,又能带动修水革命老
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老百姓能早日致富,岂不是既利国又利民,一举两得的好事。

”郑乃
员说。

在郑乃员家里,记者看到了郑乃员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钱华研究员合著的18 万字
的《江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7 万字的《江西油岭南方红豆杉自
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分别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出版。

为了保护区的建设,近年来郑乃员累计自费花费12 万元邀请一批又一批的专家、教授来
油岭考察红豆杉。

为了方便外面的专家学者来油岭考察红豆杉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2009
年开始,郑乃员每年投放用于修路的资金都在3 万元以上,几乎花光了他家的全部积蓄。

截至
目前,为了修路郑乃员仍欠老板的砂石、水泥、工程款19 万元“油岭的红豆杉是国家的宝贵
资源,修水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县、乡两级无钱投入,村民们难以承担保护红豆杉生态资源的
责任。

保护区没有工作经费举步艰难,希望尽快批准李村至油岭组的林区公路,尽快批准建立
油岭红豆杉省级自然保区,实行规范管理。

”郑乃员满怀期待地说。

为了红豆杉坚守大山深处由于油岭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1996 年油岭村并入到李村。

油岭村原有67 户人家,已有55 户人家移民搬迁到县城、黄沙镇、枫树坳等地,如今只留有包括郑乃员在内的12 户人家。

郑乃员家有4 个儿女,如今他们都已成家在外地经商创业。

郑乃
员也完全符合移民条件,也完全有条件到黄沙镇或县城去购房居住,儿女们也劝郑乃员离开油
岭致少是到黄沙镇去居住。

但为了保护红豆杉,他还是选择留在油岭早出晚归。

邓乃员说:
“油岭的村民少了,红豆杉更需要人保护。


有那么几年,郑乃员的爱人去外地帮子女带孩子,郑乃员就一个人坚守在深山老家保护红
豆杉。

刘时牡及全家都担心郑乃员的安危,因为害怕邓乃员因为保护红豆杉得罪了很多人可能
会遭到报复,再三叮嘱他晚上要锁好门。

“老郑不会做饭洗衣服,我不在家他经常都吃方便面,衣服也洗不干净。

”刘时牡担心地说。

郑乃员的4 个儿女十分理解和支持父亲保护红豆杉生态资源的工作。

2007 年,他们每人
资助父亲3 万元共12 万元资金用于保护红豆杉。

2011 年,兄弟姐妹四人又共同出资16 万元
在油岭老屋旁为父母亲新建了一幢两层高的新房。

油岭的红豆杉群吸引了省内外大批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展科学考察,来了客人吃、住在郑乃员家,而且都是免费。

“我是一名农村妇女,没多少文化,但我从一开始就支持老郑的选择,因为我相信他。

我其它方面帮不了老郑什么,我可以做好家务。

每年都坚持种好2 亩多的水稻,多养些鸡鸭,多种些农家蔬菜,就可以在家招待好外地来油岭考察红豆杉的客人。

”刘时牡说。

记者采访结束回望油岭红豆杉群,发现这里的红豆杉益发显得郁郁葱葱了。

(责编张志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