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措施
为什么地下建筑火灾是最难扑灭的火灾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毒气弥漫。
地下建筑内本身就缺氧,如果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有毒气体含量增多的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的生存
构成极大威胁。
2.视线受阻。
如果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很快就会产生浓烟,而不
会像地上建筑那样有80%的烟雾可以从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
浓烟使能见度变得极低。
3.高温灼烤。
地下建筑失火后,如果燃烧的是普通固体可燃物质,其温度远低于气体火灾的温度,但也高达800~1200℃,灼热的烟气在
地下建筑内很难散出,使消防人员难以进入。
如果地下建筑内燃烧的
是液化石油气,温度则高达2000℃以上,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4.进攻困难。
地下建筑的出入口一般较少,而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火情不明,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
火灾情况下,地下建筑的出
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
火点,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策略与技术?
1.地下建筑火灾探测
火场侦察工作要做到扎实而又迅速。
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熟悉地下建筑工程特点。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先到中队指挥员应与地下建筑知情者快速取得联系,弄到建筑图纸。
只有在情况清楚后才能下达进攻命令,而决不能像扑救地面火灾一样凭直接观察下达命令。
在询问情况不清楚,地下火情不明确,指挥员不能作出决策时,应立即派出侦察分队,以确定地下情况。
深入侦察时要注意查明地下是否有被困人员,搜索客房、洞室、过道、厕所等各部位,及时救助遇险人员。
确定火源位置,火势情况等,并及时向火场指挥员报告。
因深入地下侦察火情环境恶劣,危险性大,所选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通过可燃气体探测仪、测温仪、热成像仪、侦察机器人等,测量地下建筑入口和出口处有毒气体的成分和浓度、空气含氧量、空气温度等,为火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消防指挥部的位置应靠近地下建筑的出入口或进气口,该处是消防官兵的作战出入口,有利于火场指挥员直接观察了解情况,便于实施靠前指挥。
3.地下建筑灭火的基本方法
地下建筑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发生火灾后,可采用以下两种基本操作方法之一进行操作:
其一,避实就虚,选择进气口强攻击(简称强攻法)。
当地下建筑内有人员被困,需要抢救时,可避实就虚,选择地下
建筑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主要攻击位置,用多支喷雾水枪实施强行内攻。
鉴于地下建筑火灾的独特性,通常,消防队到达现场时,主要采
取避实避弱的这种强攻方式。
其二,全面封堵,窒息灭火(简称窒息法)。
当地下建筑内火灾荷载大,火势猛烈,温度极高,现场又没有大
功率风机,或无法使用大功率风机,消防人员实施内攻的行动严重受
阻时,当确认无人被困或被困人员不再可能存活时,为减少火灾单位
和消防队的扑救损失,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缩短作战时间,可酌情采
用全面封堵出入口、进风口和排烟口的战术方法,窒息灭火。
——实施封堵作业时,进行封堵作业的人员应通过喷水枪进行冷
却和保护,用排烟机往洞内顶吹烟火,防止造成人员烧伤或中毒;
——封堵后,可酌情在封堵区域涂抹大量气体灭火剂,如二氧化碳、氮气等,也可喷射水或低、中、高倍数泡沫灭火剂,以加快窒息
灭火进程。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要根据火灾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采取相
应的灭火战术。
初期火灾一般发烟少,烟雾浓度低,内部能见度较好,
此时应抓紧时机展开救人,并争取完成火场侦察。
处于发展阶段的火灾,浓烟、热气迅速扩散并从各开口处溢出,消防队员必须佩戴空呼
器等特种装备,在照明车及组织射水的掩护下进入地下,搜寻救人,
引导避难,遂行灭火战斗。
猛烈阶段的地下火灾,起火区完全被烟火
包围,燃烧面积急剧扩大。
这时消防队员欲深入灭火已显困难,灭火
战斗进入艰难时期。
在这种情形下,指挥员要慎重决策,果断指挥,
集中必要的人员装备,采取防御性措施,对火势重点部位进行控制,
使火灾不致扩大为立体燃烧,并组织力量向火源进攻。
扑救地下火灾,必须注意有效利用建筑内灭火设施设备。
如地下建筑设有水幕或水喷
淋设备,应立即在着火部位开启水幕带,阻止火势蔓延,或开启固定
设备扑救初起火灾。
如果没有上述设施,也应使用室内消火栓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