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反思性教学的运用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课堂中反思性教学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1-25T06:04:36.163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4期作者:王玉兰
[导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化学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具王玉兰
镇江江河艺术高级中学 212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化学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具有基础概念与理论较抽象、实验活动多等特点,且学科教学内容具有辩证统一的特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实现培养目标。
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化学课堂中反思性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反思性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作认识对象,而进行深入、全面的冷静思考与总结,这是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反思性教学已经成为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中的常规方法之一,高中化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上运用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开展探究,丰富实践活动
对比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成了新课改构建课程体系的新要求。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想要培养具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生,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化学实验活动,激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关于“化学反应与电能”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按照如下步骤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力能够发电,并通过向学生演示锌片和铜片连接电流表后插入稀硫酸的现象,导入化学反应能通过电子转移转化成电能这一知识点。
第二,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在进行制作前,教师可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一些合作小组,向每个小组发放数量不同、种类不同的水果,并告知学生制作水果电池的方式。
第三,在学习小组成功掌握了水果电池的实验步骤并制作出水果电池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实验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实验表格和实验步骤,寻找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
第四,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询问每个小组的实验思路与步骤,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小组给予鼓励与表扬,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出现问题的小组给予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步骤设计的问题。
如,某小组想测试水果种类对电池电压的影响,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分别用了一个柠檬和两个苹果进行对比实验。
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提问:“我们平时使用小电器时,放一节电池和两节电池的效果是不是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发现还需要对水果的数量进行控制。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吸引学生主动反思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知识抽象难懂、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较为被动,反思更是无从谈起.面对这一不利局面,新时期下的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科学运用反思性教学,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吸引学生主动反思,使其在问题驱动下有目的的思考与反思,辅助他们深入探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金属材料”教学为例,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反映人类使用劳动工具历史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设问:你们家中哪些日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分别用的是什么金属材料?金属在其它领域还有什么用途?为什么金属有广泛的用途?如何从外观上区别金属与非金属的?金属材料有哪些特性?组织学生自由交流与讨论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使其反思金属的广泛用途,以及金属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接着,教师以常见的金属铁、铜、铝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物理性质,自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完成探究实验,使其结合教材图表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让他们加以总结与反思.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铁同盐酸、硫酸铜、硝酸银、氯气、氧气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一般活泼金属可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与钾是否具有此性质?使其反思与讨论,让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改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化学探索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发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化学学科来说也是一样的。
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在于对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激发,催化学生进一步形成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实现学生主动探索化学,激励学生主动发问。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角度如何,还是难易程度,教师都需要做到积极响应,避免消极对待下打压学生好奇心。
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回答,借助学生的主动发问,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身思考,深化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的认知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高中生自身对于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从前沿化学新闻出发,调动学生好奇心,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
四、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在新高考改革后,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关注,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从新高考的背景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环节,鼓励学生充分质疑、猜想、想象、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大多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来设置问题,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解题技巧后就可以得到高的分数。
但是新高考以后,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在实践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创新,强化学生的学习水平。
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白,质疑、提问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质疑思维的培养。
如讲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教材中提供了制备氯气的实验,单看教材中的内容,学生难免会提出疑问,在实验中应该如何收集纯净的氯气?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提出,教材中的方案容易出现氯气与水蒸气混合的情况,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优化实验方案,思考如何能收集到更加纯净的氯气。
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思维的提升。
又如学生学习“乙醇的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乙醇分子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分子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式,并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将分子中的C、H、O连接起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现乙烷球棍模型,指引学生开展猜想活动,结合乙醇结构式推测乙烷的性质并尝试验证。
这样的课堂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注意力,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充分激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十分有利。
结束语
伴随新课标的不断推行,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措施,为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从学生角度出发,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立足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化学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实新课标下的教学诉求。
参考文献
[1]魏美珍.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分析[J].高考,2022(07):51-53.
[2]杨洁茹.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李文文.关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76.
[4]白金有.反思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3):50.
[5]徐凤,王婧忆,罗雨薇,高和军,廖运文.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反思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