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十单元酸和碱第1课时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课件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1课时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一、指示剂:能跟® 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常用的指示剂有紫色② 石蕊溶液和无色③酚駄溶液O
二.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辨一辨》
1.指示剂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颜色都会发生改变。
(X )
2.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X )
3.酸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X )
考点2常见的酸6年4考
一、常见的酸
二、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三、浓硫酸的特性与稀释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可用作① 干燥剂•常用来干燥:属于③ 物理O2、H2、CO2、C()等气体•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② NIU =性质
水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
牛成黑色的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
洗•然后再涂上3%〜5%的④ 碇醵氢钠溶适)
!属于⑤化学
i性质
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壁
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
倒进浓硫酸里
属于物理性质
四、酸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于在不同酸的水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醒卫_,因此酸具有通性
_la—t M-t
想~想》
1.善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有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岀现白雾,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当把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时,两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各发生怎样的变化?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时,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时,溶液的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考点3常见的碱6年2考
一、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 0H-的化合物。
特别提醒〉
(1)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
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 要用
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⑩郦酸溶
液。
(2)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
气中容易吸收⑪水分, 表面潮湿
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
解。
因此可用作某匹气体的⑫干
燥剖。
三、工业生产0()
工业上通过锻烧石灰石来生产CaO
化学方程式为① 仁Kb 竺(b()十CO? t
性质
CaO 俗称②生石灰,具有③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四、碱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原理
由于在不同碱的水溶液中含有相同的⑨,因此碱具有通性
特别提醒»
(1)有颜色且不溶于水的碱;⑩Cu(()II)2蓝色沉淀扌⑪F C(()II)3红褐色沉淀;难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碱:易溶性(或微溶性)碱久置于空气中均易变质9如NaOH.Ca(OH)2v Ba(OH)2等;变质原因是它们与空气中的CO?反应,生成碳酸盐。
如⑫('()2 + 23)11 ~
十1【2()°
想~想》
1・氢臺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也、。
2等气体,能否用来干燥co?、so2?
不能用来干燥CO2和SO2,因为氢氧化钠会和CO?、S02等酸性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2.如何区分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
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明显的现象,故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故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附:化学方程式梳理
-、物质与酸的反应(⑯、⑰反应以H2SO4为例,其
他反应以HC1为例)
NaOH
Ca(OH)2
AKOH)3
Mg( OH )2
® I⑫⑬I ®l ®l I® ⑰ CaCO3 Na2CO3NaHCO3BaCO3AgNO3 Ba(NO)2
①Mg + 2HC1
===MgCl2 + H2 J
②2A1 +
6HC1:=—2A1C13+3H2 T
③Zn + 2HC1 ——=ZnCl2 + H2 f —FeCl2
+ H2 t
⑤Fe2 ()3 + 6 H Cl --- 2 FeCl3+3H 2 ()
⑥CuO+2HCl ------ C U C12+H2O
⑦HC1 + Na()H —=NaCl + 出()
⑧2HCl + Ca(()H)2 ----- CaCl2 + 2H2O
⑨3HC1 十A1(OH)3 —=A1C13 + 3H2()
⑩2HCl + Mg(()H)2 =_ MgCl2 + 2H2O
⑪(A('()3+2H(、1 ------ (W+ 比()+('()2 亠
⑫Na2CO3 + 2HCl —=2NaCl+H2O+CO2 t ⑬
NaHC()3 + HC1 ----------- WC1+ H2O + CO2 f
⑭BaCO3+2HCl —=BaCl2 +H2()+CO2 t
⑮HCI + AgN()3 =~Ag(、l J 十HN()3
Mg®-
2 Zn ®-Fe -®-
Fe2O5 CuO
⑤⑥
金属氧化物
金属HC1 (或H2SO4)
⑯Ba(NO3)2 + H2SO4 =~BaSO, +2HNO3⑰H2SO4 + BaCl2 =—BaS()4; +2HC1
二.物质与碱的反应
CuSO4 @1FeCl3
⑤
co®
SO?辺
非金属
氧化物—
l NaOH(l)
Na2CO3
—H2SO4
①2Nm()H + C()2 —FCS + 出()
© 2\a()H4-S()2—\a2S()3 + H2()
®2Na()H + S()3 =—Na2SO4 + H2O
④2Na()H + CuS()4 ------- C u(OH)2; +Na2SO4
⑤3Na()H + FeCl3 =—Fe(OH)3; +3NaCl
® HC14- NaOH NaCl 4- H2()
© H2 SO4 + 2NaOH =—=Na2 S()4 + 2 H2()
⑧Ca(OH)2 + Na2CO3 -------- C aC()3 / +2NaOH
⑨CaO+H2O ------- Ca(()H)2
⑩C3(()H)2 + C()2 —=CmC()3 1 +H2O
⑪('“('()3=^C“()+('()2 f
典型例题运用
类型1 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
【例1】[2017 -福建中考]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c (填标号)。
a. Mg b.
Fe c. Ag d. 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03, B与
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稈式为6HC1 + Fe?0
疔=2FeC\+3H?0 。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皋本反应类型)o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稈式为2HCl+Ca(0H)旷=CaC12+ 2H20_ (写_个)o
③蒋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0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3种。
解析:(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铁、镁、锌都能与盐酸反应,银不能与盐酸反应;(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6HC1 + Fe203—=2FeC 13 + 3H20 ; (3)①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②D与盐酸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1 + Ca(OH)2—CaC 12 +
2H20;③二氧化碳、水和碳酸弱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命反应物有3种。
解题方法》弄清楚酸的通性,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熟知能够和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并学会类比迁移,此类题便可迎刃而解。
酸的通性有:①酸跟指示剂反应;②酸跟活泼金属反应;③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④酸跟碱反应;⑤酸跟盐反应。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酸的特性,如盐酸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不能与硝酸钗等部分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与硝酸顿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 但两种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如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注意事项》(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雾而不是白烟。
(2)单质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显+ 2价,其溶液呈浅绿色;氧化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时,生成物是+ 3价的铁的化合物,溶液是黄色的。
1.[2016 •长春中考]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石蕊溶液过量NaOH溶液I过量稀硫酸BaCl2溶液
生锈铁钉稀碗酸
B
仃)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一能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反应: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SO£+BaCl?=二BaSO」+ 2HC1 :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为有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丽Cl?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始终有白色固体剩余。
(1)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石蕊溶液显蓝色;(2)生锈的铁钉外层是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里面是铁,铁锈与稀硫酸反应完后,里面的铁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3)氯化顿与稀硫酸反
应生成硫酸顿沉淀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Cl2===BaSO4 I +2HC1; (4)若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只需证明混合后的溶液所产生的沉淀中含有硫酸顿即可,因此可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始终有白色固体剩余,则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溶液过量。
类型2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例2】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出0、Na+、0H-,能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色,某种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酰溶液为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込0;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0H-。
【实验验证】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无色酚駄溶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己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酥变红色。
【思路点拨】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以下几种微粒:H20. Na+、OH-,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是以上三种粒子中的一种或是几种的作用。
蒸憾水不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证明出0不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证明Na+不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证明0H —能使无色酚瞅溶液变红色。
无色酚瞅溶液中本身就含有出0, 无需验证就能说明出0不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色。
变式训练A
2.[2016 •泰安中考]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 ,如图所示“一一”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03===CaC03; +2NaCl)
(1)甲同学将酚瞅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氯化氢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
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一氯化钠(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一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门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1)将酚瞰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滴有酚瞰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由于稀盐酸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氯化氢;(3)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等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不含显碱性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氯化钙不能确定;故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
实验聚焦突I 实验11: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变质原因与成分分析
典例分析
【例1】[2017 •绥化中考]一次用餐中,小丽对“固体酒精” 产生好奇,于是她买回一袋,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
何?
【提出猜想】小丽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小明猜想: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你的猜想: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一C02+2Na0H==N^C0j +H? o
捺究】小丽取少量固体酒精在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取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丽说氢氧化钠没变质,小明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一滴加盐酸的量少,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请你补全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的①②③,证明固体酒精中
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拓展应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Ca(0H)2+N 宠CO^H C O COJ +2N&0H 或Ba(OH)?+
N^CO?二二却aCO訂tZNaOH 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A【提出猜想】由于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可猜想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0H===Na2C03+H20o 【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酒精溶于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取少量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溶液部分变质,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由于加入的稀盐酸只有几滴,会完全被氢氧化钠消耗,无法验证是否含碳酸钠,故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小丽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变红色则我的猜想成立;【拓展应用】如果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顿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把碳酸钠除去,并且不引入新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顿、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CO B +Ba (OH) 2===BaC03 ! +2NaOH, Na2C03 + Ca (OH) 2=-=CaC03 ! + 2Na0H o
命题挖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以前用的一
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他们取这种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小组
中有同学断定,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辅导老师肯定了该同学的看法,又有同学提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
全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又进行了如下
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进行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2)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顿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
【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一部分(填
“部分”或者“全部”)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0°=二N%CO?\+比0 。
【设计并进行实验】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应该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是否显碱性。
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I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駄看是否变色,若发现溶液变红色, 从而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主要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 +H20O
实验12: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1.变质原因与成分分析
变质原
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① CO±十C a(OH>2 =CaC()3 [十112()(填化学方程式)
成分分析
没有变质t Ca(OH)2;部分变质心(OHL 和CaCO 3;全部变质t CaCO 3
2・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方法
实验步骤 取少量样品 于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 人足量的稀 盐酸
反应原理
④(丄('()3十2【11'1 • CaCh 十1【2()十
co 2 T
丄结论推广,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⑨」封保存。
实验现象 出现
无明显放 热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不 成立
猜想三成 立
典例分析
【例2】[2016 •吉林中考]兰兰在家里发现了一包过期的海苔, 包装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 Ca0)o 海苔过
期了,石灰干燥剂有没有变质呢?兰兰拿着这包 石灰干燥剂约化学老师一起到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B (填字母)。
A.消石灰 氏生石灰 C.石灰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石灰干燥剂没有变质;猜想二:石灰 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
【进行实验】兰兰分别取该石灰干燥剂进行如表实验,
并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稀盐酸
1药匙石灰干燥
剂
]入
5mL 水
I 药匙石灰干燥剂
实验一:
验证有无
CaC ()
实验二 验证有 无CaO
【异常现象】兰兰整理实验,清洗仪器时,突然发现实验二中的烧杯壁明显发热。
【分析释疑】实验二的结论不准确,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杯壁明显发热的原因:CaO+H9Q===Ca(QH)9 o
【更正结论】该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表面的覆盖物,影响了正确结论的得出,兰兰由此联想到生活中有些物质表面的覆盖物,是起保护作用的,试举一例: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拓展延伸】从确定这包石灰干燥剂成分的角度,请你再提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该石灰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辨析俗称】由题意知“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 CaO的俗名为生石灰,可知“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进行实验】生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实验一的实验结论是猜想一不成立,说明石灰干燥剂己经变质,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实验二的实验现象是无明显放热现象,实验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石灰干燥剂已经全部变质,故实验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干燥剂中有无氧化钙(或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或验证石灰干燥剂是否完全变质均可)。
【分析释疑】石灰干燥剂表面己经变质生成氢氧化钙或碳酸钙,覆盖在表面,内部没有变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接触到内部的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0===Ca(0H)2o【反思与评价】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拓展延伸】生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实验中没有探究石灰干燥剂中有没有氢氧化钙。
命题挖掘A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I •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
她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一水太多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导致观察不到放热现象或放热现象不明显。
II.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
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锻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駄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1)猜想1错误(填、“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CaO +
H9O===Ca(OH)9,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一氢氧化钙呈碱性,使
芜色酚瞅溶液变红。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g+
2HC1==C Q CL+H20+C()2 f___o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
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
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 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会加谬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C03羞星50+ C02 t o
1 •探究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是否失效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导致观察不到放热现象或放热现象不明显。
II.【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故猜想1错误。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0 + H20===Ca(0H)2o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生成的氢氧化钙呈碱性,使无色酚瞅溶液变红。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03+ 2HCl===CaCl2+H90+C0
2 t o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重。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会加速食品变质。
(3)丁业上制生石灰是采用高温锻烧石灰石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CaC03=^=Ca0+C02 t o
六年真题全练
贪题点L 常见的酸及其性质- 丄
命题解读■考查常见酸的物理性质、俗称及对物质的种类作出判断;结合生活事例或实验事实z考查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创设情景或结合知识网络考查酸的通性。
L [2014 •德州]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肯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駄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带电荷的微粒除了离子外,还有质子、原子核等;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例如水含有氢元素但不是酸;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能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的可能是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
2.[2012 -德州]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C )
3.[2014 •德州]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某同学在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
请帮助该同
学进行完善和纠正。
⑴图中的A类物质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下面一个化学方程式:C U+H2S04®)
(2)该同学针对金属和酸的反应,写岀了
C U S04+H2 f ,有的同学认为该化学方程式不止确,埋由是铜的活动性在氢之后,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3)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酸和盐的反应,可以用厨房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其中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品是醋酸(或食醋)和纯碱(或苏打或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小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