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交响起,何以笙箫默(1000字).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交响起,何以笙箫默
漂泊旅途,苍茫大地,行过之后,是苦涩的回忆。
走走停停,华发早生,苦到极致,是甜美的升华。
在这场大地的文化苦旅中,有苦,所以能感受到文化,不仅仅是其外表,还有那被掩盖的内涵。
因此,读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见闻,还有思考:在西洋文化主流的今天,中华文化该如何感受?
余秋雨先生,就用他深奥又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真谛:用身心去感受。
在中国的苦旅中,他通过山水人物去寻找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真理,去探索中华文化的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
他的《都江堰》就道出中华文化之伟大,之连贯,之壮丽,伟大至涵养一方水土,一方人民;连贯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壮丽至气贯长虹,响彻云霄。
《江南小镇》时的自白:寻求“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
”“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更使人感触颇深。
这些,不都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吗?
反观当下的青年人,看淡了传统节日,许多人连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都说不上来,对圣诞节、复活节等却乐此不疲;看轻了传统文学,唐诗宋词早已淡忘;对文学的魅力不闻不问,对十二星座、异国文学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诚然,当今社会,文化已经趋于多元化,我们很难完全将外国文化阻于门外,断绝文化交流。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能在文化潮流中丢失本心。
余秋雨先生告诉我,纵使中华文化已成为一片废墟,我们也要尽每一份力量去守护她!“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中华文化始终是我们的根!没有她我们无法完
成苦旅!《文化苦旅》一声又一声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撼人魂魄,振聋发聩。
所幸,仍有很多人在为守护中华文化而努力,让我看到了希望:20XX理综满分、总分698的刘海燕考入哈佛大学,在美学术论坛获第一名,如今荣归中华,不忘初心;《见字如面》、《一本好书》这样浸润着文化底蕴的综艺节目,激发出人们对文化的深层次认同。
倘若这样的工作一直做下去,这样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那何愁我中华文化之葳蕤!
全球化的浪潮已来到,这是我们展示中华文化的大好时机,为国争光,与国荣辱与共,这是我们的责任。
既然交响乐已经流传世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鼓瑟吹笙、奏琴响箫呢?我们走在当下,中华文化的苦旅,需要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