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应用于探测拱桥_空洞的效果验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高频、 宽带电磁波, 经介质中的分层界面 或 被 测 体 的其他反射界面产生反射回波信 号 , 由 接 收 天 线 接 收。接收天线具有将信号直接数字化的功能, 使得传 至接收机的信号损失最小。
()<
设备便携 整套仪器总重量不足 ;" =, (配置笔记本电脑) ,
仅需 ; 人即可顺利操作, 该仪器重量 轻 、 体积小的特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岩
土
力
学
:10= H2- I1+5 J.0KH2+06
L15)(( M1)! JH4) (""!
((""! ) !""">?@AB> "!>"!"C>";
地质雷达应用于探测拱桥、 空洞的效果验证
刘传孝 ,蒋金泉 ,杨永杰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 (?!"!A )
M:N
刘传孝, 杨永杰, 蒋金泉 & 探地雷达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 用 M P N& 岩土工程学报, (" ) : $OO( OOQ$%$
M6N
刘传孝 & 探地雷达空洞探测机理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 M P N&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 ’%%% ; $O ’:(Q’6$
图 !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 *+,)! -./.0/+12 34+20+35.6 17 89:
(
()!
地质雷达的技术优势
天线的数字化功能 如图 ! 所示, 地质雷达通过发射天线向被测体发
();
实时显示图像 雷达探测剖面图像实时显示于计算机屏幕上, 可
以及时发现错道予以补正, 同时可直观地监控设备工 况,通过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图像及时调整探测方案, 减少设备损耗、 提高工作效率。
表 ( 电磁波在理想介质中的传播参数表 /0123"( 4050.36357 89 :58:;06<8= 89 6>3 323?658.0;=36<? @0A3 <= 6>3 <B302 .3B<0
介 空 淡 湿 质 气 水 沙 相对介电常数 电导率 ・ " .7 .C( 传播速度 ・ ! . =7C( 衰减系数 ・ # B1 .C(
!""#$%& ’" %(# )*’+,- .#,#%*/%0,) */-/* 0, .*’10,) /*$( 1*0-)# /,- $/20%3
!"# $%&’()*+’, ,-"./0 -+()1&’( ,2./0 2,(3)4+5
(!"#$%&$’ ($)*+,-)./ &0 !1)+$1+ #$% 2+1"$&3&’/4 2#)#$ 5678794 :")$#)
天线, 地质雷达探测结果的垂直 (深度) 误差为 可满足工程要求, 但 探 测 深 度 范 围 为 () . - )")# ., 以内。
’"!
界面易于分辨 拱桥的桥拱下以及空洞中一般为水或空气, 拱桥
一般为条石与水泥砌筑而成, 空洞顶的介质一般为岩 石、 粘土或湿沙。由表 ( 可知, 拱桥桥拱的顶界和空洞 的顶界两侧介质的物性差异很大, 电磁波在其中的传 播速度亦明显不同。
收稿日期: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GAA射机、接收机与控制面板间依靠光缆传输, 信
第(期
刘传孝等: 地质雷达应用于探测拱桥、 空洞的效果验证
()N
点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范围。
F
泰山八仙桥地质雷达探测
泰山八仙桥是一半圆拱桥, 半径为 $ .。 桥体材料
的传播速度, 实际应用中考虑岩层、 粘土层 和 湿 沙 土 层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影响, 探测吕祖洞的深度 适宜速度值为 %&%4 # 5,。
光缆传输、 实时显示图像、 设备便携、 无损探测及剖面 连续等是地质雷达的技术优势; (’)配置 ’%% 123 天线的地质雷达, 可探测深度 深度误差达L %&%! #; $% # 以内的目的体, (:) 地质雷 达 探 测 结 果 的 水 平 误 差 与 物 理 测 点 的点间距成正比; (6)追踪同相轴的连续性、 找寻反射界面是地质 雷达剖面图像解释的关键; (!) 实践证明, 地质雷 达 用 于 探 测 拱 桥 和 空 洞 , 方法科学、 效果理想。
!" #$%& ’$()*+ #") # %#,(-. /+$+ 0$1’+) /(-& -&+ 2345 6. %170#$("* -&+ 0$1’("* $+89:-8 /(-& -&+ -$9+ %1")(-(1"8; /+ %17+ -1 # %1"%:98(1" -&#- -&+ +<0:#"#-(1" $+89:-8 1= $#)#$ 8+%-(1"#: (7#*+ #$+ 8(7(:#$ -1 -&+ #%-9#: 8+%-(1"#: 0:#"+ 1= -&+ #(7 1’>+%- (" 8�+5 ?+,+: +$$1$ (8 )+0+")+"- 1" -&+ )(8-#"%+ ’+-/++" -/1 01("-85 !") -&+ )+0-& +$$1$ (8 1":. @A5AB 75 -&+ *$19") 0+"+-$#-("* $#)#$ ; #$%& ’$()*+ ; %#,(-. ; +==+%-
%!&
’
’"(
地质雷达探测拱桥、 空洞可行性论证
适宜的探测深度和较高的探测精度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被测体探测, 可配置 !)) *+,
’)) =7。 数 据 处 理 时 的 参 数 选 择 如 下 : $F 次 叠 加 , 无道差分。由于表 !)) KLM 增益, N 点平均, ’ 道平均, ( 所示为理想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实际应用中
运用地质雷达探测了一个拱桥和一个空洞, 通过探测结果和 被 探 体 的 实 际 揭 露 情 况 比 较 得 出 , 雷达剖面图像的解释结果 与被探体的实际剖面形态类似, 水平误差取决于探测物理点点间距, 深度误差仅 D")"@ E。 地质雷达 ;拱桥 ;空洞 ;效果
!" !A@
F
刘传孝, 男, 硕士, 从事巷道矿压及工程探测方面的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 !A?" 年生,
#$ 地质雷达探测拱桥、 空洞是科学可行的 ! ", 。
比较雷达探测结果与八仙桥实测结果可知, 探测 水平误差为 )"!#) ., 若有更高的精度要求, 可将测点 间距由 )"# . 缩小到要求值。根据八仙桥桥面中心位 置的厚度 )"D . 和基岩面、 水面深度位置 $ . 分析, 地 质雷达在探测八仙桥时的深度误差为 ),雷达剖面图
4G273 HIIJ()) 型 地 质 雷 达 可 满 足 探 测 工 作 的 基 本
要求。探测时地质雷达的参数为: 天线间距 )"# ., 探 选择连续探测方式 (人为控 测物理点间距亦为 )"# ., 制物理点探测间隔时间的为点测方式, 程控数据采集 间隔时间的为连续探测方式, 此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在 电脑控制下等时间等距离地将 发 射 天 线 和 接 收 天 线 由一物理点机械地移至另一物理点。) ,时 窗 开 至
!
前
言
号经前置放大后返回计算机, 主机同天线间可远距离 操作, 既避免干扰、 信号亦不失真。
地质雷达技术用于探地已近百年历史, 但其革命 性的转折发生于近 !" 年,主要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 发展和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 解决了制约地质雷达在 工程中应用的关键因素, 即高速采样技术和信息处理 技术 #!$。 国产地质雷达主要有重庆和青岛两家, 由于其体 积庞大或信号采集效果不理想, 使得我国目前应用的 地质雷达多数来源于进口。技术成熟并有一定应用的 国家主要有加拿大、 美国、 日本和瑞典等, 本文作者通 过实际应用加拿大 %&&’ 系列地质雷达中的 !"" 型, 分析了该技术探测拱桥、 空洞的效果, 对其 推 广 应 用 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 考 文 献
M$N
李大心 & 探地雷 达 方 法 与 应 用 M1N& 第 一 版 & 北 京 : 地质出 版社, $OO6
M’N
王 惠 濂 & 探 地 雷 达 目 的 体 物 理 模 拟 研 究 结 果 M P N& 地 球 科 (: ) : 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OO( ; $( ’""Q’(6
!"$
连续的剖面图像资料易于解释 单道电磁波图像的解释难度很大, 理论基础和工
程经验是成功解释的前提。地质雷达连续直观的探测 剖面图像, 使得资料解释比较容易, 多道电 磁 波 连 续 显示于同一幅剖面图上,不但反映了纵向深度特征, 而且充分反映了相邻测点间的横向变化规律。它主要 是通过同相轴的追踪, 显著降低了解释难度 。
的速度值较小,且多采用与实 测 深 度 相 适 应 的 速 度 值, 与八仙桥桥体深度相适应的速度值为 )")D . =7%#&。 雷达探测图像与解释结果如图 ! 所示, 追踪同相 轴, 将其间断处连接成平滑曲线即为八仙桥几何剖面 形态, 是基岩面和水 $ . 深处波幅较大且同相轴平直, 面的反射回波信号, 之后电磁波能量被大幅吸收且很 快损失殆尽。解释结果是: 八仙桥桥拱宽 (!"!# ., 桥 体最薄处厚 )"D .,剖面图像上的被测体形态为近似 半圆形。
!
泰山吕祖洞地质雷达探测
吕祖洞位于八仙桥附近, 顺山 坡 天 然 形 成 , 岩层
南高北低, 地表有粘土层和湿沙土层。洞顶上方有两 株间距 " # 的百年柏树, 为保护自然风景、 避免 树 根 破坏吕祖洞, 洞顶上方有近 $ # 厚的砖石结构。吕祖 洞洞口宽 $ #, 高 %&! #, 洞内空间较大, 洞底至地表平 均 ’&( #。
!5 (") D) !) E ’) FED # E F) FE$
) )"# )"( E ( )"# E ! ! E ( ))) )")( E (
)"’ )")’’ )")$ )"(! )")$ )"(’
) )"( )")’ E )"’ )"F E ( ( E ’)) )")( E (
石灰岩 粘 土
花岗岩
!"#
无损探测 该类型地质雷达所配天线为板式天线, 只须与探 为条石与混凝土浇筑, 最薄处为桥面中间位置, 仅 桥体的最深处深 $ ., 与基岩接触, 且桥基脚稍 )"D .; 向外侧延伸, 使桥拱整体形态是并非严格的半圆形。 据八仙桥的客观条件, 选择配置 !)) *+, 天线的
测表面紧贴即可收到良好的探测效果, 不需向被测体 钻孔或采取其他破坏客观条件的措施, 从而使探测结 果更为客观地反映了被测体的实际情况, 尤其对那些 因客观条件变化而对被测体真实 情 况 产 生 严 重 影 响 的因素的分析更为准确。
$%(
岩
土
力
学
’%%$ 年
像上的八仙桥几何形态与其实际 的 半 圆 剖 面 形 状 是 一致的。即经实测验证, 地质雷达探测拱桥可行、 结果 可靠。
雷达探测图像与解释结果如图 : 所示。由图 : (G) 可知, 在深度 ’&% # 左右, 水平位置 $&% ! :&( # 段为电 磁波同相轴间断段, 针对该段异常将测点间距缩短为 (K) 可看出, 粘土层 (湿沙 %&$ # 进行二次探测。从图 : 土层) 与岩层间的界面南高北低的特征明显, 深度 ’&% 水平位置 %&! ! ’&( # 解释为吕祖洞洞体。洞 ! ’&( #、 顶有一定的弧度, 洞底非常平整, 距地表为 ’&(% # 左 右, 根据该数据与实际情况的验证表明, 地质雷达探 测空洞是可行的。
图 ! 八仙桥地质雷达探测图像及解释结果 O<;"! 4587:3?6<=; 53?85B 89 L4P <= Q0R<0= 15<B;3 0=B 3R:20=06<8=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 电磁场强度和波 形将随所穿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 依据 记录到的电磁波双程走时和波幅 、 同 相 轴 等 波 形 资 料, 可以解释出被测体的几何形态或结构异常。因此,
"
主要结论
($) 区别于其他物探手 段 , 天线的数字化功能、
)*+,- .//0$%% 型地质雷达配 置 ’%% 123 天 线 可满足吕祖洞探测工作的基本要求。第 $ 次探测时地 探测物理点间距为 质雷达的参数为, 天线间距 %&! #, 选择连续探测方式, 时窗开至 ’4% 5,; 第 ’ 次探 %&’ #, 测时仅将探测物理点间距变化为 %&$ #。数据处理时 的参数选择如下: "6 次 叠 加 , ’%% 789 增 益 , 4 点平 无道差分。据表 $ 中理想介质中电磁波 均, : 道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