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好伙伴_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伙伴》教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
察对象。
【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会认“巡、逻、汪、拨、焦”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相互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朗读,并展开讨论,从而体会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画出重点句段、说生活中的例子等方法,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的关心、爱护的情谊。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的小伙伴是谁呢?(学生自由说)
学生反馈:我的小伙伴是某某…。
3.板书并齐读课题。
4.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狗狗和乌鸦身上的故事吧!---《好伙伴》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巡逻xúnluó拨bō开猎liè狗
担dān心汪wāng汪焦jiāo急
伙huǒ伴乌鸦wūyā 惊奇jīngqí
(2)我会写
伙伴拨焦狗
惊汪担猎鸦
开火车读字并组词,如果读对了,我们跟着读一遍,如果错了,我们帮他改正。
这些生字在书写上应该注意:
“拨”字右半部分是一个“发”字。
“鸦”字右半部分是个“鸟”字,不是“乌”字。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 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6. 默读课文,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说一说文章讲述了谁,干了什么?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谁和谁是好伙伴?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反馈:你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梳理课文内容吧!
(2)引导学生根据课后问题自学课文,进行小组交流。
讨论那句句子体现出了猎狗善良,通人性的特点?(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在一处草丛中,猎狗咬住马哈多的衣角,汪(wānɡ)汪汪地叫起来。
”
2.过渡:“马哈多把乌鸦带回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乌鸦的伤很快就好了。
从此,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小伙伴。
”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
学生反馈:带回家、抹药、养伤。
2. 教师过渡:文中哪句话写到了三伙伴在一起相处的情景,它们相处得怎样?
学生反馈:从“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时,乌鸦就守在家里。
护林回来,乌鸦就会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
日子过得很快乐。
”这句话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感受小伙伴的友谊深情
1.从“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
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写出了马哈多焦急的心情,非常非常的担心猎狗。
2.有感情的朗读:“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
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
”从乌鸦的哪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乌鸦对伙伴的关心?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出哪些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神态描写?
学生反馈:(1)从“焦急不安”这个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乌鸦对伙伴的关心。
小伙伴失踪了,它表现出了担心、焦虑。
同时也表现出了它对主人的担心。
(2)“抬头望望”“飞进飞出”是动作的描写,神态描写主要体现在“焦急不安”。
3.教师过渡:“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学生反馈:“一次一次”是很多次,可见乌鸦对猎狗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
它不管多苦多累,也要救助自己的伙伴。
4.马哈多看着它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会激动得流下眼泪?
学生反馈:乌鸦和猎狗虽然只是普通动物,但是它们却有着和人一样的美好情感,有着像亲人般的情谊。
马哈多深深地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5.同学们发挥想象,此时此刻,马哈多可能会对两个小伙伴说什么?
(1)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小伙伴,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说:“你们两个是我最重要的伙伴”。
(2)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小伙伴,流下了眼泪,他深情地说:“你们两个都安全,真好”。
(3)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小伙伴,开心的笑了,他高兴地说:“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课外延伸】
我与狗狗的约定
1.尽管遗憾,和你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只有十年左右。
2.为了增进相互理解,请给予我们彼此足够的时间。
3.请与我多说说话,好吗?
4.不要吵架,不要打骂我,因为我不会咬你的。
5.我不听话的时候,总是有理由的,请你在责备我之前好好地想想。
6.请你相信我,因为我永远是你的伙伴。
7.你有学校也有朋友,但对我来说,我的生活中就只有你。
小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尊重它们。
它们也有情感需求,我们同样不单单保护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懂得。
【课堂练习】
1.给划横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义
到底结果
1.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啊?
2.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的跟在后面。
他要去看个究竟。
教师反馈:到底、结果。
【布置作业】
1.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多音字。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板书设计】
马哈多救治乌鸦
担心猎狗
乌鸦猎狗
喂肉
互相帮助真心真
【拓展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好伙伴,希望大家珍视自己的好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让这种友谊伴随我们成长!另外,也不要忘记,动物也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也要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让后结合课文后的
问题自读自悟,最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如此设计,学生较为准确地抓住重点,谈出自己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