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黏着行为与增黏(王文健,刘启跃著)PPT模板
轨道交通轮轨黏着-蠕滑特性试验研究
![轨道交通轮轨黏着-蠕滑特性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652b62312b3169a451a4f5.png)
蠕滑:是介于纯滚动和纯滑动之间的中间形式。 黏着系数:车轮圆周方向的切向力与车轮垂直载
荷之比的最大值
黏着蠕滑现象示意图
第6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轮轨黏着特性的影响因素
表面状态和环境因素
第 13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一、标题文本预设
第 14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轮轨增粘措施
喷砂颗粒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化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机械方法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电弧、等离 子处理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这个问题,从最根 本上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保证乘客的生命安
”全。
轮轨关系
轮轨关系
01 轮轨黏着和制动效果问题 02 轮轨损伤问题 03 脱轨 04 轮轨噪声问题 05 轮轨型面匹配问题
第4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轮轨黏着和制动问题 目的 为了提高机车的牵引力和机车车辆制动力, 且牵引和制动时不损伤轮轨接触表面
第 16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氧化铝增粘效果
添加到接触面的颗粒并不是以原来的大小直接进到轮轨接触面内,而是依据其机械强度,一边 被轮轨接触应力碾碎到相应于该压力大小,一边进入到接触面内。水或油态下,氧化锅颗粒在 轮轨间被碾碎后,变成的极限粒子嵌入到轮轨接触表面,像汽车的防滑轮胎的轮刺一样,穿破 接触面内的水膜,使固体接触的比率增加,因其抗剪切能力强,故表现为更大的粘着力
机车车辆轮轨黏着-蠕滑问题研究
![机车车辆轮轨黏着-蠕滑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8c2ec90c22590102029d92.png)
( i ); 为 轮 对 速 度 ( / )。 ml 1 ms
料特性值外 ,还有接触时 的有效 黏着系数 。有效黏着 系
分析 可知 ,黏着 区不能传递牵引力 ,牵 引力靠 滑动
数 对 加 速 和减 速 力 矩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凶 为 系 统 不 是 一 个 区传递 给钢轨。外界加在 轮轨接 触面的法 向力越大 ,变
内 已 日益 得 到匝 视 。
图1 动 力轮 对受 力分 析
引 起 向前 的静 摩 擦 力 称 为 轮 周 牵 引 力 。 ,
Hale Waihona Puke 基 金 项 目 : 江 苏省 高校 自然科 学研 究项 目(9 J5 0 0 ) 0 KB 8 02 南京 工 程 学 院校 级 科 研 基 金 ( 年 基金 ) (K A 0 9 0 ) 青 Q J2 0 0 9
0 R ,- v 9 .
=— —
:
(1 / )
V
状 态 ,黏 着 状 态 下 的静 摩 擦 力 又 称 黏 着 力 。描 述 机 车 车 式 中 :
辆 和 轮 轨 间 接 口的 主要 参 量 除 了 轮对 和钢 轨 2 接 触 体材 个
为轮 对转 动 角速 度 ( a / );R 为轮 对半 径 r ds
乐 在 一 起 。 切 向 力 ,,
使 车 轮 』 的 0点 具 有 二
机
的黏着效果 ,
篡
且 需 要 『瓦 和 车 轮 踏 面 或 制 动 盘 问 有 较 甲 J
向 后 运 动 的 趋 势 ,并 通 过 0点 作 用 在 钢 轨 ’
~ ~
表 鄙 很 大 , 此 需 要 装 备 高 效 安 全 可 靠 的 制 动 系 统 。列 车 上 。 ’ 示 车 轮 作 用
轮轨接触力学ppt课件
![轮轨接触力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f472623968011ca2009110.png)
2P L3 ab
L3
ab
2P
10
2.3 切向问题
不失一般性,设物体沿滚动方向滚动,且是稳态滚动。为了能利用Kalker线 性蠕滑理论模型求得L1和L2,考虑接触斑没有滑动的特殊情况,则滑动方程 可写成
1
3
x2
u1 x1
0
2
3
x1
u2 x1
0
u uw uR diagLi p
柔度系数—待求?
8
2.2 法向问题
考虑接触点附近物体的几何形状满足赫兹接触条件
g x1, x2 Ax12 Bx22 u3
0 0
(x1, x2 ) C (x1, x2 ) C
Ax12 Bx22 p3L3 0 (x1, x2 ) C
利用
p3 x1x2
L3
1
x12
p3
3P
2 ab
1 x12 x22 a2 b2
直角坐标系
下,抛物面
和椭圆面方 程:
ax2 by2 cz 0
x2 a2
y2 b2
z
ax2 by2 cz2 0
x2 a2
y2 b2
z2
其表达形式不再是椭球面形式,这样的形式方可保
持力和变形之关系满足法向几何变形协调性。这和 Hertz压力是有区别的。法向柔度系数为
1
3
x2
L1
p1 x1
0
2
3x1
L2
p2 x1
0
沿x1方向积分
p1
x1 L1
1
3
x2
D1x2
p2
1 L2
1 x1
1 2
3
x12
D2 x2
轮轨接触力学PPT精选文档
![轮轨接触力学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31149fe58fafab069dc029a.png)
29
c) 自旋蠕化率 ni( 1 )isin r0 ir 1 0cos[i( 1 )i]r0 v &
sini
r0
r0sini zsini
自旋贡献。轮对转动的自旋分量
r10 cos[i
(1)i]r0&
v
摇头贡献。轮对摇头(转动)的自旋分量
xL,
R
1
r 0 4m 2 ,l0 0 m 7.5 4 m d 6 0 m 1m 5 , 0 t变 m 8,化
LM
S1002
DIN5573
1/40轨底坡
1/20轨底坡
19
4、轮轨蠕滑率
表征蠕动 轮轨蠕滑,即刚性滑动 蠕滑力-率关系
20
4.1 不同滚动半径导致纵向蠕滑
轮对发生横向偏移,左右车轮滚动半径不同。 于是,相同时间内左右车轮沿钢轨的走行距离不同,由于
32
= 0.00
= 1.00
24
= 0.00
16
= 1.00
8
0
0
2
4
6
左轮踏面
右轮踏面
yG (m m )
8
10
12
钢轨 踏面 上接 触点 位置
30 *L,R(m m )
25
20
= 0.00
15
= 1.00
10
= 0.00
= 1.00
5
0
-5 0246
左钢轨踏面
右 钢 轨 踏 面 yG(m m )
14
3.6.3 结果——接触点对
南昌所磨耗后LMa廓形(镟后23万)和昌九线磨耗轨CN60 (2284)3-4R vs. R3500
轮轨粘着机理的研究
![轮轨粘着机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c51160a45177232f60a2f2.png)
态, 粘着 系数 没有 太 大的变化 。但 是 , 因下雨 和下雪 造
成 轮轨 表面 成湿 润状态 , 粘着 系数 变化很 大 , 别是 高 特
速 时 , 着 系数很低 。粘着 系数 的降低 , 粘 不仅是 车辆 高
速 化 的障碍 , 还有 可能 引起 车轮 空转 、 行 。车轮空转 滑 的结 果 使 钢 轨 头 顶 面 形 成 凹 陷 形 状 的 空 转 伤 ( 1 图
fco s a tr.
榫 (a a ) J p n
Ab t a t sr c :De c i d r t whe lr i a e i e h im nd t m an a t r a f c i h a e i s rbe a e he e— al dh son m c an s a he i f c o s fe tng t e dh son
粘 着力 被定 义为 “ 粘着 系数 ” 。铁道 车辆 的最 高运行 速
度 受粘着 极 限 的限制 , 车辆 的启 动 、 加速 、 速 和 停 车 减 等 运行性 能 都受粘 着特 性 的支配 。
一
般 来 说 , 朗天 气 时 , 轨 接 触 面 处 于 干燥 状 晴 轮
图 1 车 轮 空转 和 车 轮 滑 行 引 起 的 轮 轨 损 伤
Ke r s y wo d :wh e ;r i;a h so c a im ;J p n e l al d e in me h n s a a
l 粘 着 的 基 本 概 念
粘 着是 轨道交 通 系统车 辆运行 的基 础 。车 轮能够 沿 着钢 轨顺 畅地滚 动 、 速或 减速 , 是 由于在 轮轨接 加 都 触 面上传 递着 运行 方 向的切 向力 。这 个切 向力 在铁道 领 域称作 粘 着力 。 当牵 引时 的驱动 力或制 动时 的制动 力 超过 粘着 力时 , 轮进 入 空转 或 滑 行状 态 的临 界状 车 态 。这 时 , 轨 间所 能传 递 的最 大 切 向力 称 作 最 大粘 轮
铁道车辆轮对结构关系ppt课件
![铁道车辆轮对结构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12f072b160b4e767fcf6c.png)
• S1002欧洲标准外形;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
10
• XP55 TGV 韩国外形
5
0
-5
-10
S1002
SYSZ40-00-00-00 for 160 km/h
-15
SYSZ40-00-00-02A for 200 km/h
Comparison between Wheel profiles
19
轮轨接触分析
车轮外形的主要参数
车轮外形
SYSZ40-00-00-02A (200 kph) SYSZ40-00-00-00 (160 kph) S1002 XP55
Sd
L3 = 12 mm
L3 = 10 mm
(Standard China)
中国标准
32.6
32
33.2
32
32.5
-
32.6
-
车轮磨耗特性参数 • Sh: 轮缘高 • Sd: 轮缘厚度 • qR: 轮缘形状限度
.
8
安全通过辙叉
.
9
顺利通过曲线
r0 + y r0 - y
o
R
y
2b
.
10
轮缘内侧距选取
.
11
轮轨间隙计算
标准轨距:1435mm 轮对内侧距:1353mm 轮缘厚度:32mm(单侧),64mm(双侧) 国内轮轨间隙:9=(1435-1353-64)/2 (mm) 欧洲轮轨间隙:5.5=(1435-1360-64)/2 (mm)
采用凹形车轮踏面,不仅可以减缓磨耗,延长使 用寿命,而且有利于车辆曲线通过,并使轮缘力 有所降低。
轨道交通轮轨黏着-蠕滑特性试验研究ppt课件
![轨道交通轮轨黏着-蠕滑特性试验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de7549844769eae009ed56.png)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机械方法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电弧、等离 子处理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第 15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砂增粘效果
水态下向轮轨界面撒砂后,由摩擦学理论可知此工况属于磨粒磨损,碾碎的砂粒镶嵌入轮轨接 触表面,使轮轨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轮轨的微凸起部分产生的切向力与砂粒与微凸起之间的切 向力和存在于微凸起部分的水膜所产生的切向力三者之和为轮轨间的粘着力。因砂的硬度高, 与水相比抗剪切强度大,故在水态下,撒砂后粘着系数增加
荷之比的最大值
黏着蠕滑现象示意图
第6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轮轨黏着特性的影响因素
表面状态和环境因素
干态、雨水、油污、树叶、泥沙
走行速度
速度的变化会改变黏着系数
01 02 03 04
车轮蠕滑率
车轮轴心速度和轮轨接触线速度差值 与线速度的比值
轴重
不同的轴重会影响弹性变形,影响轮 轨接触面积
第7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 粘着系数过低,将会造成空转和打滑,存在 安全隐患。 火车在走行过程中,受环境不可控因素 众多,面对低黏着情况如何克服,采取的措 施又对轮轨关系有何影响。 ”
第 13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一、标题文本预设
第 14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轮轨增粘措施
喷砂颗粒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 显示(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轮轨黏着和制动问题 目的 为了提高机车的牵引力和机车车辆制动力, 且牵引和制动时不损伤轮轨接触表面
实质 如何提高轮轨摩擦副在滚滑接触条件下 接触界面的摩擦力,又同时不损伤轮轨 接触表面材料。 影响因素
《润湿与粘附》PPT课件
![《润湿与粘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f860d883c4bb4cf6ecd147.png)
4.2.2 接触角和 Young方程
将液滴〔L〕放在一理想平面〔S〕上〔如图4.2.4〕, 假设有一相是气体,那么接触角是气一液界面经过液体而与
固一液界面所交的角。1805年,Young指出,接触角的问题 可当作平面固体上液滴受三个界由张力的作用来处置。当三
个作用力到达平衡时,应有下面关系
SVSL LV cos
此即Cassie方程。θc为液体在组合外表上的接触角, θ1和θ2为液体在纯1和纯2外表上的接触角。假设 组合小块面积变大,而且分布不均匀,那么出现 接触角滞后景象。
3、 吸附膜
上述各式中的γSV是固体露置于蒸气中的 外表张力,因此外表带有吸附膜,它与除气
后的固体在真空中的外表张力γSO不同,通 常要低得多。就是说。吸附膜将会降低固体
〔3〕外表粗糙不平等缘由,普通实践外表均不是理 想外表,给接触角的测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节主要讨论外表粗糙度和外表化学组成不均 匀对接触角的影响。
1、外表粗糙度的影响
将一液滴置于一粗糙外表,
有
r(SV S)LLV co ' s
(4.2.15) 或
cos'r(SVLVS L)
(4.2.16)
此即Wenzel方程,是Wenzel于1936年提出来的。式 中r被称为粗糙因子,也就是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
(2) 粘附功〔W〕
粘附力的大小,与物质的外表性质有关,粘 附程度的好坏可经过粘附功〔W〕衡量。
所谓粘附功,是指把单位粘附界面拉开所需 的功。以拉开固一液界面为例,当拉开固一液界 面后,相当于消逝了固一液界面,但与此同时又 新增了固一气和液一气两种界面,而这三种不同 界面上都有着各自的外表〔界面〕能。
L
v
高分子物理--高聚物的粘性流动(粘流态) PPT
![高分子物理--高聚物的粘性流动(粘流态)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8ab1a89eb172dec63b735.png)
1
σs
2
σy
3
牛顿流体
0
γ。
1-塑性流体 2-假塑性流体 3-膨胀性流体
1、塑性流体(动)
施加应力时不流动,当 s y产生牛顿流动
y 屈服应力
s y
塑性流体又称为宾汉流体
塑性流体
σs σy
0
牛顿流体 γ。
如:牙膏就属于塑性流体
2、假塑性流体
σs~γ曲。线通过原点,不是直线,向下弯曲,即在很 小的σs就开始流动。曲线的斜率(切粘度)随γ↑而↓, 即。 “切力变稀”有利于成型加工,曲线上每点的粘 度都是变化的,即粘度不为常数。
s K n
k为稠度系数。n为非牛顿指数,或流动指数, 表示该流体偏离牛顿流体行为的程度。
n=1,牛顿流体; n<1,假塑性流体; n>1,膨胀性流体。
n偏离1的程度越大,表示该流体偏离牛顿 流体行为的程度越大。
高聚物的粘性流动的特点 一、高分子流动是通过链段的位移运动来完成的
小分子流体的流动—分子跃迁 流体粘度与T的关系:
这一流动模型说明,在聚合物熔体中只 要存在如链段大小的孔穴就可以了。
补充内容 E 的测定 AexpERT
测定不同温度下聚合物熔体的粘度,
以 ln
1 作图
T
ln
所得直线斜率计算出 E
流动活化能与分子量无关,
1 因此对于某一特定聚合物来
T
说,是一个常数。
二、高分子流动时伴有高弹形变
当外力除去后
σs
假塑性流体
σy
绝大多数聚合物的熔 体都属于此类流体。
牛顿流体
0
γ。
为什么出现切力变稀 ?
3、膨胀性流体 σs~γ曲。 线通过原点向上弯曲,曲线的斜率(切粘 度)随γ↑而↑(切力增稠),加工困难
轮轨关系 ppt课件
![轮轨关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b1691b8f67c1cfbd6b83c.png)
ppt课件
22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数值迭代法可适于能以离散数据表达的任意轮轨外形的几何学计算, 应用较广,其精度主要取决于迭代步长等控制参数:
• 将轮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与轨道分离
1
• 给轮对一定的横移量,即将左右车轮踏面移动一距离
2
• 计算左右轮轨的最小垂向间隙点
3
• 比较左右最小间隙,若差异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的精度,就判定左右轮在
4
最小间隙处与轨道接触,求得左右接触点,否则按差值调整轮对的侧滚角
• 按差值计算的侧滚角进行调整使左右最小间隙接近相等,并输出接触位置
5
的有关信息
• 重复第(3)(4)步
6
可确定任意踏面与轨头外形在轮对横移后的轮轨几何接触点位置,
以
ppt课件
23
及该位置的实际滚动圆半径、接触角、接触点曲率半径等几何参数
正常钢轨与磨耗钢轨
ppt课件
槽型钢轨 13
刚性轮对导向原理
为保证轮对在钢轨上的正常滚动,车轮轮缘与钢轨工作边之间需留有 一定的间隙,称为游间
通过曲线时,轮对将偏离线路中心向外移动,外侧车轮的滚动圆半径 大于内侧车轮滚动圆半径,从而自动实现轮对通过曲线的自动导向
直线运动时,若轮对偏离线路中心线,偏离中心一侧的车轮滚动圆半 径将大于名义滚动圆半径,另一侧反之,在相同的角速度情况下,偏 离一侧的车轮将滚过更长的距离,从而使偏离中心的车轮返回中心
何参数只在二阶以上产Th影响,一般可忽略
轮对相对轨道横移量yw将决定轮对侧滚角
轮轨接触几何pp参t课数件
20
影响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参数
ppt课件
2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轮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和轮轨外形的设计ppt课件
![轮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和轮轨外形的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3c563e6c175f0e7cd137e4.png)
17 2015 TECHNICAL WORKSHOP
Contact stress x frequency of contact =
surface fatigue potential 表面潜在的疲劳=接触应力*接触频率
RCF Development: Shakedown 滚动接触疲劳的发展:安定性
测量
Strain Gauging of Rails to Measure Lateral
and Vertical Forces by Axle 在钢轨上用应变仪测量由车轴产生的垂
向力和水平力
Laser-based wheel and rail profile measurement systems
develop accurate profile and wear measures 基于激光的车轮和钢轨外形测量系统可以精准测量外形
和磨损
Automated Rail Assessment Tools 自动化钢轨评估工具
Use of Tribometer to Assess Rail Friction Levels
25 2015 TECHNICAL WORKSHOP
Process for Wheel and Rail Profile Design 轮轨外形的设计过程
3、Document the damage seen on the rails. 记录钢轨上的损伤。
4、 Pummel these wheels on the rails (cumulative damage simulations), to establish baseline performance and to verify that any damage seen on the rails shows up in the pummeling plots (validates the model) 轮轨匹配计算(累计损伤模拟),建立了基线性能,通 过钢轨上显示的接触点并验证钢轨上的任何损伤。
充膝联旋暑泳囊剪膜胎差粘嘿棒【精品PPT】共19页
![充膝联旋暑泳囊剪膜胎差粘嘿棒【精品PPT】共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0c43c6c2227916888586d773.png)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粘度讲义ppt课件
![粘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85fcfa7375a417876f8f8f.png)
Hooke’s Law: Stress = (Rigidity Modulus) • Strain
Spring: Mechanical Analogue of Elastic Response
24
2) Leveling, Sagging
3) Draining under
gravity
4) Chewing and
swallowing
5) Dip coating
6) Mixing and stirring
7) Pipe flow
8) Spraying and
brushing
9) Rubbing
10) Milling pigm2ents
Ideal Solid
Most Materials
Ideal Liquid
Elastic
Viscous
• Most materials behave such that they have a combination of viscous and elastic responses under stress or deformation.
3
4 5
6 7
8
9
10
11
1.00E-51.0in0Eflu-4id1.b0a0sEe-30.0100 0.100 1.00 10.00 100.001000.001.00E4 1.00E51.00E6
11) High Speed
coating
shear rate (1/s)
空转滑行和粘着问题
![空转滑行和粘着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d0bd260c22590103029db0.png)
空转滑行和粘着问题资料整理:黄云鹏摘要:解释了铁路系统中空转滑行现象的原因及危害,指出其本质——粘着问题,分析了粘着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轮轨的粘着和蠕滑现象,并阐述了了目前粘着控制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粘着系数,空转滑行,防滑器1. 绪论1.1 粘着及空转滑行概念的引入机车动轮在牵引状态下滚动时,轮轨间有三种可供分析的状态[1]:第一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滚动状态;第二种是应竭力防止的“空转〞状态;第三种是实际存在的“粘着〞状态。
1〕按刚体平面运动学的分析:沿钢轨自由滚动的车轮,具有不断变化的瞬时转动中心,车轮和钢轨的各个接触点在它们接触的瞬间没有相对运动,轮轨之间的纵向水平作用力就是物理学上说的静摩擦力,其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是一个与运动状态无关的常量,它等于钢轨对车轮的垂直反作用力N与静摩擦系数μ的乘机。
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
倘假设能到达这种状态,那么可能实现的牵引力最大值约为轮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2〕第二种情况恰恰与前一种相反。
轮轨间的纵向水平作用力超过了维持静摩擦的极限值——最大静摩擦力。
轮轨接触点发生了相对滑动。
机车动轮在强大力矩的作用下飞快转动,而轮轨间的纵向水平作用力变成了滑动摩擦力,其值比最大静摩擦力小得多,机车运行速度并不高,在铁路术语中把这种状态称为“空转〞。
这是一种应竭力防止的不正常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牵引力反而大大降低,钢轨和车轮都将遭到剧烈磨耗。
如果在列车起动时发生机车动轮“空转〞,列车没能起动而司机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减小动轮受到的力矩,甚至可以发生把钢轨的轨头磨掉,动轮陷入钢轨凹下的深坑的严重事故。
3〕实际上问题比拟复杂:车轮和钢轨在很高的压力作用下都有变形,轮轨间实际是椭圆接触而非点接触,不存在理想的瞬时转动中心;机车运行中不可防止地要发生冲击和各种振动,车轮踏面又是圆锥形,所以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微量的纵向和横向滑动。
即实际不是纯粹的“静摩擦状态〞;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牵引力和惯性力不是作用在同意水平面,造成机车前后车轮作用于钢轨的垂直载荷不均匀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轮轨黏着系数现场测量与利用控制
6.1轮轨黏着系数现场测量
0 1
6.1.1特殊转向
架系统
0 2
6.1.2IWS系统
0 3
6.1.3机车自测
黏着系数
0 4
6.1.4加速度计
算测量
0 5
6.1.5手推式黏
着测试仪
0 6
6.1.6钟摆式摩
擦测试仪
第6章轮轨黏着系数现场测量与利用控制
6.2黏着系数利用控制
3.4防冻液介质工况下轮
轨黏着特性
4
3.5小比例轮轨几何型面
5
的轮轨黏着模拟试验
参考文献 6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3.1水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特性
01 3 .1 .1 水介质对 轮轨 02 3 .1 .2 水介质工 况下
黏着系数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
03 3 .1 .3 水介质工 况下 04 3 .1 .4 水介质工 况下
6.2.1基于蠕滑速度 和轮对角加速度判
别的控制法
01
02
6.2.3基于模糊算法 和神经网络算法的
控制法
03
04
6.2.2基于机车简化 动力学模型的控制
法
6.2.4其他方法
09 索引
索引
10 编后记
编后记
感谢
5.5磁场作用下轮轨增黏行为
5.5.1试验方法简介
5.5.2水介质和油介质 工况下磁场的增黏效果
5.5.3不同磁场强度的 增黏效果
5.5.4磁场下速度对黏 着的影响
08
第6章轮轨黏着系数现场测量 与利用控制
第6章轮轨黏着系数现 场测量与利用控制
6.1轮轨黏着系数现场测量 6.2黏着系数利用控制 参考文献
轮轨黏着行为与增黏 (王文健,刘启跃著)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01 《博士后》序言《博士后》序 言
02 前言
前言
03 第1章轮轨关系与黏着
第1章轮 轨关系与 黏着
1.1轮轨关系 1.2轮轨界面黏着 1.3轮轨黏着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04
第2章干态工况下轮轨黏着行 为
黏着系数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
03 3 .2 .3 油介质工 况下 04 3 .2 .4 油介质工 况下
轴重的影响
坡道的影响
05 3 .2 .5 油介质工 况下 06 3 .2 .6 水油混合 物的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影响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 下轮轨黏着行为
3.3树叶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特 性
3.3.1树叶介质 的影响
0 1 5.3.1撒砂对轮轨损伤行为影响 0 2 5.3.2氧化铝颗粒对轮轨损伤行为影
响
0 3 5.3.3砂-氧化铝混合介质对轮轨损 伤行为影响
第5章低黏着下轮轨增黏与损伤行为
5.4研磨子增黏行为
5.4.1研磨子 增黏效果
5.4.2研磨子对 轮轨磨损与损伤
影响
5.4.3硬质颗粒 与研磨子增黏效
果对比
轴重的影响
流量和水温的影响
05 3 .1 .5 水介质工 况下 06 3 .1 .6 水介质工 况下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冲角的影响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3.1水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特性
3.1.7水介质工况下坡度的影响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3.2油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特性
01 3 .2 .1 油介质对 轮轨 02 3 .2 .2 油介质工 况下
第5章低黏 着下轮轨增 黏与损伤行 为
01 5 .1 轮 轨低 黏着与增 02 5 .2 轮 轨界 面撒砂/
黏措施
氧化铝颗粒增黏行为
03 5 .3 增 黏过 程中轮轨 04 5 .4 研 磨子 增黏行为
损伤行为
05 5 .5 磁场作用下轮轨 06 参 考 文 献
增黏行为
第5章低黏着下轮轨增黏与损伤行为
第4章轮轨黏着数值仿真研究
014.1轮轨黏着型数值仿真模
4.1.1基本理论 4.1.2基本方程及处理
024.2油介质着工仿况真下轮轨黏
034.下3水轮介轨质黏和着油仿介真质对工比况
044.4数值仿真证模型试验验
4.4.1试验方法简介 4.4.2试验结果
05 4.5研究展望
06
参考文献
07
第5章低黏着下轮轨增黏与损 伤行为
5.1轮轨低黏着与增黏措施
0 1 5.1.1第三介质引起轮轨低黏着的机 理
0 2 5.1.2常见增黏措施及作用机制
第5章低黏着下轮 轨增黏与损伤行为
5.2轮轨界面撒砂/氧化铝颗粒增 黏行为
5.2.1增黏 试验简介
1
5.2.2轮轨 增黏效果
2
第5章低黏着下轮轨增黏与损伤行为
5.3增黏过程中轮轨损伤行为
第2章干态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2.6车轮型 面对轮轨黏
着影响
2.4曲线半 径对轮轨黏
着影响
2.5轮径及 新旧轮对轮 轨黏着影响
2.1轮轨黏 着-蠕滑曲
线
2.2速度对 轮轨黏着影
01
3 . 3 . 3 树 叶 03 介质工况下 轮轨黏着-
蠕滑特性
02 3 . 3 . 2 树 叶 与水介质共
同作用的影
响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3.5小比例轮轨几何型面的轮轨黏着模拟试验
3.5.1试验方法简介
2
3.5.2干态工况下试 验结果
3.5.3第三介质工况 下试验结果
06 第4章轮轨黏着数值仿真研究
响
2.3轴重对 轮轨黏着影
响
第2章干态工况下 轮轨黏着行为
2.7低温环境下轮轨黏着行为 2.8坡道条件对轮轨黏着影响 参考文献
05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 着行为
第3章第三介质工况下轮轨黏着行为
3.1水介质工况下轮轨黏
1
着特性
3.2油介质工况下轮轨黏
着特性
2
3.3树叶介质工况下轮轨
3
黏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