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概念
会计核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量化、记录、
汇总、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为准,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础
会计核算本身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作用是形成准确、可靠、合法、及时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经营者分析经营状况和经营效果,进行决策。
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应该和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符合,而不能仅仅按照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以实际支付为准
企业实际支付是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所发生的支出,而法律形式可能是存在
票据欠款或借贷关系。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该将实际支出作为费用进行核算。
•以实际发生日起来计算
企业的经济业务,以实际发生日期为准。
例如,企业在年末工资应发月份确定,但实际发放日在次年,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该将这笔工资计入下一年的费用。
•以实际发生数量为准
企业在进行存货核算时,应该以实际发生的数量为准。
例如,企业的仓库里有
一批商品,但只有一部分发生了销售,那么企业应该按照实际销售数量进行会计核算。
•以实际金额为准
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应该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来计算资产减值。
例如,企业的某个账款无法收回,那么企业应该将这个账款作为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财务报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把握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情况,更加精确地评估经营状况和效果。
例如,企业在确定税收成本时,应该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税收负担及其影响。
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企业在核算税收成本时,如果按照法律形式计算成本,就可能导致企业低估了自己的税收负担,这将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化。
例如,通过规范资产减值的核算方法,能够降低企业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虚构商业信用等违规行为的风险,提高市场效率。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原则之一。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为准,而不能仅仅按照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把握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情况,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并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