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年级科目】高一年级地理科
【课型】新课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者】钱淑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二)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之所以要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是因为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讨论】环境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两种过程: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生态破坏问题)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问题)【过渡】由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可以把环境问题归类为两种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讨论】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哪种环境类型?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又属于哪种环境类型?
【课件展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思考】什么是生物污染?
分析:指某种有害的外来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

与化学污染不同,外来生物可以不断地增殖并扩散到新的地方,还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土物种。

【举例】水葫芦和巴西龟。

【课件展示】:酸雨
分析:酸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跟云和水反应后形成的,酸雨可以分类为:硫酸型和硝酸型。

【讨论】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分析:中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的,因为中国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反应形成亚硫酸,最后再形成硫酸,混合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讨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出现在南方还是北方?
分析:主要是出现在南方,因为我国南方降水多,另一方面,南方多山区丘陵,地形上不利于空气扩散,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容易在这里聚集,从而容易形成酸雨。

【思考】酸雨的危害以及解除措施是什么?
分析:危害是使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等手段来减少酸雨的形成。

【课件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
【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是因为森林被大量砍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等危害
【讨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思考】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以及危害
分析: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等化学物品所导致的,臭氧层被破坏会使紫外线增加。

【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臭氧层?
【课件展示】: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水土流失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分析: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在南方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因为坡度较缓,一旦这里植被被大量砍伐就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课件展示】】渡渡鸟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
【讨论】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跟栖息地的丧失,因此,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该禁止偷猎和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的。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探究】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D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A )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作业设计】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
三、环境问题的类型: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态破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