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复习要点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https://img.taocdn.com/s3/m/f74d006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0.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一、小说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的概括:(1)形式:人+事(因+果)(2)步骤: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9084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专题7课外阅读(一)(知识盘点试题)-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7课外阅读(一)(知识盘点试题)-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0ab9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b.png)
专题7 课外阅读(一)【全册阅读要点】全册教材从第一单元起,分别安排了以下阅读要点:1.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
4.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7.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8.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阅读理解技巧】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梳理信息,寻找关键词,尤其关注过渡句,议论抒情的句子。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关注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代入文章情境进行思考与理解。
【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回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实战演练】(一)阅读《庄重的乞讨》,完成练习。
①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②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
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
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
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口琴。
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
此曲终了,《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盒,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
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盒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094f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7.png)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第一篇: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知识导学】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
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哲理散文呢?一、整体阅读,明确主旨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主旨。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
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
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鉴赏技巧,品悟效果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结构安排: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4.表达方式: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和议论等。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复习资料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5e7a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6.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复习资料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复习资料: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的要求和重点,这样在阅读文章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在做题前,快速浏览一遍文章,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在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相关信息。
3. 精读重点段落,寻找细节。
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对于文章中的关键段落进行精读,特别是那些包含问题答案的段落,要仔细分析和理解。
4. 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
在阅读文章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是寻找答案的线索。
在文章中找到这些关键词,通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5.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色彩。
6. 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往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非常重要。
7. 学会归纳和总结。
在回答问题时,要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能够使答案更加简洁明了。
8. 检查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完成答案后,要检查答案是否完整,是否准确反映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9. 练习和反思。
多做阅读理解练习,每次练习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答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
10. 保持耐心和细心。
阅读理解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忽略了文章的细节,要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会逐步提高。
通过以上这些技巧的复习和实践,相信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会有所提高。
记住,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练习。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22a6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3.png)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
1. 古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古文词句的理解和解释
3. 古文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4. 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性
2. 文言文的词汇和短语
3. 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现代文的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
3. 现代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4.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四、诗歌鉴赏
1. 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3. 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五、修辞手法
1.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基本修辞手法
2. 比拟、借代、拟人等高级修辞手法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4. 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创作
六、写作技巧
1.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3. 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表达
4. 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
七、古代文化常识
1. 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2. 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化传统和习俗
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是会考中常见的语文高中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a775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3.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整体感知内容问题:1.请概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以“xx”为线索,从某角度分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围绕“xx”写了哪些内容?答题思路: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取主舍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并段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二、概括事件方法知识点一:概括事件【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例】《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事件的概括方法,应该按照事件的概括的答题模式去答题。
人物:两个母亲两个儿子(祖孙三代)。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答案】本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
三、分析文章标题知识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1】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2】文章标题拟得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人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d4ce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a.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想要在阅读理解部分取得好成绩,掌握有效的复习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的巩固字词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要多积累常见的生字、生词,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背诵词汇表、做词语填空练习等方式来加强。
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如句子成分、词性、短语结构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修辞手法: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文学常识: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著名作家的作品和风格等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一些经典的文章,仔细分析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的意思,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进行大量的泛读,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边读边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对文章中的观点、情节、人物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在阅读时做一些简单的批注,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三、解题技巧的训练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主旨、结构还是语言等方面。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避免答非所问。
2、回归原文大部分阅读理解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迅速定位到原文相关段落,仔细阅读,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3、概括总结对于需要自己概括总结的题目,要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简洁明了的归纳。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分析推理有些题目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要以原文为依据,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推测。
5、答题规范回答问题要条理清晰,分点作答。
小升初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考点
![小升初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2fad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d.png)
小升初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考点
一、基础阅读:
1.重点:《小学必备古诗70首》
2.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
3.选读:《世说新语》
4.积累:多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等期刊,还可以多看看报纸。
阅读需要注意:
①识记作品名称、作家和主要人物;
②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③简要分析作品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
④简要分析或评价作品人物性格或主要情节。
二、课外读物: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
三、多查工具书:
目前小升初学生普遍用的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遇到陌生、生僻的词或字,多查查工具书,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安置这些陌生的家伙,一回生二回熟,时间长了,你再次见到它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叫出“名字”了。
现在想想,小升初语文其实也没那么好惧怕的,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积累,多给自己的暑假、寒假列清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语文这门课程也就不攻自破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句子 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句子 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598755dd88d0d232d46a71.png)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六赏析句子模板揭秘1.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法。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意,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2)借助修辞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3)返本法。
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句子在中间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句子在结尾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点明中心,升华情感;⑤引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⑥如果句子本身是修辞,就要从修辞的角度回答;⑦如果句子本身是特殊句式,就要从句式的特点回答。
小试牛刀: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苏州市中考题)答: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3.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景/物……的特点/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中心。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高一下学期语文阅读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语文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213e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e.png)
高一下学期语文阅读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逐渐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一些重要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这些作者和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鲁迅,了解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现象的丑恶。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另一个重要的作家是鲁迅的同好,郭沫若,他的作品《神女》和《白毛女》也是我们必须熟悉的。
郭沫若的作品关注了社会民生问题,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人民的奋斗。
除了这些作家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其他重要的现代作家,如余华、莫言、蒋勋等。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文学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高一下学期,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文言文阅读。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同时,对于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古代文化背景也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文学评论与鉴赏除了阅读文学作品外,高一下学期还需要学习文学评论与鉴赏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意图以及作品与社会、时代的关系。
文学评论与鉴赏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来理解作品的整体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一些文学批评方法,如比喻、象征、隐喻等,来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
四、写作与表达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对于文言文的写作,还包括对于现代文体的写作。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写作形式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阅读基础必学知识点
![阅读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1d42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8.png)
阅读基础必学知识点
. 词汇:学会识别并理解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词汇的理解来推测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 主旨:能够确定一段文本的主要观点或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或意图。
3. 细节:能够从文本中提取出关键细节,理解具体的事实和信息。
4. 推理:能够通过文本中的暗示或线索来进行推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意图。
5. 结构:理解文本的组织结构,包括段落顺序、转折和连接词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6. 上下文:能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文本中的隐含信息。
7. 排序:能够根据文本中的时间顺序、重要性等因素对信息进行排序和组织。
8. 比较对比:能够识别文本中的比较和对比关系,理解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9. 评价:能够对文本中的论点、证据和观点进行评估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
10. 解释说明:能够解释文本中的复杂概念、事件或现象,以及提供相关的例子和解释。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
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知识与技巧
![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知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643d291a37f111f1855b9d.png)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知识与技巧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内容上: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结构上: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e007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7.png)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书信体现代文阅读注意要点与小练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书信体现代文阅读注意要点与小练](https://img.taocdn.com/s3/m/b3556f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6.png)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书信体现代文阅读注意要点与小练阅读指要严格意义上说,书信属于应用文类型。
根据书信的主要内容,可以将书信现代文阅读等同于记叙文或者散文阅读,因为书信常常用来记叙某一件事或者抒发某一种感情。
所以在进行书信现代文阅读时,要先明确文体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方法,才能读懂书信中的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对象,辨析文体。
阅读一篇书信现代文,要先看清书信的标题和抬头的称呼,从而明确这封书信的写信人和收信人,初步判断书信要传达的情感。
其次,快速浏览每一段的开头句子,如果有关于时间的词出现,可以初步判断为这是一篇叙事传情的书信;如果有关于情感的词多次出现,情节较分散的,可以初步判断为这是一篇散文抒情的书信;如果有关于论点的中心句多次出现,可以初步判断为这是一篇论述类书信,如演讲稿。
只有明确了书信的写信人、收信人和书信的主体内容,才能确定是选择阅读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分四步走,熟练掌握答题步骤。
想要熟练解答书信体现代文的阅读题,就需要同学们整体把握书信文本的阅读方法,抓住书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写信人的情感表达。
我们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先看书信标题和抬头,迅速准确判断其属于哪种书信内容,然后快速阅读文本,勾画有效信息,比如文章中的情感词、首句、中心句、末句等;(2)审读题干,根据问题在文章中圈定答题区间;(3)精读书信,思考转述是否恰当、词语替换是否合理;(4)整合文中信息,删繁就简,明确答案。
总之,同学们只要学会把握文体特征,避开设题陷阱,仔细筛选答案,就能精准解答书信类阅读题。
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于两百年后的世界(节选)刘慈欣亲爱的女儿:你好!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給你。
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收到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91465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f.png)
第一部分答题模版一、句式作用1.短句的作用:干脆利落,简洁明快。
2.短句独立成段:视觉上更醒目+突出强调内容。
3.重复的短句:突出强调。
4.对称的句子: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5.长短不一的句子:句式生动活泼。
二、标点作用1.句号的作用:语气舒缓。
2.①问号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
②连续问号的作用: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3.该用顿号却用逗号:逗号停顿时间长,起强调作用。
4.省略号作用:说话断断续续或沉默或思绪延续或给读者思考空间。
5.感叹号作用:强烈抒发情感/增强语气调自我反思。
标点符号的共性作用: 表达了的情感。
三、童谣/歌谣/诗歌作用1.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感(歌谣),具有可读性。
2.使文章增强文化韵味/意蕴 (童谣/诗词),具有可读性。
3.交代信息,丰富文章内容。
4.突出所写的特点。
5.表达人物的心情。
6.点明文章的中心。
7.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修辞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五、环境描写作用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六、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第二部分答题套路一、词语赏析题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手、特、情。
没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解释词语+分析词语作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词语含义题本来义:词语的字面意思。
语境:词语在句子中直接体现出的意思。
表现义:词语表现出的目的意图、情感态度、精神品质。
三、句段作用题【结构上】首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万能作用);点明中心(首段中含中心句);文题照应(首段中出现题目);首尾呼应(首段尾端有相似相关语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3a50b8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9.png)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102ea3fa32d7375a4178029.png)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总复习)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815ed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e.png)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总复习)
本文旨在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些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简单且实用的策略:
1. 读题前先预测
在阅读文章之前,先阅读题目并尝试预测可能的答案。
这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提高解题效率。
2. 注重文章结构
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和主旨,并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3. 关注关键词
在阅读文章时,特别关注关键词,例如数字、名字、地点等。
这些词汇通常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你定位答案。
4. 掌握上下文线索
上下文线索是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推断和回答问题。
学会寻找并利用上下文线索是解题的重要技巧。
5. 多做练题
通过多做语文阅读理解练题,可以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练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请注意,以上技巧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复习】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要点
![【高考复习】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7f254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c.png)
【高考复习】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要点一、说明文的结构进行式结构包括段落结构,比较式结构包括段落结构。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通常是几种结构的组合。
2、把握结构的意义。
二、描述顺序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找出订单的含义。
三、说明的方法1.解释的方法包括:举例、列举数字、类比、比较、分类、定义(包括解释)、引用数据、列举图表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3.有时解释性文本借用其他修辞手段来帮助解释。
这些装置的功能分析应着眼于解释的对象,并遵循解释性文本的要求。
四、说明文的语言1.说明文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简洁、清晰;文学说明文也应该追求生命力和形象。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五、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技能(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到正确的描述对象?1.看主题。
许多主题代表了解释的对象。
比如(中国石拱桥)。
2.掌握第一个包含性句子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经常使用这句话来强调要解释的事情和特点。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
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复习要点一、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是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每年必考知识点。
概括文章的主旨,往往离不开主旨句。
但是,主旨不等同于主旨句。
有的主旨句就是文章主旨,有的则不是,必须经过加工才可以。
比如《渔夫的故事》的主旨句是:“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必须对这个主旨句进行加工,才能成为文章的主旨。
魔鬼象征什么?象征邪恶。
加工后文章的主旨是:“人依靠自己的智慧,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或者人能战胜邪恶。
”主旨的考试方式:1、直接考查的方式:这种考查方式最普遍。
例如2000年的第27题,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又如河北省2004年第26题: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澳的竞聘经历,揭示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是:在竞争中应靠真才实学(像西奥那样),不能像亚当斯那样投机取巧。
这就是直接考查方式。
2、间接考查的方式:(1)补写句子。
例如1999年的第35题: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懂得了。
”“我”懂得了什么?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空缺的内容写出来。
(不得超过20字)答案是:节俭光荣,劳动光荣,奉献光荣。
这就是间接考查方式。
(2)补写题目。
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002年北京试题。
读完下文,从原文中找一个合适的短语作为文章的题目:《刀之爱》二、理解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
以上这几种写作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初中教材中50%以上的课文都使用了以上写法。
如《听潮》《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春》《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海燕》《故乡》《范进中举》《口技》《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人类的语言》《纪念白求恩》等等,因此,考查对比、衬托、烘托、比较的作用就成了中考和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
他们的共同作用:使主体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其中的衬托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正衬:“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使用的就是正衬。
课文中使用正衬的有《爱莲说》,文中的“菊”和“莲”构成了正衬关系,《捕蛇者说》先写蛇之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接着写“赋”之毒,最后得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结论,“蛇”和“赋”就构成了正衬关系。
试题1:《海燕》这篇文章要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前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答案:意在领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哦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试题2:人教社第三册《口技》一文为什么要写听众的表情和神态?(答案:通过对听众的描写,烘托艺术家无与伦比的艺术水平。
)试题3:《纪念白求恩》这段文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96年河北省中考试题)我们知道对比的作用是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以上这道题就可以这样答:通过对比,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示差距,更加有力的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的重要性。
试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述写“我样子潇洒得要命”的作用。
(9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60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答案:为了衬托父亲的辛劳。
)试题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你(青菜)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
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
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孩子在此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试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作者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种花(玉簪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叶子,要捣烂了治脚。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吧。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花草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题7:接着看《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这篇文章,作者在写托尔斯泰的墓的时候为什么要写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比较?这样写起什么作用?(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试题8:阅读下文回答,“湖泊干涸了她的青春、小溪失去了她的小夜曲,内陆河被埋葬了最后的徘徊”这几句话对于描写大河起到了什么作用?许多少女般秀美的湖泊干涸了她的青春,许多琴弦似的小溪失去了她的小夜曲,许多浪子般的内陆河被埋葬了最后的徘徊。
唯有你(大河),还在奔流,还在奔流,还在追求着你不朽的抱负和不朽的情侣。
(鼠标滑过看答案)试题9:2001年中考语文第21题: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淡的牵牛“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主体是谁?是蒲公英,那“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淡的牵牛”自然就是陪体,他们的作用就是:衬托,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
3.对中心句的把握能力。
三.考查考生对中心句的把握能力。
找中心句的方法有:1.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
试题1:2000年《才能来自勤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知道中心论点就是本文的题目。
2、在文章之首找中心句。
如: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勤奋学习。
3、在文章结尾找中心句。
许多文章的结尾是卒章显志,在结尾揭示中心。
试题2:简要分析《访兰》这篇文章,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访兰》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是这样的: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以上这段文字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4、在段首、段尾找中心句。
5、记叙之后的议论往往是中心句。
6、在设问之后往往跟着中心句。
试题3、找出以下文段的中心句。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得的23%至25%。
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飘起来,沉不下去。
分析:“海水的咸度很高”是设问之后紧接的句子,是中心句。
7、一段文字若分为两层,且两层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则后一部分是重点所在。
试题4:找出以下文段的中心句。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样,右边也怎样。
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以上文段分两部分,且是转折关系,所以后一部分是重点。
加线句子是中心句。
8、在本段找不到中心句,中心句可能在下一段的句首。
试题5:找出以下文段的中心论点。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哪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加线的“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是上一段的中心句。
规律:若本段没有中心句,且下一段的句首是一个递进关系的语句时。
一般前面的分句是上一段或几段的中心句,后一个分句是本段的中心句。
试题6:分别找出下面选文一、二段的中心句。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
桥是路的一部分,没有路,当然就没有桥;桥不能没有联系的路而孤立存在,桥的存在是为路服务的。
既然是为路服务,就要能满足路的要求:第一,所有路上的车辆行人,都要能安全的顺利的在桥上通过。
第二,车在桥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样,不能因为过桥而使行车有所限制,比如减轻载重,降低速度,一车单行等等。
第三,路上交通运输,总是天天发展的,路还可以跟着改造、加强,桥就不那么简单,一定要造得比路更为坚固耐久。
满足了以上这些要求,桥和路才能成为一体,合为一家。
否则那就是“路归路,桥归桥”。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因为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不但桥要造得密切合作,共同为陆上运输服务,而且路也要跟着高。
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也要迁就桥。
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
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文中加线的语句,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句子,符合我们上面的标准。
所以,前一个分句是第一段的中心句,后一个分句是第二段的中心句。
试题7、指出下面选文一、二段的论述内容: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划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这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