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办法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对抢救成功率和急救差错事故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管理办法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对抢救成功率和急救差错事故的影响
范玲霞
【摘要】目的分析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应用综合管理办法的抢救成功率和急救差错事故情况.方法对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120急救中心接诊170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管理办法分成2组,将85例行传统常规性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患者设为对照组,将85例于其基础上行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差错事故及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98.82%、96.4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故、急救缺陷和医疗纠纷发生概率1.18%、1.18%和0.00%均比对照组低,且救护专业性、反应速度和操作技能准确性评分(77.68±9.60)分、(76.57±9.45)分和(82.78±10.60)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应用综合管理办法效果明显,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有利于减少急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8(015)028
【总页数】3页(P81-83)
【关键词】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综合管理办法;急救差错事故;满意度
【作者】范玲霞
【作者单位】石首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湖北石首 43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120急救中心作为院内救治前站,承担着院外急救重要工作,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抢救生命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加之院前急救工作环境差、患者信息不全和现场混乱等,要求医护人员须具备良好素质与较高实践操作技能,于较短时间判断病情和作出相应处理,并尽快送至医院[1-3]。

该文对比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120急救中心接诊170例患者应用不同管理办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120急救中心接诊170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管理办法分成 2 组,对照组(85 例)年龄 19~80 岁,平均(47.54±2.07)岁,男女比例45:40,受教育程度:初中至高中25例,大专至本科40例,本科以上20例;观察组(85例)年龄 19~81 岁,平均
(47.56±2.08)岁,男女比例 46:39,受教育程度:初中至高中26例,大专至本科40例,本科以上19例;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方案均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同意书,将存在精神异常者排除,将资料完整者纳入。

1.2 干预方案
该研究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性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包括出诊、运输过程监护及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

以对照组为基础,观察组行综合管理办法的院前急救医疗服
务管理:①强化院前急救人员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讲解急救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和风险有关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注意抢救时效性,强化各人员岗位职责管理,重点培训其急救技能,如救护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度等,且耐心接听急救电话,做好记录。

②对急救制度进行完善,建立患者为中心与呼救必接及有险必救服务体系,对120急救中心服务体系加以完善,严格遵循救急、就近、患者意愿和医院调度等原则,对各部门职责予以明确,建立调度指挥平台,随时准备救护车和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修检与更新,实施严格奖惩制度。

③做好准备和物资供应,开辟专门库房,用于摆放急救药剂和设备等,分科备好急救箱,合理摆放抢救相关物品;且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和监督小组,对120急救中心服务体系中存在不足进行评价、纠正。

1.3 临床观察指标、评判标准
针对2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差错事故(差错事故、急救缺陷和医疗纠纷)及满意度评分情况加以观察、比对。

满意度评判标准:采取问卷调查表方式,评定内容包括救护专业性、反应速度和操作技能准确性等,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4]。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2组抢救成功率
于85例患者中,通过管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84例,抢救成功率为98.82%;对照组抢救成功82例,抢救成功率为96.47%,2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2组急救差错事故
比对对照组,观察组差错事故、急救缺陷和医疗纠纷发生概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救差错事故比对[n(%)]组别例数差错事故急救缺陷医疗纠纷对照
组 85观察组85 χ2值P值15(17.65)1(1.18)13.522 7<0.05 16(18.82)1(1.18)14.705 9<0.05 14(16.47)0(0.00)15.256 4<0.05
2.3 比对2组满意度评分
比对对照组,观察组救护专业性、反应速度、操作技能准确性等满意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满意度评分比对[(±s),分]组别救护专业性反应速度操作技能准确性对照组(n=85)观察组(n=85)t值 P值68.58±8.47 77.68±9.60 6.553 3<0.05 65.40±8.36 76.57±9.45 8.162 1<0.05 70.54±8.48 82.78±10.60 8.313 1<0.05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经济与交通事业发展及环境恶化,因自身疾病困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交通伤等发生比例不断上升,使120急救中心迎来严峻挑战[5-6]。

院前急救为院内救治的直接延伸,是指于接到急救任务至抵达医院前的这一段时间内的急救,其具较强随机性与抢救紧迫等特点;120急救中心为院前急救的重要承载和实施
单位,其效果对患者后续入院治疗和预后恢复至关重要,对相关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管理体系为临床研究重点[7-9]。

该研究比较、
分析选取的170例患者分别应用传统常规及综合管理办法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
理对照组及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差错事故及满意度评分情况,使120急救中
心更优质,保障患者安全。

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和急救差错事故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抢救成功率98.82%、96.47%对比虽然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95.00%,且观察组差错事故发
生概率1.18%、急救缺陷发生概率1.18%和医疗纠纷发生概率0.00%均较对照组低,和黄琼芳等人[10]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性较高。

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应用综合管理办法效果佳,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并且具较高安全性,有利于减少急救差错事故的发生。

通过分析两种管理办法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救护专业性评分(77.68±9.60)分、反应速度评分(76.57±9.45)分和操作技能准确性评分(82.78±10.60)分均较对照组高,说明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应用综合管理办法可提高其满意度。

分析该研究观察组应用综合管理办法,对急救中心抢救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度等急救技能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其救护专业性和操作准确性,减少急救差错事故的发生和提高满意度,并使其风险、急救意识提高和保持应有警惕性及强化对救治时效性的注意,能够为患者院内治疗赢得时机,从而使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11-13]。

医院明确各部门与各人员具体职责和建立急救指挥平台,可减少推诿现象发生,使救护井然有序,且不断完善急救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有利于使患者尽快与有效得到急救,达到较高抢救成功率。

抢救人员做好电话接听和记录工作,遵循一定原则与定期检修、更新设备及开辟急救物品专门库房,对服务中不足之处予以及时纠正等,均可降低急救差错事故发生概率,保障患者安全,使抢救成功率较高。

该研究因受时间、样本量等因素制约,未对患者选择综合管理办法的预后情况加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地补充。

综上所述,于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应用综合管理办法效果较传统常规办法显著,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有利于降低急救缺陷、医疗纠纷等急救差错事故发生概率,使其满意度提高,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孙文会,郭晓.海口市120急救中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4):242.
[2]陶秀萍.三维模式在院前急救护士业务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8):450-452.
[3]H.endell Meyers,Elias Jaffa,Stephen W.Smith,Weiying Drake,Alexander
T.Limkakeng.Evaluation of T-Wave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nd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6,51(3):68-70.
[4]高澎辉.患者家属对120急救服务的满意度[J].医疗装备,2017,30(13):184-185.
[5]荣光才.突发公共事件120急救工作的模块化设计研究[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
(8):464-465.
[6]王亚丽.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6-18.
[7]凌云,刘江华,郑晓文.HC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9):502-505.
[8]陶秀萍.院前急救护士转岗后角色定位引导[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6(1):56-58.
[9]陶秀萍.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岗位应对灾害事件的优势与不足[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10):599-600.
[10]黄琼芳,吴灶连,孔建宜,等.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
代医药,2017,24(5):163-165.
[11]赵秋霞,时秀锋.基于JCI理念的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4):217-219.
[12]江景霞.集束化管理在120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经济调配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6(8):179-180.
[13]岳俊伟,张婵,穆强,等.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J].中华灾害救
援医学,2015,3(10):545-5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