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hs-CRP、sVCAM-1、s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hs-CRP、sVCAM-1、s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谢心;吴坚;竺春玲;邵筱宏;丁亚琴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
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
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水平,来观察益气养阴法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
正常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动物采用VitD3+高脂饲料喂养,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西药组给予普伐他汀钠。
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留作标本,检测hs-CRP、sVCAM-1、sICAM-1水平。
结果:中药组大鼠血清hs-CRP、sVCAM-1、sICAM-1明显低于模型组, sVCAM和hsCRP明显低于西药组。
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hs-CRP、sVCAM-1、sICAM-1有明显改善作用,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干预治疗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益气养阴方;免疫炎症因子;实验研究
【作者】谢心;吴坚;竺春玲;邵筱宏;丁亚琴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120.5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许多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低水平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1-2]。
目前,与动脉硬化发病关系最密切、研究最多的炎症因子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
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hs-CRP、sVCAM-1、sICAM-1的影响,挖掘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损伤的有效中药复方,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研究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中国科学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提供的SD雄性大鼠46只,4周龄,体重(200±10)g,清洁级,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3。
饲养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1.1.2 实验药物益气养阴方(黄芪15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枸杞子15g、桑寄生15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室制作,配成3g生药/mL溶液备用。
普伐他汀钠,20mg/片,由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实验方法
1.2.1动物分组大鼠适应性饲养后,根据体重随机分组编号。
将46只SD大鼠随
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2只,中药组12只,西药组12只。
1.2.2造模方法采用VitD3+高脂饲料喂养:将150g维生素D3(VitD3,每克含VitD31×105IU)溶解于375mL蒸馏水中,配制成0.4g/mL,即4×104IU/mL
的溶液。
高脂饲料85kg,配方:80.3%大鼠标准饲料、2%胆固醇、2%鱼粉、0.5%胆酸钠、
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5%白砂糖(中国科学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加工)。
按7×105IU/kg的总剂量灌胃给予VitD3,分3d给完,之后每天喂高脂饲料15g,喂养8周。
1.2.3 动物饲养与给药正常对照组只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动物以VitD3灌胃
3d,并每天喂高脂饲料15g,喂养8周。
8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随
机取出2只杀死,解剖颈动脉、胸主动脉确定造模成功与否。
在确定造模成功的
前提下,以上各组在原有饲料喂养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西药组给予普伐他汀钠。
药物剂量参照药典,按动物与成人的等效剂量换算。
继续喂养4周。
所有动物自由饮水。
1.2.4 中药血清的制备喂养满4周结束时将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放入15mL
离心管中,留作标本,静置1h后。
3000r/min,离心0.5h,取上清,56℃水浴
1h。
用0.2μm滤器将各组血清分别注入1.5mLEppendorf管中,-20℃冰箱保存。
1.2.5 检测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试剂盒,sVCAM-1、sICAM-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试剂盒购自上海达安生物
技术公司。
以美国Bio-Rad公司的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用(±s)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者用SNK法,方差不齐用Dunnett’s T3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动物反应灵敏,皮毛色白、致密有光泽,进食
活跃,活动良好,体重增长。
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均无死亡。
2.2 各组大鼠治疗后血清sVCAM,sICAM-1及hsCRP含量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方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hs-CRP、sVCAM-1、sICAM-1指标水平(P<0.01);与西药组比较,在降低模型大鼠sVCAM和hsCRP方面亦具有一定优势(P<0.05)。
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治疗后血清sVCAM、sICAM-1及hsCRP水平组别动物数(只)sVCAM(ng/L)sICAM-1(ng/L) hsCRP(mg/L)正常对照组
109.78±2.245.58±2.74 1.79±0.41模型组 10
24.57±5.49△44.16±11.63△15.60±2.94△中药组 10
11.29±2.79*##12.28±9.43*##3.26±1.76*##西药组 10
15.86±4.41*13.47±7.69*7.75±2.84*
3 讨论
益气养阴方是在经典名方生脉散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枸杞、桑寄生等6味中药组合而成。
方中黄芪益气帅血,党参补中益气为君;麦冬、五味子滋阴养心;桑寄生、枸杞子滋补肝肾以培阴精之本。
诸药合用,切中脉痹病机,药专力宏,共奏益气养阴之功。
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特色,抓住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3],体现治病必求本,益气养阴为先的特色。
超敏CRP是最广泛应用的炎症标志物,是反映低度、持续炎症的指标[4]。
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炎症病变,超敏CRP可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栓形成,且
已被证实是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6]。
它在体外可激活补体,诱导内皮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上调ICAM-1、VCAM-1,介导
巨噬细胞摄入天然LDL,使单核细胞组织因子增加,引起动脉内膜损伤,最终导
致斑块和血栓形成。
非活化内皮细胞有低于正常的VCAM-1表达。
标准的免疫组
化方法检测不到正常血管上VCAM-1表达,在体内炎症的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有VCAM-1表达[7]。
VCAM-1在以上这些细胞表达同时分泌相应的sVCAM-1。
研究认为VCAM-1介导的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8],在病变早期,VCAM-1主要是促单核细胞向内皮黏附、迁移,在进展期,则促进
已迁入病灶的单核细胞位移,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加其他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炎症损伤的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表达黏附分子,VCAM-1介导炎症细胞黏附和侵入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步骤。
随着
病程进展,VCAM-1介导更多的细胞进入斑块,促使斑块发展,同时影响斑块的
稳定性。
尤其在糖尿病病人sVCAM-1的水平越高,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大。
本研究发现,益气养阴方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hs-CRP、sVCAM-1、sICAM-1表达,这为我们挖掘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损伤的有效中药复方来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
4 参考文献
[1] 王瑞英,禹远远,王棉,等,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30
[2] 蔡穗珍.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
40(4):416
[3] 孟国凡.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55
[4] 惠玉芬,王兴宁.超敏CRP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13
[5] 单倚玲.超敏CRP-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国外医学生化与检验分册,2004,25(1):72
[6] Ohrona L,Ardissino D,Merlini P,et al.C.reactive protein elevation
and early outcome in patientswith unstablepectofis.Am J Cardiol,1997,80(8):1002
[7] Wu KK,AleksicN, BallantnyneCM,etal.sICAM had a significantincreasein therisk ofCHD event.Circulation,2003,107:1729 [8] Hwang SJ,Ballantyne CM,Sharrett AR,et al.Circulating adhesion moleculesVCAM-1,ICAM-1 and E-selecti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ses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Circulation,1997,96: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