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法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法的应用
【摘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极大地促进着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程。
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觉地去创造教育奇迹,其社会作用取决于使用者。
教育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促进教学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应变革,故此,如何应对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更新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对我们来讲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实践教育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教育是社会现象,从教育科学的基本性质来看,它属于社会科学;教育又是培养人的活动,人具有完美的思维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具有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双重属性。
因此,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应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辅之以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方法;同时,以教育教学自然情境条件下的研究为主,以控制一定条件的实验研究为辅,本文即是其中教育科学研究法中的一种应用: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法。
定义: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主要指研究者按目的、人为的合理控制和影响研究对象,去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的研究方法。
其经由发展的模式有二:
这种模式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事实与价值分离以追求结论的客观性。
这种模式是通过选择教育自然环境,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对象整体性以及定性说明方法。
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从而有别于教育研究的其它方法,其具有:
基本属性:是一特殊性、科学性的实验活动。
总体特征:其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
研究对象:是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
教育场景:融入得天独厚的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
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下面,仅以在我校2007级两个班进行的教学模式与教法实验(《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单科单项教改实验)为例作一引述,阐明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一般应用。
本实验研究法分准备、实施、总结三阶段,简单程序如下:
[实验设计]
1、研究课题: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效度验证
2、选择被试
根据抽样设计的可行性原则,运用原始群体,选取开课7个班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两个班,事先不告知被试要实验。
3、实验假设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全面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及课件演示教学,以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等教学实验因子来验证其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技能、促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效度之影响。
4、实验的理论框架
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后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绩效的促进作用。
本实验主动控制和操纵的变量P(教学教法、内容安排)与应变量Q(学生个体动手技能的提高和兴趣培养)为相关关系:
P的反映指标:教法变革的措施,内容布置的合理性。
Q的反映指标:上机验证结果、作业回答、综合课题独立完成情况,最后的
机试与笔试结果。
5、实验类型
按控制程度定为准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
[实验的实施]
6、实验方案
按教学内容,安排40学时(4Ⅹ10周)理论,30学时实践实习(8个上机实习课题,2个上机综合课题)。
这其间,测量手段统一、时间统一、教学环境统一。
收集实践实习效果、作业情况、上机测试与理论笔试的数据。
[分析资料数据]
7、分析数据资料
全部取原始群体,2个原自然教学班为单位。
1)作业方面,采用标准化题目,按情况给予打分,知识性、技能性题目分开记载。
知识性正确率为95%,技能性正确率为93%。
2)上机实习,8个上机实习课题,验证性实习正确率100%,创造性实习满意度90%。
3)综合课题2个,主要特征为阶段性大型综合上机作业,检验综合知识技能的运用,掌握程度为87%
4)机试,在上机实习的基础上,以操作技能为主进行的考试,平均成绩86分。
5)笔试,以理论知识及记忆性操作技能为主的笔试,平均成绩为80.4分,见表格1。
8、实验结论(实验报告略)
从以上过程和数据分析可知,本实验有较高的效度,虽然存在一定的抽样偏
差,但避免了霍桑效应。
课题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结果是可以进行推广和重复的,基本区分和分离了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
得到的数据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两个班的学生(被试)是在相同条件下教学,得到大体一致的结果,证明此种教学模式可在其它班级推广和应用,亦反映出此方案的可操作的重复性(信度)。
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投影教学、机房现场实践、课件演教,极大调动了被试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和上机实验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知识和技能统一起来。
被试实践动手能力、接受技能、熟悉技能的理性和感性认知力有了较大的进步。
总的来看,此教学模式是成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到位率保持良好态势,时有要求增加学时的呼声,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扩散,实践技能有长足的提高,说明教法适当,内容布置有较高的认可度。
结论,本实验可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本次实验研究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学实验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检验现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改进教学方法,是一基础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统一,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的,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实施中,要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重视受众在教育中的非理性因素,即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置于学校教育的现场情境,从片面追求甚至迷信量化研究到更关注定性研究,并使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一定要抛弃仅把教育发展看成是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要在教学实践中去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在浩瀚渊源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