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用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的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象不一致;故A不正确;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和水,至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开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直至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剂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但应仍为碱性,不可能成为酸性,与图象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
D 、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 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
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
3.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
A .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B .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C .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
D .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B 、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 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C 、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2442Mg+H SO MgSO +H =↑,锌与稀硫酸反应:2442=Z Zn+H SO SO +H n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D 、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向一定量的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 2SO 4下列图象中V 表示加入稀H 2SO 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
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正确的是()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
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
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
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 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
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
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
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错误。
故选A。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pH逐渐变大,图像不符,错误。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
故选:D。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当反应开始后就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当氯化铁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固体中钾元素是质量不变,但是由于氧气的生成,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刚开始是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在加入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但是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或者碱性,pH一定小于7,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分析图像题时,要抓住图像的三要素,即起点、过程和拐点。
14.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水浓硫酸溶液的温度
B水碳酸钠溶液的pH
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硫酸铜溶液铝粉溶液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图中曲线温度升高,因此,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水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碳酸钠溶于水中,溶液的pH会升高,直到溶液饱和,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则固体不在溶解,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单质,置换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阳离子,得到的溶液质量必小原则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27,铜的相对原子质量64,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铝粉,溶液质量不变,选项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注意观察图像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时有两种溶质,加入少量铁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锌及生成的硝酸亚铁三种,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选项A错误;
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锌消耗的盐酸少于铁,故金属锌完全反应后还有部分铁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B正确;
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正确;
D.开始时,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逐渐加入NaOH溶液(pH大于7),溶液pH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油纸伞的味道•桐油
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主要成分为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和三油精,是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
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桐油使美丽而充满古韵的油纸伞能遮风避雨。
从直观上判断,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
2010年《中国宁德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船除木料外,辅助材料有船钉、桐油灰、竹丝、油漆等。
桐油灰属无机胶凝材料,明《天工开物》一书中有关于在古建筑中用桐油﹣﹣石灰作为腻子的记载。
桐油灰中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3.木船的缝隙用桐油石灰填充,起胶合作用,将木船的每块船板粘贴成一个整体,不会从船底里渗水,木船就可以在水中启航。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桐油石灰的原料之一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___。
(3)如何区分熟桐油与生桐油___。
(4)在古建筑中用作腻子原料的桐油──石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答案】物理 Ca2+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混合物 15︰16或
30︰32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离子符号,物质的分类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
(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是Ca2+。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
(4)桐油──石灰中是用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3制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30:16×2=30︰32= 15︰16。
点睛:认真阅读,找出有用信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有刪改)
火炸药的绿色制造技术发展
以硝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含能材料是火炸药技术的基础,其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酸和废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因此火炸药原材料组分传统制造工艺需要进行绿色化和低成本改进,以及积极开发含能材料的绿色合成工艺。
硝基含能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火炸药原材料制造技术中最新颖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一种真正绿色合成路线。
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制备N2O5和怎样实现N2O5硝化工艺。
研究的N2O5制备方法主要有半渗透膜电解法和臭氧氧化法:1)半渗透膜电解法是在电解池内用特制的半渗透膜隔开两个电极,电解无水硝酸而生成N2O5;2)臭氧氧化法是将浓度5%~10%的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和N2O4进行气相反应生成N2O5。
试验的N2O5硝化工艺主要有2种:1)用N2O5-HNO3-N2O4作硝化剂进行硝化;2)用N2O5和无水HNO3于液态二氧化碳中进行硝化。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了用DADN原料在N2O5-HNO3体系中绿色硝解制备HMX。
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火炸药的安全使用知识有:防止炸药受热、火焰引起的爆炸;按炸药使用温度使用,不要超过温度条件;禁止长时间阳光照射;禁止电焊、气焊、气割作业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P2O5、HNO3、O3、NH4NO3、N2O4中,不包括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_____________作为绿色硝化剂。
(3)上表中,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比较中,P2O3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火炸药的安全使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已有方法不能重复,任答一点)
【答案】D N2O5 P2O3-HNO3远离烟火等
【解析】
(1)根据物质所属类别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解答;(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4)根据已有知识解答。
(1)文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P2O5(氧化物)、HNO3(酸)、O3(单
质)、NH4NO3(盐)、N2O4(氧化物)中,不包括的物质类别是碱,故选D;(2)由题中信息可知,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3)由表中可知,以DADN 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比较中,P2O3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是P2O3-HNO3;(4)火炸药的安全使用要注意事远离烟火等。
18.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总是时有发生,毒胶囊事件是指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成的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高价态铬对人体的毒性非常强,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常见的重铬酸钾(K2Cr2O7)为橙红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加热时能分解.与有机物接触摩擦,撞击能引起燃烧.与还原剂(如酒精)反应生成三价铬离子(根据这一原理,交警可以现场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往往重金属铬超标”中的“铬”是指(填序号)A、铬金属单质 B、铬元素
(2)K2Cr2O7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K:Cr:O=;
(3)以上描述中,属于K2Cr2O7的化学性质的是(写两点):、;
(4)铬有多种价态,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写出金属铬在空气中加热生成+3价的铬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2)39: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