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宝散外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宝散外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倩周王洁钱丽雯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5期
【摘要】目的:探讨青宝散外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4月经外周静脉化疗并使用浅静脉Y型留置针的121例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除了按照常规护理方法预防静脉炎,包括正确选择血管、严格无菌操作、精密过滤器的使用,化疗药物的排序等,还在静脉穿刺点上2 cm处沿静脉走向10~20 cm用青宝散外敷,对照组60例仅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未用青宝散外敷。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静脉炎分别为2例和16例,发生率分别为3.28%和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青宝散;预防;化疗;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26-03
doi:10.14033/ki.cfmr.2015.35.06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许多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加之反复用药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容易引起静脉炎[1]。

据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致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2]。

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3]。

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完成全程化疗,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预防化疗患者所致静脉炎的研究报道也是陆续不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青宝散外敷预防化疗患者所致静脉炎尚未有相关报道,因此,笔者试图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期间采用青宝散外敷,为探讨一种简单、方便且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项研究通过临床实验探讨青宝散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有无预防作用,并评判其预防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4月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患者121例,其中男92例,女29例,年龄37~78岁,平均(58.2±3.0)岁,其中胃癌12例、食管癌58例、肺癌51例,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多西他赛、紫杉醇、顺铂、奥沙利铂、奈达铂、VP-16等,化疗时间为2~5 d。

将其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0),入组前均无静脉炎发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用冷开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将适量的青宝散调成糊状用棉签均匀涂于穿刺处沿血管走形方向长约10~20 cm、宽约5~10 cm、厚约1~2 mm的覆盖面(化疗开始即涂),涂好后用保鲜膜包裹,利于药物的吸收和保鲜,4~6 h后用清水洗净即可,1次/d,5~7 d为一疗程。

对照组:仅仅是常规护理方法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未使用青宝散外敷。

两组均是使用BD公司生产的22#浅静脉Y型留置针,由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穿刺,尽可能保证一次成功,以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化疗当日补液结束,留置针予以拔除。

1.3 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将静脉炎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五级。

0级:无症状;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Ⅳ级:局部疼痛,红肿水肿,触及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有2例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3.28%;对照组有16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6.67%;两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及药物因素有关,其中前二者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输液工具的选择、血管的选择、穿刺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药物输注速度的控制、无菌操作,化疗药物输注顺序的安排等[5]。

然而,药物因素是确实存在,不可避免的。

化疗药物毒性强,由于其无明显选择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影响DNA和蛋白质合成,直接损伤血管内膜,易致静脉炎;化疗药物同时具有强刺激性作用,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刺激性越强,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越大;化疗药物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也直接影响静脉炎的发生,过酸或过碱的药物输注血管内,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易致静脉炎,输入人体的药物应为等渗或偏高渗药物,如为过高渗药物,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脱水甚至坏死,造成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静脉炎发生。

3.2 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护理措施
本组资料研究中发现,对照组中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6.7%,亦是明显低于文献[5]报道中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这也充分说明以下常规预防措施可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正确选择血管,选择较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遵循保护血管的原则,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血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避免下肢静脉血管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要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两侧手臂交替穿刺,避免连续穿刺同一根血管,合理安排输液计划,保证化疗顺利完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化疗药物的配置和静脉穿刺时加强无菌概念;统一使用高精密输液过滤器,可有效地阻挡微粒进入血管,除特殊药物如紫杉醇,使用专门配备的精密输液器;静脉穿刺时选择尽可能小号且不影响治疗效果的留置针,本组患者统一采用7号留置针,因为小号留置针可漂浮于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6]。

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经常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感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化疗药物输注完毕,且当日补液结束后,留置针予以拔除。

3.3 青宝散外敷对于化学性静脉炎有显著预防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3.28%远远小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6.67%,且未见Ⅲ级和Ⅳ级静脉炎发生,显而易见,青宝散外敷对于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有预防作用,且效果显著。

化疗所致静脉炎是多因素的,如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转变,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7]。

有研究表明,对于静脉炎的护理,尽早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能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8]。

选择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CVC)化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但受患者经济限制及医务人员宣传力度不够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仍有很多患者选择使用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因此,静脉炎的预防仍十分重要。

青宝散有解毒消肿,收敛散结的功效,而且粘稠度高,没有刺激,对皮肤具有滋润保护作用,其粘附性强,可外敷使用,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加速受损血管的恢复,从而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9]。

本研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研究方向重点在于预防,可大大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及安全。

3.4 青宝散外敷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中医学将静脉炎的致病机理归纳为热毒内壅,经络阻塞,气血凝滞[10]。

治疗当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主[10]。

青宝散又称为青宝丹,主要组成:生大黄、川柏、姜黄、白芷、天花粉、甘草、陈皮等。

其中大黄清热泄火、凉血解毒、活血通经,有抗炎作用,生大黄还能降低急性感染时血浆内毒素的浓度,亦有利于防止DIC发生[11-12]。

川柏解毒疮,具有多种抗菌作用;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具抗炎、止痛及抗病毒作用;白芷燥湿止痛,清毒排脓,具有清热止痛和消炎抗菌作用;天花粉消肿除脓,具有抗菌作用;甘草亦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陈皮性温气香,能行能降,理气燥湿,具抗炎、抗过敏作用[11]。

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功效对于静脉炎的发生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陈雪芬等[9]曾报道,青宝丹在治疗静脉炎方面有显著效果,且在临床工作也得到广泛证实。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工作展望
本研究确有存在不足地方,如样本数量不够大,选择病例可能具有局限性,如有部分是首次或第二次接受化疗,对于统计数据的结果,难免会产生偏倚等。

但是,青宝散外敷用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是肯定的,该药对甘露醇、氯化钾、脂肪乳等刺激较强的药物所导致的静脉炎是否有预防效果,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通过临床观察对比,显示青宝散外敷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而且,青宝散属于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外敷后患者皮肤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易于接受,并且操作简单易行,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莉霞,贺瑾.延胡索合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2287-2288.
[2]刘卫娟,邵霞,温丽云.喜疗妥软膏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810.
[3]陈桂英,王惠琴,林丹妮.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8.
[4]王永燕.应用消炎Ⅰ号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15-118.
[5]于玲,姜桂春,苏兰若.化疗性周围静脉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47-149.
[6]郝红,刘晓静,姚新娜.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33-143.
[7]苏孙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2,10(8):2093.
[8]徐亚楠,陈湘玉,袁玲,等.蓝科肤宁预防化疗药物致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5):12-15.
[9]陈雪芬,周春华.青宝丹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363-8364.
[10]杨桂英,杨艳.青宝丹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202.
[11]曹松美.金黄散与喜疗妥联合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97-100.
[12]杨喜花,任连生,陈丽霞,等.丹七散瘀搽剂用于预防化学治疗性静脉炎194例[J].中国药业,2013,22(20):98-99.
(收稿日期:2015-08-30)(编辑:金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