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1-21课集体备课共案(共21课时)人教课标版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第17课毛泽东思想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3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2015.11.18 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二
主备教师:陈翠玉备课组长:陈翠玉组员:符友章王家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两个角度对毛泽东思想
作了阐述。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
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建
议在教学时对有关史实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历史作用的深层次了解,
为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必修Ⅰ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20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目标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完成备课教案
教学资源:课本、地图册、同步练习册及配套练习、教师用书、网络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计意
图
导入新课
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有了毛泽东,就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