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和谐、畅达空间 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上海通大信息网络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和谐、畅达空间
——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上海通大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静态交通问题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才突现的,其核心问题是停车设施的规划、设置和方式的革新。
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的发展,日益严重的静态交通问题正摆在人们面前。
我们应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静态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使静态交通步入良性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世纪以来,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发展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广泛涵盖了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等诸多方面。
在新一轮“十一五”规划的开年之际,构建一个和谐、魅力、人文、有序的现代城市仍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随着地区差异性以及专业市场的日益突显,区域化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生力军,并以不可阻挡的迅猛态势辐射于整个中国。
经济加快了交通的发展规模,交通又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经济与交通是互为牵制,互为连带的一对关系体。
被誉为“先行官”的交通产业,为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现代城市经济结构中,交通是城市的主动脉。
但源自工业化、经济发展、城市(非)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的综合运行能力日趋饱和。
与此同时,在后汽车时代的大环境影响下,私家车拥有量也呈几何级的速度递增,加剧了道路承载的负担。
伴随着中国汽车界“井喷”时代的初露锋芒,以及入世后更强一波的汽车消费热潮的来临,道路交通还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交通解压、道路减负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在于混合交通。
从总体上有效地调配城市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才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上海,作为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始终走在发展的最前沿。
但与其他的发达城市一样,也正无可避免地遭遇着严重的交通拥堵现况。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加速,城市风貌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也日趋白热化。
经济增长刺激了人们的交通需求,使得矛盾更加尖锐。
一方面,停车资源的相对紧张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另一方面,动、静态交通相互干扰,造成了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再者,“车位难求”的现象反复出现,使被迫性的违章停车成为习惯化和普遍化,周而复始,是造成交通的超负荷运载和停车管理不善的根本原因。
建立完善的静态交通管理网络是实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亦是对交通发展的准确诠释。
上海通大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移动资源管理的资深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以其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应用,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前瞻的理念率先提出了建设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网络的概念,将目前所运行的所有停车管理工具,如道路咪表、诱导牌、停车场(库)等整合于一个系统中,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予以公布,最终以科学的数据信息辅助决策,规划更优化的城市交通资源。
目前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交通的氛围中以及“三个代表在交通”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已成功投资、建设、运营了《上海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
作为上海市静态交通管理的典范,“排堵保畅”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既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对交通资源的统筹管理,合理规划,加快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进程;又有利于提升本市各大停车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倍增;
同时有利于“停车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及其配套工程的全面建成,标志着上海在交通信息化领域已率先建成一套融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科技化为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解决了停车问题的管理瓶颈。
《上海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由系统本身、上海市公共停车服务热线、上海市公共停车服务网三部分组成,利用多维方式向外公布停车信息。
系统主要面向于政府监管部门、停车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因此从总体上分为(一)管理功能,即通过对停车数据的采集、整理,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形成管理部门需要的各项报表,并定期上传至相关部门,以辅助各项管理决策制定;(二)查询功能,即对各项静、动态信息进行查询;(三)诱导功能,主要分为路径诱导和停车场(库)诱导;(四)咨询功能,即对以上各类静、动态信息均提供实时咨询。
系统自2005年8月正式对外试运行以来,由于解决“停车难”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所以一经面市便很快引起了各方的共鸣。
各大媒体竞相报导,网络访问量,电话咨询量频频创新。
据数据显示,尤其在节假日前后系统的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与此同时,道路咪表系统也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逐步迈向了正规,由此静态交通管理网络的各大分系统已陆续完成,第二阶段,即将各系统予以整合,实现数据互动,信息互通。
静态交通管理网络以数据交换中心为核心,实现对上、下行数据的交互式管理,即通过对停车场(库)、咪表以及人工手持机管理系统的实时上报数据的汇总,经由数据中心的科学分析和系统处理,根据不同层面的管理需要,以主题分类,整合出职能各异的数据包,实时或定期的将整合后的有效数据信息上报或下发,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而言,有助于职能部门对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并以此为基准核实现有的停车资源,从而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结算的统筹规范,严禁财政收入的不合理流失;有助于辅助政府决策,规划更具实用性的交通发展蓝图。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加强了停车管理体系的整体可操作性,建立了系统与系统的交流平台。
整合后的停车数据除服务于政府部门外,还向市民公布,以真正实现信息透明、资源共享。
停车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以96520停车服务中心为主要服务窗口,借助短信、电话、网络、GPS车载、数字式广播等一切时尚媒介向需求者提供实时的互动信息。
同时,诱导牌以其优越的位置优势承担着视觉服务的重任,以简约、直观的方式引导驾车者就近停车。
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网络是集资源管理、停车管理、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服务理念对交通领域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独到地将停车管理定位于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覆盖方式分流密挤路段的停车需求,疏导高峰、瓶颈地区的车流量,调和停车的供求矛盾,间接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字、信息、网络、人性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的繁衍而生,俨然成为都市中不可或缺的发展元素,它们正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习惯,甚至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上海历来十分注重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网络的建成将是信息化进程在交通领域的一朵奇葩,更是创建和谐、畅达空间的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