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在大连造船厂,“辽宁舰”举行交接入列仪式,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中国首艘航母面市,中国人的百年航母梦成为现实。
B . 一些编剧在改编名著时,没有很好地理解原著的精髓,胡编乱造了许多情节,这样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原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 . 张伯苓远赴美国考察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提出“一切均以切于现在生活为准”的办学理念,这成为他发展南开大学教育的不易之典。
D . 随着四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知名品牌纷纷进入成都,七八家专卖店星罗棋布地出现在这座美丽的大城市中。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一切为了自己就是真理。
,因为他要以好人自居,才能做他更坏的坏人。
,因为他认为做人本该如此一生,平平凡凡就是真善美。
,因为他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淡淡定定才是为人的真谛。
①好人不说自己是好人②坏人都说自己是好人③坏人不说自己是坏人④好人不说自己是坏人
A . ②③④①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④③②
3. (2分) (2019高二上·三明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 . 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 . 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D . 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4. (2分) (2020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洪太尉打开了什么,放走了殿内镇压的天罡星、地煞星?()
A . 降妖之殿
B . 降魔之殿
C . 伏魔之殿
D . 伏妖之殿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5. (14分) (2019高一上·宣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 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分别是张良对项王及大将军范增的敬称。
C .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
君主聚会群臣时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向北。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D .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进” “擢”等都表示升职,“贬”“谪”“左迁”等都表示降职。
文中“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中的“拜”指升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大中大夫。
B . 陆贾游说技巧髙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 . 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 .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在陆贾的一番劝说后,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汉王朝抗衡;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
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6. (11分) (2019高三下·运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令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
然由此忤旨。
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 .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 .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 .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
论荐/不使其人知/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继母忧,文中是指遭遇继母的丧事,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丁内艰”。
B .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做官。
也指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C . 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 . 光禄寺是和“大理寺”等并列的五寺主要掌管祭祀朝会宴席酒醴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彭时刚正不阿。
他并没有因为皇上信任李贤而阿谀奉承反而与他直言争辩,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B . 彭时唯才是用。
在选拔官吏时,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土,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C . 彭时心系百姓。
京城附近、山东、河南遭遇旱灾,京城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平价卖粮。
D . 彭时持正修身。
他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
②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①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释】①班荆:在地上铺开荆条。
②行次:次序,辈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友携酒而来,宾主铺荆于地,欢饮松下,自然而又亲切,颇有隐逸的恬淡之趣。
B . 父老也一同饮酒,既醉之后,大家更是随意言笑,忘乎所以,以至场面混乱失控。
C . 全诗围绕“饮酒”二字展开,叙事中融情寓理,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浑然成篇。
D . 诗歌语言自然而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有真趣,与《归园田居》风格类似。
(2)作者说“酒中有深味”,他体会到了哪些“深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9高一下·吉安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然他是个旷达的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词格调也是豪壮的,但政治上的失意,复杂的心情,还是在文末“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体现出来。
(3)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________”开门见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________”的糊涂做法。
五、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8分)
9. (12分)(2016·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
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1)
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
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
(3)
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4)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5)
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10.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免疫系统不是天生的
①免疫系统的好坏到底和遗传因素有多大的关系?
②曾经有不少人研究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正面的。
但是,斯坦福大学免疫学教授马克·戴维斯仔细分析了那些论文,发现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小孩子,这些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经受环境的考验,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③到底应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戴维斯采取了一个最老套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研究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异卵双胞胎平均有50%的基因也是一样的,这就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实验材料。
更妙的是,大部分双胞胎从母亲的子宫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一起,从受精卵到少年时期面对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生活环境,这样的两个人在免疫系统成型期间所接触到的抗原是很相似的,这就又排除了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④戴维斯说服了78对同卵双胞胎和27对异卵双胞胎加入研究,分3次抽取了他们的血液,分析了其中200多项和免疫系统健康状况有关联的指标。
发现有四分之三的指标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和先天遗传没有太大关系。
⑤举例来说,很多人都打过流感疫苗,但每个人对疫苗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立刻就能生产出足够多的抗体,帮助他们安然度过流感高发期,有的人却只能生产出极少量的抗体,质量也差,这样的人打了疫苗也没用,还是会中招。
以前科学家们大都认为其中的差别源自基因,但戴维斯却发现一个人对于疫苗的反应程度和基因型关系不大,却和这个人以前曾经生过哪些病、接触过哪些病原体或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接种过哪些疫苗有关,甚至这个人的个人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也会影响到他对疫苗的反应强度。
⑥另外,免疫系统和环境的关联度会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平均下来,成年人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有75%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只有25%和遗传有关。
也就是说,基因检测只能检出四分之一的致病因素,另有四分之三的原因是基因检测测不出来的。
⑦戴维斯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5年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这篇论文特别提到了巨细胞病毒,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发达国家有超过一半的人感染了这个病毒,发展中国家甚至有90%的人都中了招。
所幸这种病毒的毒性很小,只要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基本健康就不会发病。
但是,戴维斯发现这种病毒会大大改变携带者免疫系统的状况,如果受试双胞胎其中一人感染了,另一人没感染的话,那么在他所测的200多项指标中有60%都会变得非常不同。
⑧有证据显示,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的人会对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这样的人对于某些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反而更强了,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下定论说感染了这种病毒一定是好或者是坏。
⑨总之,这项研究表明人的免疫系统弹性很大,这是符合进化论的。
人类生存的环境千变万化,必须有一套能够见招拆招的防护系统,否则这个人是很难活下去的。
(1)下列对巨细胞病毒和免疫力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却没有发病,是因为巨细胞病毒毒性很小,基本不会影响感染者的免疫系统。
B . 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的人会对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但这些人也因此对某些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增强了,从这
个角度看,感染巨细胞病毒也是一件好事。
C . 受试双胞胎中一人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他的很多指标会与未感染者非常不同,说明外在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D . 巨细胞病毒会大大改变携带者免疫系统的状况,使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很大的弹性,为人类提供了一套见招拆招的防护系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戴维斯对之前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好坏和遗传因素存在较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基因决定了每个人免疫力的差别。
B . 戴维斯采用同卵双胞胎来研究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关系的问题,是因为这样既避免了不同基因的影响,又排除了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
C . 免疫系统的大部分致病因素是无法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的,随着年齡的增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D . 戴维斯的研究表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必须有一套能够“见招拆招”的弹性很大的免疫系统。
(3)戴维斯关于免疫系统和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哪些观点?请概括回答。
11. (9分) (2019高三上·玉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
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
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
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
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
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
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
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
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
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
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
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
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
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