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3.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水稻对我国及世界人民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
米来自稻谷。
若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无疑是对国家和世界的重大贡献。
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是衷隆丹院士,他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了解袁隆平院士简介。
袁隆平先生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
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他与助手们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袁隆平院士获得的荣誉。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
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我国2002年发表的水稻基因组测序成果,用的就是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中的一个亲本品种。
负责测序工作的杨焕明院士认为: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找到了很好的基因组合。
这就从基因组研究的水平上,确证了袁隆平育种实践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