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3.方便了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让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这一时期心中所想,通过畅谈心事,彼此了解,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彼此信任,这样一来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另外,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之前,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详细调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班主任通过掌握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辅导方式。
班主任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未雨绸缪,使得日常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1.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工作得不到落实。
相关部门不断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给出了文件,很多教师也是一直高唱要紧抓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说一段文件要求,对教育工作应付了事,尤其是高中班主任。
班主任面对学校、家长等种种压力,往往把教学看得很重要,各个学校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观念,他们始终秉着“教学成绩对学校和自身名誉影响甚大”“升学率才是根本”这一落后理念,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进行。
还有很多班主任高举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帜,呼吁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工作总是落实不到实处,这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2.班主任的实际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缺乏,班主任是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首席地位,自身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谈何教育学生?其次班主任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教师,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教育,有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任务,在高谈“教学成绩就是硬道理”这一环境下,班主任忽视了身兼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这两点是班主任工作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方法
1.确立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作用的重要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师,不但具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执行者,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另外,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
因此学校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向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深化班主任的教育意识,班主任工作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支持和重视,校方可针对这一方面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监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班主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一旦好转,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也会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和帮助,在班级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样一来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管理和教育。
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用心去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班主任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常识,就无从教育学生。
因此班主任在不断研究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李景梅.高中班主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B/OL].http://www. /p-200835288915.html.
一、大学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不懂感恩、漠视恩情的现象,不尊重师长、无故旷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从贫困地区出来的学生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亲属,不认真学习,盲目地与别人攀比,只追求物质享受;把国家、社会、他人的帮助认为是应该的,不按时或者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集体的利益,自私自利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人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有求必应,使得他们无法亲身感受和体会到别人的辛苦,把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家长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把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他们的思想产生偏差。
“啃老族”就是一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一些高校毕业生,好高骛远、挑三拣四,毕业后一切生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李欣1,李娜2
(1.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000;2.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当代有些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出了以“家庭——
—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为主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1-0274-02【学生教育】
. All Rights Reserved.
活全靠父母供给,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不但没有心存感恩,甚至还嫌弃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为自己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
2.学校对学生培养教育失衡,削弱了感恩教育。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培养,注重自己学校的就业率,忽略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出现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现象。
很多高校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教育大纲和考评机制。
与此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观念,失去了学生的信任,甚至使学生出现仇恨教师的心理。
很多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采用急功近利的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急功近利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市场,许多人都利字当头,做事以利为目的,把自己的行为市场经济化,用“等价交换”进行衡量,奉行有回报才有付出的想法,给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尤其是近几年层出不穷出现的“扶老人事件”,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一现象直接使大学生对从小接受的“助人为乐”思想产生怀疑,这就产生了关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讨论,使得大家在做好事之前都要犹豫再三。
现在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形态发生改变,道德教育缺失。
尤其是一些报纸杂志,采取极其不负责的态度,宣传一些与感恩精神相违背的思想,为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的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策略和途径
1.家庭。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积极发挥对子女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在满足子女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的教育。
在子女幼儿时期要加强感恩意识,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一声“谢谢”,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在子女进入大学后,更要注重子女的感恩教育,大学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父母在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向子女表示自己的辛苦,让子女心存感恩之情。
同时也要让子女亲身体会自己的辛苦,让他们分担一些家务事如拖地、做饭等,只有亲自经历才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感恩意识是根深蒂固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懂得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并有报恩的行动,父母的这种行为有助于子女形成感恩意识并付诸行动。
2.学校。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学校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为感恩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平台,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首先要保证宣传媒体能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面的积极的宣传作用,在校园范围内营造一个浓厚的感恩氛围,通过学校的报纸、广播、出版刊物和校园网络,对不懂得感恩、漠视恩情、忘恩负义等现象要进行无情的揭露和严肃的批评,对于一些感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人要给予高度的表扬和赞赏,积极努力促进校园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其次,学校有众多的社团组织,学校可以组织社团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宣传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栽培。
同时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加强感恩教育的方法,并开展课外理论学习活动,切实加强感恩教育。
再次,高校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积极的正面的道德教育。
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言传身教把感恩教育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中。
3.社会。
良好的社会感恩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品质。
政府作为社会环境的主体,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首先要借助社会舆论,倡导感恩。
政府要监督舆论机构,对与感恩教育相关的事件,要弘扬感恩情感,贬斥忘恩负义的行为,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实行感恩行为。
其次,政府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保障感恩,对社会上出现的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正面形象要给与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使得社会上形成惩恶扬善的环境,这有助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并对感恩教育的成果有积极的作用。
4.自己。
大学生作为感恩教育的受教者,要秉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对待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只是形式教育,要付诸日常行为中。
在家里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够承担的事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在学校要团结同学,感谢同学给予自己的帮助,同时也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尊敬师长,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感恩后勤人员为学校干净环境的付出。
在社会中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
四、结论
感恩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品质操守。
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主人,感恩意识在其身上不仅不应该缺失,还应该得到传承与发扬。
本文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途径,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感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正福.感恩教育——
—大学生的德育必修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论谈,2006,(1).
[3]徐晓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之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4]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林若红.感恩教育——
—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第一作者简介:李欣(1984-),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腔医学。
作者简介:李娜(1983-),女,保定雄县人,保定市第二医院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腔医学。
【学生教育】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