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之阴阳的格拒以及互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阴阳的格拒和互损
⼀、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概念:⼜称格阳。
指阴寒偏盛⾄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相互格拒的⼀种病理状态。
特点:阴寒内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表现:如极度衰弱之虚寒证,在⾯⾊苍⽩,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躇卧,脉微欲绝阳虚阴盛基础上,突然出现⾯⾊泛红,烦热,⼝渴,⾔语过多,脉⼤⽽⽆根等假热之象,即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并向阴阳离决发展之危重病证。
2.阳盛格阴
概念:⼜称格阴。
指阳热偏盛⾄极,深伏于⾥,阳⽓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将阴⽓排斥于外的⼀种病理状态。
特点:阳盛于内,实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实际是阳⽓不能外达),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表现:如外感热病,邪热炽盛,可见壮热,⾯红,⽓粗,烦躁,⾆红,脉数⼤有⼒等症,在病势发展较重之时,⼜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
即是阳盛格阴危重病证。
⼆、阴阳互损
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为全⾝阴阳之根本。
因此,⽆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或肾本⾝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概念:指由于阴⽓阴液亏耗,累及阳⽓⽣化不⾜,或阳⽓⽆所依附⽽耗散,从⽽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肝阳上亢病证,病机为肝肾阴虚,⽔不涵⽊,阴虚阳亢。
若病情发展,进⼀步耗伤肾脏精⽓,损及肾阳,继⽽出现畏寒肢冷,夜尿清长,⾯⾊觥⽩,脉沉细⽆⼒等阳虚之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病证。
2.阳损及阴
概念:指由于阳⽓虚损,⽆阳则阴⽆以⽣,累及阴液⽣化不⾜,从⽽在阳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肾阳虚亏,⽔泛为肿病证,病机主要是阳⽓不⾜,⽓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液贮留,溢于肌肤所致。
若病变发展,肾阳进⼀步虚损,耗伤肾中精⽓,则阴⽆阳以⽣,致使肾阴亦⽇益亏耗,继⽽出现消瘦,烦躁升⽕,甚则瘛疚等肾阴亏虚见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