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改造与*时期(60年代初——70年代末)
1、国家统筹消失(1969):社会保险变为企业保险
2、临时⼯变为固定⼯(改造):适合多种⽤⼯制度的=>适合单⼀的⽤⼯制度。

(三)调整时期(70年代末——1994)
1、1988.7.21《⼥职⼯劳动保护规定》
⑴产假制度:90天(56天)
⑵统⼀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育保险条例。

⑶直接承认了60年代初⾄20世纪末的⽣育保险制度的变化。

2、各地改⾰尝试:
⑴基⾦社会统筹。

1988年,江苏、南通、湖南株洲、曲⾩(定额上缴)
⑵夫妇双⽅所在企业均担⽣育保险费:1988辽宁、鞍⼭、苏州。

(四)社会统筹阶段(1944年以来)
1944.12《企业职⼯⽣育保险试⾏办法》
1、社会统筹:
A、⼯资总额的1%上缴
B、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担收、⽀、管。

2、实施范围:城镇企业
3、保险基⾦:
4、⽣育保险待遇
⼆:我国⽣育保险的现状:两种模式并存(双轨制)
(⼀)两种制度模式:
1:单位负担分散管理:1988《⼥职⼯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
单位负担⽣育⼥职⼯的⽣育津贴与医疗费⽤。

2、社会筹集集中管理:1944《企业职⼯⽣育保险试⾏办法》
(⼆)实⾏⽣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基本情况:
(三)⽣育保险的缴费和补偿情况:
1、缴费:0.6%-0.8%,(2000年,0.71%)11.16亿——8.35亿
2、补偿⽅式:⑴⽣育津贴:(企业、社会、⼥⼯、缴费基数),3-6个⽉
⑵医疗服务:A、按项⽬付费 B、定额付费
(四)存在的问题:
1、覆盖⾯过窄,⼤约为60%.
2、发展部平衡:⼤于标准不⼀,基⾦盈余不⼀,负担不⼀。

3、社会化管理⽔平低:
4、待遇⽔平偏低:排除医护费⽤中的⽔分,做好⽣育保与医保间的衔接。

5、基⾦结余过多:(2000年达16.8亿)
产品成本:A、劳动保险费⽤ B、基⾦积累(结余)
第⼗四章社会优抚制度——军⼈社会保障
§14.1 社会优抚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
⼀、社会优抚制度的含义: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优抚事业的形成: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社会优抚事业,是在军队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建⽴和完善的。

三、现代社会优抚的主要形式:
1、社会保险式的优抚保障;
2、社会救助式的优抚保障;
3、社会福利褒扬性的优抚保障;
§14. 2 社会优抚的地位与作⽤
社会优抚的作⽤:
1、社会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2、社会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3、社会优抚事业是⿎舞⼠⽓,焕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4、社会优抚事业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

§14.3 社会优抚的内容
⼀、对象:由各国政府依法认定的,范围有所不同,⼀般指现役军⼈、退役军⼈、现役军⼈的家属。

⼆、内容:通过优抚保障设⽴了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安置及社会褒扬等内容。

§14.4 社会优抚制度的基⾦来源与运⾏
⼀、基⾦来源与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拨款;
2、社会募集统筹;
3、个⼈投保;
⼆、社会抚恤事业费的使⽤与运⾏。

§14. 5 我国社会优抚事业的改⾰与发展
了解我国优抚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优抚⼯作⾯临的⽭盾、问题,并要把握我国社会优抚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向。

第⼗五章:残疾⼈社会保障
§15-1:残疾⼈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什么是残疾⼈
研究模式 ⽣物医学 经济 社会政治 
残障的定义 ⽣理上的伤害或限制 就业能⼒上的限制与缺乏 个⼈⾝⼼缺陷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核⼼概念 伤残 残障 障碍 
分析焦点 临床医疗 ⽣活利益 公共政策的伤残公民产⽣的影响 
解决⽅案 医疗康复 职业训练 权利法案 
⼆:残疾⼈社会保障
(⼀)传统观点:遇风险时,给予基本物质帮助。

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
(⼆)发展观点:独⽴的⼈格与社会价值。

→新残疾⼈观,残疾⼈也可以使劳动者,应改善社会的软、硬件环境,⽅便其发挥⾃⼰的社会价值。

重新设计与改造社会?
1、“残疾”不是造成残疾⼈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残疾⼈提供的条件不够,⽆障碍的接受教育,参加⽣产,参与社会⽣活。

2、“残疾”是⼈体的差异,但不是⼈格、⼈性、⼈权、奋⽃精神的差异。

三:残疾⼈社会保障的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整个社会体系能为⼈⼈所⽤
1、⽴法的平等
2、就业机会平等
3、特地享有环境
4、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
5、平等地履⾏义务
(⼆)特别扶助原则
四:残疾⼈社会保障的意义
(⼀)残疾⼈保障⽔平是⼀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化发展⽔平和⽂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三)除满⾜残疾⼈基本的物质要求外,还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残疾⼈的⾃⾝价值。

(四)有利于保证残疾⼈⽣活与福利⽔平的不断提⾼。

§15-2:残疾⼈社会保障的内容:
⼀、康复保障
(⼀)含义(P273)
(⼆)主要服务(P274)
(三)意义:能⼒、⼈格尊严↑+痛苦↓+参与能⼒↑+社会家庭负担↓
⼆、教育保障:(普通教育优先+特殊教育)
(⼀)含义
(⼆)做法
三、就业保障:
(⼀)含义
(⼆)做法
税收减免:集中(38℅)+分散;优惠扶持(定制、定购);残疾⼈就业保障⾦。

四、⽂化⽣活保障:
(⼀)含义:
(⼆)做法:(残疾⼈艺术团:胡⼀⾈):⽂艺、体育、娱乐、(媒体)
2008第⼗三届残运会北京
五、优惠待遇:
(⼀)救济补助⾦制度:(残疾⼈扶贫⼯作)
2000年:康复扶贫贷款:8亿元。

201万享受低保;254万⼈得到临时救济、定期补助和各种救助;
53万⼈参加社会保险;86万⼈得到社会救助;28万特困残疾⼈⽣活得到保障。

(⼆)供给辅助⼯具
(三)给与特殊照顾
(四)优先与辅助性服务
六、环境保障
(⼀)含义
(⼆)做法:⽆障碍环境→⽆障碍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