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4T03:00:57.78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3期作者:赵亭亭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赵亭亭
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650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展开分析,将2020年11月之前收治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之后时间段收治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
2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前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
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都得到了改善,且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利于术后恢复。
【关键词】肺癌;多模式镇痛护理;镇痛效果
对于很多癌症术后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需要采取护理干预,而多模式镇痛护理在防治术后疼痛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因外科手术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使患者的身体康复加快,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1]。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具有良好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34)和参照组(n=34)。
实验组:年龄45-78岁,平均(60.37±4.69)岁;男女占比为20:14。
参照组:年龄46-77岁,平均(60.28±4.55)岁;男女占比为19:15。
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比。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留意患者的身体状态,一旦其出现疼痛难忍情况时需要立即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实施相关的镇痛处理措施。
1.2.2实验组
实验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为:(1)在术后需要使用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15mg、托烷司琼10mg、
0.9NS100ml,以2ml/h微量泵入两天;同时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2片,间隔12小时服用一次;当患者主诉疼痛时,评估患者疼痛,大于三分遵医嘱给予盐酸布桂嗪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
(2)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疼痛自我处理措施以及术后疼痛评估等,使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其疼痛耐受度,树立良好的信心。
(3)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其疼痛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定制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方案,采取V AS疼痛量表进行评估,若患者的疼痛程度处于轻度,可以采取物理镇痛方式,例如播放音乐,聊天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而对于疼痛程度为中重度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镇痛药物干预。
(4)物理镇痛。
首先需要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然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全身按摩护理,从上至下,注意力度适中,持续十五分钟,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放松状态。
(4)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同时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进行评估,0分表明患者为无痛,1-3分表明疼痛程度较轻,4-6分表明疼痛程度为中度,7-10分表示疼痛程度为重度;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t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
根据表1得知,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镇痛效果都得到了提高,但实验组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改变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治疗通常选择手术,化疗等方式[2]。
但是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创伤大,容易引起剧烈疼痛,而且受到病情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术后身体康复[3]。
有研究发现,药物镇痛联合物理,心理等多模式镇痛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使治疗依从性提高,对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具有很
好的应用价值[4]。
多模式镇痛护理主要是通过多种镇痛方法或者多种镇痛药物来对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经过多种方法和药物的联合应用来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并且对药物的消耗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多模式镇痛的实施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比较,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V AS评分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
表明,对患者经过健康知识教育后,使患者的疼痛耐受度提高,同时联合物理镇痛方式,能够帮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达到身心舒适的目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具有极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阮燕.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07):147-149.
[2]许丽琴, 严虹, 陈佛,等. 多模式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029(009):1384-1387.
[3]杨密. 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20, No.513(04):207-208.
[4]杨俊霞, 韩先珍, 章明慧.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肾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天津护理, 2020, 028(002):226-228.
[5]王雪华,查仕方.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与常规术后镇痛护理对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9):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