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
作者:武向文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6期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情绪,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同时老师也能够通过对学生习作的了解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思维特点,更好的调控教学过程。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倡导教育需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独立学习能力。
因此,本文笔者为了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精神,对“生活教育”思想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为语文习作教学带来积极的参考。
语文这门语言性的课程,需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习作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加之习作是语文教学四大模块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非常需要习作能力,比如:请假条、写信、写日记等等,都与写作教育息息相关。
同时,写作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将生活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轻松与有效的发展。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概述
“生活教育”思想是由陶行知提出来的,指以生活为教育视角,为生活积极向上的需求而教育。
这一思想将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即学校体现了生活教育的场所,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生活教育重在实践,决不可出现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相呼应。
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需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生活教育”过程中需要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与感悟生活。
因此,“生活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应得到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二、“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习作教学中,能有效打破以往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传统,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生活化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作文。
1、解放自然空间,培养观察习惯与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造化钟神秀”,自然中有无数神奇美妙的事物,老师要敢于创新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
比如:春天的嫩草,夏天的花瓣,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大
雪,都能触碰学生的心理及灵感,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学生只有置身于丰富的大自然时,才能够不断有新奇的发现,产生写作的欲望。
这是老师写作教学的最佳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契机。
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的《金色的草地》课文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写一篇关于小草相关的作文。
这样学生会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中的小草,这样不同的学生会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写作,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借景抒怀,不仅能抓住小草的各种特点,而且能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描写景物。
一旦学生的观察习惯能够养成,就能够学会把握景物的特点,并进行合理的类比与联想,达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观察自然事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及品质。
相信通过长期多角度的习作观察和训练,必定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水,如果脱离生活,那么写作便很难有所发展。
小学作文习作教学中常会发现学生写作立意肤浅,没有写作创新,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关注生活与社会导致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启发我们,必须要将学习的自由给予学生,鼓励他们走进社会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成为滋养写作的活水。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到社会各处转转,观察社会万象;听音乐、广播、讲座、民谣等;品名作、尝试议论时政与美丑等等。
相信通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必能达到由量到质的飞跃。
3、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培养学生的感受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采取的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以命题为主,且命题都是接近于考试题型,学生的习作是为了考试,因而所作之文情不深、语不精,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写作之风。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感而发,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养成写生活札记的习惯,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不限题材、内容及文体,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预期的写作教学目标。
因此,实际习作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关心的人和事进行观察,教给学生有效的观察方式,注意抓特点,抓典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或者可以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任务,激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训练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相信在有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会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来品味生活的人情事理,哪怕是对小动物、小事等都会有所感悟,并将之写到札记,经过长期的习作,学生会逐渐养成对其梳理与归纳的习惯,能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
总之,“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习作教育视角,引导学生观察与思维,积累素材,提升其感悟与语言表达能力,相信通过循循渐进的努力,必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