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2e2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1.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章《诗歌鉴赏》中,深入学习郑愁予《雨说》。
这首诗通过对雨拟人化描述,表现诗人对春天渴望和生命赞颂。
我们将详细解析诗中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深入领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雨说》。
2. 分析诗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春天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结构,解读诗中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特点,引入本课《雨说》。
2. 诵读:全班齐读《雨说》,体会诗歌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结构,解读诗中意象,讲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雨说,我要发芽”这句话中拟人修辞,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其他拟人、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人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说》2. 板书内容: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意象:雨、春天、生命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雨说》。
选取诗中两个意象,写一段描绘性文字。
2. 答案示例:背诵:《雨说》全文。
描绘性文字:示例:“雨,你是春天使者,轻轻地洒在大地上,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雨说》,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热爱和生命赞颂。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描绘春天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在讲解“雨说,我要发芽”这句话时,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拟人修辞手法运用。
这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因为拟人是诗人表达情感重要方式,通过赋予非生命物体以生命特征,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1314babceb19e8b9f6ba04.png)
美美的说(仿写)
“
见了我 啊”
桃花见了我笑红了脸颊啊 石榴见了我笑破了肚子啊 小溪见了我笑亮了嗓子啊
最后一节
诗句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 将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 福”的心意,于不露声色中体现了中 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雨是在祝 福孩子们收获成长的甜美。
我当来我了临,近我的走时得候很你轻们,也而许且知温悉声了细语的 我可的别爱打心开像油丝伞缕将那我样抗把拒天地织在 一起 我别呼关唤起每你一的个门孩窗子,的放乳下名你又的甜帘又子准 我别来忙了着,披雷蓑电衣不,喧急嚷着,戴风斗也笠不拥挤
去为 绕为 去我 跟雨
听什 着什 看是 着说 听么 池么 牧四 我:
而不清楚。
⑸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⑹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 的防雨用具。
⑺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 涂抹的一样。
雨说
朗读要求:
(1)读准音。 (2)注意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 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感受诗情 品味雨韵
1.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对我们理 解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帮助?
表明了对象,是诗人借春雨之口,向生活 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 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3 请找出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一些 诗句,仔细品味
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 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 切关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 果。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说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e484f4aef8941ea76e05ea.png)
4、第7、8两节,都希望孩子们“笑”, 你是怎样理解其不同之处的?
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两样事儿”,但 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 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 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诗人透过雨,教给儿 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乐对 人生,才能幸福成长。 而第8节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 是教儿童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 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 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 殷切的希望。
雨 说
郑愁予
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当 代诗人。
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 国的中国诗人”。他的诗的感情深 处,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郑愁予诗集》被评为“影响 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多 次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作家”榜 首,多次获各种奖励,作品被译为 多种文字,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学 生 自 由 谈
教师示例--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整首诗拟 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 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 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 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 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 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 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
有感情、有节奏朗读 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写法
1、概括各部分内容
1、春雨到来之前的序幕。 2、春雨到来。(自述,拟人化描绘。) 3、雨嘱咐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4、雨向孩子诉说它的使命。 5、雨动员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雨告诉孩子们它来自哪里。 7、8、春雨两次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笑。 9、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读《雨说》有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读《雨说》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3155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读《雨说》有感
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有幸学习了一首充满灵性与情感的现代诗歌——《雨说》。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诗中“雨”的形象所吸引。
在作者的笔下,雨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
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形象。
它用温柔的絮语和亲切的手抚摩大地,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这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美好。
其次,我对诗中“雨”对孩子们说的话产生了共鸣。
这些话语不仅富有哲理,
而且充满了关爱和期望。
它们让我意识到,作为祖国的儿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儿童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的爱。
此外,我对诗中运用的拟人手法表示赞赏。
这一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感知。
通过拟人,作者成功地将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智慧,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这种巧妙的构思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从这首诗中得到了启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感恩生命,并用我们的行动去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
诗中的“雨”一样,给这个世界带来正能量和希望。
总之,《雨说》这首诗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更让我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责任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些感悟和启示去努力生活、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雨说》课文讲解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雨说》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df153c833687e21ae45a94b.png)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雨说》课文讲解《雨说》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雨说》课文讲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诗分为九节。
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
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田圃里的种子、牧场里的牛羊、鱼塘里的游鱼以及会唱歌的小溪都没有了活力。
然而,度过严寒的冬天,经过料峭的春寒,蛰伏已久的四月就该显现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
就在此时,“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雨“走得很轻”,并且“温声细语”。
“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表现了雨对每一个孩子的熟悉和亲昵。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雨是静静地来的,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
这里连用三个“别”,是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叮咚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一切与第一节中提到的情景完全两样,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它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童话般的仙境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6c7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c.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课文《雨说》,分析课文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主题,学习诗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课题《雨说》。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句的表现手法,教师给予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说》2. 诗歌主题:雨的赞美,自然的关爱3. 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4. 作者情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2. 拓展练习:尝试写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课文”、“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环节。
2023年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优秀5篇
![2023年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13491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7.png)
人教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篇一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体会这首诗的清新的情味。
3.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难点解析师:请同学说说作者的情况。
生:郑愁予,1933年生,中国台湾诗人,诗集有《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雪的可能》《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这篇课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写在1979年。
师:第一段写的是什么?生:这一段写的是春雨到来的时间、环境。
四月,初春,还有淡淡的余寒。
田圃冷冻,牧场枯黄,雨塘寒浅,小溪暗哑。
师:这首诗采用第几人称?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生:这首诗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样写让小读者感到亲切、生动,从而被春雨的温柔的爱意深深地打动。
师:第一段和第五段是怎样相互照应的?生:第一段的3-6句和1、2两句相照应。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照应第一句“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照应第二句“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照应。
这样写便使内容联系紧密,结构紧凑。
师: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表达了怎样的心意?生:诗人通过春雨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表达了温柔、亲切的爱,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的祝福;祝福他们自由、快乐、勇敢地生活,充满希望地生活。
《雨说》导学案篇二导学提纲:1、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的:1、结合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理解诗歌的主题的基础上,体会作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4、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比赛,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捉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4教学设想:1、教法:引导学生自查手边的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125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c.png)
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1【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作者简介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推荐下载】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
![【推荐下载】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98b65648d7c1c709a14529.png)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雨说,我来了,我来采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2
[键入文字]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3
[键入文字]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4
[键入文字]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979年
6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c740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课文原文及赏析《雨说》课文原文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来临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拒绝。
可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课文赏析《雨说》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现代诗,诗人借雨之口,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用“雨说”的形式引入主题,仿佛雨有了生命和言语的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丝缕般的爱心将天地织在一起,呼唤着每一个孩子的乳名,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
在诗歌的主体部分,诗人通过雨的口吻,向孩子们发出了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邀请。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如田圃的泥土润如油膏,牧场的新苗即将抽发,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之中。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呼吁人们珍惜生命、热爱自然。
整首诗以雨的口吻,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总之,《雨说》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真挚的现代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的价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https://img.taocdn.com/s3/m/832a1f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f.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雨说一. 教材分析《雨说》是郑愁予的一首现代诗,选入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以拟人化的雨的视角,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充满想象力和童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这首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欣赏。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关于郑愁予和《雨说》的相关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雨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雨的意义和形象,进而引入诗歌《雨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生活和未来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e67e102020740bf1e9bc9.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_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_49年随家人去台湾,_51年开始发表作品,_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_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_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 第2课 雨说 (郑愁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 第2课 雨说 (郑愁予)](https://img.taocdn.com/s3/m/52166f58011ca300a6c39051.png)
学会结合背景,理解现代诗。
掌握基础知识,为赏析诗意做铺垫。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倾听雨的细语
同学们,我们首先聆听这首现代诗的朗诵,跟随诗人聆听雨的细语。
播放朗诵视频。
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将这首诗朗诵的有感情呢?我们可以把握这几个方面: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4、掌握字音
pǔɡùzhìyīn lǚxuān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丝缕喧嚷
lián sǒnɡsuōlìɡāo qiǎnɡbǎo
帘子耸立蓑衣斗笠油膏襁褓
5、理解词义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点拨:
(1)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7、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点拨: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诗人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39a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a.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所选用的文学作品是求是初刊的新诗《雨说》,该篇诗的主题为雨的神秘与伟大,借用雨的自然现象来反衬人类的自卑和渺小。
同时该篇诗的语言简洁,朴实而自然,思想深刻而新颖,同班同学们可以通过读后感受、品味诗歌与创作诗歌,进一步感悟人生奥秘。
【教学目标】1. 学习和感受新诗作品《雨说》的情感意蕴与文化背景;2. 理解雨的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掌握诗歌语言的韵律、语气特点和简洁的表达方式,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4. 鼓励同班同学们使用简洁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对雨的理解和感悟,创作简短的诗歌;5. 增强同班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听读诗歌《雨说》,理解文化内涵,体会诗人特有的韵律和情感意蕴;2. 掌握雨水的意象,并感受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1. 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表达对雨的感受和理解;2. 感受文化内涵,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1. 整理本课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2. 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导入新课1. 创设氛围用一首镇静安宁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安静、放松的状态。
2. 提问导入请同学们思考: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三)阅读文本1. 同学们自己在阅读文本,一遍快速读过,抓住主题和核心,读出韵律和情调;2. 第二遍,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分享理解,学生们为小组设立组长,同时组长给该组制定任务;3. 全班演讲,各组分享自己的收获,同时老师对学生的演讲给出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
(四)分析文本1. 同学们逐句逐字分析,注重结合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寻求真、善、美、奥妙;2. 收集感受、体会,培养一种感悟人生的能力。
(五)创作诗歌1. 关注雨水的意象和文化背景,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灵活创作;2. 让学生们在自由创作的同时,认真领会和掌握诗歌的特点和要旨;3. 循序渐进,鼓励学生们接受小组同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创作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课件【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eccf559b6648d7c1c7466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课件【三篇】的就是“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生活。
㈢自主学习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⒈“我”觉得句诗写得,因为“来说话。
⒉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㈣当堂练习⒈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⒉雨要教孩子们做什么?它的用意是什么?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⒊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形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描写出了这些食物的“情态”。
⒋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⒌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什么样的品质?“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愿意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孩子奉献一切的高贵品质。
⒍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⒎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㈤本课总结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教学设计
厉山三中沈秋菊
【教学设计思路】《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教学本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幻灯片展示: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
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评点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幻灯片展示: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四、文段分析
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
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
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
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
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
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
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幻灯片展示):
⑴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⑵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⑶最后一节写道:“要记着,他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
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⑸你认为这首诗适合青少年阅读吗?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一一讨论上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合理的看法。
3、意象与意境(幻灯片展示):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
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
赏析郑愁予《北峰上》(幻灯片展示):
北峰上
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
谷间,虹搁着
风吹动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软软的虹桥
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
而我邻舍的顽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
且扶着百合当玉杯
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
赏析:此诗的主体意象是“野百合”。
第一节一起句,便以“归家的路上。
野百合站着”将“野百合”人格化。
接下来,随着“虹”在山谷间的出现,随着风的吹动,“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了软软的虹桥/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这就进一步使“野百合”女性化。
到了第二节,作者旁涉笔墨,写“邻舍的顽童”,写他们“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
这一切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为“野百合”的再度出现创造一种新的氛围。
第一节写的是“归家的路上”作者的所见,第二节诗的客观空间则易之为“邻舍”。
而在这时,“野百合”也变成了顽童们嬉戏的“玉杯”了,诗末一句“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流露出一种孩提式的劝诫口吻.使人感到善意和亲切,更使人由此洞见作者心灵的透明和纯净。
六、评说诗歌朗读
要求学生对诗歌朗读品评,边读边评,看朗读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合理,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诗歌。
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互相评读。
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
3、对照诗歌朗读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4、朗读全诗。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课后练习第三题。
3、选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一、注音
田圃()喑()哑()
喧嚷()襁()褓()
二、仿写句子
例句: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啊
君不见,柳条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请根据划线部分仿写三句话: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试着拿起你手中的笔。
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
<u></u>。
【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注音
pǔyīnyǎrǎnɡqiǎnɡbǎo
二、仿写句子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句如:“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小溪见我笑岔了道啊”等。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