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五项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病毒五项临床意义
呼吸道病毒五项联合检测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现就五项病毒检测临床意义简介如下
1、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非典型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MP感染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尤其以5~20岁更多见。
MP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感染后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每隔3~5年出现1次地区性流行,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0%~20%,入伍新兵患肺炎者30%~50%由MP引起,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过10-20d的潜伏期,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和发热,常伴有无力和干咳,根据临床症状不易作出鉴别诊断,常被忽视而导致严重的合并症。
由于肺炎支原体无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的抗菌药物对其无杀伤作用,加上其感染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另外,MP感染还可以造成肺外各系统改变,且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已引起临床关注。
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粘膜上皮内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在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4~21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存在3~6个月。
2、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又称TWAR,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及喉炎等,也与其它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等有关,因而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C.pn感染是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
人是C.pn的自然宿主,传播方式可能是人与人通过飞沫或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染,其扩散较为缓慢,该病潜伏期约l0~65天。
TWAR感染具散发和流行交替出现的特点,在感染人群中流行可持续6个月左右。
无症状感染者在本病的传播中较患者更为重要。
C.pn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与支原体、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上难以鉴别,临床上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手段。
3、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又称融合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
病毒颗粒呈圆形,大小不一,直径为100~300nm。
核心为单股RNA,外有核壳,最外一层为带有刺状突起的包膜。
因不含血凝素,故无血凝作用。
病毒能在人体呼吸道细胞和人肾、猴肾等细胞培养中生长,并产生病变。
只有一个血清型,可分4个亚型。
抵抗力弱,不耐乙醚、酸、热及冻融,pH3以下和55℃五分钟即可灭活。
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主要病原体。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占2岁以下婴幼儿住院中的45%。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婴幼儿期的毛细支气管炎是日后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
RS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最新的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缺陷的成年人及老年人也是RSV的易感人群。
RSV感染后不存在保护性免疫,再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RSV感染,美国每年约花费22.5亿美元用于治疗RSV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4、腺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较大
年龄组儿童或青年人感染腺病毒仅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中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腺病毒性肺炎。
1958年Chang等首先报道1例7A型腺病毒性肺炎,以后各国相继报道。
我国于1958年亦开始对腺病毒感染进行研究,发现引起婴幼儿腺病毒性肺炎流行的病原体主要是腺病毒3、7 型,轻症及大龄儿童预后较好,重症感染和腺病毒性肺炎则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ADV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甚至可以导致动物发生肿瘤。
约1/3的人腺病毒与人类疾病有关,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毒性胃肠炎、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等,其中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红眼病最为常见。
ADV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人群血清学研究说明,生后最初数月常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加。
这与腺病毒肺炎80%发生在7~24月婴幼儿的临床观察完全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各年龄组易感人群数量越多,发生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多,而婴幼儿发生腺病毒肺炎的机会也越大。
ADV感染的潜伏期为2-14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5、柯萨奇病毒B组
柯萨奇病毒B(coxsackie virus B,Cox B)感染自1954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发生及被报道以来,除引起新生儿散发感染外也陆续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发生了多次流行。
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围生儿。
柯萨奇B组病毒包括柯萨奇B1,柯萨奇B2,柯萨奇B3,柯萨奇B5几种病毒。
本病流行方式包括暴发流行及散在发生两种特点。
严重的暴发流行,其病死率曾高达69.4%,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已引起世界范围新生儿学者重视。
在婴儿室内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医护人员以及哺乳的产妇均可成为本病散发或流行的传染源。
围生儿发病急剧,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败血症样表现合并心肌损害;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支持细菌感染者。
长按下方二维码
识别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以得到医疗的保障,可以得到前沿的知识,更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获取应得的报酬!让我们团结一起,互通有无,创建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