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民族生活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按民族觅食的生存方式进行分类
(一)采用小规模觅食的民族生活方式 觅食有三种基本形态:
1、徒步觅食者是只运用双脚来猎捕野生动物和采集可食 用的野生植物。 2、大部分的徒步觅食者会组织成一些小型的游牧团体, 在一定范围内游走觅食。有的有马匹,就骑马以游牧方式 维生。 3、在水中觅食的民族有在海上觅食和在河流觅食之分。 他们终年在海域或河域上生活,以船为家,以鱼为主食。
二、我国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
中国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由于长期交往、互 补互助,增强了彼此间的凝聚力,形成了中国北方与 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紧密相连而不可分 割的经济统一体。
第四节 民族礼俗生活方式
一、呼唤生命的祈子礼俗
祈子礼俗大约有三种方式: 1、祈神求子
向信仰的生育神祈祷、祭祀或占卜推测神意进行求子。 2、象征求子
3、社会因素
多重社会关系的罗网对民族的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各种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阶级关系、阶层关 系等不仅直接影响到民族成员的家庭形态、生活中各成员 的地位,还影响到生产、分配、消费的方式,各种既得利 益的分配,还与整个民族的管理、议事、决策制度息息相 关。
第二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类型
3、宗教仪式的物质消费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祭品,大都是自己的日常消费品 ,在某些特殊仪式中,还要消耗某种奢侈品和特殊用品。
4、宗教指导下的人生大事
宗教观念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烈的支配作用,人生大事 不问鬼神在许多民族看来是不合规范的,甚至是充满危险 的。
5、娱神娱人相结合的宗教活动
许多宗教仪式是巫师与群众互动的活动,群众的参与性很 强。
存在等级制的民族,低等级要向特权阶级输出大量的劳务 和劳动产品,其家庭生活因此承受巨大的额外负担,常常 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
第七节 民族宗教生活方式
一、原始宗教与民间宗教的影响
1、饮食禁忌 这类禁忌有:对某些动植物的全部或部分禁食,其原因大
多是因为这些民族的动植物图腾崇拜,认为它们与自己的 祖先有某些密切联系。 2、对住宅形式上的影响 建筑过程、住房结构、设施与装饰都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第一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第二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类型 第三节 民族经济生活方式 第四节 民族礼俗生活方式 第五节 民族饮食生活方式 第六节 民族社会生活方式 第七节 民族宗教生活方式 第八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生活方式
第一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一、生活方式研究提出的背景
在当代全球化冲击下,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 期,各民族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形式、程度和速 度等都有差别;
三、庆贺生命的诞生礼
1、产房及产标 2、婴儿降生后的礼物馈赠形式 (1)报生 (2)“三朝”、“满月”、“百日”
四、跨入社会门槛的成年礼
1、易装 服饰与装饰作为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往往具有区分不同性
别角色和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 2、文身与饰齿 3、宴饮及馈赠 4、磨炼体魄和意志的娱乐竞技方式 5、取得鬼神认可的仪式活动 成年礼中都要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其意义在于取得神的认 可。
在具有等级制的民族中,不同等级的人们在消费上总受到 等级界限的影响,他们消费的物品也成为等级的标志。
2、不同等级阶层人们的通婚范围
等级内婚制是具有等级阶层的民族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最 显著的特征。所谓“门当户对”的思想实际上是特权阶级 为保证本阶级统治利益所灌输的不平等思想。
3、低等级阶层承担更多的生活负担
二、节日饮食生活方式
1、年节饮食习俗 年节时间因民族而异,但是庆祝年节无一例外都很热闹,
在饮食上更是琳琅满目。 2、纪念性节日饮食习俗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常举行一些象征性的仪式或食用一些 具有象征意义的食品,来表示追思与铭记不忘。 3、宗教节日饮食习俗 4、祭祀性节日饮食习俗 祭祀性的节日大约有祭祀祖灵、祭祀神灵的区分。 5、其他类型节日饮食习俗
由于地理流动性的增加,当代个人一生中接触的人明显比 过去要多得多,而人们之间所结成的友谊也具有了迅速和 短暂的特点。
4、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大概是全球化影响下受到最剧烈冲击的部分。
(三)当代生活方式的困境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失调症”。在物质的丰饶、消费欲望 无限膨胀的背后,是人与自我分离的精神疾病。
(一)全球化与传统复兴 所谓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流动
。它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包含多元文化的一种文化。 有些弱势文化或地方文化的激烈复兴运动,正是对全球化
的抗争,对强势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的回应。而这种复兴 ,已经不是纯粹的传统复兴,而是传统的再创造,其中有 外来文化的影子。
(二)当代世界民族生活方式新特征
五、家庭生活开端的婚礼
1、聘礼和嫁妆 聘礼是婚姻缔结过程中所有礼物交换关系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最厚重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份馈赠礼物。 2、婚宴 婚宴除了是对新婚夫妇的庆贺之外,还具有联络双方的亲 戚、直接酬谢亲友馈赠的功能。 3、新人服饰 新郎新娘在婚礼仪式上不仅所穿服装与众不同,连面部和 头发也要做特殊的修饰,以此作为结婚的标志。 4、婚礼上的娱乐游戏活动 主要有迎亲仪式、闹洞房和集体户外活动等三种形式。
狭义的生活方式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意见 认为,生活方式不应包括生பைடு நூலகம்方式。
(二)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民族生活方式就是以民族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它涵盖了民 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饮食生活、礼仪生活、宗教生 活、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
民族作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和强烈认同感的重要的人们共 同体,其传统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 部分,也是其进行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
二、按文化区分类
全世界文化分为六大区域:西方文化区,其下又分为西北 欧、地中海、中欧、苏联四个亚区;伊斯兰文化区;印度 文化区;东亚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和非洲文化区。
第三节 民族经济生活方式
一、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划分
按照生产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农耕经济生活方式、畜 牧经济生活方式、采集狩猎生活方式、渔业经济生活 方式、工业经济生活方式、商业经济生活方式等。
六、人生终结时的葬礼
1、孝服 2、特殊的饮食习俗 3、对死者的特殊装扮 4、吊唁活动中的馈赠 5、丧礼上的宗教行为 6、悼念死者安慰亲属的娱乐活动
第五节 民族饮食生活方式
一 、日常饮食生活方式
1、每日就餐数量 虽然在个人而言,每日的就餐数量有很大随意性,但是从
民族的习惯来说,还是有迹可寻的。有一日两餐的,有一 日三餐的,也有一日四餐的,还有不定时就餐的。 2、就餐方式 3、就餐礼仪 包括就餐者的服饰、餐桌上的用语和行为、座次、上菜的 次序、进食的次序、就餐的氛围、餐前和餐后的礼节等。
在宗教建筑方面,大的道观有浓郁的中国园林风格,加上 遍布乡野的土地庙、关帝庙、二郎神庙等民间诸神庙等, 使其在中国各种本土宗教建筑文化中独领风骚。
由于道教多神教的面貌,各信教民族所供奉的神祇也五花 八门。最常见的是灶神、财神、城隍和关帝。
第八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生活方式
一、全球化及其对世界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小规模农业社会中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小规模社会里,以农业维生的人主要依赖人类或动物的 劳力并运用简单的工具,对于现在仍处于现代世界经济边 缘的民族来说,这种简单生产仍是重要的维生途径。
(三)畜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某些畜牧民族,只有牧者跟着放牧动物迁徙,其他的家族 成员则住在固定的村落中栽种各种农作物;而部分的畜牧 民族则所有人均随着畜群迁徙。
1、工作与休闲
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从事各种职业劳动的时间。而闲暇时间 则是人们在履行了社会职责及各种必要时间支出后,所剩 下的可以自由支配的、主要用来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 精力恢复的时间。
2、消费方式
全球化对世界民族生活方式影响的直接体现是使全球消费 方式趋同化,同时也大大刺激了消费欲望。
3、交往方式
其次,浪费型生活方式是人类生存困境的最大罪魁。这种 消费观无疑是在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仅掠夺贫困落后 地区的资源,还掠夺子孙后代的资源,将人类推向毁灭。
以畜牧为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季节迁徙,牧者随兽群 移动。另一种方式是游牧,依赖动物的放牧维生,但居无 定所。
(四)大规模社会中民族的生活方式
大规模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借助机器而舍弃人力或畜力, 积极的资源利用,人口持续增长,分工专业化,强调交易 ,民族相互依赖增强以及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 全球化向全世界推广。而被席卷的大多数现代民族,其生 活方式逐渐趋同,大都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为经济目标。
利用某些食物或物品名称的谐音或形状,或它们与某个得 子传说的渊源,进行某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行为求子。 3、方药求子
这种求子方式有的通过巫师获取所谓的灵药,也有的民族 有流传下来的求子方药。
二、孕育生命的孕子礼俗
各民族对保护母婴的安全以及对孩子性别的期望都体现在 孕子礼俗中。对怀孕期间孕妇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 禁忌。有禁食的;有禁言的。
在同一个村落组织内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活动形式都 趋于一致。村落组织中的管理者可以组织娱乐、教育等公 众参与的活动,满足村民各种精神需要。
3、村落共同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同一家族或宗族形成的单姓村中,家族祭祀与村落祭祀 大致一样,以族灵祭祀为主。
三、等级与阶层关系对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1、不同等级阶层人们在生活消费上的区别
二、世界三大宗教影响下的民族生活方式
(一)饮食生活方式上的宗教特色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寺庙建筑 (三)具有宗教特色的闲暇活动 (四)对人们婚姻生活的影响 (五)人们的宗教消费开支
三、中国本土道教与民族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追求的是“长生”的饮食方式,讲究养生法 。道教提倡辟谷与服饵,戒荤腥膻,食用由药物经过搭配 制作的丸药,是所谓“轻身辟谷”的养生法。
第六节 民族社会生活方式
一、家族(宗族、氏族)对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家族聚居模式 无论是哪个民族,血缘关系无疑都是民族内部强有力的凝
聚力之一。许多民族的传统中都是选择聚族而居的生活方 式,有利于维护群体的利益从而使家庭或个人得到保障。 (二)家族组织内部的交往互助关系 同一个家族的成员,都认同为同一个祖先的后裔,一旦确 立了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同,家族内部不同 家庭的人们在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方面保持着密切的 联系,频繁的交往互助行动成为维持关系的基础。
(四)家族组织统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
此类活动一般属于祭祀祖灵的活动,汉族地区特别发达。
二、地域社群对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1、村落内部的互助关系
部落形成的小村落通常也是同一个血缘亲族团体;而发展 到更高级形态的民族社会中,村落不一定都是家族的同义 词,而是打破血缘关系的地缘关系组织。
2、村落组织开展的娱乐教育活动
(三)影响民族生活方式的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动植物资源、矿产 资源等,为民族的生存提供温床,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民族的生活方式。
2、文化因素
人通过文化适应自然来生存,改造自己生活的条件,由此 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民族生活方式已经被结合在民族文化传 统之中,是民族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的结果。因此,文 化因素在模塑民族的性格、行为、思维、体质等方面都是 不可忽视的。
(三)家族组织共同的生活规范 1、家族组织的领导核心
族规要发生作用,首先要为众人所承认并接受;其次,必 须有一套解释系统;再次,还应有进行裁断和执行奖惩的 组织。而这些条件,在家族中通常都是集中在家族组织的 领导核心上。 2、生活规范的形式与内容
族规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后者很多部分已经变成风 俗,失去强制性执行的性质。
如何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况,保留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 汲取新的当代文化要素,完成由旧的生活方式向新的生活 方式转型,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
对生活方式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或全部客观条件的
制约下,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生活方式不限 于日常消费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们所参加的社会活动各个 领域的全部生活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