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案
吉安县永和镇同心小学
备课记录
姓名王文安
纪律道德与社会
任教班级五年级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总第课时课题:1.文明的曙光《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1。

要知道,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
大文明。

2.了解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他们的传说、故事和历史。

3.为
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到自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民的一员,有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
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安排学生阅读并欣赏教材第2页的文本和插图。

老师问:“穿不同衣服的孩子站在
哪里?请猜猜他们手里拿着什么?”(图为羊皮上的埃及象形文字DDD、泥板上的巴比伦
楔形文字DDD、贝多罗树叶上的印度梵文DDD和纸上的汉字DDD。

)2.解释和讨论。

老师
解释说:“学生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古河——尼罗河、幼发
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在这些河流的两侧,最早的人类诞生了。


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

”老师问学生:“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有什么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不间断的国家。

课堂讨论。

教师指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

我们今天
想学习的是我们国家的历史。

学生们一定听说过‘中国人’这个名字。

谁能解释它的意思?”请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理解炎帝和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位领导人,是中华民
族的共同祖先。

4.阅读和讨论。

老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的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重点应该是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我们的古代祖先很早就知道如何种植小米和水稻。

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依靠人们的口头传播,许多关于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就是这
样流传下来的,并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阅读教材第四页关于炎黄帝的课文,以及文
章中的文字,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围绕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老师们也可以做出适
当的解释:因为没有文字记录,时间太长,人们可能会把许多人的发明和贡献归因于这两
个人物。

5.同伴阅读。

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
各自的看法。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

请畅所欲言,并介绍阅读和与同桌交流的结果。

7.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
流长。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的空白部分。

2.让学生收集一些古代神话和传说。

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总第课时课题:《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关于中华民族的古代神话和故事。

2.了解这些神话故事中
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
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1.进口。

老师了解学生收集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论他们的收集,
例如在哪里找到它,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

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

”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
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
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
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

以团队为单位,交流他们收集的神话传说,共同探索其中所体现的精神
和优秀品质。

老师也可以把准备好的书分发给每个小组阅读,并准备好向全班介绍。

在小
组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会巡逻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故事,以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B部分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课堂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解
释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的意见和总结。

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总第课时课题:《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1。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了解并学会使用公元3年的方法。

通过风筝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感受历史和你自己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活动和
过程:1。

进口“学生们都知道,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很久以前发生了什么。

例如,以前学
习过的炎帝和黄帝生活在几千年前。

但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们是如何表达它的呢?
例如,当你提到中国的大诗人李白时,你会说什么?(李白来自唐朝。

)再举个例子,众
所周知,长城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所以,如果一个来自非洲或欧洲的小学生问你同样
的问题,你应该如何回答他,使他能够完全理解?"
2.阅读与练习。

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
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
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

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

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
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d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比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在哪
一年成立的,现在是在哪一个世纪,学生是在哪一个世纪出生的,等等。

询问和讨论。


师指南:“历史可以告诉我们过去,那么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让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
今天的研究。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9页上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课文,
并与同桌交流他们的感受。

老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向全班讲述他们对阅读这篇文章的想法。

根据课前准备,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感受
到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让老师谈谈老师和历史教科书之间的联系。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
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

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
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

了解造纸的各种方法。

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总第课时课题:2.伟大的发明《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1。

要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

2.通过对纸的发明
和生产过程的讨论、探索和体验,通过对纸发明前中西方不同书写材料的比较,我们可以
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3.了解纸张的作用,特别是纸张传播对世界
的影响,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会评估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1.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木版、小块的布和绸缎、泥板、皮革、石板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制纸的原料及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进口。

让学生再次欣赏教材第二页的图片,并指导他们:“你还记得这些孩子手里
拿着什么汉字吗?(埃及象形文字、巴比伦楔形文字、印度梵语和汉字。

)这些字写在什
么材料上?(埃及象形文字DDD印在羊皮上,巴比伦楔形文字DDD印在泥板上,印度梵文DDD印在贝多罗树叶上,汉字DDD印在纸上。


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

2.体验活动。

“现在,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课堂交流。

让几个学生把他们的家庭作业发出去。

4.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写了什么?(中国有兽骨、甲骨文、竹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莎草、羊皮、泥板等)
为什么竹简、泥板和羊皮等书写材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结合教科书第11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

(这些材料都有笨重、书写时费力以及不好保存等缺点,因此,一旦纸张出现,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未能流传下来。


5.探索和讨论。

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总结造纸的主要过程和步骤。

请把他们的主要答案写在黑板上。

(准备原料D,冲洗D,切碎D,捣碎D,烹饪D,捣碎D 成泥D,制成纸浆D,用筛子D将纸浆取下并干燥。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体验造纸过程,但他们需要注意防火安全。

6.算一算:如果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如果每根竹简上可以写10个字,那么3000多根竹简就有大约3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字,因此只要30张纸就够了。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

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家庭作业〗
如果你没有时间上课,你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家里试着造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