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延大海
【摘要】概述了山西省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当前主要政策措施,提出推进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期刊名称】《机械管理开发》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3页(P205-206,208)
【关键词】铸造;节能减排;政策
【作者】延大海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农机工业协会,山西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8
铸造是制造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铸造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国铸造行业中占有重要一席。

2010年底,我省拥有各类铸造企业5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人民币,生产能力约800万t,产量320多万t,占全国
铸件产量的9.54%,位列全国第5位。

2011年,在主要铸造产品中,铸铁件产量118.26万吨,同比增长16.72%,铸钢件产量18.11万t,同比增长74.45%。

与此同时,省内铸造企业普遍装备水平落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较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紧迫。

目前我省铸造企业已广泛推广采用直接浇铸工艺、V法造型工艺、丹麦迪沙无箱造型工艺等较为先进的工艺技术。

近年来,我省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机机壳等铸件产品在国际展会上屡获大奖,企业铸造工艺和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省已拥有一批如太重集团等围绕装备制造主机产品配套的大型国有铸造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如汤荣汽配等起点高、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引进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晋城、临汾、运城、晋中、吕梁五大
高精铸造产业集群。

2011年4月,在中国铸造行业第五届高层论坛上,我省襄汾县和交城县被中国铸造协会确定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全国共有3地
方获此称号。

目前我省铸件产量在1 000 t以下的铸造企业约占全省铸造企业总数的30%~50%,这些企业一般是家族小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环保基本上是空白。


省约80%的铸造企业的绝大部分工序仍然依靠手工完成,低档铸件占到产品总量
的1/3,产品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行业总体发展缓慢。

主要体现为:
1)企业小而分散,普遍不具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的资金和技术实力;2)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普通铸件产品产能过剩,高精度、高性能铸件难以生产;3)从业人员大多未建立培训上岗制度,管理和技术人员匮乏;4)工
艺技术和检测手段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产品综合质量不高;5)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偏少。

据统计,我省铸造行业消耗的焦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折合标准煤占全省机械工业总能耗的25%~30%,能源平均利用率为17%,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约占产值的55%~70%。

平均每生产1 t合格铸件,大约排放粉尘 50 kg,废渣 300 kg,废
气1000 m3,废砂 1.3~1.5 t[1]。

整个铸造行业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总量在
全省机械工业总能耗中居高不下,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

2012年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
大力推进铸造生产过程节能,在铸造生产中推广中频炉双联溶化技术,示范应用高精密近净成型、铝镁合金挤压铸造等技术及装备;明确要求2015年铸件综合能耗在2010年600 kg/t合格铸件的基础上下降20%,达到480kg/t标煤合格铸件。

随着铸造等工业行业被列为《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重点节能行业,节能减排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铸造行业发展的重心所在,以高效节能技术代替落后产能将是今后铸造行业推行节能工作的主要方式,也表明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能源依赖向科技进步加速转变。

我国《铸造行业“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明确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大幅降低铸造能源消耗,到2015年,30%的铸造企业达到发达工业化国家水平;企业固废、液废、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在“十一五”基础上,能耗降低10%,排污降低15%。

“十二五”期间,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见表1。

《规划》明确提出了绿色铸造战略、结构优化战略等五大发展战略。

其中,在“结构优化战略”中提出实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规定:对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现有铸造企业要进行整改。

到期仍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则由企业所属县、市工商部门撤销其营业执照;新建、扩建和改建铸造企业必须在正式生产前达到“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对于我省来说,“准入条件”出台后,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将面临关停转产,行业多、小、散、弱的局面将得到实质性改善。

2011年1月1日起,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正式施行。

作为全国率先出台的地方性环保法规,《条例》对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四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减排措施,明确规定“造成相邻地区环境污染加剧或者环境功能下降的,应当向相邻地区支付生态补偿金;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城镇和企业,不得使用自来水和新鲜水源进行绿化和工业生产”。

在工作考核方面,把企业主要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

在监督机制方面,《条例》强
化了执法机关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赋予公众对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的监督权利,并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之,该条例是我省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法律保障,标志着我省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依法管理新阶段。

今后,铸造行业中资源利用粗放、环保措施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加速淘汰。

为加强我省铸造行业节能管理工作,2011年初,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始着手制定《铸钢件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该标准主要涉及铸钢件生产用能企业能源消耗量的计算、控制和考核。

标准将于2012年内对社会发布实施。

该地方标准是基于我省实际制定的,将成为我省铸造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依据,企业产品单耗达不到能耗限额限定值的,要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力求达到行业能耗限额先进值;将成为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技术条件,新改扩建项目达产时必须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准入值;将成为政府节能管理的重要措施,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用能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并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未达到治理要求的,按照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预计到2015年,全省铸钢件综合能耗水平将比2010年下降20%,实现国家制定
的“十二五”单位能耗下降目标。

“十二五”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万元GDP能耗要降低16%,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8%。

铸造业既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需要依靠政策引导扶持,加快实现全行业的绿色、低碳、洁净、健康发展。

相关部门在对重点节能技术按细分行业筛选、梳理的基础上,使重点节能技术与重点用能企业“对号入座”,强制性推广节能先进适用技术,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普及成熟且有推广价值的节能先进
技术,包括熔炼工部的清洁生产工艺、精密清洁成型技术、铸铁型材水平连铸、铸造设备洁净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新技术等[2]。

1)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现有财税优惠政策;2)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3)研究制定符
合我省实际的减免、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4)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5)逐步取消或降低低档铸件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3];6)认
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实施
方案,加大对小型微型铸造企业的支持力度。

以我省铸造工业园区和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启动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培育示范区、试点企业及企业技术中心,树立不同类型的样板,积极推进铸造行业示范工程。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作为首要任务,把率先实现先进铸造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突破作为主攻方向,把铸造行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重要抓手,把引进消化吸收铸造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作为强大动力,把提高我省铸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聚合、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我省还没有铸造产品全系列的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建议在对全行业企业广泛调研走访、征求意见、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框架清晰、边界明确、指标合理、便于考核的地方标准体系,使企业能够对照标准自我检查,节能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能耗情况,发挥地方标准应有的衡量、约束和引导作用,使全省铸造企业节能工作有标可依、有度可量。

建议下一步在跟踪掌握《铸钢件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其它铸件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使地方标准执行范围覆盖我省铸造全行业全系列产品。

我省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铸造行业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目标的实现,
一要靠科技,二要靠政策,政策支撑到位,企业的节能减排才更有保障。

制定出台符合本省铸造行业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本省铸造行业能耗现状,实现本省由铸造大省向铸造强省的跨越。

【相关文献】
[1]贾成炳.在第五次铸造大会第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摘要)[J].铸造纵横,2009(9):1-4.
[2]鲁永杰.绿色铸造技术发展战略[M]//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2-73.
[3]黄天佑,范琦,张立波,等.中国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J].铸造技术,2009(3);399-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