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试井的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将 油藏看作一个 封闭 的动力学平 衡系统 . 油井生 产 动态 主要受 到对应注水 井水驱 状况 的影响 . 注水 量变 化 引起 的油井 产液波动 是油水 井连通 的特 征反 映[ 2 , i o ] 。如 果 某一 注水 井 注水量 的 时间序 列与 周 围某 一 油井 的产
△ g :
渗 透 油藏 。 因此 , 采 用 多元线 性 回归法 反演 低渗 油藏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时 ,需要 结合 油藏 特点 进行 数学 模 型 的 相关 修正 和改 进 , 使 计 算结果 更 准确 可靠 。
具 有启 动压 力梯 度 的低渗 透油 藏渗 流规 律为 [ "

( _ A R )
度, m; E i 为幂 积分 函数 ; r 为 油藏 平 面任 一点 距 注水 井
的距离 , m; 叼为导压 系数 , m 2 / s 。
渗 流规 律及 生产 制度 均 与 中高 渗透 油藏 有着 根本 的不 同 。此外 , 低渗 透油 藏存 在启 动压 力梯度 效 应 , 且注 水 信 号 在传播 过程 中存 在 的时滞 性 和衰减 性 远强 于 中高
q s ( t ) =
= 1
q ( )
( 1 ) 式中: C 为与 采油指 数相 关 的常数 。
式中 : 为第 J口生 产井 产 液量 , c m T s ; t 为 注采 动 态对
应 数据 的时 间步 长 , s ; N 为 注水 井 数 ; 为第 i 3 注 水 1
化表 达式 为
( t ≤1 )
A q =
井 注 入量 ( 激励 ) 是 系统 的输 入信 号 , 采 油井 产 液量 ( 响 应) 是 系 统 的输 出信号 [ 1  ̄ 1 6 ] 。采 油井 的产 液量 与注 水井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条件下试井分析理论研究 最终版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条件下试井分析理论研究 最终版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新技术的发展,大量低渗透油田正在开发中,许多测试数据显示出其非达西渗滤特性。

因此,迫切需要分析其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

而针对相关井测试解释模型,合理分析低渗透油藏试验资料,以正确评估低渗透油藏,确定地层污染,确定地层参数,确定生产能力,指导油田开发。

本文通过对油层性质的了解和分析,油井生产能力的预测,掌握油井生产动态,合理开发油田,对低渗透油藏井试验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研究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建立了不同边界条件下井试验的数学模型。

解决了数学模型的井底压力拉格朗日解,绘制了井试验的理论曲线。

然后绘制了井筒压力的理论解,具有丰富的低渗透油藏试验理论。

提供了低渗透油藏的良好科学依据,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试验理论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试井分析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low-permeability fields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many test data show its non-Darcy percolation properti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non-Darcy percol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order to correctly evaluate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etermine the stratigraphic pollution,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fiel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odel, analyze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est data reasonably.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oil layer properties, the prediction of oil well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monitoring of oil well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re studied deeply. Firstly, the nonlinear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studi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well test under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is established. The lagrangian solution of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and the theoretical curve of the well test is drawn. And then draw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wellbore pressure, which is rich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est theory. Provide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evaluation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basis, can be applied to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est theory research.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non-Darcy seepage; well test analysis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第1章 绪 论..................................................................................................................... 1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1.3 本文研究内容 (6)第2章 低渗透砂岩油藏概述 (7)2.1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地位 (7)2.2 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 (7)2.3 低渗透油层中流体渗流的特点 (8)第3章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及试井分析 (11)3.1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理论 (11)3.2 非线性渗流新模型的建立 (12)3.3 基于非线性渗流新模型的试井模型 (15)第4章 试井模型的数值求解 (17)4.1 试井模型的差分离散 (17)4.2 试井模型的解法 (18)4.2计算结果及分析 (18)结 论 (23)参考文献 (24)致 谢 (27)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意义与目的近年来世界各国低渗透油藏的动用储量、新增探明储量和年产油量在总储量、产量构成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而开发动用它的难度却很大。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刘世界;彭小东;李军;段策;刘鑫;李正健【摘要】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指储层内流体的连通性,与地层对比和地震横向预测的静态连通性有本质的区别.利用生产数据来研究油藏动态连通性,既能得到较准确有效的结果,又廉价易行.采用井场动态生产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井间动态数据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大小定量判断井间动态连通性的强弱和水驱油效果的好坏.结果表明:灰相关能对井间的连通性进行量化评价,并能够评价水驱效果.%The connectivity of fluid between the reservior, that' s called inter-well dynamic connectivity, there is a difference with static connectivity by formation correlation and seismic lateral ing production data to study the dynamic connectivity of reservior, not only can get a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results, but also cheaper and easier.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ta and the theory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orrelation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degree of inter-well connectivit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It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an evaluate inter-well dynamic connectivity quantitativel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3(013)001【总页数】4页(P145-148)【关键词】连通性;灰相关;水驱油效果【作者】刘世界;彭小东;李军;段策;刘鑫;李正健【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2连通性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1 水平井的流动期及曲线特征水平井试井分析成功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水平井不同流动期的开是时间和结束时间, 进而根据不同流动阶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估算地层参数。

一般水平井压力测试中出现4个流动期。

(1) 早期垂直( 不稳定) 径向流期。

它可分为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和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关井后的第一个流动期为液体环绕水平井呈圆柱形的径向流动, 也称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

当K z / K r 的比值比较大时这第一径向流动期不明显。

在水平井靠近某一非流动边界时, 在第一径向流动期以后会出现呈半圆柱形的径流动期, 即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半对数图上, 这一流动期的半对数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流动期的2倍。

早期径向流期的诊断方法与常规直井的径向流诊断方法相同, 但实际情况下, 由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 早期垂直径向流期不易见到。

(2) 中期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一般发生在水平井段比储层厚度长的情况下。

对于不渗透边界, 一旦不稳定达到了顶底边界, 线性流动期将出现。

这与整个井段流动效应相水平井的两个末端流动效应可以忽略,这种线性流动类似于垂直裂缝的情况, 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3) 中期( 不稳定) 拟径向流动期。

在生产时间足够长以后, 在水平面上环绕水平井段的流动进入一个近似的径向流动期, 即中期拟径向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类似于垂直井的无限作用径向流, 在这个流动期压力传到足够远时, 水平井段就像在地层中部的一个点源。

如果储层的宽度与水平井段长度相比不大, 那么, 这一流动期就难见到(4) 晚期线性流动期。

一般储层的伸展是有限的,并且储层的顶、底也可能不是封闭的, 结果会出现以下的流动期: 一是晚期线性流动期, 如果水平井位于两条不渗透边界所阻挡的长条储层之中, 拟径向流之后可见类似于垂直裂缝中的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同样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如果储层是无限延伸的, 这一流动期将不会出现。

二是稳定流动期, 如果存在气顶或底水式的定压边界, 中期线性流动期和拟径向流动期将不存在, 代之以稳定流动期。

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业 d r=
+A,
( 3 )

警: ~ ∑A ( ) 一 q i ( t ) .
= l
( 6 )
对式 ( 3 ) 从 内边界 r 沿半径 r 积分 可得 到压力 P的 分布 表达式
p ( r ) =p +2 卫
式中: c 为 地 层 的综 合 压 缩 系数 , MP a ~; 为 泄 油
K( d p


A ) 2 .
( 2 )
杂、 影响油 田正常生产 、 使用次数受限等缺点. 该方 法 应 用到 长庆 油 田五 里 湾 区块 , 反 演 结 果 与 现 场 生
产 动 态分 析一 致 , 充 分证 明 了该方 法 的可行性 . 该 方 法 简 单可靠 , 经 济实 用 , 具 有很 大 的矿场 应用 价值 .
式中: q为产 量 , c m / s ; A为 渗 流 面 积 , m ; 为储 层
厚度 , m. 分离 变量 得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0
基金项 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低渗透油藏 中高含水期稳产配套技术 ” ( 编号 : 2 0 1 1 Z X 0 5 0 1 3— 0 0 5 )
( 中国石 油长 庆油 田分公 司 油气工艺研 究院 , 陕 西 西安 7 1 0 0 1 8 )
摘要: 为 了定量评 价低 渗透 油藏 的 注采 井间动 态连 通程度 , 针 对低渗 透 油藏流 体流动 存在 启动压 力 梯度 的特 点 , 根据 水 电相似 性原 理和 物质 平衡原 理 , 仅 利 用 油 田的注采 开发数 据建 立 了能够计 算低 渗 透 油藏 注采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的 阻容 模型 , 并 利 用遗传 算法 对模型进 行优 化 求解得 到连 通 系数 . 现 场 结 果表 明 : 连 通 系数 能 够定量 表征 低渗 透 油藏 的注采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大 小 , 模 型所得 连通性 结果 与现 场 实际生 产动 态资料 的分析 结 果非 常一致 .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摘要】低渗透油田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特征的油藏,其开发与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和水平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和挑战。

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低渗透油田的勘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开发技术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则是实现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

水平井技术的应用使得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得到提升。

总结了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现状,为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水平井技术、成果、展望1. 引言1.1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概述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是当前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低渗透油田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气藏,其开发难度较大。

针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开展研究,探索有效的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成为当前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分析是开发与研究的基础。

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集岩性差异较大,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储层非均质性强。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油气运移规律和开采效果,因此对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在低渗透油田勘探技术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成像、测井技术等手段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在开发技术方面,水平井技术等新型开采手段的应用也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对于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渗透油田开发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2. 正文2.1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分析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分析是对该类型油田地质结构和岩石特性的研究。

应用脉冲试井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

应用脉冲试井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

应 用 脉 冲 试 井 分 析 低 渗 透 油 藏 井 间 连 通 性
郭 康 良 ,邹 磊 落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42) 303
[ 要 ] 低 渗 透 油 藏脉 冲 试 井 难 度 大 ,脉 冲 计 算 点 的 取 法 直 接 影 响 脉 冲 压 力 反 应 曲 线 的解 释 结 果 。 通 过 改 摘
相交 于 7点 , 成 2条平 行 的割 线 。 7、 “ 7对应 的 3 形 点 7 、 、 7 3
时 间示 于图 1中。 图中 t一A 为时滞 , 一A ) A 为无 t ( t/ t 因次 时滞 , 为 t 点 、 “的 取 法须 在 制作 理 论 图 记 ∞。 、 版时 给定 。
。 一 一
专i E ( )

( 2)
式中, 。为无 因次地 层 压力 ;D为无 因次 半径 ;o为无 因次 时间 。 r t 对 于 一般 情况 , 由叠 加原 理得 到第 N 个脉 冲后 的反 应 压力 为 :
。 =
c 汁一 E丽 丢i [ (
) ]
( 3)
式 中, £ 为 无 因次 脉 冲 时 间 , t 一 ( 一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t △ A £ A )A , i l2 … , — , , N;N 为 脉 冲 数 ; t 实 际 脉 冲 时 间 , ; A 为 h

为 无 因次 时间 。
割线 法 的示 意 图如 图 1 示 。 体做 法 为 : 压力 所 具 在 反 应 曲线 上 先取 2 点 m和 , 个 用直线 连 接 , 取第 3 再 个 点 , 通过 点 做直 线 并 的平行 线 , 压力 反应 曲线 与
力 为 ・ : 。 ]

基于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优势通道的新方法

基于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优势通道的新方法
Abstract: The growth of dominant channel leads to poor development 60x00 of oilfield. How to iden-
tiOy the dominant channel quickly and eOXctively O one of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oilfield develop­ ment of medium high water cut staa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ute forwards a new method of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dominant channels based on inteoveO dynamic connectivity. DiOerent Woe period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data O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 the capacitance-re­ sistance model O used to calculate injection production dynamic inteovey connectOity coefficient in each period of time, and als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 of ▼810X07 of dynamic connectOity coefficient within the well group. Then the change Wends of the coefficient of ▼810X07 of dynamic connectivity coefficient in diOerent Woe periods are compared to achieve th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 well group. When the coefficient of ▼810X07 becomes laraer, the injected water Oow in the well group becomes lara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inant channel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0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method 0 applied to a block of BZ Oilfeld, whOh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bsequent adjustwent in this oilfield.

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判断聚驱后的油藏井间连通性——以渤海L油田为例

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判断聚驱后的油藏井间连通性——以渤海L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1)02–0076–04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判断聚驱后的油藏井间连通性——以渤海L油田为例瞿朝朝,刘斌,宋洪亮,解婷,张振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摘要:渤海L油田油藏聚驱后,部分井区后续水驱阶段出现含水回返快,剩余油挖潜难的问题。

为此,应用水平井测井解释静态法分析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注采受效关系、产聚浓度监测数据及不稳定试井等动态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

研究表明,测井模型显示井区内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注采受效法判断注水井C1H与采油井C2H 趾部连通性好,与采油井C3连通性差,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产聚浓度监测结果表明,注水井C4与采油井C2H井间连通性差,与采油井C3、C6井间连通性好,并由不稳定试井法得到验证。

该方法在渤海L油田C井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渤海L油田;井间连通性;聚驱后油藏;动静态资料;非均质性中图分类号:TE344 文献标识码:AInter well connectivity of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based on dynamic and static datacoupling judgment method--by taking Bohai L oilfield as an exampleQU Zhaozhao, LIU Bin, SONG Hongliang, XIE Ting, ZHANG Zhenjie(Tianjin Company, CNOOC (China) Co., Ltd., Tianjin 300459, China)Abstract: After polymer flooding in Bohai L oilfield, the water cut returns quickly and the remaining oil is difficult to tap. Therefore, horizontal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static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plane heterogeneity, and then the dynamic data such as injection production effect relationship, polymer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data and unstable well test are used to judge the inter well connectiv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 plane from the logging model is strong in the well area,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injection C1H well and toes of the production C2H well is good judged by injection production acceptance method, and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injection C1H well and oil production C3 well is poor, which verifies th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results.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polymer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show that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injection C4 well and oil production C2H well is poor, and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water injection C4 well and oil production C3 and C6 wells is good, which is verified by the unstable well test method. This metho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n C well area of Bohai L oilfield.Key words: Bohai L oilfield; inter well connectivity;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dynamic and static data;heterogeneity渤海L油田具有高孔、中高渗储层物性特征,油水井间距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1]。

基于低渗透油藏特性的试井方法

基于低渗透油藏特性的试井方法

基于低渗透油藏特性的试井方法作者:何鹏飞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12期摘要:在进行低渗透油藏试井测试时,速度恢复和压力降低的速率都比较慢,目前的试井数据都停留在试井早期阶段,这就造成了试井解释结果不唯一,而且试井解释的进行也比较困难。

该文以试井解释方法为理论基础,凭借时空试井解释的方式,重新对试井解释结果是否可靠的判断标准进行综合性评定,并且介绍了目前国内经典超低渗透油藏,依据井在空间不同、时期不同的试井测试参数,综合油藏目前的开发状况和地质认识,分析试井解释结果,确定试井解释结果及试井解释模型,这种方法为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油藏特性低渗透径向流解释模型试井中图分类号:TE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090-02在以前的试井解释中,一般在测试压力曲线之前先关井,试井解释凭借无限作用的径向流直线段进行。

然而,由于压力恢复曲线续流段较长,更有甚至,即使长时间检测,也测不到径向流动,井筒储集的作用也比较大,低渗透油藏就会有早期试井的情况出现。

所以,这种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油田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

革新传统试井解释方法或者尽可能在一个早期试井解释方法中,更多地获得更精准的储层物性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1 低渗储层试井解释方法理论分析1.1 低渗储层物性的空间尺度分析若两口相邻的井在地质角度中,处于相同的沉积微相中,这两口井储层具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如:岩石颗粒性质、储层的成岩过程、矿物组成等,这些相同的特性就会导致两口临近的井的基本物性相似。

基于渗流角度做分析,在渗流模型求解的过程中,当井的外边界条件r 趋近于正无穷大时,外推压力为Pi 。

如果同时进行试井测试,以两口临近的井为研究对象,假如,两口井的外推压力相同,均为Pi 。

由以上就可以分析从而得到结论:如果同时对两口井进行测试,两口井的试井解释结果表示,其外推力等值或者值相近。

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

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

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孙涛;窦宏恩;邹存友;秦国省;刘磊【摘要】The principal oil fields in China are all currently at middle and lat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low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 and high water cut of oil wells.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was modified to analyze inter-well dynamic communication of oil reservoirs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and decrease development cost.First, the dynamic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of oil and water wells were investigated.Second, the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which covers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producers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inter-well communication unit as the object.Third, the actual dynamic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were fitted by using the linearity solution method to invert inter-well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alculation speed of the modified method is increased greatly and its communic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are highly accordant with the tracer testing results.The evaluation result can be used as the guidance for the following measurement plans of oilfields, and it shall be popularized in field.%中国主力油田目前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存在水驱效率低、油井含水率高等问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研究油藏井间的动态连通性,降低开发成本,对基于注采数据的传统连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研究油水井的动态注采数据,以井间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考虑生产井间相互干扰的物质平衡方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线性化求解方法,拟合实际动态注采参数,反演得到井间连通参数.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计算速度极大提高,连通性评价结果与示踪剂测试吻合度更高.评价结果可很好地指导油田下一步的措施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场推广价值.【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井间连通性;物质平衡;线性回归;高渗通道【作者】孙涛;窦宏恩;邹存友;秦国省;刘磊【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中国主力油田均已进入开发后期,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水驱效率较低,大部分油井含水率偏高[1],传统的连通性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低油价下油田增产增效的要求。

精细油藏储层连通性研究 实施科学挖潜

精细油藏储层连通性研究 实施科学挖潜

精细油藏储层连通性研究实施科学挖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计算出油气藏的储量,编制出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油藏采油率。

文章提出的系列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以指导科学挖潜。

【关键词】油藏;精细对比;储层;连通性;挖潜前言青海油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盆地,盆地平均海拔2700~3000m,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

“十五”以来,青海油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富有青海特色的开发配套系列技术,主要技术包括: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细分开发层系技术、水平井开发技术、优化配产技术、防砂工艺技术、油套分采工艺技术及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等。

有力地支持了青海油田的发展。

柴达木盆地浅层油藏由于含油井段长,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加之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且构造复杂等,因而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开发中注采对应率低。

1精细地层对比为研究油层连通情况奠定基础1.1精细地层对比(1)建立岩性和电性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

选择标志层的原则是同时性(标志层是同时期的沉积)、稳定性(分布稳定而广泛)和特殊性(岩性和电性特殊)。

按此原则,根据多条测井曲线组合,综合确定单井标志层。

通过全区连井对比,确定了主力含油层段的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

(2)以标准井为中心,结合邻井进行追踪和对比,由点到线建立骨架对比剖面及其网络,最后闭合标志层。

(3)以标志层作控制,采用沉积旋回法和切片法对比油层组。

(4)以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作控制,采用沉积旋回法、等高程法、砂层厚度增量法,结合油水关系和补心海拔高度对比小层。

1.2精细构造研究(1)逆断层对比。

由于逆断层两盘地层岩性突变,断点附近电性特征也随之变化。

可将电性特征突变点定为断点,再应用地质模型软件作出展示逆断层断点的三维散点图,并按地质规律检验断点对比是否合理。

(2)构造特征。

低渗透老油田综合解堵系列技术研究

低渗透老油田综合解堵系列技术研究

低渗透老油田综合解堵系列技术研究【摘要】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高,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地层堵塞,使用适合的解堵技术就变得无比重要了。

本文通过对长庆油田堵塞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此问题,寻找出能够有效解堵的各种技术手段,从而减少油田资源浪费,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益。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解堵技术方法1 解堵技术对低渗透老油田开发的重要性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高,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油气资源开采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对每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高,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开采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油气井在钻井、完井、修井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因素带来的伤害。

如钻井液对地层的伤害、作业压井液入侵地层、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发生沉淀、油层结蜡或胶质沥青质在近井地带堆积等。

特别是低渗透的老油田,其油藏开发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为注水开采。

但是由于油藏储层物性较差,使得其更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使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这给油井的正常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油田资源的浪费。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完善综合解堵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油气开采工作,保证我国油井开发的正常运转,进而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2 我国当前常用的解堵技术及注意要点基于当前低渗透老油田出现的堵塞情况,国内外已经发明了一系列的解堵技术,其具体为:2.1 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是解决低渗透油田堵塞问题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物理解堵技术主要有振动解堵、脉冲解堵等。

所谓的振动解堵技术就是通过利用井下的振动让水流形成波动,从而消除地层中的贾敏效应与桥堵效应,并让堵塞孔道表面的颗粒松动脱落的解堵技术。

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实践

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实践

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实践摘要:结合实施,以测井技术为研究背景,在分析测井技术实践机理的同时,对当前低渗油田开发过程存在的挑战难点进行分析,同时对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实践可知,通过测井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的将低渗油田的勘探开发效果提升,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故而,该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测井技术;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实践前言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石油资源勘探工程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当前石油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是依靠地球物理测井技术,保障油田从开发到开采全过程可以顺利实施。

通过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将返回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从而提取出最佳数据资料,以提升油田开发的效率,使油田的勘探工作获得有效进展。

1 技术概述油水井在施工作业中,需要依赖各项测井仪器,将油水井的井筒资料传回来。

当前钻探技术在油水井作业中应用广泛,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地质信息,从而为深层钻探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在测井过程中,可以得到井下流压和油压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为开采工作做了技术准备。

注水井的施工工作,主要需要依靠各小层的吸水量,采用分层注水的模式完成,可以有效发挥测井优势,降低工具使用带来的技术误差,有效提升低渗透油田的采出程度。

2 低渗透油田开发挑战由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理性条件较差,渗透率相对较低,存在比较发育的天然裂缝,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相关特性,可以适当采取整体压裂增产技术,提升油田储油层的渗透能力,达到最大化的开采目的。

但是低渗透油田本身特性制约,只有将油田的特性合理解决,才能进一步提升油田的采收率。

根据当前低渗透油田的生产实际,需要分析比较渗透层之间、渗透层内部的矛盾,并合理解决油层的非均质性问题。

低渗透油田开发到后期,油井产能将逐步下降,单个油井的含水量会持续上升,油井开发将面临新的难题。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到后期后,根据油井内供液能力差等问题,可以利用抽油机采油系统进行补救。

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静态连通性分析及智能识别

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静态连通性分析及智能识别

三、静态井间连通性分析
准确率受限。同时,可能存在冗余特征和无效特征,从而限制模型的准确率,因此有效的特征选择十 分必要。 石油数据中存在较多的噪声,这会影响模型的有效训练,因此如何快速训练有效模型也是当前迫切需 要解为决此的,问提题出。了在特征构建和选择提取的基础上,提出粒子群优化CatBoost算法PSOC4IC,实现 了 井间连通性预测。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化联合信息的去噪稀疏自编码方法MJMI-DSA,以提取相关特征,消除冗 余和负面特征,从而构建两井之间的关系特征 然后提出PSO-CatBoost算法,利用高维度高噪声数据实现井间连通性预测。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
Yi[1]利用生产数据提出了多种群遗传算法用于井间连通性预测。该方法考虑了周围生产井的干扰和区 块的注入和生产不平衡问题,为井间连通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Cheng等[2]提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 络(LSTM)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来预测井间连通性。该方法考虑了时间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预测的准 确率。Cheng等[3]还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充分利用了油田数据, 但并没有考虑到井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在高维度高噪声数据下如何有效训练模型。因此,现有的数据驱动 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的局限性:
工程作业方法主要有试井分析方法、示踪剂分析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该类方法成本高、见 效慢,无法面向整个油田开展井间连通性分析。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诸多假设,受人为经验影响较大,准确率有限。 动态数据反演方法基于注采动态数据,研究注入井注入量与生产井产液量之间的关系,反演 出油井之间的连通性,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
1、数据预处理

数据错误
理 前
数据缺失
严重制约模型 准确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 晶 :基 于 脉 冲 试 井 的低 渗 透 油 藏 井 间 连 通 性 分 析
通 情况 。
2 )测试 井号 肇 7 2 一 斜2 2井 、肇 7 l - 斜 2 5 井 、肇 7 O 一 2 1 井 、肇 7 1 — 2 3井 。 3 ) 实施 要 求 4口井 同时关 井测 压 ,测 压 l O d后 ,注水 井 肇 7 2 一 斜 2 2井 开始 激 动注 水 ,激 动井 激 动量 为 3 0 m。 / d( 可根据 实 际井情 况 调整 ,越 大 越好 ) ,脉 冲周 期 为 4 d ,2 d开 关 一次 ,测 1 . 5个 脉 冲周 期后关 井 ;肇 7 2 一 斜2 2关井 5 d后 ,肇 7 1 一 斜2 5注 水井 开 始激 动 注水 ,激 动 井激 动 量 为 3 0 m / d 。( 可 根 据实 际井情 况调 整 ,越大越好 ) ,脉冲 周期 为 4 d ,2 d开 关一次 ,测 2个脉 冲周期 ;脉 冲波前 后 ,激 动井 及反 应井做 好相 关记 录 。测试 结束 ,恢 复油水 井工 作制 度 。

1 3 6 ・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3 年4 月号理 工上旬刊 第 l o 卷 第1 o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A p r . 2 0 1 3 ,Vo 1 . 1 0 No . 1 0

口或数 口井 作为 观测井 ,周 期性地 改变 激动井 的生产 状况 ( 开 井 与关井 ) ,使 其产 生 一 系列 短 时压 力
脉 冲 ,在观 测井 中下入 高精度 的测压 仪器 ,连 续记 录 由于 激动井 生产状 况 的改变所 造成 的压力 变化 ,根
据 压力 变化 资料 和对 比脉冲 资料解 释 ,可以解 决相关 的油 田开发 问题 ,可 以判断 一个井 组 的连 通性 、渗
水井 之 间储 层 连通状 况 ,同时评 价 区块压力 保持水 平 ,选择肇 7 0 — 2 1 井 组开展 脉 冲试井 。
2 脉 冲 试 井 方案
1 )试 并 目的 合理 评价肇 7 O 一 2 1 井 超前 注水 试 验 井 区地 层压 力 水平 ,搞 清 注入 井 及采 油 井 之间 连
压力 1 3 . 1 6 ~1 4 . 2 6 MP a ,平 均 1 3 . 5 7 MP a ,压力 系数 为 0 . 9 。地 层温度 6 3  ̄6 8 o C,平均 6 5 ℃ ,平均 地温 梯度为 4 . 5 5 ℃/ l O O m,为正 常温度 、压 力系统 。为 了探 索超前 注水在水 平井 井组 的效果 ,在该 井 区开展 超前 注水试 验 。
2 0 1 1年 1 2月 区块水 井 陆续 投 注 ,计 划 累 积注
水 2 5 9 5 m。 ,油井 投 产 前 累计 注 水 l O 0 0 3 m。 。超 前
表 1 肇7 0 — 2 1井 区 测压 井监 测 结 果 表
注水 过程 中 ,由于 同一 区块 2口压 力监 测井压 力差
基 于 脉 冲 试 井 的 低 渗 透 油 藏 井 间 连 通 性 分 析
聂 晶 ( 中石油大 庆油田 有限 责任公司 第八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 6 3 5 1 4 )
[ 摘 要 ] 脉 冲 试 井是 井组 ( 至 少 2口井 ) 问 开展 的 一种 试 井 技 术 , 其 测 试 的难 度 远 高 于 常 规 、 稳 定 或 不 稳
[ 关 键 词 ] 脉 冲 试 井 ;低 渗 透 ;连 通 性 [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5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 —1 4 0 9( 2 0 1 3 )l o一 0 1 3 6 一冲试井 [ 】 是 干扰试井 的一 种特 殊形式 。它 指 的是 试 井 时 ,以一 口井 作 为激 动 井I 2 ]( 脉 冲井 ) ,另
定 试 井 。进 行 脉 冲 试 井 能检 验 井 间是 否连 通 、 检 验 井 间 断 层 是 否 密 封 、 求 取 不 同 方 向 的 渗透 率 、 对 于 裂
缝 性 地 层 或 水 力 压 裂 地 层 ,可 大 致 确 定 裂 缝 的走 向、 评 价 工 艺 措 施 后 的效 果 。 以 Z Z油田 Z 7 o — X断块 为 例 ,利 用 脉 ) 中试 井 对 其 井 间 连通 性进 行 了分析 。
异较 大 ,油 井 Z 7 1 - 2 3井 地 层 压 力 2 4 . 1 2 MP a ,怀 疑 天然 裂 缝 开 启 ,使 油 井 压 力 迅 速 上 升 ,导 致 肇 7 1 — 2 3井 产 生 异 常 高 压 力 现 象 ( 见表 1 ) 。油 井 肇
7 0 — 2 1井地 层压 力 ,连 续测压 数据 偏低 且持续走 低 ,怀 疑油 水井 之 间砂 体不 连通 或 连通 差 ,为 了搞 清油
透 率 、导压 能力及 注采 方 向等特点 。
Z 7 O — x 断块位 于 Z Z油 田南部 ,z Z油 田主要 发育 席状 砂 ,主 力层 连 片 。Z 7 o — X井 区 2 0 1 1年 基 建 1 O 口,其 中油井 7口 ( 包括 水平 井 1口) ,水 井 3口,孑 L 隙度 2 1 . 0 ,统计 试 油井 资料 ,葡萄 花油 层地 层
[ 收稿日期]2 0 1 2—1 2—2 5 [ 作 者 简介 ] 聂 晶 ( 1 9 7 8一 ) ,女 ,硕 士 ,工 程 师 ,现 主 要 从 事 测 井 曲线 厚 度 划 分 和 参 数 解释 方面 的 研 究 工 作 。
d I 苣 蹬




第1 O卷 第 1 O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