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采井井间连通性的定量研究
类干扰试井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
![类干扰试井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7890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0.png)
类干扰试井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缪立南;邸士莹【摘要】某油田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尺度的裂缝、大小不等孤立的或者通过大裂缝或小裂缝连接的溶洞、岩石基质和呈网络状分布的微裂缝。
单井关井会减少油藏的能量消耗,使原有生产井平均地层压力增大,老井受到邻井关井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增加,同时油压也增大。
裂缝网络连通的单井间的产量波动主要原因是关井压力恢复时压降漏斗在邻井泄油边界处存在扰动。
基于不稳定渗流早期压力波及理论,推导了等效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模型,计算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以及缝宽,且明确了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的物理意义。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16-16,17)【关键词】缝洞型油藏;连通程度;不稳定渗流;裂缝平均导流能力;缝宽【作者】缪立南;邸士莹【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某油田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尺度的裂缝、大小不等孤立的或者通过大裂缝或小裂缝连接的溶洞、岩石基质呈成网络状分布的微裂缝。
其中油藏中分布的规模较大的溶蚀断层、大型节理和裂隙,可视其为裂缝介质,是主要的流动通道;大型裂缝和洞穴则为洞穴介质,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微裂缝和基质一起看作连续介质基,即基质岩块广泛分布,孔隙度小,渗透率极低,对油藏生产贡献不大。
2.1 单井关井对邻井的影响单井关井会减少油藏的能量消耗,使原有生产井平均地层压力增大,老井受到邻井关井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增加,同时油压也增大。
2.2 概念模型A井与B井间由裂缝网络连通,且裂缝网络等效为单根有效裂缝,是井间主要的流动通道。
如图1所示,当A井和B井分别以定产量QA,QB生产至T时刻,A 井关井激动t时间,A井压降漏斗传播至B井泄油边界,B井产量为Q′B。
在建立方程前,做了如下假设:①油藏为圆形封闭有界地层;②油藏流体单相,微可压缩;③流体在地层中发生等温、不稳定渗流;④泄油半径为井距的一半。
利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描述优势通道
![利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描述优势通道](https://img.taocdn.com/s3/m/1b1d43a3dd3383c4bb4cd288.png)
w i l l r e s u l t i n i n e ic f i e n t c i r c u l a t i o n o f a l a r g e a m o u n t o f t h e i n j e c t e d w a t e r ,a n d mo r e o v e r t h e f u r t h e r e n h a n c e d o i l
( 1 ,中石 化 胜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山 东 东 营 2 5 7 0 6 1 ;2 .中 国石 油大 学 石 油 工 程 学 院 ,山 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摘要 :油 田开发 中后期优势通道 的普遍 发育将导致 大量 注入水 无效循环 ,从而影 响采收率 的进一 步提高 。如何 有效地 对优势通道进行描述是 中高含水期油藏开 发 中亟 需解 决的重要 问题 。为此 ,提 出 了采 用井 间动 态连通性
V0 I . 3 2 N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3 . 0 6 . 0 1 7
利 用 井 间 动 态 连 通 性 模 型 定 量 描 述 优 势 通 道
陈德 坡 冯 其 红 王 森 陈存 良 宋 玉龙 王 延 忠
r e c o v e r y wi l l b e i n lu f e n c e d t o o.Th us h o w t o c h a r a c t e iz r e t h e c ha n n e l s i s v e y r i mp e r a t i v e f o r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t me di u m— h i g h wa t e r c u t s t a g e s .Th e r e f o r e a n a p p r o a c h t o d e s c ibe r t h e c ha n ne l s i s p r o p o s e d wi t h t h e h e l p o f d y n a mi c i n t e r w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mo d e 1 .Us i ng t he d y na mi c i n t e r w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c o e ic f i e n t i n v e r s e d f r o m c a —
利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描述优势通道
![利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描述优势通道](https://img.taocdn.com/s3/m/f9a37e5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f.png)
利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描述优势通道陈德坡;冯其红;王森;陈存良;宋玉龙;王延忠【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3(032)006【摘要】油田开发中后期优势通道的普遍发育将导致大量注入水无效循环,从而影响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地对优势通道进行描述是中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采用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优势通道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阻容模型反演得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系数将通过优势通道无效循环的水量劈分到各注采方向上,并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定量计算出优势通道的参数,此外还考虑了优势通道发育级别较高时可能出现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胜利油田孤东七区西Ng63+4开发单元,描述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无需额外的测试数据,方便快速、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矿场应用价值.【总页数】5页(P81-85)【作者】陈德坡;冯其红;王森;陈存良;宋玉龙;王延忠【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相关文献】1.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J], 李宪文;郭方元;徐春梅;朱家杰2.利用生产动态及地震资料分析井间河流相砂体连通性 [J], 王海更;汪利兵;刘洪杰;刘建华;刘卫林;申春生3.稠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评价新方法 [J], 陈存良; 王雨; 何芬; 赵汉卿; 姚君波4.稠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评价新方法 [J], 陈存良; 王雨; 何芬; 赵汉卿; 姚君波5.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评价新方法 [J], 陈存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采连通性计算及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
![注采连通性计算及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5e5dc57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6.png)
注采连通性计算及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吴晓慧;邓景夫;陈晓明;刘学;王龙【摘要】针对阻容模型求解结果仅为注水贡献率的问题,运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消除注采结构变化对注采连通性计算值的影响,推导出能够真实反映注采井间连通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物理表征参数——无因次连通系数,实现井间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连通系数大于1.2时,注采井间已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无因次连通系数介于0.8~1.2时,为正常渗流;无因次连通系数小于0.8时,注采井间储层存在堵塞.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渤海南部油田,成功指导水井调剖5井次,油井酸化解堵4井次,合计日增油为214 m3/d.研究成果对注采连通性认识、优势渗流通道和储层堵塞的识别及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9(026)003【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注采连通性;阻容模型;无因次连通系数;优势渗流通道;储层堵塞【作者】吴晓慧;邓景夫;陈晓明;刘学;王龙【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90 引言渤海南部油田主要为中轻质油藏,多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储层展布复杂且平面非均质性强,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严重制约着油田的高效开发。
而正确认识注采连通性及识别渗流通道是水驱开发后期生产策略优化的前提。
目前注采连通性研究方法主要为传统分析方法和动态反演方法。
其中,传统分析方法包括示踪剂法[1-2]、试井分析法[3-4]、地球化学方法[5-6]等,该类方法一般费用高,耗时长,且计算出的仅仅是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
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静态连通性分析及智能识别
![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静态连通性分析及智能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e70245b2a8956bec0875e3e9.png)
三、静态井间连通性分析
准确率受限。同时,可能存在冗余特征和无效特征,从而限制模型的准确率,因此有效的特征选择十 分必要。 石油数据中存在较多的噪声,这会影响模型的有效训练,因此如何快速训练有效模型也是当前迫切需 要解为决此的,问提题出。了在特征构建和选择提取的基础上,提出粒子群优化CatBoost算法PSOC4IC,实现 了 井间连通性预测。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化联合信息的去噪稀疏自编码方法MJMI-DSA,以提取相关特征,消除冗 余和负面特征,从而构建两井之间的关系特征 然后提出PSO-CatBoost算法,利用高维度高噪声数据实现井间连通性预测。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
Yi[1]利用生产数据提出了多种群遗传算法用于井间连通性预测。该方法考虑了周围生产井的干扰和区 块的注入和生产不平衡问题,为井间连通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Cheng等[2]提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 络(LSTM)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来预测井间连通性。该方法考虑了时间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预测的准 确率。Cheng等[3]还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充分利用了油田数据, 但并没有考虑到井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在高维度高噪声数据下如何有效训练模型。因此,现有的数据驱动 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的局限性:
工程作业方法主要有试井分析方法、示踪剂分析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该类方法成本高、见 效慢,无法面向整个油田开展井间连通性分析。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诸多假设,受人为经验影响较大,准确率有限。 动态数据反演方法基于注采动态数据,研究注入井注入量与生产井产液量之间的关系,反演 出油井之间的连通性,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
1、数据预处理
处
数据错误
理 前
数据缺失
严重制约模型 准确率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0ed51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c.png)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万青山;赵辉;喻高明【摘要】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极差.准确的判断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建立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油田注采动态数据反演得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绘制全区注采井间连通图.对比分析示踪剂和微地震解释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分析表明该油田西部连通性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呈西北-东南方向.【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4页(P41-43,46)【关键词】油田开发;井间动态连通性;关停井;彩南油田【作者】万青山;赵辉;喻高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能够有效的描绘地下油层的分布状况和注入水渗流规律,对于油田开发调整意义重大。
目前常用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方法、示踪剂测试、压力测试、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数值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等[1]。
但是上述方法数据获取难度大,操作复杂,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利用开发动态数据来研究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不仅数据的获取比较容易,而且也能得到较有效的结果,因此利用注采动态数据进行井间连通性反演成为一类重要的方法[2]。
其模型主要包括相关系数分析模型[3-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5]、弹性压缩模型[6]、系统分析模型[7]等。
但以上方法都没有考虑关停井等措施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本文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反演井间动态连通性,同时考虑关停井的问题,建立了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对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进行了应用和分析,指导后期油藏的开发调整。
基于DTW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
![基于DTW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79d44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b.png)
第16卷 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C H I N AS C I E N C E P A P E RV o l .16N o .5M a y 2021基于D T W 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王成成1,谷建伟1,刘卫华2,张 芹1,梁立豪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摘 要:针对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中影响因素多㊁滞后性和衰减性影响考虑不足的问题,以注采井井底流压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应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与动态时间规整(d y n a m i c t i m ew a r p i n g,D T W )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注水井流压与油井井底流压时间序列曲线的D T W 距离,并以此量化判别注水井流压与油井井底流压曲线的相似度,进而评价出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强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衰减性和滞后性的影响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矿场实际井组连通性评价,结果表明,D T W 算法计算连通性评价结果与矿场特征相吻合,该方法对于矿场快速评价井间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井间动态连通性;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相似性度量;规整路径中图分类号:T E 3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783(2021)050482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I n t e r -w e l l d y n a m i c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b a s e d o nD T Wa l go r i t h m W A N GC h e n g c h e n g 1,G UJ i a n w e i 1,L I U W e i h u a 2,Z H A N GQ i n 1,L I A N GL i h a o 1(1.S c h o o l o f P e t r o l e u m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Q 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66580,C h i n a ;2.D o n g x i n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P l a n t ,S h e n g l i O i l f i e l dC o m p a n y ,S I N O P E C ,D o n g y i n g ,S h a n d o n g 257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i m 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o f m u l t i p l e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a n d h y s t e r e s i s a n d a t t e n u a t i o n l a c k o f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i n d yn a m i c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b e t w e e n i n j e c t o r -p r o d u c e r i n v e r s i o n ,b a s e d o n i n j e c t o r -p r o d u c e r 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d a t a o f b o t t o mh o l e f l o w i n g pr e s s u r e ,u -s i n g t h e d a t a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a n d t h e d y n a m i c t i m ew a r p i n g (D T W )a l g o r i t h mt o c a r r y o u t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an d c a l c u l a t -i n g ,t h eD T Wd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j e c t i o nw e l l f l o w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b o t t o mh o l e f l o w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w a s o b t a i n e da n d t h e s i m i l a r i t y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j e c t i o nw e l l f l o w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b o t t o mw e l l f l o w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w a s qu a n t i f i e d b a s e d o n t h i s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t r e n g t h o f d y n a m i c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b e t w e e n i n j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 s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o v e r c o m i n g t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p r e s s u r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 t t e n u a t i o n a n d d e l a y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j e c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w e r e a p pl i e d t o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a c t u a l w e l l g r o u p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 t h em i n e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c a l c u l a t e d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e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D T Wa l g o r i t h ma r e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m i n e .T h i sm e t h o d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r a p i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i n t h em i n e .K e yw o r d s :i n t e r -w e l l d y n a m i c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d y n a m i c t i m ew a r p i n g (D T W )a l g o r i t h m ;s i m i l a r i t y m e a s u r e ;w r a p i n g p a t h s 收稿日期:2020-06-1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 X 05011-001)第一作者:王成成(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工程通信作者:谷建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工程,z 18020068@s .u pc .ed u .c n 中国大部分水驱油藏均已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对于认清注入水的流动方向㊁制定合理的水驱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㊂目前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的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反演方法两大类㊂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干扰试井[1]㊁油藏数值模拟[2]㊁示踪剂测试[3]㊁地球化学[4]等,该类方法一般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还会影响油田正常生产,但研究结果较直观㊂根据注采数据的定量反演方法主要包括S pe a r m a n 相关分析模型[5]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6]㊁神经网络模型[7]㊁多井产液指数模型[8]㊁电容模型[9]㊁物质平衡法[10]㊁系统分析模型[11]等㊂其中,相关关系分析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准确反映注采系统的连通状况;多井采液指数模型㊁电容模型㊁系统分析模型等的建立及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模型参数求解耗时长,求解难度大,多解性严重,且对注水信号的滞后性㊁衰减性考虑不足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矿场上注采井井底流压数据为基础㊁以动态时间规整(d y n a m i c t i m ew a r p i n g,D T W )算法为主体的连通性识别方法,通过计算注水井井底流压与油井井底流压时间序列曲线的D T W 距离,评价注采井间的动态连通性,可有效减弱机采井产量㊁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衰减性和滞后性的影响,经矿场测试,判断结果可靠程度较高㊂1 D T W 算法原理D T W 算法是一种通过动态寻优来确定2个时间序列点与点之间的最优映射(规整路经),从而通过计算最短规整路径长度(D T W 距离)来表示2个时间序列相似度的方法[12]㊂D T W 算法不要求2个时间序列点与点之间一一对应,解决了时间序列发生时间轴偏移和伸缩后的相似性度量问题,即可以第5期王成成,等:基于D T W 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解决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过程中井底压力响应滞后的问题㊂D T W 算法具体过程[13]如下:假设有2个时间序列Q 和C ,长度分别为m 和n ,其中Q ={q 1,q2, ,q i , ,q m },C ={c 1,c 2, ,c j , ,c n };为了计算这2个时间序列的D T W 距离,需要构造1个m 行n 列的距离矩阵(D ),且D 中的元素为Q 和C 这2个时间序列任意2个点之间的对应距离,即局部距离,其计算公式为d (q i ,c j )=(q i -c j )2㊂(1)式中:q i 和c j 分别为时间序列Q 中第i 个元素和C 中第j 个元素;d (q i ,c j )为q i 与c j 之间的局部距离㊂在D T W 算法中,2个时间序列的点与点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规划以点的变化特征相似为原则确定的,目的是将2个时间序列中具有相似变化趋势的点对应起来,这种对应关系就是所要寻找的规整路径,即2个时间序列之间的一种对应(映射)方式㊂一维时间序列Q 和C 之间的D T W 映射如图1所示㊂图1 一维时间序列Q 和C 之间的D T W 映射示意图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D T W m a p p i n g be t w e e n o n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t i m e s e r i e s Q a n d C定义规整路径W 表示序列Q 和C 的一种对齐或映射㊂在m 行n 列距离矩阵D 中,按一定规则开展搜索得到规整路径W ,如图2所示㊂规整路径W 可以描述为一个完整的规划路径集合,则有W ={w 1,w 2, ,w k ,,w K |m a x (m ,n )ɤK <m +n -1}㊂(2)图2 时间序列Q 与C 的规整路径搜索计算示意图F i g .2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r a mo f s t r u c t u r e d p a t h s e a r c h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t i m e s e r i e s Q a n d C式中:w k 为时间序列Q 中的第i 个元素与时间序列C 中第j 个元素的映射关系;K 为规整路径W 的长度㊂规整路径要求满足边界条件㊁连续性条件及单调性条件限制,即:1)边界条件,规整路径必须从w 1=(1,1)开始,至w K =(m ,n )结束,即与图2网格图中规整路径W 相对应;2)连续性,规整路径中任意相邻的2个元素w k =(i ',j ')和w k -1=(i ',j ')须满足i -i 'ɤ1和j -j'ɤ1,即某个时刻的点只能和相同时刻或是相邻时刻的点对应,不能跳跃对应;3)单调性,规整路径中任意相邻的2个元素w k =(i ,j )和w k -1=(i ',j ')必须满足i -i 'ȡ0和j -j'ȡ0,即规整路径中的映射必须随着时间单调依次延伸,从而保证图1中Q 和C 这2个序列之间的映射线不会存在交叉㊂同时满足以上3个约束条件的规整路径有很多,而D T W 算法需要寻找其中各局部距离累加和最小的规整路径,即最优规整路径㊂用D T W (Q ,C )来表示时间序列Q 和C 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在所有可能的规整路径W 中最优规整路径所对应的距离㊂计算时间序列Q 和C 之间的最短距离D T W (Q ,C )的公式为γ(1,1)=d (q 1,c 1);γ(i ,1)=d (q i ,c 1)+γ(i -1,1);γ(1,j )=d (q 1,c j )+γ(1,j -1);γ(i ,j )=d (q i ,c j )+m i n {γ(i -1,j -1),γ(i -1,j ),γ(i ,j -1)};D T W (Q ,C )=γ(m ,n );i =2,3, ,m ;j =2,3, ,n ㊂(3)式中:γ(i ,j )为距离矩阵D 中从(q 1,c 1)到(q i ,c j )路径上局部距离的累计距离;D T W (Q ,C )为时间序列Q 和C 之间的规整路径W 中最优规整路径所对应的距离㊂根据上述3个约束条件,初始条件设置为γ(1,1)=d (q 1,c 1)㊂从2个序列起始点(q1,c 1),迭代计算累积距离,并最终得到最小累加值γ(m ,n ),该累加值即为时间序列Q 和C 的D T W 距离㊂D T W 算法认为,D T W 距离越小,则时间序列曲线相似度越大㊂2 基于D T W 算法的注采井连通性分析2.1 注采井间连通性分析原理油藏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平衡系统,应用系统论的思想,把油藏的注水井㊁生产井以及井间介质渗流通道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14]㊂注水井注水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井底流压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与其相384中国科技论文第16卷连通的生产井井底流压的变化,且连通性越好,变化越趋于一致㊂因此利用注采井井底流压时间序列数据,采用D T W 算法计算注水井与相邻生产井井底流压曲线的相似度可以评价注采井间的动态连通性,即D T W 距离越小,曲线相似度越大,连通性越好㊂从注采井间连通性评价方法原理可以看出,该方法依托的矿场数据为注采井组中注水井的井底流压和生产井的井底流压数据,由于井底流压数据反映的是井筒穿过的各射开层位的平均压力特征,因此该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将纵向上各射开层视为1个层,不能体现分层特征㊂但很明显,井底流压主要反映的是连通性最强的层位的压力特征,因此解释分析结果反映出来的也是注采井间连通性最强的层位的连通程度㊂2.2 注水井和生产井井底流压的获取对于生产井,需要根据其生产资料和监测资料采用液面折算法来折算井底流压㊂按照理论上的计算方法,注水井也需要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其井底流压,但考虑到计算过程中比较的是井底流压变化趋势,因此本文不考虑不同注入量下的摩阻损失差异,以注水井井口压力变化趋势作为其井底流压的变化趋势,因此只需计算注采井组中生产井的井底流压㊂生产井井底流压折算公式[15]为P w f =P t +P q +P o +P h =P t +P q +ρo g (H b -H d )ˑ10-6+ρh g (H z -H b )ˑ10-6㊂(4)式中:P w f 为生产井井底流压,M P a ;P t 为生产井套压,M P a ;P q 为井筒中气柱的压力,M P a ;P o 为井筒中纯油柱的压力,M P a ;P h 为井筒中混合液柱的压力,M P a ;ρo 为地层原油密度,k g /m 3;H b 为泵挂深度,m ;H d 为动液面深度,m ;H z 为油层中部深度,m ;ρh 为井筒中混合液密度,k g/m 3㊂2.3 相邻注水井对注采井组中生产井井底流压干扰的校正考虑到研究的是某一注采井组中注采井间连通性,而该井组的相邻注水井会对井组中生产井井底流压变化产生干扰,可能造成该井组中注采井间连通性判断出现误差㊂因此有必要利用相邻注水井对注采井组中的生产井井底流压进行校正㊂根据渗流力学中叠加原理方法[16],简单地以单相水流特征考虑相邻注水井对注采井组生产井造成的压降影响,相邻注水井对注采井组中生产井所产生的压降(ΔP i j )计算公式为ΔP i j =-864001ˑ106Q i μwi 4πk i j h i j l n 2.25∂e i j t r 2i j㊂(5)式中:ΔP i j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在注采井组中第j 口生产井处产生的压降,M P a ;Q i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的注水速度,m 3/d ;μw i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注入水黏度,m P a ㊃s ;k i j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与注采井组中第j 口生产井之间的地层平均渗透率,1ˑ10-3m 2;h i j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与注采井组中第j 口生产井之间的地层平均厚度,m ;r i j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与注采井组中第j 口生产井之间的距离,m ;∂e i j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与注采井组中第j 口生产井之间的地层导压系数,m 2/s ;t 为第i 口相邻注水井以注水量Q i 的注水时间,s ㊂将各相邻注水井的相关参数和相邻注水井与注采井组中生产井之间的地层参数代入式(5)中,计算各相邻注水井在注采井组中任一生产井相对应时刻所产生的压降,然后与注采井组中生产井相对应时刻的井底流压叠加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P 'j =P j +ðni =1ΔP i j ㊂(6)式中:P j 和P 'j 分别为注采井组中校正前与校正后的第j 口生产井井底流压,M P a ;n 为注采井组相邻注水井数量㊂3 矿场应用实例3.1 数据获取以东辛油田D X 76单元中D X X 14X 12注采井组为例,注水井为D X X 14X 12井,生产井为D X X 14X 7井㊁D X X 14X 10井㊁D X X 14X 15井和D X X 14P 6井,5口井同时打开E S 3-Z 2层㊂根据月度生产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完整性㊁准确性㊁可获得性,并避免人工对生产井产量和注水井注水量的干预所造成的压力变化异常,影响圧力曲线相似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故选取该井组2016年2月 2018年12月正常生产阶段且没有人工对产量干预下的所需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数据㊂3.2 数据处理D X X 14X 12注采井组及周围井的井位分布如图3所示,虚线框以外的5口注水井为该井组的相邻注水井,根据本文2.3节所述注采井组中生产井井底流压校正方法,对生产井井底流压进行逐次校正,绘制校正后该井组注水井井口压力与各生产井的井底流压曲线图,如图4所示㊂图3 D X X 14X 12注采井组及周围注水井井位分布F i g .3 W e l l D X X 14X 12 s l o c 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i n je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i n je c t i o nw e l l s 484第5期王成成,等:基于D T W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图4 D X X 14X 12井组注水井井口压力与各生产井校正后的井底流压曲线F i g .4 P r e s s u r e a t t h ew e l l h e a d o f t h e i n je c t i o nw e l l i nw e l l g r o u p D X X 14X 12a n d t h e b o t t o mh o l ef l o w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 a f t e r c o r r e c t i o n f o r e a c h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为了减弱振幅平移和振幅伸缩对时间序列数据相似性判断造成的影响,使用标准化的预处理方法将时间序列曲线的水平基准线统一到x 轴,即使一组时间序列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17]㊂具体标准化的预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集X ={x 1,x 2, ,x i , ,x n }中的每一个值,其标准化计算方法为x 'i =x i -μσ㊂(7)式中:x i 为时间序列中的原始数据值;x 'i 为标准化后的无因次时间序列参数值;μ㊁σ分别为原始时间序列数据的均值㊁标准差㊂将注采井组中各注采井校正后的压力时间序列数据代入式(7),标准化处理后,绘制无因次标准化压力曲线,如图5所示,可见标准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压力传播衰减性的影响㊂图5 D X X 14X 12井组注水井与各生产井校正后的无因次标准化压力曲线F i g.5 D i m e n s i o n l e s s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p r e s s u r e c u r v e s o f i n je c t i o nw e l l s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 s i nw e l l g r o u p DX X 14X 12a f t e r c o r r e c t i o n 3.3 压力曲线D T W 相似度计算及分析根据式(1)~式(3)及式(7),采用M A T L A B 2018b 科学计算软件编制程序,依次计算注采井组内注水井井口压力与各生产井井底流压无因次标准化曲线的D T W 距离,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注水井D X X 14X 12与生产井D X X 14X 7的D T W 距离最小,其值为10.7492,按D T W 判断原则,这2口注采井间的连通性最强;其余3口生产井井间连通性按D T W 距离排序由强到弱依次为D X X 14P 6㊁D X X 14X 10㊁D X X 14X 15㊂表1 D X X 14X 12注采井组D T W 距离计算结果T a b l e 1 D T Wd i s t a n c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D X X 14X 12i n j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 g r o u ps 生产井井号与D X X 14X 12水井的D T W 距离D X X 14X 710.7492D X X 14X 1012.0865D X X 14X 1517.9682D X X 14P 611.68263.4 结果验证根据D X 76单元对该注采井组的物性特征统计结果,计算D X X 14X 12注采井组中各生产井射开小层地层系数,见表2,可以看出,各油井射开小层地层系数大小关系为D X X 14X 7>D X X 14P 6>D X X 14X 10>D X X 14X 15,该结果与D T W 值排序结果相同,间接验证了D T W 方法结果的可信度㊂表2 D X X 14X 12注采井组地层系数统计表T a b l e 2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f o r m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D X X 14X 12i n j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w e l l g r o u ps 井号射开小层平均渗透率/(10-3μm 2)射开小层平均厚度/m 射开小层地层系数/(10-3μm 2㊃m )D X X 14X 7889.538.07116.24D X X 14X 10300.4620.16039.25D X X 14X 15327.934.31410.10D X X 14P 6505.2813.36720.224 结 论1)本文所提出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以注水井井口压力与生产井井底流压数据为基础,避免了考虑复杂的油藏渗流理论公式和数学模型,可方便实时地用于注采井组内注采井间连通性评价㊂2)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㊁D T W 算法动态规划寻找最优规整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减弱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衰减性与滞后性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注采井间连通性识别的精度㊂3)实际井组应用表明,采用D T W 算法计算的注水井井口压力与生产井井底流压曲线的相似度越大,注采井间连通性越好,且计算结果与该井组物性特征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㊂致谢:感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研究人员对于本文撰写提供的指导与支持㊂(由于印刷关系,查阅本文电子版请登录:h t t p:ʊw w w .p a p e r .e d u .c n /j o u r n a l /z g k jl w .s h t m l )584中国科技论文第16卷[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崔传智,李成玉,王秀坤,等.永1砂砾岩油藏井间干扰试井设计及连通性确定[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2):140-144.C U I CZ ,L I CY ,W A N GXK ,e t a l .I n t e r w e l l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t e s td e s i gna n dc o n f o r m a t i o no f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Y o n g 1g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J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2016,35(2):140-144.(i nC h i n e s e)[2] 喻秋兰,刘斌,刘春志,等.应用聚合物数值模拟方法评价井间动态连通性[J ].断块油气田,2017,24(6):827-830.Y U QL ,L I UB ,L I UCZ ,e t a l .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n t e r -w e l l d y n a m i cc o n n e c t i v i t y b a s e do n p o l y m e r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J ].F a u l t -B l o c kO i l&G a s F i e l d ,2017,24(6):827-830.(i nC h i n e s e )[3] 张新宝,李留仁.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示踪剂监测 以塔河油田T 402注采井组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6):55-59.Z H N A GXB ,L I LR .T r a c e rm o n i t o r i n g of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f r a c t u r e -v ug g y ca rb o n a t er e s e r v o i r :ac a s e s t ud y o fT 402i n je c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w e l l g r o u p in T a h e o i l f i e l d [J ].J o u r n a l o fX i a n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19,34(6):55-59.(i nC h i n e s e)[4] 王顺玉,明爽,梁聪,等.平落坝构造须二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井间连通性判识[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3):388-393.W A N GSY ,M I N GS ,L I A N GC ,e t a l .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c o n t i n u i t y of t h e s e c o n dm e m b e r o f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p i n gl u o -b a s t r u c t u r e ,S i c h u a nb a s i n [J ].N a t u r a lG a sG e o s c i -e n c e ,2014,25(3):388-393.(i nC h i n e s e)[5] H E F F E RKJ ,F O XRJ ,M C G I L LCA ,e t a l .N o v e l t e c h n i qu e s s h o w l i n k s b e t w e e n r e s e r v o i r f l o wd i r e c t i o n -a l i t y,e a r t hs t r e s s ,f a u l tS t r u c t u r ea n d g e o m e c h a n i c a l c h a n g e s i nm a t u r ew a t e r f l o o d s [J ].S o c i e t y of P e t r o l e -u mE n gi n e e r s ,1997,2(2):91-98.[6] A L E J A N D R O A ,L A K E L W.I n f e r r i n g i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f r o m w e l l -r a t ef l u c t u a t i o n s i n w a t e r f l o o d s [J ].S P E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2002,6(1):6-16.[7] 刘巍,刘威,谷建伟,等.利用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0,27(2):118-124.L I U W ,L I U W ,G UJW ,e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i n t e r w e l lc o n n e c t i v i t y of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b a s e d o nK a l m a n f i l t e r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J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g y an d R e c o v e r y E f f i c i e n c y,2020,27(2):118-124.(i nC h i -n e s e)[8] K A V I A N I D ,A L K OPP ,J E N S E NJL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m u l t i w e l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d e x -b a s e dm e t h o d t oe -v a l u a t e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C ]ʊS P EI m pr o v e dO i l R e c o v e r y S y m po s i u m .T u l s a ,O k l a h o m a :S P E ,2010:S P E -129965-M S .[9] W O N GLJ ,A M I N IH ,M A C B E T H C .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a n a l ys i s [C ]ʊS P EE u r o pe c .V i r t u a l :S P E ,2020:S P E -200563-M S .[10]陈存良.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评价新方法[J ].特种油气藏,2020,27(3):88-92.C H E NCL .An e w m e t h o d 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r e s e r v o i r i n t e r -w e l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J ].S pe c i a lO i l&G a sR e s e r v o i r s ,2020,27(3):88-92.(i nC h i n e s e)[11]陈存良,王雨,何芬,等.稠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评价新方法[J ].非常规油气,2019,6(4):46-48.C H E NCL ,W A N G Y ,H EF ,e t a l .An e w m e t h o d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n t e r w e l l d y n a m i c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 h e a v y oi l r e s e r v o i r s [J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i l&G a s ,2019,6(4):46-48.(i nC h i n e s e)[12]沈静逸.基于D T W 和L M N N 的多维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方法[D ].杭州:浙江大学,2017:43-45.S H E NJ Y .An o v e l s i m i l a r i t y me a s u r em o d e lf o r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t i m es e r i e sb a s e do n L M N N a n d D T W [D ].H 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2017:43-45.(i nC h i -n e s e)[13]K E O G HE J ,P A Z Z A N IMJ .D e r i v a t i v e d yn a m i c t i m e w a r p i n g [C ]ʊT h eF i r s tS I A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 o nD a t aM i n i n g .C h i c a go :S I A M ,2001:209-211.[14]王治国,张继成,宋考平,等.应用速率关联度分析井间连通情况[J ].特种油气藏,2011,18(3):91-93.W A N GZG ,Z H A N GJ C ,S O N GKP ,e t a l .A n a l yz e i n t e r w e l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y r a t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J ].S pe c i a l O i l&G a sR e s e r v o i r s ,2011,18(3):91-93.(i nC h i -n e s e)[15]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33.Z H A N GQ .P r i n c i p l e a n dd e s i g no f o i l r e c o v e r y e n gi -n e e r i n g [M ].D o n g y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f P e t r o l e u m P r e s s ,2006:233.(i nC h i n e s e)[16]张建国,杜殿发,侯建,等.油气层渗流力学[M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152.Z H A N GJG ,D U D F ,H O UJ ,e t a l .S e e p a gem e -c h a n i c s o f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M ].D o n g y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P e t r o l e u m P r e s s ,2010:152.(i n C h i -n e s e)[17]陆薛妹.面向相似性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2007:56.L UX M.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s i m i l a r i t y-b a s e d t i m e s e r i e s d a t a m i n i n g [D ].S h a n g h a i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2007:56.(i nC h i n e s e)684。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20b76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4.png)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邓英尔;刘树根;麻翠杰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3(010)005
【摘要】采用将动态与静态数据相结合,从6个方面研究井间地层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的6个方面为:地层各处原始折算压力近似相等;各井原始地层压力与深度成线性关系;在开采期间,各井地层压力同步下降;各井产量递减总体趋势类似;某井工作制度发生变化时,邻近井有干扰反映;各井原油密度、组份等一致.采用此方法,对TH油田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认识可靠,它对于复杂多重介质中井间地层连通性的确定尤为重要.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邓英尔;刘树根;麻翠杰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判断聚驱后的油藏井间连通性——以渤海L油田为例 [J], 瞿朝朝;刘斌;宋洪亮;解婷;张振杰
2.基于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优势通道的新方法 [J], 陈存良;岳红林;石洪福;王立垒;
张俊廷
3.基于井间连通性的碳酸盐岩油藏注采关系优化 [J], 雷昇;周玉辉;王宁;赛尔江·阿哈提;郑强;盛广龙
4.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J], 陈凯;李勇锋;姚为英;秦欣;杨光;张强
5.考虑边底水影响的注采井间连通性分析研究 [J], 倪积慧;高晓飞;呙义;沈旭;刘武波;江晓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的油藏井间连通性定量表征
![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的油藏井间连通性定量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a5b743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0.png)
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的油藏井间连通性定量表征陶德硕;侯健;魏翠华【摘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是油藏动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算法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对注水量和产液量动态数据作最佳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征参数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快速确定井间动态连通性.典型油藏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准确地识别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指导矿场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31【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非参数回归;交替条件期望;井间动态连通性;注水量;产液量【作者】陶德硕;侯健;魏翠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尤其是经过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参数发生较大变化,单纯的静态连通性已不能准确反映地层性质。
因此,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了解井间动态连通状况,弄清注水井水流方向和化学药剂的窜流情况,有助于调剖措施决策的制定[1,2]。
油田开发动态数据是反映油藏开发特征的重要参数。
目前利用注采量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已成为重要途径。
已建立的井间连通性动态反演模型一类是线性回归模型:主要有Albertoni 等[3]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Gentil等[4]建立的改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MLR)等。
另一类是非线性回归模型:主要包括Yousef 等[5]建立的弹性压缩模型(CM)、Sayarpour 等[6]建立的压缩阻抗模型(CRM)等。
但上述已有方法均属于参数回归法,它们都需要先建立注采量动态数据内在的函数关系。
基于灰色理论的聚合物驱注采井关联性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聚合物驱注采井关联性评价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a1e7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7.png)
生产井日产液量 (m3/d)
P2
P3
P4
51.57 43.83 37.35
54
44.01 44.64
53.64
45
40.23
31.23 45.18 35.46
44.73 43.74 32.94
45.81 40.05 33.93
45.36 39.24 31.59
这 两 个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性 若 ,关 联 度 小 。对于聚合物
驱 注 采 井 组 ,即 为 一 个 地 质 、开 发 等 多 重 影 响 因 素
影 响 下 的 复 杂 系 统 ,注 采 井 间 连 通 程 度 可 以 通 过 注
東 井 关 联 度 进 行 表 征 。通 过 灰 色 关 联 方 法 依 据 注
井 组 为 例 ,计 算 该 井 组 在 聚 合 物 驱 开 发 过 程 中 ,生
产 井 与 各 注 水 井 的 灰 色 关 联 度 ,具 体 计 算 步 骤 如 下 :
1.1 构建数据分析矩阵 T 1 井 组 包 括 T 1 井 1 口 注 聚 井 和 P1 、P2 、P3 、
P4 、P5 井 5 口采油井。表 1 所 示 为 T 1 井 组 6 口注
采 井 动 态 数 据 计 算 注 采 井 间 关 联 度 ,明确注采井间
连 通 情 况 ,并 按 照 关 联 度 大 小 对 采 油 井 的 受 效 情 况
进 行 排 序 ,从 而 实 现 注 采 井 连通性的定量化评价[8]。
例 如 ,对 于 某 一 聚 合 物 注 采 井 组 ,聚 合 物 注 人 井 的
采井从2017年 1 月 到 2019年 12月 3 年共计36个
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https://img.taocdn.com/s3/m/1efd34004a7302768e993912.png)
业 d r=
+A,
( 3 )
c
警: ~ ∑A ( ) 一 q i ( t ) .
= l
( 6 )
对式 ( 3 ) 从 内边界 r 沿半径 r 积分 可得 到压力 P的 分布 表达式
p ( r ) =p +2 卫
式中: c 为 地 层 的综 合 压 缩 系数 , MP a ~; 为 泄 油
K( d p
一
d
A ) 2 .
( 2 )
杂、 影响油 田正常生产 、 使用次数受限等缺点. 该方 法 应 用到 长庆 油 田五 里 湾 区块 , 反 演 结 果 与 现 场 生
产 动 态分 析一 致 , 充 分证 明 了该方 法 的可行性 . 该 方 法 简 单可靠 , 经 济实 用 , 具 有很 大 的矿场 应用 价值 .
式中: q为产 量 , c m / s ; A为 渗 流 面 积 , m ; 为储 层
厚度 , m. 分离 变量 得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0
基金项 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低渗透油藏 中高含水期稳产配套技术 ” ( 编号 : 2 0 1 1 Z X 0 5 0 1 3— 0 0 5 )
( 中国石 油长 庆油 田分公 司 油气工艺研 究院 , 陕 西 西安 7 1 0 0 1 8 )
摘要: 为 了定量评 价低 渗透 油藏 的 注采 井间动 态连 通程度 , 针 对低渗 透 油藏流 体流动 存在 启动压 力 梯度 的特 点 , 根据 水 电相似 性原 理和 物质 平衡原 理 , 仅 利 用 油 田的注采 开发数 据建 立 了能够计 算低 渗 透 油藏 注采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的 阻容 模型 , 并 利 用遗传 算法 对模型进 行优 化 求解得 到连 通 系数 . 现 场 结 果表 明 : 连 通 系数 能 够定量 表征 低渗 透 油藏 的注采 井 间动 态连 通性 大 小 , 模 型所得 连通性 结果 与现 场 实际生 产动 态资料 的分析 结 果非 常一致 .
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
![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15d9da5fbfc77da369b11d.png)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p r o d u c e r s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w i t h t h e i n t e r — w e l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u n i t a s t h e o b j e c t . T h i r d , t h e a c — t u a l d y n a m i c i n j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a me t e r s w e r e f i t t e d b y u s i n g t h e l i n e a r i t y s o l u t i o n m e t h o d t o i n v e  ̄i n t e r —
Ab s t r a c t:T h e p r i n c i p a l o i l f i e l d s i n Ch i n a a r e a 1 l c u r r e n t l y a t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d e v e l o pme n t s t a g e a n d t h e y a r e f a c e d w i t h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l o w wa t e r lo f o d i n g e ic f i e n c y a n d h i g h wa t e r c u t o f o i l we l l s . I n t hi s p a p e r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o n l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与应用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3a34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b.png)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与应用张海锋;刘世界;冯毅;王文升;张宝青;朱建伟;陈岩【摘要】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映了流体在井间的流动能力好坏,是油(气)藏工程评价的重要参数。
从渗流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灰色理论,推导和验证了灰色关联度计算井间连通性的可行性;应用渤海油田某油藏的生产动态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注、采井间动态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其相关性大小定量评判了井间连通程度的强弱和水驱油效果的好坏。
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能有效评价井间连通性,并对水驱效果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6(013)016【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动态连通性;灰色关联度;水驱效果【作者】张海锋;刘世界;冯毅;王文升;张宝青;朱建伟;陈岩【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7;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蓬勃作业公司,天津 300457;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2油藏动态连通性是制定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目前,井间动态连通性主要通过示踪剂测试、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及油藏工程等方法进行研究。
但示踪剂测试、压力测试等方法花费昂贵,且实施过程中会影响油田正常生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受参数取值、油层动静态资料收集等条件局限,其研究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油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系统,水井注水量的改变将引起生产井产液波动,即反映出注、采井层内的连通性特征(见图1),连通性越好,油井产液量波动与水井注水量变化越趋于一致[1,2]。
注采系统连通性研究
![注采系统连通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6a9cf6ba0d4a7302763a83.png)
[收稿日期]2008202221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BA312B 203)。
[作者简介]唐亮(19742),男,199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注采系统连通性研究 唐 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殷艳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张贵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2)[摘要]在注水油藏开发后期,搞清注采系统的连通性,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对油水井关联值A 进行了定义,以PI (注水井压力指数)决策为基础,从渗流力学出发,确定了油水井关联值A ,介绍了如何根据A 值来进行油水井连通关系的判断:将注水井和对应采油井间的A 值排序,A 值越大,则对应油井与水井的连通性越好,A 值越大的采油井方向即注水井注入水的主流向;将采油井和对应注水井间的A 值排序,A 值越大,则对应注水井与采油井的连通性越好,A 值越大的注水井方向即采油井产出水的主供水源。
以陈庄油田陈15213井组为例进行了A 值的计算及连通性判断,据此制定了“堵住高渗条带,启动中低渗层”开发调整原则,现场试验后,整个井组的含水呈下降、产量呈上升趋势,见到较好的堵调效果。
[关键词]注采系统;连通性;油水井;关联值;水流动向;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TE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8)0420134203油藏开发调整方案成败的关键是方案的合理性,合理制定方案的基础是准确了解油藏的动态。
注采系统连通性是油藏动态分析的一项重要资料,是指注水井与采油井的连通关系,即注水井中注入水的流向及采油井中产出水的供水源。
搞清注采系统的连通性对于注水开发油藏的动态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后期合理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da65d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f.png)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刘世界;彭小东;李军;段策;刘鑫;李正健【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3(013)001【摘要】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指储层内流体的连通性,与地层对比和地震横向预测的静态连通性有本质的区别.利用生产数据来研究油藏动态连通性,既能得到较准确有效的结果,又廉价易行.采用井场动态生产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井间动态数据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大小定量判断井间动态连通性的强弱和水驱油效果的好坏.结果表明:灰相关能对井间的连通性进行量化评价,并能够评价水驱效果.%The connectivity of fluid between the reservior, that' s called inter-well dynamic connectivity, there is a difference with static connectivity by formation correlation and seismic lateral ing production data to study the dynamic connectivity of reservior, not only can get a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results, but also cheaper and easier.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ta and the theory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orrelation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degree of inter-well connectivit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It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an evaluate inter-well dynamic connectivity quantitativel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总页数】4页(P145-148)【作者】刘世界;彭小东;李军;段策;刘鑫;李正健【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 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2【相关文献】1.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J], 赵辉;姚军;吕爱民;王伟2.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J], 李宪文;郭方元;徐春梅;朱家杰3.考虑关停井情况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 [J], 李颖;赵辉;康志江;古振东;孙海涛4.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分析 [J], 周莹5.基于井间连通性的油藏注采调整优化方法 [J], 邓学峰;赵辉;沈文洁;魏开鹏;宁雪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 f —
( 7 )
㈣
1 模 型的建立
根据 质量 守恒 原理 ,地层 压力 变化 是 由产 液量
2 t 曲 f 一了
式() 式 ( ,化简 得 7代入 6 )
・
和注 水 量 之 差 造 成 的 ,则 在 一 注 一 采 的 注采 系统
中 ,有
r {
I 害 ,通 程度 ,注水 效果 降低 。
式 中‘ 厂 为采 液指 数 ( 。 ・0 c / 1 ~MP ) w ( 为生 ms a;P f ) p
期 ,总体 上 看 大 都 已进 入 高 含 水 、高 采 出程 度 阶 段 。在 大孔道 发育 、连 通程度 较 大 的地 层 中 ,窜 流
式 () () 3代入 1得
( 4 )
( 5 )
) d + i 学
联 立式 () 5得 4、()
一
目前 ,国内外研 究井 间连通 的方 法 主要有 电缆 测井 、地层 对 比、地 球化学 、压 力测试 、油藏数 值
模拟 及 示踪 剂 等 ,这些 方 法成 本 较 高 ;而利 用 动
口 油田面程h:Wq go .地工 ( / Wt c ) _ 【 i/ .m. :Wy c i ' : p d r n
一— 1 9
d i O3 6 /i n1 0 — 8 62 1 .. 9 o: . 9 .s . 6 6 9 . 1 0 l 9 js 0 0 2 0
原 油开采 过程 中 ,由于储 层岩 石孔 隙表 面吸 附
式 中f为地 层 总 的压 缩 系数 ( ( ~MP ) 11 /0 a) ;Vp
着 大量 黏土颗 粒 ,在原 油流动 时很 容易被 带走 。油
升 快 ,水 驱动 用程度 低 ,影 响油 田采收 率及开 发效 益 的 提高 。 因此对 注 采井 间连通 性 的研 究 是提 高 高 含水油 田采 收率 的必要 组成 部分 ,它 可反 映地层 孑 隙特征 ,并且 是判 断井 间渗 透率 大小 的一种有 效 L
方法 。
) +警 + f 字 f
第 3 卷 第 2 ( 0 1 2 试验 研 究) 0 期 2 1 . )( 0
注采井井问连通性的定量研究
盖 平 原 胜利油田 采油工艺研究院
摘要 :注采 井间连 通性 的定 量研 究是 提 高高含 水 油 田采收 率 的 必要 组 成 部 分 ,井 间连通 性
研 究反 映 了地 层孔 隙特 征 ,是 判 断 井 间渗 透 率 大 小的 一种 有 效方 法 。建 立利 用 油藏 生产 动 态数 据 来分析 注采 井之 间连 通 性 的模 型 ,并通 过 油藏 数值 模 拟 方 法验证 了模 型算 法 的合 理性 ,发 现
一
高速 注水 开发 ,油藏储 层 孔 隙结 构会 发生 较大 变化
,
又知
形 成大孔 道 ,从 而 导致层 问矛盾 更加 严重 ,增 我 国大 多数 注水开 发油 田的开采都 已到 了中后
9) - (一 g ) (=, t () )
z ) ( ( 一 ) ( =,户 n ) ) f
=
生产 井流 体为 油和水 ,流体 黏度 可近 似用 含水
() 1
CVp = 一qt t ( )
率加 权平 均 ,故上式 可写 为
基 金论 文 : 国家 科 技重 大专 项 “ 力开 采 后 稠 油 油藏 提 高采 收 率 技 术 ” ( 0 9 X 5 0— 0 — 5 。 热 2 0 Z 00 90 4 0 )
井 间连通 系数越 大 ,对 应 的渗 透 率越 大 。利 用模 型 对 克拉 玛依 某 一独 立 井组进 行 分析 ,结果 表 明 ,高渗 带主要 集 中在 527 75 和 526 井附近 ,为调 剖和堵 水提供 了理 论依 据 。 75 、5 25 74 油
关键 词 :动态 数据 ;采 收率 ;连 通性 ;数值模 拟 ;模 型
为 岩 石有 效 孔 隙 体积 (m) 为 地 层平 均 压 力 ( c 。 ; 1 0
藏 注水后 ,黏 土遇水 膨胀 、水 化 、分散 、运移 ,进 MP ) 为 时 间间 隔 ( ;z) 注 水 速度 ( / ; ( a;f s (为 ) c s £ m。) ) 步减弱 了油 藏岩石 的胶 结作用 ,尤 其是 经过 长期 为产 液速度 ( / 。 c s m。)
产 井 井 底 压 力 (0 1~MP ) 为 吸水 指 数 ( 。 ・0 a;, c / 1 ms MP ) w(为注水 井井底 压力 ( ~MP) a;P f ) i f 1 0 a。 式() 人() 2代 1得
严重 ,注入水无效循环 ,注入水效率低 ,水驱波及
体 积小 ,加剧 了层 内、层 问矛 盾 ,导致 油井含 水上
学 警 + dc警= 学 t , iV —p
般情 况下 ,压力 数据 较难 获取 ,所 以把上式 左 端第 二项 和第 四项合并
r { 里
f 一 f
态数 据来研 究则 大大 降低 了成本 ,并且 结果 有较 高 的精度 。 以注采动 态数 据波 动来确 定连 通 系数 ,可 在 保证精 确度 的前提 下简 化研究 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