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护理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疗
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急诊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法分组为55例观察组以及55例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全程护理。

探讨组间急诊抢救效果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中抢
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而接诊、分诊、检查以及治疗用时均明
显比对照组短(P<0.05)。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治疗时间,提升抢
救效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全程护理;危重症;抢救效率;接诊时间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患者的第一线,其患者病情往往非常严重,倘若
无法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治,那患者面临危及生命风险的可能性将变大。

在急诊治
疗工作中,受患者病情的影响,抢救以及紧急治疗所实施的方法存在差异,在紧
急的状况下,急诊可以保证病人能够享受最有效、最及时的针对性治疗[1]。

本文
中针对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随机抽选110例急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如下是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急诊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开
展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法分组为55例观察组以及55例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女
分别为33例和22例,年龄范围30~59岁,平均(41.37±3.41)岁;观察组中
男女分别为36例和19例,年龄范围31~59岁,平均(42.55±3.56)岁;组间
各项常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护理。

观察组为全程护理,内容如下:
1.2.1急诊时间优化
急诊科在24 h时间里每分每秒都应处于要准备的状况,抢救电话接到后应
马上进行出诊工作,在出诊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给家属打电话了解病人身体的具
体情况,当救护车抵达目的地后马上开始现场急救工作,第一时间经救护车运送
患者前往医院。

1.2.2 构建急诊绿色通道
在急诊科应该建立“抢救,挂号,缴费”高效急诊绿色通道,必须在第一时
间内确保病患人员获得诊治;于此同时,获得相关通知之后医护人员马上推平车
在医院门口迎接病人,相关医生进行第一步简单的病情诊断,并将抢救工作的准
备工作准备好。

1.2.3优化整体护理流程
即“定时、定人、定位”,这也是在急诊护理过程中遵循的三定模式,在最
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需要开展的急救诊治相关检查、基础治疗,救治过程中所需
要的人员是固定的,相关人员的具体要完成的工作应清晰[2]。

1.2.4护理专业培训
每隔一段时间急诊科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主要人群是
护理人员,培训后的结果还应进行下一步的考试检查,护理的相关人员应将护理
流程烂熟于心、将急救知识铭记于心,并激励医护人员自主学习护理的相关知识,采用奖励职位的方式进行改进提高。

1.3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模式下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对比组间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组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5.45%(47/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69.09%
(38/5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193,P<0.05)。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抢救成功率组间情况比较
分组非常满
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
意度
观察组
(n=55)
456492.73%
对照组
(n=55)
26161376.36% X2 5.636 P<0.05 2.2抢救时间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接诊、分诊、检查以及治疗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各指标情况(min)
分组接诊时
间分诊时

检查时

治疗时

观察组(n=55)
13.67±
2.67
0.91±0
.33
11.26±
2.59
59.32±
5.74
对照组(n=55)
21.71±
4.32
2.63±1
.53
16.45±
3.76
71.36±
5.65
t11.7418.1508.43011.086
P<0.05<0.05<0.05<0.05 3讨论
根据常规护理的流程基础,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将不太重要的步骤进行删除,将相关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工,制定全新的全程护理方案。

全程护理旨在增强医护人员救治急诊患者的综合能力,尽可能的节省患者在救治前需要等待的时间,对于患者的救治在黄金时间内将患者的救治工作完成,拯救更多需要救治的患者的生命,尽可能减少在急诊工作上面操作的不规范和失手情况。

缩短接受急诊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建设绿色通道、精简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进行强化,这些是全程护理模式的基本要求[3]。

在提高全程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还应着重关心病人的精神生活,病人的身心是否
愉悦。

忽略病人的精神层面状态和心理层面状态是常规护理流程容易产生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在病人在接受诊治的过程中处于焦躁不安的情绪下,由此可见这样会
阻碍病情的恢复,有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病情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
救治急诊患者的治疗效率,为了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潜在风险,全程护理值得被社
会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洁. 全程护理管理用于血液内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
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58+163.
[2]唐沁暇. 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1):91+94.
[3]张茵.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
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148+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