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单元测评(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篡.权(cuàn)不惮.(tàn)牂.羊(zānɡ)黧.黑(lí)
B.攘.外(rǎnɡ) 豕.(tún) 鸡豚.(tún) 栏厩.(jiù)
C.社稷.(jì) 恃.(shì) 征辟.(pì) 庶.人(shù)
D.罝罔
..(jūwǎnɡ) 闳.夭(hónɡ) 阖.(hé) 不辜.(ɡū)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恶:凶恶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野战:在郊野战斗
B.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取:夺取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遗:留传
C.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阖.其自入而求之阖:关闭
D.其谋得.得:成功
然则众贤之术.术:方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B.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C.国中之众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既以非之
B.谨上为凿一门
C.众闻则非之
D.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B.何以知之
C.饰以篆文鸟兽之形D.此何难之有
二、(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王而遁。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王
,则后世之为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
..
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
”遂伏剑而死。
王曰:“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行法,不忍;阿.
有罪,废国法,不可。
失法服罪,人臣之义也。
”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王曰:“追而不及,岂必服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 ①桡:弱。
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③政廷:执法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 .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 .还.车而返
还:退回 D .阿.
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石渚辞.曰…… B.⎩⎪⎨⎪⎧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
其父也 C.⎩⎪⎨⎪⎧ 不复.于王而遁子复.
事矣 D.⎩⎪⎨⎪⎧
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8.给文中画横线语句补充被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 .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 .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9.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3分)(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
B .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 .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 .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每小题2分)
(1)万乘难与比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复于王而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之为四十二世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法枉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
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
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
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
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
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
我将在晨光里张帆航行。
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也以留学生现在的状态证明了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
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14.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
人生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1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
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
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
③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
④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请示跳伞。
⑤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
⑥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
⑦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
19.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
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
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其他的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你却将大鱼丢回河里?”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大,太大的鱼装不下。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单元测评(六) 答案
1.D[A项“惮”应读“dàn”。
B项“豕”应读“shǐ”。
C项“辟”应读“bì”。
]
2.A[恶:憎恨。
]
3.D[A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是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B项“恶”,古义指不好的;今义为凶恶。
C项“国”,古义指国都;今义指国家。
]
4.C[A项“以”通“已”。
B项“谨”通“仅”。
D项“罔”通“网”。
]
5.C[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
6.C[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
]
7.D[D项两个“之”字,均为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上句“辞”字作“辞别”讲,下句“辞”字作“拒绝”讲。
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
C项上句“复”字是动词,作“请示”讲;下句“复”字,有“仍旧”的意思。
]
8.B[省略的主语应是“子囊”。
]
9.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
10.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
11.(1)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
(2)他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3)荆国治理国家已有四十二代。
(4)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的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
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声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
”他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
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
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
”于是以剑自刎。
荆王说:“允许我成全将军的义节。
”于是赐给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
荆国治理国家已有四十二代,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
他为人正直无私,昭王任命他做政廷。
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廷上说:“杀人的人,是我的父亲。
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偏袒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
”于是伏在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
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
”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
侍奉君主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
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
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
”石渚不离斧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
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接受。
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12.(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1)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知人论世。
根据注释得知安史之乱(755~763)虽已结束,但山河又遭吐蕃袭扰,而作者又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诗文主旨由此可知。
首句写作者年终之时还在远地客居,可见其思乡之情,而此时边疆还在用兵打仗,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相比之下,自己的飘零憔悴又算得了什么呢?战事紧急,局势艰危,朝中无人请缨,救民于水火;作者一腔匡时济世之志、报效家国之心,可怜无处施展,怎能不惊呢!
(2)颔联“烟尘”代指边境战事,已经延及雪岭,军中鼓角声声撼动江城,可见局势危急,且对仗工整。
颈联“天地”极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作者不写将士流血,不写百姓流血,而是天地在流血,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忧戚。
“请缨”运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请缨”的典故,丰富了诗文的内涵。
作者有一腔报国热情,哪里会贪生怕死呢?反问句式加强了作者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
13.CD[C项“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有误,作者要表现的是自己的漂泊经历同样是
自己人生的财富。
D项“写出了青春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有误,应是表现了青春富有生命力和勇敢追求的特点。
]
14.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露宿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
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
15.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漂泊能扩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
16.略。
解析可谈准备知识或智慧,准备更好的意志与心态,准备更强健的体魄,准备经济基础等等。
也可谈不需要别的准备,一切顺其自然。
17.(示例)成熟是一片广袤而不空旷的原野;成熟是一泓幽深而不神秘的湖水;成熟是一座高大而不陡峭的山峰。
解析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仿写内容前后要语意贯通。
18.
解析①成分残缺,句首介词“在”的使用掩盖了主语,可把“在”调至“参加”前。
②动宾搭配不当,“反应到”不能接宾语“重大问题”,可将“反应”改为“意识”。
③介宾搭配不当,应该是“向”指挥员报告。
⑤语意重复,“之际”就是“……的时候”之意,与前面的“时刻”重复,可将“之际”删去。
⑦语序不当,状语排列次序的一般规律为:a.表示时间;b.表示语气、关联;c.表示目的、程度、范围;d.表示处所;e.表示情态;f.表示对象。
该句中“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19.(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
(意思对即可)
解析概括这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这两则材料进行对比:我国有不少人喜欢过洋节,而外国人却享受中国年的快乐。
可以从相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享受节日带给人们的快乐。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