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 某垃圾处理厂处理垃圾时提炼出了200kg燃料油,并用这些燃料油加热体积为30m3的水用来供暖,可使水温升高60∘C,根据以往经验可知供暖炉的加热效率为84%,则提炼出的燃料油的热值为________J/
kg.[c

=4.2×103J/(kg⋅∘C)]
2. 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
1
R
图象如图
乙.当电流为0.4A时,选用的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二、选择题
小明在哈尔滨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哈尔滨这样温度低于0∘C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炙手可热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玻璃棒a与丝绸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D.a、b靠近时,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使b带有同种电荷
如图所示为汽油发动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冲程是排气冲程
D.丁冲程是吸气冲程
取一个橙子,把铜片、铁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两个相同水果电池串联后可提供更高电压
C.该水果电池的电压是2.5V
D.水果电池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科学方法在物理问题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两个定值电阻,一个5Ω,一个10Ω,粗细均匀.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相同,则5Ω的长度一定大于10Ω的长度
B.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不同,则5Ω的长度一定小于10Ω的长度
C.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则5Ω的长度一定大于10Ω的长度
D.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长度相同,则5Ω的质量一定大于10Ω的质量
某型号天然气泄漏检测仪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R与天然气浓度β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用此仪器检测天然气是否泄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天然气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B.天然气浓度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C.天然气浓度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变小
D.天然气浓度变化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如图所示的电路,将A 、B 两端接入10V 电源,电压表示数为4V ;拆去A 、B 两端电源,再将C 、D 两端接入20V 电源,电压表示数为12V ,则R 1:R 3为( )
A.3:2
B.1:1
C.9:4
D.4:9
三、实验探究题
小明想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他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多次测量,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下表所示,第3次测量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测得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如图所示,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完成了实验电路的三次设计,最合理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按选定好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
(3)某次实验时,将10Ω电阻换成15Ω后,他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
)保持电阻R
两端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丁图中.丁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氢燃料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有一公交车以140kW 恒定功率匀速行驶10min ,燃烧了1.2m 3的氢燃料,已知氢燃料的热值为1.4×108J/m 3.求: (1)完全燃烧1.2m 3的氢燃料放出的热量;
(2)此氢燃料公交车的效率.
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0.5A ,A 1表示数为0.3A .求:
(1)通过灯L 2的电流大小;
(2)灯L 1、L 2的电阻大小(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实际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甲中灵敏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即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g=3mA,其电阻R g=10Ω,问:
(1)灵敏电流表G的两端的允许最大电压U g为多少?
(2)若要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如图乙),需要给它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0?(保留两位小数)
(3)若要把G改装为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
【答案】
4.5×107
【考点】
热量的计算
燃料的热值
能量利用效率
【解析】
由题知,根据Q
吸=cmΔt求水吸收的热量,在根据Q

=ηQ

,求出Q

,然后根据Q

=mq求出提炼出的
燃料油的热值.【解答】
解:水的质量为m
水=ρ

V=1×103kg/m3×30m3=3×104kg,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m

Δt=4.2×103J/(kg⋅∘C)×3×104kg×60∘C=7.56×109J,
η=Q

Q

×100%=84%,
则Q
放=
Q

η
=7.56×109J
84%
=9×109J,
燃料油的热值q=Q

m
=9×109J
200kg
=4.5×107J/kg.
2.
【答案】
5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分析图象找出对应点的数值求出电阻.
【解答】
解:根据实验绘出的I−1
R
图象,可知当电流为0.4A时,对应的电阻为R=5Ω.二、选择题
【答案】
A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分析题干中采取了哪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然后分析每个选项是采
取了哪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最后选出与题干一致的方法.
【解答】
解:两块冰来回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
头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
C
【考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制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3)我们规定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金属导线里面做定
向移动的为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
解: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故B错误;
CD.当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玻璃棒上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验
电器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两片金属箔相互排斥张开,a、b靠近时,b上的电子不会转移到a上,要接触才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答案】
A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判断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先看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情况,进气门打开的是吸气冲程,排气门打开的是排气
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的是压缩冲程或者做功冲程;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活塞下行为吸
气冲程和做功冲程.
【解答】
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A.甲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A正确.B.乙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B错误.C.丙图: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的过程,故C错误.
D.丁图: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
B
【考点】
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
(1)根据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2)电池串联时,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3)先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4)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答】
解:A.电压表使用时,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即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电源的正极
相连接,因此铜片为水果电池正极,故A错误;
B.两个相同水果电池串联后可提供更高电压,故B正确;
C.由图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水果电池的电压为0.5V,故C错误;
D.水果电池工作时,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D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确定,则5Ω的长度和10Ω的长度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
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不同,横截面积不确定,则5Ω的长度和10Ω的长度关系不确定,故B错误.
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则5Ω的长度一定小于10Ω的长度,故C错误.
如果这两个电阻的材料、长度相同,则5Ω的横截面积一定大于10Ω的横截面积,则5Ω的质量一定大于10Ω的
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
D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乙图可知,当天然气浓
度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同理可知,天然气浓度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B错误.
因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所以,不论天然气浓度增大还是减小时,电压表与电
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也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
C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
(1)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1与R2的比值;
(2)将CD两端接入10V电源,R2与R3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3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2与R3的比值,进一步求出R1:R3的值。

【解答】
解:由图可知,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1两端的电压:
U1=U−U2=10V−4V=6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I1=I2,
由I=U
R
可得,R1与R2的比值:
R1
R2
=
U1
I
U2
I
=U1
U2
=6V
4V
=3
2
,即R1=3
2
R2,
将C、D两端接入20V电源,R2与R3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
R3两端的电压:U3=U−U2′=20V−12V=8V,
则R2与R3的比值:R2
R3
=
U2′
I′
U3
I′
=U2′
U3
=12V
8V
=3
2
,即R3=2
3
R2,
则有:R1
R3
=
3
2
R2
2
3
R2
=9
4
,故C正确.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
【答案】
(1)如解答图所示;
(2)5.0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
(1)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注意正负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与电阻,根据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原则,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到最大阻值,则应该将下面左边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2)根据R=U
I
求出电阻的阻值.
【解答】
解:(1)如图所示:
(2)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则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52A,则第一次的量的R的阻值:R1=1.5V
0.3A
=5.0Ω,
第二次的量的R的阻值:R2= 2.3V
0.44A
≈5.2Ω,
第三次的量的R的阻值:R3= 2.5V
0.52A
≈4.8Ω,
故待测电阻的阻值:R=R1+R2+R3
3
=5.0Ω.
【答案】
(1)丙
(2)R断路
(3)(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与上一次实验示数相同
(4)R两端的电压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1)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不变,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次测量,据此分析.
(2)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
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
(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
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丁图中,阴影部分为横、纵坐标的乘积,根据欧姆定律分析.
【解答】
解:(1)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不变,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次测量,甲中灯的电阻随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乙中没有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不方便,丙中添加了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因此最合理可行的是丙.
(2)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R断路.
(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增大电阻R的阻值,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
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
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4)丁图中,阴影部分为横、纵坐标的乘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IR=U,所以丁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R两端的电压.
四、解答题
【答案】
(1)完全燃烧1.2m3的氢燃料放出的热量为1.68×108J;
(2)此氢燃料公交车的效率为50%.
【考点】
燃料的热值
热机的效率
功的计算
【解析】
(1)根据Q=mq求出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根据公式W=Pt求出公交车所做的功;
(3)根据η=W
Q
求出热机的效率。

【解答】
解:(1)1.2m3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Vq=1.2m3×1.4×108J/m3=1.68×108J;
(2)公交车所做的功:
W=Pt=140×103W×10×60s=8.4×107J,
氢燃料公交车的效率:
η=W
Q
×100%−8.4×107J
1.68×108J
×100%=50%.
【答案】
(1)通过灯L2的电流为0.2A;
(2)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20Ω、30Ω.
【考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欧姆定律的应用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则通过灯L2的电流:I2=I−I1=0.5A−0.3A=0.2A.
(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灯两端的电压:U1=U2=U=6V,
灯L1的电阻:R1=U1
I1
=6V
0.3A
=20Ω,
灯L2的电阻:R2=U2
I2
=6V
0.2A
=30Ω.
【答案】
(1)灵敏电流表G的两端的允许最大电压U g为0.03V.
(2)若要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如图乙),需要给它并联的电阻R0为0.05Ω.(3)若要把G改装为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的电阻为990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灵敏电流表G的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满偏时的电压,
根据I=U
R
得允许的最大电压:
U g=I g R g=3×10−3A×10Ω=0.03V.
(2)由题意可知,当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时,通过并联电阻R0的电流:
I0=I A−I g=0.6A−0.003A=0.597A,
由欧姆定律得,电阻R0=U
I0=0.03V
0.597A
≈0.05Ω.
(3)改装后的电压表满偏时,电路中的电流:I g=3mA=0.003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V=U V
I g =3V
0.003A
=1000Ω,
串联电阻的阻值:
R=R V−R g=1000Ω−10Ω=990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