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3、能够认识同数相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课前三分钟:考考大家你会做吗?你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咱班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大家,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
请看好,我手里现在是一个纸圈,我将沿中间将纸圈剪开,剪完后你猜猜会是个什么样的?
师:怎么回事呢?这样吧,如果在下面的活动中你们能表现的很出色,我下课后就将这个小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师:师:刚才我这个业余魔术师给大家变了个小魔术,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
请看大屏幕:魔术师的魔法棒一挥,变出了两朵花,又一挥,又变出了两朵花又一挥又变出了两朵花。
你能不能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一共变出几朵花?
师:你知道一共变出几朵花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你可以画一画,数一数或者算一算。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数的(几个几个数的?)
生2:我是画的。
(指着第一个2朵,这表示什么?生:第一次变出来的)
生3:我是列算式算的。
板书:2+2+2=6(朵)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魔术师第一次变得几朵?(2朵),这是第二次变得又是(2朵),这是第三次变得2朵。
那么这里面一共有几个2朵呀?
生:3个
师:说完整,3个什么?
生:3个两朵
师:那三个两朵相加等于几呀?
生:6
师:那你还能提出什么不同的加法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生3:一共有多少个灯?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这么多问题。
我们一个个来解决。
首先来看,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你在练习纸上列算式。
生:3+3+3+3+3=15(个)
师:你知道这是几个3相加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那么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4+4+4=12(个)
师:这是几个4相加?
生:4个4.
师:孩子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加数相同。
师:你发现了吗?那么这个算式加数都是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称为相同加数连加(板书)
观察这个式子加数都是2.。
,那么是几个2相加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相同加数连加》教学设计
生:3个2相加。
师:那么2+2+2=6我们也可以说3个2相加得6.
师:师:大家看,这个算式(3+3+3+3+3=15),加数是谁呀?
生:加数是3
师:我们也可以怎么说?谁能来说一说?
生:5个3相加得15。
师:为什么是5个3呢?谁来数一数?
师:那这个呢?是几个几相加?
师:其实呀,相同加数相加问题不仅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本里,就连我们的身上、教室里、生活中还有许多同数相加的算式。
谁来找一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一下子找出出这么多。
师:那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道题准备考考大家。
请看大屏幕。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3个加数相加。
第二个是4个加数相加。
师:那我们怎么看,就能写出三个加数相加的算式?
生:横着看。
师:不错。
横着看,一行有几个菠萝?有几行?
师:那么四个加数相加呢?怎么看?
生:竖着看。
竖着看,一列有个菠萝?有几列?
请你把它写到数学课本上。
写完以后可以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师:这道题你会做吗?写在数学课本上。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观察4个3相加得12和3个4相加得12列出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3个5相加得15和5个3相加得15列出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那你猜猜3个6相加和6个3相加列出的加法算式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同学们真了不起。
你有什么收获?
【于老师点评】
1、整节课教学语言啰嗦,问题过细过碎。
2、出现知识性的错误2+2+2=6,不应该说第一个2表示第一次变了两朵,第二个2表示第二次变了两朵
3、教学过程中可以训练孩子的应用数学的思维,教孩子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整理数学语言。
4、课前三分钟的加法算式的分类放到学习了相同加数连加之后。
【王老师点评】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
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做练习题是可以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一字一句的讲解后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