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栓塞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栓塞的治疗
李玲;郭思恩
【摘要】@@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1].而内瘘一旦出现血栓,造成血管栓塞,内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因此如何迅速地恢复血液透析通路的畅通,对维持正常的血液透析至关重要.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前臂襻式AVG急性血栓形成患者1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29)002
【总页数】2页(P301-302)
【关键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
【作者】李玲;郭思恩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内科,南宁,5300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
路的首选[1]。
而内瘘一旦出现血栓,造成血管栓塞,内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因此如何迅速地恢复血液透析通路的畅通,对维持正常的血液透析至关重要。
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前臂襻式AVG急性血栓形成患者
1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57岁,平均
(41.13±8.65)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
病2例,多囊肾1例。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5~36个月。
发现内瘘阻塞、血管震颤杂音消失到来院就诊时间为2~72h。
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参照动静脉内瘘栓塞诊断标准[2]:临床听诊内瘘杂音消失,触诊未触及震颤,超声见血流中断,内瘘静脉端有血栓形成。
本组所有AVG患者均行B超检查,诊断急性血栓栓塞。
1.2 治疗方法
1.2.1 尿激酶溶栓治疗:选择近动脉吻合口端人工血管,在B超检查定位并标记后,用7G穿刺针以30°~45°角穿刺,针尖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进针。
穿刺成功后
缓慢推入肝素盐水30mg达全身肝素化,再换用尿激酶40万单位加入0.9%NaCl 注射液稀释至50mL,缓慢静推,时间为30~40min,间隔12h后再重复,同时检查人工血管有无震颤及杂音,连续给药5~7d。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及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穿刺点出血或血肿,全身出血如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消化道出血,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等,应及时停用尿激酶等药。
本组15例患者均无尿激酶溶栓禁忌证,如近期活动性出血、大手术、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等。
药物溶栓无效者改行手术取栓治疗。
1.2.2 手术取栓治疗:选择近静脉吻合口端人工血管,在B超检查定位并标记后,在臂丛麻醉或局麻下切开近静脉吻合口端处皮肤,显露近静脉端吻合口,于近心端
静脉缓慢推入肝素盐水30mg达全身肝素化,并阻断吻合口周远心、近心端静脉,切开约1cm人工血管壁,以专用取人工血管血栓的Fogarty导管取栓。
取栓结束后,注意观察管腔内的血流恢复情况,同时检查人工血管有无震颤及杂音。
1.2.3 疗效判断指标:治疗(尿激酶溶栓/手术取栓)有效:表现为内瘘杂音增强、范围扩大,AVG全程扪及震颤,B超显示AVG内有连续的血流通过,血流量>200mL/min,能至少完成一次正常透析。
治疗无效:表现为内瘘仍未闻及血管
杂音或减弱,超声内瘘未见有连续的血流通过;血流量不足,在150mL/min以下,无法完成正常透析。
2 结果
本组15例治疗均有效,其中1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改
手术取栓治疗有效。
完成本次治疗后,本组15例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随访3~6个月均能完成正常透析。
3 讨论
人工透析血液净化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必要手段,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终生透析。
在临床治疗中,透析时进行动、静脉穿刺人工外瘘形成和插管不能长时间使用,一些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会比较困难,同时反复穿刺会造成动脉壁硬化、皮下淤血,加之肢体肿胀等原因,更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因此,造设动静脉内瘘就成为必要。
但是,对于那些伴有动脉硬化的高龄患者或血管比较细、弹性差、短缺、闭塞的病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困难,甚至有的患者多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不能达到透析要求,不得不寻求血管替代材料如人工血管等建立血管通路。
AVG长期通畅率虽然远低于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能作为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首选。
但是,当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后AVG则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
如何确保其安全、通畅一直是临床难题,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急性血栓形成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AVG血栓形成与以下
因素有关:①手术技术:吻合口过小和吻合口静脉侧受压;②血管本身病变,如静脉炎和动脉硬化等;③全身因素:如高凝状态和低血压等;④血液透析时人工血管反复穿刺点内膜增殖造成的狭窄,在狭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⑤血液透析后人工血管穿刺点局部压迫用力过度、时间过长。
有临床观察证明[3],人工血管穿刺频率过高,可以使长入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管腔狭窄,同时激活血小板系统,使血栓形成;穿刺频率过高,人工血管壁纤维破坏、局部张力减低、人工血管狭窄或静脉吻合口近心端相对狭窄,使血流不畅、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术、再次内瘘成形术、介入治疗等,AVG血栓栓塞手术取栓由于是在原手术瘢痕区内进行则更是存在操
作复杂、对血管损伤大等缺点,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尿激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溶栓剂,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发挥溶栓作用,因其半衰期短,仅15~20min,且是从人尿液提取或人肾组织培养物中分离获得,抗原性低,临
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栓塞性疾病,安全性高。
据文献报道,局部溶栓仅不到1%的患者发生严重及危及生命的出血情况,如肺栓塞、脑栓塞、周围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等[4]。
本组15例患者全部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局部溶栓治疗有效,仅4例溶栓治疗无效改手术取栓治疗,局部溶栓治
疗有效率为73.33%。
我们的体会是,对于AVG急性血栓栓塞的病例可以首选局
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它简便、安全、有效。
另外,降低人工血管穿刺频率,对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重在预防。
参考文献:
[1]Ethier,JH Lindsay,RM Barre,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vascular access[J].Am J Kidney Dis,2006,48(Suppl 1):S248-273. [2]Trerotola SO,Lund GB,Scheel PJ Jr,et al.Thrombosed dialysis access grafts:percutaneous mechanical declotting without urokinase
[J].Radiology,1994,191(3):721-726.
[3]黄云辉,马晓华,伍丽珍,等.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61-63.
[4]As hS,Weng FL,Bems 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thrombosed hemodialys is access grafts[J].Semin Dial,2003,1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