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系统组成
4.1 系统 站台门系统由门体结构、门机、监控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声光提示装置等组成。
4.2 系统组成 4.2.1 门体结构由滑动门、固定侧盒、固定门/围栏等静态结构件构成。 4.2.2 门机由电机、传动机构以及承载和导向机构构成。 4.2.3 监控系统包括监视系统、控制系统,由站台控制盘、站台无线接收装置、门控器、信号转换器、 总线网络、接口模块、手持无线遥控装置等组成。
II
JT/T 933—××××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T/T 933—2014。
II
JT/T 933—××××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与储存、安装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验收、安装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4171 耐候结构钢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5237(所有部分) 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 15763.2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 15763.3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阵、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JC/T 882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 JGJ 1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I
JT/T 93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T/T 933—2014,与JT/T 933—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见封皮); ——增加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站台门、滑动门、固定侧盒、就地控制开关、
4
JT/T 933—××××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站台应按泊位数与车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与车门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门。 5.1.2 站台门的净开度应至少大于车门的净开度 100mm。 5.1.3 站台门宜采用半高站台门,其高度应不小于 1200mm,滑动门高度应不小于 1050mm,站台门距站 台边缘距离应不大于 200mm,厚度(垂直滑动门运动方向)宜不大于 250mm。站台门尺寸定义见图 1。
ICS 93.080.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933—××××
代替 JT/T 933—2014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
Platform door system for rapid bus transit
(征求意见稿)
××××- ××- ××发布
××××- ××- ××实施
2
JT/T 933—××××
位于固定侧盒内,就地对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3.8
信号转换器 signal transfer unit STU 与站台无线接收装置、手持遥控器的接收器相连,将无线接收信号、手持遥控信号转换成总线信号 来控制一组站台门,与BRT车辆对应的控制装置。 3.9 站台控制盘 station control panel SCP 具有控制、状态监视及通信功能的站台门控制盘。 3.10 站台无线接收装置 station wireless receiver SWR 站台上与BRT车载发射器相对应的无线接收装置。 3.11 维修隔离开关 maintenance isolation switch MIS 维修时,与总线及信号转换器隔离,使得只能通过就地控制开关来手动控制单扇站台门的装置。 3.12 就地控制开关 local control switch LCS 当车载遥控装置及站台控制盘失效后,用来就地开启单扇站台门的装置。 3.13 泊位 bus berth 至少供一辆18m车辆停放的位置。 3.14 泊位数 the number of bus berth
1
JT/T 93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 bus rapid transit;BRT 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道运行,有专用站台,实现站外售票、乘客水平乘降,并配 备智能调度系统、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 [GB/T 32852.2—2018,定义2.4] 3.2 站台门 automatic platform door 安装于站台边缘,将候车区与客车运行区隔离,设有与客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 门的连续隔离装置。 3.3 滑动门 sliding door 由门机驱动,能平移作往返开启、关闭的活动门。 3.4 固定侧盒 fixed door box 遮挡和保护滑动门及其驱动机构、电器等部件的固定结构。 3.5 固定门/围栏 fixed door FIX 连接固定侧盒,起到空间隔离作用的装置。 3.6 门机 door mechanism 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机构。 3.7 门控器 door control unit DCU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T 933—××××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系统组成 ........................................................................... 4 5 技术要求 ........................................................................... 5 6 试验方法 .......................................................................... 10 7 检验规则 .......................................................................... 16 8 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 18 9 安装与维护 ........................................................................ 19
图1 站台门尺寸定义 5.1.4 站台门承受乘客冲击力应不低于 1000N。滑动门活动门板远离固定侧盒的竖梁约 1m 高处,作用 面积 100mm×100mm,在 0.2s 时间内结构无永久塑性变形,残余变形量不大于 2mm。 5.1.5 站台门的承受人群挤压荷载应不低于 1000N/m2。 5.1.6 站台门整体结构在给定的挤压荷载或风力荷载(1000N/m2)作用下,滑动门的门机、活动门板等 运动构件不应发生功能障碍,门体道路侧的最大绝对变形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3
JT/T 933—××××
BRT车辆门与站台门对齐时,BRT站台客车运行区能同时停靠的BRT车辆数。 3.15
车载无线发射器 vehicle wireless transmitter BRT车辆上与乘客门控制信号联动,与站台无线接收装置无线通讯的装置。 3.16 站台伸缩踏板 platform bridge plate 站台门乘客通道处,与站台门联动,用于消除站台和车辆缝隙的无障碍设施。 3.17 平均无故障周期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BF 站台门总的周期(每小时)与故障次数(每小时)之比。 3.18 平均维修时间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平均维修时间包括诊断时间、实施修理/更换时间和现场调节和试验时间,不包括响应时间。 3.19 平均停机时间 mean down time MDT 平均维修时间(3.17)和响应时间的总和。
泊位、泊位数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车载无线发射器、站台伸缩踏板、平均无故障周期、平均 维修时间、平均停机时间的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 修改了系统的组成(见4.1); —— 修改了监控系统的组成(见4.2.3); —— 修改了站台门距站台边缘距离的要求(见5.1.3); —— 修改站台门定义尺寸图(见5.1.3图1); —— 增加了站台门厚度的要求(见5.1.3); —— 增加了站台门风力载荷要求(见5.1.6); —— 增加了站台门可靠性要求(见5.1.11); —— 修改了滑动门板与站台地面间隙要求(见5.2.5); —— 修改了站台门监视和控制系统的条款顺序(见5.3); —— 修改了站台与BRT车辆无线通信要求(见5.3.6); —— 修改了站台门监控系统的通讯协议要求(见5.3.8); —— 修改了站台门防夹功能及障碍物探测功能要求(见5.3.13); —— 增加了声光提示装置的要求(见5.5); —— 增加了站台伸缩踏板的要求(见5.6); —— 增加了站台门金属部件的防腐性能要求(见5.9.3); —— 修改了防夹及障碍物探测的试验要求(见6.3.8); —— 增加了耐腐蚀性能的试验要求(见6.5.3); —— 增加了标志要求(见8.1); —— 增加了安装与维护要求(见第9章)。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爱威机电(南京)有限公司、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 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 司、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公 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山东中城客标技术咨询 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峰、童海波、王逢宝、林会明、杨国光、叶东强、段小梅、段文凯、崔里宁、 赵南哲、夏邦金、朱向军、张晓瑾、李恒文、丁涛、罗科、关宏图、丁景辉、沈泽韬、洪吉阳、吴玉荣、 杜元正、徐碧鸿、崔浩然。
4.1 系统 站台门系统由门体结构、门机、监控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声光提示装置等组成。
4.2 系统组成 4.2.1 门体结构由滑动门、固定侧盒、固定门/围栏等静态结构件构成。 4.2.2 门机由电机、传动机构以及承载和导向机构构成。 4.2.3 监控系统包括监视系统、控制系统,由站台控制盘、站台无线接收装置、门控器、信号转换器、 总线网络、接口模块、手持无线遥控装置等组成。
II
JT/T 933—××××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T/T 933—2014。
II
JT/T 933—××××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与储存、安装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验收、安装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4171 耐候结构钢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5237(所有部分) 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 15763.2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 15763.3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阵、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JC/T 882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 JGJ 1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I
JT/T 93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T/T 933—2014,与JT/T 933—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见封皮); ——增加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站台门、滑动门、固定侧盒、就地控制开关、
4
JT/T 933—××××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站台应按泊位数与车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与车门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门。 5.1.2 站台门的净开度应至少大于车门的净开度 100mm。 5.1.3 站台门宜采用半高站台门,其高度应不小于 1200mm,滑动门高度应不小于 1050mm,站台门距站 台边缘距离应不大于 200mm,厚度(垂直滑动门运动方向)宜不大于 250mm。站台门尺寸定义见图 1。
ICS 93.080.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933—××××
代替 JT/T 933—2014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
Platform door system for rapid bus transit
(征求意见稿)
××××- ××- ××发布
××××- ××- ××实施
2
JT/T 933—××××
位于固定侧盒内,就地对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3.8
信号转换器 signal transfer unit STU 与站台无线接收装置、手持遥控器的接收器相连,将无线接收信号、手持遥控信号转换成总线信号 来控制一组站台门,与BRT车辆对应的控制装置。 3.9 站台控制盘 station control panel SCP 具有控制、状态监视及通信功能的站台门控制盘。 3.10 站台无线接收装置 station wireless receiver SWR 站台上与BRT车载发射器相对应的无线接收装置。 3.11 维修隔离开关 maintenance isolation switch MIS 维修时,与总线及信号转换器隔离,使得只能通过就地控制开关来手动控制单扇站台门的装置。 3.12 就地控制开关 local control switch LCS 当车载遥控装置及站台控制盘失效后,用来就地开启单扇站台门的装置。 3.13 泊位 bus berth 至少供一辆18m车辆停放的位置。 3.14 泊位数 the number of bus berth
1
JT/T 93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 bus rapid transit;BRT 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道运行,有专用站台,实现站外售票、乘客水平乘降,并配 备智能调度系统、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 [GB/T 32852.2—2018,定义2.4] 3.2 站台门 automatic platform door 安装于站台边缘,将候车区与客车运行区隔离,设有与客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 门的连续隔离装置。 3.3 滑动门 sliding door 由门机驱动,能平移作往返开启、关闭的活动门。 3.4 固定侧盒 fixed door box 遮挡和保护滑动门及其驱动机构、电器等部件的固定结构。 3.5 固定门/围栏 fixed door FIX 连接固定侧盒,起到空间隔离作用的装置。 3.6 门机 door mechanism 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机构。 3.7 门控器 door control unit DCU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T 933—××××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系统组成 ........................................................................... 4 5 技术要求 ........................................................................... 5 6 试验方法 .......................................................................... 10 7 检验规则 .......................................................................... 16 8 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 18 9 安装与维护 ........................................................................ 19
图1 站台门尺寸定义 5.1.4 站台门承受乘客冲击力应不低于 1000N。滑动门活动门板远离固定侧盒的竖梁约 1m 高处,作用 面积 100mm×100mm,在 0.2s 时间内结构无永久塑性变形,残余变形量不大于 2mm。 5.1.5 站台门的承受人群挤压荷载应不低于 1000N/m2。 5.1.6 站台门整体结构在给定的挤压荷载或风力荷载(1000N/m2)作用下,滑动门的门机、活动门板等 运动构件不应发生功能障碍,门体道路侧的最大绝对变形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3
JT/T 933—××××
BRT车辆门与站台门对齐时,BRT站台客车运行区能同时停靠的BRT车辆数。 3.15
车载无线发射器 vehicle wireless transmitter BRT车辆上与乘客门控制信号联动,与站台无线接收装置无线通讯的装置。 3.16 站台伸缩踏板 platform bridge plate 站台门乘客通道处,与站台门联动,用于消除站台和车辆缝隙的无障碍设施。 3.17 平均无故障周期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BF 站台门总的周期(每小时)与故障次数(每小时)之比。 3.18 平均维修时间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平均维修时间包括诊断时间、实施修理/更换时间和现场调节和试验时间,不包括响应时间。 3.19 平均停机时间 mean down time MDT 平均维修时间(3.17)和响应时间的总和。
泊位、泊位数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车载无线发射器、站台伸缩踏板、平均无故障周期、平均 维修时间、平均停机时间的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 修改了系统的组成(见4.1); —— 修改了监控系统的组成(见4.2.3); —— 修改了站台门距站台边缘距离的要求(见5.1.3); —— 修改站台门定义尺寸图(见5.1.3图1); —— 增加了站台门厚度的要求(见5.1.3); —— 增加了站台门风力载荷要求(见5.1.6); —— 增加了站台门可靠性要求(见5.1.11); —— 修改了滑动门板与站台地面间隙要求(见5.2.5); —— 修改了站台门监视和控制系统的条款顺序(见5.3); —— 修改了站台与BRT车辆无线通信要求(见5.3.6); —— 修改了站台门监控系统的通讯协议要求(见5.3.8); —— 修改了站台门防夹功能及障碍物探测功能要求(见5.3.13); —— 增加了声光提示装置的要求(见5.5); —— 增加了站台伸缩踏板的要求(见5.6); —— 增加了站台门金属部件的防腐性能要求(见5.9.3); —— 修改了防夹及障碍物探测的试验要求(见6.3.8); —— 增加了耐腐蚀性能的试验要求(见6.5.3); —— 增加了标志要求(见8.1); —— 增加了安装与维护要求(见第9章)。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爱威机电(南京)有限公司、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 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 司、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公 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山东中城客标技术咨询 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峰、童海波、王逢宝、林会明、杨国光、叶东强、段小梅、段文凯、崔里宁、 赵南哲、夏邦金、朱向军、张晓瑾、李恒文、丁涛、罗科、关宏图、丁景辉、沈泽韬、洪吉阳、吴玉荣、 杜元正、徐碧鸿、崔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