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佛山顺德区碧江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佛山顺德区碧江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还有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
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
”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
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
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文中的“我”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与老人的谈话以及他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
B. 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在于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
C. 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交织着一种既“怨”又“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D. 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和一个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 以下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
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则力图展现面对困难时“人的精神的尊严”。
B. 文中的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表现出他的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显示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战争的控诉。
C. 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自己照看的小动物,他对动物充满了爱心,其形象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小说的结尾说“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孤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那孤独而悲凉的内心世界。
3. 小说一开头便描绘了人群、车队蜂拥过河的场景以及那个坐在桥边的老人,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 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
“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
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
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
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
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
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
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
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
2020年,为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示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
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同时零售巨头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
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月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
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除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
5月26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美团到店综合业务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开展“安心消费月”计划,为复工复产小店提供流量扶持,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9个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外卖新开的用户还可获得一个月免息贷款。
5月29日,阿里巴巴发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
阿里1688将全部通过工程直供的“新批发”模式触达“摊主”。
(摘编自《京东苏宁美团等企业助力地摊经济扶持计划》)材料三:
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
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这是清醒的。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无论摆摊设点还是社区环境,都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关乎市民良好体验。
无论扰民现象还是交通拥堵……看似不是大事,却都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城市治理须下足绣花针般的功夫。
当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
城市的“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各个“器官组织”都能听“脑”指挥,这样的城市显然更宜居,更有舒适度。
“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各个城市多年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会功亏一篑。
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要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加大力度。
近日,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这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显然,惟有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城市才能更健康。
简单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一哄而散,这是需要避免的。
(摘编自《央视热评:“地摊经济”不能哄而起》)
5.对材料一“地摊经济”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摊经济的“三低”,让它是有了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独特优势。
B.地摊经济如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
C.不应让管理顾虑拖累“保民生”,事实证明,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保障就业,还有助于复工。
D.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因其体现得是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因此成了著名的打卡“地标”。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B.地摊经济不能从根本上保民生保就业,在疫情冲击下,唯一办法只能是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
C.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多家电商响应政策号召,扶持地摊经济,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或无息赊购。
D.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等作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为地摊经济松了绑,但并不意味地摊经济可一放了之。
7.材料三中,不能支撑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B.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
C.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
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D.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
8.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并各举一例并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
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
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
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
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
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
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
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
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
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
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
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
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四: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
9.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 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这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 在中国进行9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前三则材料各自表述的重点是什么?请分别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1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 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C.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
D. 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1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良曰:“长于臣”
B.为击破沛公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4.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遇事缺乏考虑:当听到沛公想在关中称王后勃然大怒,意欲发兵攻打刘邦;当听到项伯的劝解又怒气全消,答应了项伯的请求。
B. 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
C. 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D. 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①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
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