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增分突破 考前题型滚动练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练30基础知识+古诗文填空+诗歌鉴赏+散文阅读(十)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稽.留(jī)趔趄.(qie)冻馁.(něi)
巨擘.(pò) 呶.呶不休(náo)
B.攻讦.(jié) 脖颈.(jǐng) 佣.金(yòng)
谂.知(rěn)嘉言懿.行(yì)
C.褫.夺(chǐ) 蹩.脚(bié) 躯壳.(qiào)
讣.告(fù) 胼.手胝足(pián)
D.逋.逃(bū) 召.唤(zhāo) 干劲.(jìn)
消弭.(mǐ) 以儆.效尤(jìng)
答案C[A项,巨擘(bò);B项,脖颈(gěng)、谂知(shěn);D项,召唤(zhào)、以儆效尤(jǐng)。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有滥抒情的现象:少年老成的“庄重严正”,无病呻
吟的“浅吟轻唱”,没心没肺的“风花雪月
....”,完全没有了属于少年的
真实自我。
B.“忧国不谋身”,其深意在于,一个人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
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持之有故
....。
C.这一家三口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
....,感情深厚,是邻里十分羡慕的。
这次他们家被评为“五好家庭”,可谓名副其实。
D.全运会上,一批老将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着,他们对成绩的好坏早已置.
若罔闻
...,成为真正享受比赛的美的使者。
答案A[A.风花雪月:比喻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
B.持之有故:指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用于此处与语境不符。
C.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用在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D.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语意。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
穿越来的。
C.在依靠企业内生动力自觉加强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和环保工艺水平提升效果不佳下,政府掀起环保风暴、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力度,这无疑
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
政策首战告捷。
答案B[A.搭配不当,“加大”与“质量”;C.成分残缺,应在“不佳”后加“的情况”;D.主语残缺,删掉“使”。
]
二、古诗文填空
4.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
(1)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
羲之《兰亭集序》)
(2) 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
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3) 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
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
难》)
(5)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2)食野之苹鼓瑟吹笙(3)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4)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5)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盾鼻,盾中央的纽。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
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
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
“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
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
(2)用典抒情。
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
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深夜
[俄]蒲宁
这是一个梦呢,还是像梦境似的神秘的夜间生活?我感觉到忧郁的秋月老早就在天空徘徊,已经是该摆脱白天的一切虚伪和忙乱而休息的时刻了。
似乎整个巴黎,包括它最贫困的角落,都已沉入了睡乡。
我睡了很久,最后,睡眠慢慢地离开了我,仿佛一个不慌不忙的关切的大夫做完自己的手术,看到病人已能均匀地呼吸,睁开眼睛,为生命得到恢复而羞怯地、愉快地微微一笑,就离开了病人。
我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处身在宁静、明亮的夜的王国。
我在五层楼自己的房间里,沿着地毯悄没声儿地走到窗口。
我有时看看光线微弱的宽大的房间,有时通过窗子上边的玻璃看看月亮。
月亮把光线洒在我身上,我举目仰望,久久地看着它的脸庞。
月光穿过淡白色的花边窗帘,给房间深处添加了一丝微光。
在房间里边是看不见月亮的。
可是房间的所有四扇窗子都被月光映得锃亮,窗边的一切东西也同样照得清清楚楚。
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
靠边
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她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一夜她为什么也不睡呢?
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是的,夜已深了——对面房屋的整个五层楼墙壁全被阴影笼罩着。
那里的窗子露出一个个黑洞,像是失明的眼睛。
我朝下看看——街道像是深深的、狭窄的小巷,光线也很昏暗,空无人迹。
整个城市也是如此。
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斜挂在天空,慢慢地移动,有时又久久地躲藏在烟雾般飘动的云朵里,一动不动,只有它孤单单的、清醒地守在城市上空。
它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
薄云轻烟似的在它旁边飘动。
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我很久没看见月夜的景色了!我的思潮又回到童年时代,在俄罗斯中部丘陵起伏、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迢遥的、几乎遗忘了的秋夜。
那里,月亮在我故乡的屋格下窥视着,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并且爱上了它温和的、苍白的脸庞。
我在想象中离开了巴黎,霎时间依稀看见了整个俄罗斯,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一片辽阔的低地。
看,这是波罗的海金波粼粼的荒凉的海面;看,这是在昏暗中向东方延伸的阴沉的松树林;看,这是稀疏的森林、湖泊、小树林;这下面,往南,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平原。
森林中铸着长达数百俄里的铁轨,在月光下发出暗淡的光线。
沿铁路线闪烁着睡眼惺松的五颜六色的小灯,一盏接一盏,一直伸向我的故乡。
在我面前是一片丘陵起伏的田野,田野里有一幢古老的、灰色的住房,在月光下显得破旧而温柔……几时曾经照进我的房间,后来又看我变成为少年,而现在又和我一起伤悼我那不幸的青春的,难道就是这个月亮吗?是它在这个明亮的夜的王国给予我安慰吗?
“你干么不睡觉?”我听到一个胆怯的声音。
经过长久的、固执的沉默之后,她首先同我讲话,使我心中感到既痛苦,又甜蜜。
我低声回答:“不知道……你呢?”
我们又长时间地沉默着。
月亮明显地往屋檐那边落下去了,月光已经深深地照进我的房间。
“原谅我吧!”我走近她身边说。
她没有回答,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我握住她的手,把它从眼睛上挪开。
她的脸颊上挂着泪水,眉毛举得高高的,抖动着,像是孩子的眉毛。
我跪在她脚下,把脸紧贴在她身上,任凭自己的眼泪和她的眼泪不停地淌下来。
“难道这是你的过错吗?”她不好意思地低声说,“难道这不会是我的过错吗?”
她破涕而笑,又快乐又痛苦地笑着。
我对她说,我们两人都有过错,因为我们两人都破坏了在世界上愉快地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我们又相爱着,像那些一起经受过痛苦、一起感到过迷惘,而后来又一起找到难能可贵的真理的人们一样地相爱着。
只有这苍白的、忧郁的月亮看到我们的幸福。
6.结合全文分析秋月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营造了浓浓的忧郁、感伤的抒情氛围,极富感染力。
(2)与文中“我所爱的人”苍白、美丽、沉默、快乐又痛苦的形象相互映衬,烘托了人物
形象。
(3)是“我”童年到少年成长的见证者,又是“我”不幸青春的伤悼者,看到了“我”的
幸福。
(4)寄托着“我”这个流亡者对整个俄罗斯及故乡的深切思念。
7.结合前后文,赏析文中“她”的形象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象:第一次描述突出——苍白、美丽、疲惫不堪、夜不能寐;
第二次描述突出——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勇于承担,快乐又痛苦(主动关心“我”、承担过错、挂满泪水、然后露出快乐又痛苦的微笑)。
作用:(1)通过前后两次形象的对照,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与相爱的人一起经受痛苦,感到迷惘,然后找到可贵的真理更加理解相爱。
(2)与苍白、忧郁的月亮,宁静、明亮的秋夜,互相映衬,融为一体,形成全文美丽、忧
郁、抒情的审美基调。
8.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只有这苍白的、忧郁的月亮看到我们的幸福”?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有某个起着类似作用的物象,结合具体人生片段谈谈自己的
体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们的“痛苦—迷惘—相爱”的人生都与这苍白忧郁的月亮一起经历,被它见证,它给我们抚慰、启悟和力量。
(2)谈自己的人生经历,无论喜怒哀乐,都应该有某物象与之相伴。
(3)论述:该物象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见证者、情感的抚慰者、灵魂的启悟者,要感谢它给
我们带来的幸福。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通过几次对月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描写来表达作者深夜里的内心感受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描写时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多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
B.在文中第一人称的运用贯穿始终,这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让读者很容易被深深感染。
C.正如1933年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颁奖词所言,“由于他严谨的艺
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本文擅长人物的刻画
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
D.这篇散文的内容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思绪变化而变化。
从表达对象看,在内心独白、爱人、秋月间穿梭;从时间来看,在现实和回忆中转换;
从空间来看,在巴黎和故乡间跳跃。
阅读时,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紧迫
感。
E.本文主题丰富,意蕴深沉,在月夜的宁静中,仿佛一切都笼上了忧郁的氛围,有反思,又有伤悼,还有强烈的家国之思。
答案AD[A.“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拟人。
D.文中没有“给人一
种应接不暇的紧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