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然著作《七种体型隐藏的心灵密码——身心能量整合的秘密》第7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现在问你一些问题,如果你有情绪,可以哭出来,想说什么也都可以人生经历,看 看你是怎么长大的。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按摩着她的背部。
“挺平静的。”她平静的声音下涌动着巨大的情绪暗流。 “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把你送走的过程吗?你还记得那个孩子会经常想什么 吗?现在你在内心和那个孩子做个连结。你可以回到很久之前,去看看那个孩子 你还得在你四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我开始按摩她尾椎及腰椎的位置。她 开始了哭泣。“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性格的主要特点, 在六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黄帝内经讲“腰为肾之府,肾主惧”,所以腰这里 储存着人的不安,而尾椎又对应着六岁以前的经历。这个地方如果摸上去是干瘪 的,说明在生命的最早期缺乏双亲的支持和陪伴,不安的感觉也就无时不在,特 别强烈。 “一个孩子在干活儿,洗衣服。” “你做一件事情,走近那个孩子。” 她不回答,我感觉到了一股力量,推开我的力量。
一次“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初级班的课堂上,学员张晓莉主动站起来向我咨 询。她说自己的后背一直很疼,尤其是看到我在课堂上处理其他学员的问题,她 感到好像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洗礼,很受触动,后背就更疼了。其实疼痛很多时候 是在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了,也是治愈我们的过程。每一次 上课,我都会在课堂上挑选一些学员做现场处理,而每一次的处理,都会调动和 释放很多能量,所以课堂上的心理能量场是非常有利于治疗身心疾病的。这会让 很多即使没有被现场治疗的人产生共鸣,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得到治愈。
但是,他们不会给自己留下时间,而是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工作和思虑当中。 他们也很少给自己的亲人留时间。他们能给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信任,因为信 任对于他们而言是太困难的事情。同样,他们给身边人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信任。 而他们一旦信任你,就会下意识地把你当成他自己来对待,他就会在潜意识当中 相当严格地要求你,同时也不让你闲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你最好的礼物。
当我检查张晓莉的身体时,发现她的后背是完全弓起来的,腰部又是凹陷下 去的,违背了正常的生理弯曲。这说明她很可能是思虑型。而她能如此主动地提 出问题,我想她的困扰一定很大的了。
“能跟我们讲一讲你心里经常想些什么吗?”我通常都是以一个开放性的问 题开始我的治疗。
张晓莉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我很小就会打算自己将来的生活。” “从小你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没人能帮助你,是吗?”很难想象一个 小孩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情景。 “是这样的。” “你小时候跟谁长大的?” “爷爷奶奶。”张晓莉的肩胛部是塌陷的,这里的缺失代表她童年时父母养 育的缺失,所以我猜测她不是跟父母长大的。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她的心事,她 开始抽泣。 “你能告诉我你的眼泪代表什么吗?” 没有回答,隐忍的抽泣一声声传来。 “你可以哭出来。”随着我的鼓励,哭声渐渐清晰起来。 “我们通过认识人的身体来认识到这个人是怎样长大的。她的整个生理弯曲 是变形的,这是个很苦命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和父母在一起,而且她父母 的感情很不好。是这样吗?”我一边按摩一边给所有的学员做讲解。 “他们两个是经常吵架。”张晓莉的回答印证了我的话。 “他们两个经常冲突。是吗?” “对。” 之所以知道她的父母之间有冲突,是因为她的脊椎不但生理弯曲变形了,而 且还形成了脊柱侧弯。我们左半个后背代表和母亲的关系,右半个则代表和父亲 的关系,当父母的关系是高度冲突、紧张的,并且这种冲突长期严重影响着我们 的情绪时,我们后背左右两侧的肌肉,韧带和经络就会不同程度的紧张起来,体 现出来就是脊椎在这两股对抗力量的冲突与纠结中侧弯了。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是 父母关系的写照。在我们五行家庭系统中,父亲是属火,代表天;而母亲属水, 代表地。当天地经常激烈的冲撞时,可想而知孩子一定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惊
“你能吗?告诉我。”我需要穿越她的阻抗,穿越她的人生,带她一起。 “我不敢。” “那个孩子在看着谁?你能知道吗?” 还是沉默。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有的理论把它叫做内在 小孩。这个内在小孩决定着我们成年以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众多的心理 问题和心身疾病的起因都和这个内在小孩的缺失有关。所以在我的治疗中,我常 常会带个案穿越自己,去接触那个内在小孩,看看它的需要,满足它的缺失,从 而在内心深处开始自发的疗愈。但是张晓莉却不愿意接触她的内在小孩,她一句 “我不敢”里该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疼痛啊。 “你还记得你的妈妈吗?” 沉默。 “还记得她吗?”我追问道。妈妈是每个人心中力量的源泉,也是我最常借 用的资源。 “记得。” “如果妈妈在你面前,你想和她说什么?讲出来,把你最想说的话讲出来, 我们在陪伴你。” 沉默! “和妈妈讲出来。” 沉默!! “喊出来。”我示意助教握住她的手,给她一些力量。 她终于开始哭泣。 “喊出来,那是一句什么话?” “我想告诉你,我才是孩子。”声音还是很轻。 思虑型通常都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强烈的不安全感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总 是要行动,在创造中抵抗着焦虑与紧张;另一种则是很缺乏行动力,容易陷入抑 郁,在抑郁中哀叹着自己的焦虑。像张晓莉,她的臀部是干瘪的,这种人通常都 是很缺乏行动力的。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他们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很难有勇 气去面对过去的痛苦和童年的恐惧,所以阻抗会显得很严重,“沉默”、“看不见” 和“不知道”是他们最常见的回答。我很清楚,此时需要咨询师有更多的耐心,
第七章 思虑型:防患于未然
思虑型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总是考虑很多事情,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他们 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总能发现别人想不到的危险,他们的人生总是围绕着一个中 心:杜绝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防患于未然。
思虑型的认知当中,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而且自己是不被保护的。他们认 为:要想安全,就要把一切的危险都考虑到,并且提前避免所有的危险,提前解 决所有的障碍。所以思虑型是天生的安全卫士,他们总是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发 现困难和危险。在思虑型的身边,你会很安全,因为他们把所有不安全的因素都 考虑到了。但你会感觉很不安全,因为他们的神经片刻都不放松,他们的焦虑和 紧张会感染你,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安全的世界。他们的格言是:智者千虑必有 一失。
呢?”他说:“那我还是下飞机吧。”于是,他匆忙下了飞机。可是当我到达北京, 开始上课的时候,却意外的在课堂上见到了他。原来,就在他下了飞机之后又觉 得听课很重要,于是搭了下一班飞机连夜赶到了北京。但是,在三天的课上,他 一直在为没有见老师的事情而焦虑。就这样,他每天都处在两难中,惶惶不可终 日。
这样的人,我把他们称作思虑型。他们每天忧心忡忡,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他们有很强的创造力,不停地寻找着能让自己安下心来的事物;他们通常在事业 上发展的很好,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们就像飞转的车轮一样,不停地运 转着;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稳定的环境,他们一般不喜欢改 变现状,因为改变太不安全了——他们一直都在追求着稳定和安全。因为焦虑, 他们行色匆匆。
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和思虑型开玩笑,说:“无论我问你什么问题,你一 定都会回答‘可能吧,差不多吧,也许吧’。”当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后,就像是证 明一样,他通常会马上跟一句:“也许吧。”于是经常会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很少 肯定地回答问题,一个是因为肯定地回答要承担责任。那对他们来说太不安全了。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永远都处在一个怀疑的状态,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他们不会肯定 地回答。
◆沉默的背后——思虑型的故事 ◆怎么吃都不长肉——思虑型的外在表现 ◆没有安全的世界——思虑型的内心世界 ◆自我调节:假如你是思虑型
◆沉默的背后——思虑型的故事
王先生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与他初识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我跟他讲了“身 心能量整合疗法”的大致构架,他很感兴趣,恰好过几天我在北京就有一期“身 心能量整合疗法”初级班,他很想参加。可是,他同时还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就 是要去杭州见一位老师。于是他就问我:“肖老师,您说我是去听课呢?还是回 杭州去见那位老师呢?”我回答他:“你自己决定!”他很为难,因为他去听课就 不能见老师,去见老师就不能听课。他进行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思想斗争,终于决 定跟我去听课。然而,当我们两个已经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且飞机即将起飞的 时候,他突然跟我说:“我要是去听课就真的见不到老师了!”我说:“那怎么办
词,这正是我需要的。 “现在什么感觉?”我一边按着她的肩胛部位一边问。 “安全的感觉。”她轻轻地回答。其实不是我给她安全的感觉,而是肩胛这
个部位通常与父亲和母亲相联结。只有她重新建立起与父母的联结,才有可能找 到安全感。这个世界是否安全?他人是否能够信赖?每个人的答案截然不同,这 些基本的信念,形成于我们生命最早的几个年头,也就是我们对家庭的感觉和与 父母的联结。弱小的孩子,只能从养育者那里获取安全感,肩胛处塌陷源于和父 母联结不良,代表着安全感的缺失,并成为性格中焦虑与紧张的发源地。
恐之中,这种性格特征往往会伴随孩子一辈子。 “你能告诉我你经常都想些什么吗?”虽然这个问题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但
张晓莉的回答并没有提供咨询所需的线索,所以我又一次追问。 这次她没有回答,思虑型多半都是多疑的人,她大概也在揣测我再一次问她
的用意。“虽然你在规划人生,你找到自己的家了吗?”我直接点出了问题所在。 “没有,我一直在找一种让自己很安全的感觉。”她开始碰触“安全”这个
通过轻柔的按摩和温和的引导,让她感到安全和受保护,再和她一起找到内心能 量的源泉和问题突破口。
“喊出来!妈妈、我才是孩子。” “妈妈,我才是孩子。” “我需要你照顾,喊出来!” “我需要你照顾。我不想做你的妈妈!” “妈妈是个小孩子,是吗?” “恩。” “爸爸呢?” 沉默。看来爸爸也是一个难题。 “你看着爸爸,你想和他说什么。”我很希望她能自己说点什么,她自己的 话最有力量。但是她却不开口。我只好继续带领她:“你可以这样和他讲吗?爸 爸,我很无奈。” 她很犹豫地回答一个“嗯”,看来很多的情绪都被她压抑着。 “你做了爸爸妈妈的妈妈,是吗?” 张晓莉一边哭,一边又试图爬起来擦眼泪。 “不要管你的眼泪,让它继续流,你能和自己在一起吗?”思虑型通常会比 较介意自己的表现,所以她不停地去擦眼泪,也是她无意识中希望留给人们一个 好的形象。但是现在正是打破她固化模式的好时机,让她开始感觉跟自己在一起, 而不需要去向外界索求:“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我们帮不到你,你愿意 做下去吗?” “我愿意。” “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能帮你?” “自己。”这是个标准答案,但从她回答的速度看,这个回答来自头脑的反 射,但并非出自内心。 “我们现在可以帮助你,你愿意吗?” “恩。” “我们在拉你的手,你已经长大了,而且你非常有力量。你有这样一个经历, 你长大了。你照顾着你的爸爸和妈妈,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我相信你有力量自
“你能走近她吗?” “我不行。” “因为你们之间有一堵墙,她谁都不会信任的,她也不会信任你。是吗?” “是。” “这个世上你最信任谁?” 没有回答。信任对于思虑型来说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能告诉我吗?” “没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是吗?你能看到这个孩子在一个空旷的地 方,她在看着你。她经常问自己我来自哪里,是这样吗?” “是,我是谁?” “是,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她很害怕,因为她找不到自己。她自己是不存在 的,对吗?” “对。” “知道她在等谁吗?”在我提问的时候,张晓莉忽然支起身子,向旁边的助 教要纸巾来擦鼻涕,这又是一个信号:她在推开我。“不要管你的眼泪也不要管 你的鼻涕,”我把手放在她头上,继续说:“今天,我们在陪伴着你,我们去找回 你自己。你愿意吗?” “愿意。” “我们去看看那个孩子她在等谁?你试着走近她,好吗?” 沉默,依然是沉默。我明确地知道,这种沉默意味着阻抗。阻抗是心理治疗 中常遇到的情况,它是个案对自己的某些情绪或经历的回避。阻抗对于个案来说, 就是她加强了自我防御,而对于咨询师来说,往往也证明找对了治疗方向。人的 心理跟人的身体一样,遇到疼痛就会收紧,条件反射一般离开那个使自己疼痛的 物体。而疼痛恰恰意味着改变的必要性,所以咨询师在心理治疗中都会很注重阻 抗的处理,在阻抗产生的地方常常潜藏着转折性突破口的出现。 “我们共同做一件事情,我们在陪伴着你,我们帮助你,我们共同走近那个 孩子。可以吗?” 还是沉默。
“挺平静的。”她平静的声音下涌动着巨大的情绪暗流。 “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把你送走的过程吗?你还记得那个孩子会经常想什么 吗?现在你在内心和那个孩子做个连结。你可以回到很久之前,去看看那个孩子 你还得在你四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我开始按摩她尾椎及腰椎的位置。她 开始了哭泣。“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性格的主要特点, 在六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黄帝内经讲“腰为肾之府,肾主惧”,所以腰这里 储存着人的不安,而尾椎又对应着六岁以前的经历。这个地方如果摸上去是干瘪 的,说明在生命的最早期缺乏双亲的支持和陪伴,不安的感觉也就无时不在,特 别强烈。 “一个孩子在干活儿,洗衣服。” “你做一件事情,走近那个孩子。” 她不回答,我感觉到了一股力量,推开我的力量。
一次“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初级班的课堂上,学员张晓莉主动站起来向我咨 询。她说自己的后背一直很疼,尤其是看到我在课堂上处理其他学员的问题,她 感到好像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洗礼,很受触动,后背就更疼了。其实疼痛很多时候 是在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了,也是治愈我们的过程。每一次 上课,我都会在课堂上挑选一些学员做现场处理,而每一次的处理,都会调动和 释放很多能量,所以课堂上的心理能量场是非常有利于治疗身心疾病的。这会让 很多即使没有被现场治疗的人产生共鸣,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得到治愈。
但是,他们不会给自己留下时间,而是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工作和思虑当中。 他们也很少给自己的亲人留时间。他们能给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信任,因为信 任对于他们而言是太困难的事情。同样,他们给身边人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信任。 而他们一旦信任你,就会下意识地把你当成他自己来对待,他就会在潜意识当中 相当严格地要求你,同时也不让你闲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你最好的礼物。
当我检查张晓莉的身体时,发现她的后背是完全弓起来的,腰部又是凹陷下 去的,违背了正常的生理弯曲。这说明她很可能是思虑型。而她能如此主动地提 出问题,我想她的困扰一定很大的了。
“能跟我们讲一讲你心里经常想些什么吗?”我通常都是以一个开放性的问 题开始我的治疗。
张晓莉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我很小就会打算自己将来的生活。” “从小你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没人能帮助你,是吗?”很难想象一个 小孩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情景。 “是这样的。” “你小时候跟谁长大的?” “爷爷奶奶。”张晓莉的肩胛部是塌陷的,这里的缺失代表她童年时父母养 育的缺失,所以我猜测她不是跟父母长大的。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她的心事,她 开始抽泣。 “你能告诉我你的眼泪代表什么吗?” 没有回答,隐忍的抽泣一声声传来。 “你可以哭出来。”随着我的鼓励,哭声渐渐清晰起来。 “我们通过认识人的身体来认识到这个人是怎样长大的。她的整个生理弯曲 是变形的,这是个很苦命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和父母在一起,而且她父母 的感情很不好。是这样吗?”我一边按摩一边给所有的学员做讲解。 “他们两个是经常吵架。”张晓莉的回答印证了我的话。 “他们两个经常冲突。是吗?” “对。” 之所以知道她的父母之间有冲突,是因为她的脊椎不但生理弯曲变形了,而 且还形成了脊柱侧弯。我们左半个后背代表和母亲的关系,右半个则代表和父亲 的关系,当父母的关系是高度冲突、紧张的,并且这种冲突长期严重影响着我们 的情绪时,我们后背左右两侧的肌肉,韧带和经络就会不同程度的紧张起来,体 现出来就是脊椎在这两股对抗力量的冲突与纠结中侧弯了。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是 父母关系的写照。在我们五行家庭系统中,父亲是属火,代表天;而母亲属水, 代表地。当天地经常激烈的冲撞时,可想而知孩子一定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惊
“你能吗?告诉我。”我需要穿越她的阻抗,穿越她的人生,带她一起。 “我不敢。” “那个孩子在看着谁?你能知道吗?” 还是沉默。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有的理论把它叫做内在 小孩。这个内在小孩决定着我们成年以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众多的心理 问题和心身疾病的起因都和这个内在小孩的缺失有关。所以在我的治疗中,我常 常会带个案穿越自己,去接触那个内在小孩,看看它的需要,满足它的缺失,从 而在内心深处开始自发的疗愈。但是张晓莉却不愿意接触她的内在小孩,她一句 “我不敢”里该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疼痛啊。 “你还记得你的妈妈吗?” 沉默。 “还记得她吗?”我追问道。妈妈是每个人心中力量的源泉,也是我最常借 用的资源。 “记得。” “如果妈妈在你面前,你想和她说什么?讲出来,把你最想说的话讲出来, 我们在陪伴你。” 沉默! “和妈妈讲出来。” 沉默!! “喊出来。”我示意助教握住她的手,给她一些力量。 她终于开始哭泣。 “喊出来,那是一句什么话?” “我想告诉你,我才是孩子。”声音还是很轻。 思虑型通常都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强烈的不安全感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总 是要行动,在创造中抵抗着焦虑与紧张;另一种则是很缺乏行动力,容易陷入抑 郁,在抑郁中哀叹着自己的焦虑。像张晓莉,她的臀部是干瘪的,这种人通常都 是很缺乏行动力的。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他们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很难有勇 气去面对过去的痛苦和童年的恐惧,所以阻抗会显得很严重,“沉默”、“看不见” 和“不知道”是他们最常见的回答。我很清楚,此时需要咨询师有更多的耐心,
第七章 思虑型:防患于未然
思虑型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总是考虑很多事情,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他们 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总能发现别人想不到的危险,他们的人生总是围绕着一个中 心:杜绝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防患于未然。
思虑型的认知当中,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而且自己是不被保护的。他们认 为:要想安全,就要把一切的危险都考虑到,并且提前避免所有的危险,提前解 决所有的障碍。所以思虑型是天生的安全卫士,他们总是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发 现困难和危险。在思虑型的身边,你会很安全,因为他们把所有不安全的因素都 考虑到了。但你会感觉很不安全,因为他们的神经片刻都不放松,他们的焦虑和 紧张会感染你,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安全的世界。他们的格言是:智者千虑必有 一失。
呢?”他说:“那我还是下飞机吧。”于是,他匆忙下了飞机。可是当我到达北京, 开始上课的时候,却意外的在课堂上见到了他。原来,就在他下了飞机之后又觉 得听课很重要,于是搭了下一班飞机连夜赶到了北京。但是,在三天的课上,他 一直在为没有见老师的事情而焦虑。就这样,他每天都处在两难中,惶惶不可终 日。
这样的人,我把他们称作思虑型。他们每天忧心忡忡,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他们有很强的创造力,不停地寻找着能让自己安下心来的事物;他们通常在事业 上发展的很好,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们就像飞转的车轮一样,不停地运 转着;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稳定的环境,他们一般不喜欢改 变现状,因为改变太不安全了——他们一直都在追求着稳定和安全。因为焦虑, 他们行色匆匆。
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和思虑型开玩笑,说:“无论我问你什么问题,你一 定都会回答‘可能吧,差不多吧,也许吧’。”当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后,就像是证 明一样,他通常会马上跟一句:“也许吧。”于是经常会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很少 肯定地回答问题,一个是因为肯定地回答要承担责任。那对他们来说太不安全了。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永远都处在一个怀疑的状态,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他们不会肯定 地回答。
◆沉默的背后——思虑型的故事 ◆怎么吃都不长肉——思虑型的外在表现 ◆没有安全的世界——思虑型的内心世界 ◆自我调节:假如你是思虑型
◆沉默的背后——思虑型的故事
王先生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与他初识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我跟他讲了“身 心能量整合疗法”的大致构架,他很感兴趣,恰好过几天我在北京就有一期“身 心能量整合疗法”初级班,他很想参加。可是,他同时还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就 是要去杭州见一位老师。于是他就问我:“肖老师,您说我是去听课呢?还是回 杭州去见那位老师呢?”我回答他:“你自己决定!”他很为难,因为他去听课就 不能见老师,去见老师就不能听课。他进行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思想斗争,终于决 定跟我去听课。然而,当我们两个已经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且飞机即将起飞的 时候,他突然跟我说:“我要是去听课就真的见不到老师了!”我说:“那怎么办
词,这正是我需要的。 “现在什么感觉?”我一边按着她的肩胛部位一边问。 “安全的感觉。”她轻轻地回答。其实不是我给她安全的感觉,而是肩胛这
个部位通常与父亲和母亲相联结。只有她重新建立起与父母的联结,才有可能找 到安全感。这个世界是否安全?他人是否能够信赖?每个人的答案截然不同,这 些基本的信念,形成于我们生命最早的几个年头,也就是我们对家庭的感觉和与 父母的联结。弱小的孩子,只能从养育者那里获取安全感,肩胛处塌陷源于和父 母联结不良,代表着安全感的缺失,并成为性格中焦虑与紧张的发源地。
恐之中,这种性格特征往往会伴随孩子一辈子。 “你能告诉我你经常都想些什么吗?”虽然这个问题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但
张晓莉的回答并没有提供咨询所需的线索,所以我又一次追问。 这次她没有回答,思虑型多半都是多疑的人,她大概也在揣测我再一次问她
的用意。“虽然你在规划人生,你找到自己的家了吗?”我直接点出了问题所在。 “没有,我一直在找一种让自己很安全的感觉。”她开始碰触“安全”这个
通过轻柔的按摩和温和的引导,让她感到安全和受保护,再和她一起找到内心能 量的源泉和问题突破口。
“喊出来!妈妈、我才是孩子。” “妈妈,我才是孩子。” “我需要你照顾,喊出来!” “我需要你照顾。我不想做你的妈妈!” “妈妈是个小孩子,是吗?” “恩。” “爸爸呢?” 沉默。看来爸爸也是一个难题。 “你看着爸爸,你想和他说什么。”我很希望她能自己说点什么,她自己的 话最有力量。但是她却不开口。我只好继续带领她:“你可以这样和他讲吗?爸 爸,我很无奈。” 她很犹豫地回答一个“嗯”,看来很多的情绪都被她压抑着。 “你做了爸爸妈妈的妈妈,是吗?” 张晓莉一边哭,一边又试图爬起来擦眼泪。 “不要管你的眼泪,让它继续流,你能和自己在一起吗?”思虑型通常会比 较介意自己的表现,所以她不停地去擦眼泪,也是她无意识中希望留给人们一个 好的形象。但是现在正是打破她固化模式的好时机,让她开始感觉跟自己在一起, 而不需要去向外界索求:“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我们帮不到你,你愿意 做下去吗?” “我愿意。” “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能帮你?” “自己。”这是个标准答案,但从她回答的速度看,这个回答来自头脑的反 射,但并非出自内心。 “我们现在可以帮助你,你愿意吗?” “恩。” “我们在拉你的手,你已经长大了,而且你非常有力量。你有这样一个经历, 你长大了。你照顾着你的爸爸和妈妈,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我相信你有力量自
“你能走近她吗?” “我不行。” “因为你们之间有一堵墙,她谁都不会信任的,她也不会信任你。是吗?” “是。” “这个世上你最信任谁?” 没有回答。信任对于思虑型来说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能告诉我吗?” “没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是吗?你能看到这个孩子在一个空旷的地 方,她在看着你。她经常问自己我来自哪里,是这样吗?” “是,我是谁?” “是,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她很害怕,因为她找不到自己。她自己是不存在 的,对吗?” “对。” “知道她在等谁吗?”在我提问的时候,张晓莉忽然支起身子,向旁边的助 教要纸巾来擦鼻涕,这又是一个信号:她在推开我。“不要管你的眼泪也不要管 你的鼻涕,”我把手放在她头上,继续说:“今天,我们在陪伴着你,我们去找回 你自己。你愿意吗?” “愿意。” “我们去看看那个孩子她在等谁?你试着走近她,好吗?” 沉默,依然是沉默。我明确地知道,这种沉默意味着阻抗。阻抗是心理治疗 中常遇到的情况,它是个案对自己的某些情绪或经历的回避。阻抗对于个案来说, 就是她加强了自我防御,而对于咨询师来说,往往也证明找对了治疗方向。人的 心理跟人的身体一样,遇到疼痛就会收紧,条件反射一般离开那个使自己疼痛的 物体。而疼痛恰恰意味着改变的必要性,所以咨询师在心理治疗中都会很注重阻 抗的处理,在阻抗产生的地方常常潜藏着转折性突破口的出现。 “我们共同做一件事情,我们在陪伴着你,我们帮助你,我们共同走近那个 孩子。可以吗?” 还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