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拂尘剑(十四)

合集下载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亲传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

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

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

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

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

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5、同图1一)图一——2图一——3图一——4图5 同图1第二节十字手口诀:开胸理肺心欢笑,壮腰健肾溪水冒;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第一段:1、预备式 1.开步站立2、太极起式 1.双臂前掤 2.两掌下按3、揽雀尾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虚步掤手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6、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7、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9.提步摆挑 10.上步提按 11.弓步搂推 8、手挥琵琶 1.坐腿掤手 2.弓步前推3.开步掤举9、上步搬拦捶 1.屈蹲按抱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5.弓步打捶10、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11、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12、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13、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 14、斜单鞭第二段:15、肘底看锤 1.弓步前举 2.虚步看捶16、倒撵猴 1.弓步前穿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6.坐腿提按7.退步搂推 17、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18、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弓步撑按19、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20、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21、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22、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23、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24、退步搬拦捶 1.撤步合掌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 25、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26、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27、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28、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三段:29、高探马 1.虚步前推30、左右分脚 1.弓步抹掌 2.合臂下劈 3.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5.弓步抹掌6.合臂下劈7.提膝上架8.分脚劈掌 31、转身蹬脚 1.垂脚抱拳2.蹬脚劈掌32、进步栽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栽拳 33、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34、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35、披身踢脚 1.合臂下劈 2.提膝上架 3.分脚劈掌36、退步打虎 1.撤步合掌 2.提腿按掌 3.弓步下捋 4.提膝抱架 37、二起脚1.垂脚抱掌 2.蹬脚劈掌38、双峰贯耳 1.屈膝合手 2.上步分落 3.弓步贯拳39、翻身二起脚 1.叉步抱拳 2.提膝上架 3.蹬脚劈掌 4.转身合拳5.转身提拳6.踢脚劈掌40、撇身捶 1.落步撇捶 2.弓步前推41、上步搬拦捶 1.弓步前伸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42、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43、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44、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45、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坐腿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6、斜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四段:47、野马分鬃 1.坐腿立掌 2.上步合手 3.弓步分靠 4.上步合手5.弓步分靠6.上步合手7.弓步分靠8.坐腿立掌9.上步合手 10.弓步分靠48、玉女穿梭 1.提步穿手 2.弓步前掤 3.坐腿旋举 4.弓步架推5.转身合抱6.弓步前掤7.坐腿旋举8.弓步架推9.坐腿立掌 10.上步合手 11.弓步分靠 12.提步穿手13.弓步前掤 14.坐腿旋举 15.弓步架推 16.转身合抱17.弓步前掤 18.坐腿旋举 19.弓步架推 49、揽雀尾 1.坐腿立掌 2.弓步前掤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50、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1、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5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五段:5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54、金鸡独立 1.弓步前穿 2.提膝撑按 3.弓步劈穿 4.提膝撑按 55、倒撵猴1.退步搂推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56、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57、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58、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59、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60、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61、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62、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63、上步搬拦捶 1.上步拦掌 2.弓步打捶64、上步揽雀尾 1.上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65、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66、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67、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六段:68、扑面掌 1.提步按掌 2.上步推抱69、转身单摆莲 1.转身摆掌 2.独立拍脚70、搂膝指裆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冲拳 71、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7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7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74、上步七星 1.弓步前穿 2.虚步架掌75、退步跨虎 1.撤步双按 2.提膝推掌1.上步按掌2.弓步抱推 76、转身扑面掌77、转身双摆莲 1.扣脚合手 2.虚步摆掌 3.独立摆脚 78、弯弓射虎 1.落步伸掌 2.弓步下捋 3.拧腰提拳 4.弓步贯冲 79、上步扑面掌 1.上步推抱80、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81、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82、上步揽雀尾 1.止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83、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84、合太极 1.立身合掌。

武派太极剑五十四

武派太极剑五十四

武派太极剑五十四式1——9第一式:起式1(一)(二)(三)(四)2(一)(二)图1(一)下、两腿自然并步成齐步站立。

两臂自然垂于身体左右两侧,左手握剑,剑身直竖,剑尖朝上,剑把朝下,轻贴与左臂前;右手握剑指,掌心朝前。

图1(二)下、向前上左步,跟右步,仍成并步齐步自然站定。

上、左臂顺走打环甩动剑穗,右臂逆走打环,落沉两臂重新松垂左右身体两侧,将剑背于左臂后。

图1(三)(四)上、两臂上体微一摇两臂上提平肩。

下、左腿提膝横开步。

第二式:三环套月(三)(四)(五)(六)图2(一)上、两臂平走右摆,使剑立刃横贴在左小臂前,剑把朝右,剑尖朝左;右臂弯臂持剑指,手心朝前偏右。

下、右腿成重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眼视右剑指。

图2(二)下、身形左旋就而面东,上左步落脚弓膝成左弓步。

上、左臂持剑使剑横抹后扎,剑身成水平状平刃贴在左小臂下;右手掐剑指伸臂前指。

图2(三)(四)(五)下、向右前迈出右腿。

上、同步动作左手握剑,使剑柄末端向前上刺扎;而右手托箭穗顺剑穗向后捋。

下、接下,屈左腿向回坐身,就而两臂左右打开一分,弓右腿,蹬后腿左脚,身形前松,就而剑将剑穗向前抛出。

图2(六)下、再接左腿进步上腿,落步弓膝成左弓步。

上、身形前送,左臂在胸前屈臂,使剑立刃平背在左小臂前;伸右臂接剑握剑柄,将剑由左手交右手。

图2(七)下、右腿过左腿向前盖步,两腿屈蹲身下沉做卧鱼。

上、换右手接剑后两臂打弧走月牙状轨迹两臂上下左右分开,右手握剑向右下斜扫;左臂弯臂在头部左上位置持剑指。

第三式:大魁星图3(一)上、右腕一兜,使剑在身体右侧直竖,剑把在下,剑尖朝上。

下、蹬腿身体立起,右腿单腿支撑身体重量,成右独立步;左腿提膝抬腿崩脚。

图3(二)上、面朝东,右臂在身体右侧直竖斜持剑;左臂前伸、剑尖处于剑尖下寸许处。

眼视剑尖、剑指之间。

(七)3(一)(二)4(一)第四式:燕子抄水图4(一)下、右腿单腿独立;左腿提膝抬腿崩脚。

左手弯臂掌心向外偏左,位置于头顶左额之上寸许打剑指;右臂持剑在身前向下即南下劈剑而下。

常用太极拳剑扇谱

常用太极拳剑扇谱

8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02.搂膝拗步03.野马分鬃04.云手05.金鸡独立06.蹬脚07.揽雀尾08.十字手16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02.左右野马分鬃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06.如封似闭07.单鞭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背13.云手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16.收势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3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04、左琵琶势05、进步搬拦捶06、如封似闭07、搂膝拗步08、右单鞭09、右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19、进步栽捶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30、左揽雀尾31、十字手32、收势(32式太极拳谱完)40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11.转身肘底看锤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3次)16.单鞭17.高探马18. 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23.闪通臂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披身伏虎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29.进步指裆锤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 弯弓射虎37. 进步搬拦锤38. 如封似闭39. 十字手40. 收势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二)7、撇身捶8、捋挤势(二)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二)15、玉女穿梭(二)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二)19、云手(三)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二)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禽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48式太极拳拳谱起势一、白鹤亮翅二、左搂膝拗步三、左单鞭四、左琵琶五、捋挤势(3)六、左搬拦捶七、左棚捋挤按八、斜身靠九、肘底捶十、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十二、右琵琶势十三、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2)十五、拍脚伏虎(2)十六、左撇身捶十七、穿拳下势十八、独立撑掌(2)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3)二一、右左分鬃二二、高探马二三、右蹬脚二四、双峰贯耳二五、左蹬脚二六、掩手撩拳二七、海底针二八、闪通背二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2)三一、上步擒打三二、如封似闭三三、左云手(3)三四、右撇身捶三五、左右穿梭三六、退步穿掌三七、虚步压掌三八、独立托掌三九、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四一、撩掌下势四二、上步七星四三、独立跨虎四四、转身摆莲四五、弯弓射虎四六、右搬拦捶四七、右棚捋挤按四八、十字手收势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拳谱1、起势2、揽扎衣3、开手4、合手5、单鞭6、提手上势7、白鹤亮翅8、开手9、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15、开手16、合手17、搂膝拗步(右)18、揽扎衣19、开手20、合手21、左单鞭22、肘底看捶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29、右单鞭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分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42、开手43、合手44、搂膝拗步(左)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扎衣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拍脚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吴氏45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左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上步搬拦捶9、如封似闭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15、左右倒卷弘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18、撇身捶19、肘底捶20、左右野马分鬃21、玉女穿梭22、云手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25、左分脚26、退步打虎27、右蹬脚28、双峰贯耳29、斜飞式30、右迎面掌31、十字拍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34、右闪通背35、云手36、左高探马37、回身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武式太极拳46式套路01、起势 02、左右揽扎衣03、左单鞭 04、提手上势 05、白鹤亮翅 06、左右搂膝拗步07、进步左搬拦捶08、如封似闭 0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12、手挥琵琶13、对心掌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21、青龙出水22、闪通背23、左单鞭 24、左云手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 30、翻身二起脚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拍莲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43、上步右搬拦捶 44、如封似闭 45、双撞捶 46、收势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1、起式2、右金刚捣碓3、揽扎衣4、右六封四闭5、左单鞭6、搬拦捶7、护心捶8、白鹤亮翅9、斜行拗步10、提收11、前登12、左掩手肱捶13、披身捶14、背折靠15、青龙出水16、斩手17、翻花舞袖18、右海底翻花19、右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21、右单鞭22、右云手23、左云手24、高探马25、右连珠炮26、左连珠炮27、闪通背28、指裆捶29、白猿献果30、双推手31、中盘32、前招33、后招34、右野马分鬃35、左野马分鬃36、摆莲跌叉37、左右金鸡独立38、倒卷肱39、退步压肘40、擦脚41、蹬一跟42、海底翻花43、击地捶44、翻身二起45、双震脚46、蹬脚47、玉女穿梭48、顺銮肘49、裹鞭炮50、雀地龙51、上步七星52、退步跨虎53、转身摆莲54、当头炮55、金刚捣碓56、收式32式太极剑剑谱预备式起势1. 并步点剑2. 独立反刺3. 扑步横扫4. 向右平带5. 向左平带6. 独立抡劈7. 退步回抽8. 独立上刺9. 虚步下截10. 左弓步刺11. 转身斜带12. 提膝捧剑13. 提膝捧剑14. 跳步平刺15. 左虚步撩16. 右弓步撩17. 转身回抽18. 并步平刺19. 左弓步拦20. 右弓步撩21. 左弓步拦22. 进步反刺23. 反身回劈24. 虚步点剑25. 独立平托26. 弓步挂劈27. 虚步抡劈28. 撤步反击29. 进步平刺30.丁步回抽31.旋转平抹32. 弓步直刺收势陈式太极剑36式剑谱(马春喜创编):1、金刚捣碓(震脚接剑)2、凤凰展翅(马步斜削)3、青龙出水(弓步平刺)4、嫦娥舞袖(左右撩剑)5、金鸡独立(提膝劈剑)6、蜻蜓点水(跳步点剑)7、追风赶月(马步侧刺)8、白鹤亮翅(虚步挑剑)9、推山入海(震脚推剑)10、回头望月(歇步反撩)11、劈山探宝(上步劈剑)12、金针指南(跟步平刺)13、背身吐信(跟步后刺)14、倒挂金铃(马步截剑)15、蛟龙入海(提膝下刺)16、拨云见日(仰身云刺)17、神龙献爪(分脚平刺)18、金童托印(弓步架托)19、叶底采莲(丁步平带)20、燕子抄水(擦步反穿)21、右撞金钟(蹬脚刺剑)22、羚羊跳涧(腕花跳转)23、沛公斩蛇(弓步平斩)24、平分秋色(虚步分剑)25、勒马观潮(虚步持剑)26、艄公摇橹(持剑平抹)27、游龙翻舞(擦步反穿)28、金镖出袖(反穿接剑)29、横扫千军(行步带剑)30、玉女投针(弓步下刺)31、彩凤舒羽(马步刺剑)32、玉蟒翻身(翻身劈剑)33、弯弓射雁(插步反撩)34、游龙戏珠(抛剑接剑)35、风扫梅花(转身摆莲)36、金凤还巢(持剑直立)吴式36剑谱预备式(无极式)1、起势2、分剑七星3、上步遮膝4、翻身劈剑5、进步取膝6、卧虎当门7、艄公摇橹8、顺水推舟9、眉中点赤10、反剪腕11、翻身劈剑12、猿猴舒臂13、沛公斩蛇14、海底擒鳌15、魁星提笔16、反手势17、进步栽剑18、左右提鞭19、神女散花20、妙手摘星21、迎风掸尘22、拨草寻蛇23、黄龙搅尾24、白蛇吐信25、海底捞月26、灵猫捕鼠27、左右卧鱼28、跳涧拦截29、云照巫山30、李广射石31、抱月势32、单鞭势33、乌龙摆尾34、鹞子穿林35、钩挂连环36、合太极(收势42式太极剑剑谱1、起势2、并步点剑3、弓步削剑4、提膝劈剑5、左弓步拦6、左虚步撩7、右弓步撩8、提膝捧剑9、蹬脚前刺10、跳步平刺11、转身下刺12、弓步平斩13、弓步崩剑14、歇步压剑15、进步绞剑16、提膝上刺17、虚步下截18、左右平带19、弓步劈剑20、丁步托剑21、分脚后点22、扑步穿剑23、蹬脚架剑24、提膝点剑25、扑步横扫26、弓步下截27、弓步下刺28、左右云抹29、弓步劈剑30、后举腿架剑31、丁步点剑32、马步推剑33、独立上托34、进步挂点35、歇步崩剑36、弓步反刺37、转身下刺38、提膝提剑39、行不穿剑40、摆腿架剑41、弓步直刺42、收势杨氏太极剑56式剑剑谱1:【起势】——弓步前指2:【三环套月】——丁步点剑3:【大魁星式】——独立反刺4:【蜻蜓点水】——提膝点剑5:【燕子抄水】——仆步横扫6:【左右拦扫】——左右平带7:【小魁星式】——虚步撩剑8:【燕子入巢】——仆步穿剑9:【虎抱头】——虚步捧剑10:【灵猫捕鼠】——跳步下刺11:【黄蜂入洞】——转身平刺12:【凤凰双展翅】—回身平斩13:【小魁星式】——虚步撩剑14:【太公等鱼】——虚步反刺15:【拨草寻蛇】——左右下截16:【哪吒探海】——独立抡劈17:【怀中抱月】——退步回抽18:【宿鸟投林】——独立上刺19:【乌龙摆尾】——撤步平刺20:【青龙出水】——左弓步刺21:【风卷荷叶】——转身斜带22:【狮子摇头】——缩身斜带23:【虎抱头】——提膝捧剑24:【野马跳涧】——跳步平刺25:【悬崖勒马】——仰身平斩26:【转身指南】——并步平刺27:【迎风掸尘】——弓步拦剑28:【顺水推舟】——进步反刺29:【流星赶月】——反身回劈30:【天马行空】——歇步压剑31:【燕子衔泥】——虚步点剑32:【挑帘式】——独立架托33:【左车轮剑】——弓步挂劈34:【右车轮剑】——虚步抡剑35:【大鹏展翅】——撤步反击36:【水中捞月】——弓步撩剑37:【怀中抱月】——提膝捧剑38:【夜叉探海】——独立下刺39:【犀牛望月】——弓步回抽40:【射雁式】——虚步回抽41:【青龙探爪】——并步击剑42:【凤凰单展翅】——回身平斩43:【左右跨拦】——盖步截剑44:【射雁式】——虚步回抽45:【白猿献果】——并步上刺46:【左右落花】——丁步回抽47:【玉女穿梭】——转身下刺48:【斜飞式】——弓步削剑49:【白虎搅尾】——弓步抡劈50:【鱼跳龙门】——跳步上剑51:【乌龙绞柱】——转身撩刺52:【水中捞月】——弓步撩剑53:【仙人指路】——丁步回抽54:【风扫梅花】——旋转平抹55:【并步指南】——并步平刺56:【收势】——接剑还原49式武当太极剑谱1.起势 2.丁步点剑 3.回身点剑 4.仆步横扫 5.右左平带 6.分脚领剑7.叉步反撩8.马步云抱9.丁步截剑10.翻身蹦剑11.弓步下刺12.独立上刺13.仆步穿剑14.蹬脚前刺15.跳步平刺16.转身平刺17.穿剑行步18.行步扣剑19.弓步下刺20.腾空挑刺21.马步藏剑22.回身反刺23.歇步蹦剑24独立上刺25.撤步云斩26.仰身驾剑27.转身回抽28.并步平刺29.行步撩剑30.仰身撩剑31. 盖步按剑32.跳步下刺33.歇步压剑34.虚步点剑35.独立托驾36.弓步挂劈37.歇步后刺38.叉步云斩39.虚步抱剑40.撤步平带41.弓步蹦剑42.提膝点剑43.上步反撩44.丁步直刺45.丁步抱剑46.行步穿剑47.扣剑平抹48.并步直刺49.还原收势单剑《一剪梅》1,玉树临风2,仙人指路3,七步托云4,倒提金钟5,仙人画图6,力劈华山7,一枝独秀8,游龙入海9,云鸿展翅10,黄龙转身11,初露神芒12,长虹经天13,踏雪寻梅14,织女穿梭15,顿起狂飚16,俯瞰人间17,指点江山18,观音踏浪19,梅开二度20,香飘万里注:第19式梅开二度重复9 --- 14 共6式。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实用版)目录1.吴氏太极拳简介2.19 式吴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3.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和优势4.学习吴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5.吴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正文吴氏太极拳是一门注重自然的太极拳流派,其创始人吴鉴泉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在于它的斜身姿势,这种姿势可以有效地减轻腿的负担,并且有利于命门外突。

吴氏太极拳注重用劲原理,强调自然,因此在练习时,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19 式吴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如下: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斜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单鞭19.肘底看捶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斜身姿势,这种姿势可以有效地减轻腿的负担,并且有利于命门外突。

吴氏太极拳注重用劲原理,强调自然,因此在练习时,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吴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得益于它的创始人吴鉴泉,以及后来的吴耀宗等人,他们不断地推广和普及吴氏太极拳,使它成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

学习吴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坚持练习,不断提高动作的精度和协调性;在练习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总的来说,吴氏太极拳是一门注重自然的太极拳流派,它的斜身姿势和注重用劲原理的特点,使得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优势。

简化24式太极拳拳谱

简化24式太极拳拳谱

49式武当太极剑(剑谱)(2008年3月15日开始)1、起势 22、回身反刺 43、叉步反撩2、丁步点剑 23、虚步崩剑 44、丁步刺剑3、回身点剑 24、独立上刺 45、丁步抱剑4、仆步横扫 25、撤步云斩 46、行步穿剑5、右左平带 26、仰身架剑 47、扣剑平抹6、分脚领剑 27、转身回抽 48、并步平刺7、叉步反撩 28、并步平刺 49、收势8、马步云抱 29、扑步撩剑9、丁步截剑 30、仰身撩剑10、翻身崩剑 31、盖步按剑11、弓步下刺 32、跳步下刺12、独立上刺 33、歇步压剑13、扑步穿刺 34、虚步点剑14、蹬脚前刺 35、独立托架15、跳步平刺 36、弓步挂劈16、转身平刺 37、歇步后刺17、穿刺行步 38、叉步云展18、行步扣剑 39、虚步抱剑19、弓步下刺 40、插步平带20、腾空跳刺 41、弓步平崩21、马步藏剑 42、提膝点剑49式武当太极剑剑谱(2008年3月15日开始)1、起势 22、回身反刺 43、叉步反撩2、丁步点剑 23、虚步崩剑 44、丁步刺剑3、回身点剑 24、独立上刺 45、丁步抱剑4、仆步横扫 25、撤步云斩 46、行步穿剑5、右左平带 26、仰身架剑 47、扣剑平抹6、分脚领剑 27、转身回抽 48、并步平刺7、叉步反撩 28、并步平刺 49、收势8、马步云抱 29、扑步撩剑9、丁步截剑 30、仰身撩剑10、翻身崩剑 31、盖步按剑11、弓步下刺 32、跳步下刺12、独立上刺 33、歇步压剑13、扑步穿刺 34、虚步点剑14、蹬脚前刺 35、独立托架15、跳步平刺 36、弓步挂劈16、转身平刺 37、歇步后刺17、穿刺行步 38、叉步云展18、行步扣剑 39、虚步抱剑19、弓步下刺 40、插步平带20、腾空跳刺 41、弓步平崩21、马步藏剑 42、提膝点剑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顺序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膀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四十八(五十)式太极拳1、起式 26、左蹬脚2、白鹤亮翅 27、掩手撩拳3、左搂膝拗步 28、海底针4、单左鞭 29、闪通臂5、左琵琶 30、右左分脚6、捋挤式 31、搂膝拗步7、左搬拦捶 32、上步擒打8、左棚捋挤按 33、如封似闭9、斜身靠 34、左云手10、肘底锤 35、右撇身锤11、倒卷肱 36、左右穿梭12、转身推掌 37、退步穿掌13、右琵琶式 38、虚步压掌14、搂膝载锤 39、独立托掌15、白蛇吐信 40、马步靠16、拍脚伏虎 41、转身大捋17、左撇身锤 42、撩掌下势18、穿拳下势 43、上步七星19、独立撑掌 44、独立跨虎20、右单鞭 45、转身摆莲21、右云手 46、弯弓射虎22、右左分鬃47、右搬拦锤23、高探马 48、右棚捋挤按24、右蹬脚 49、十字手25、双峰贯耳 50、收势四十八(五十)式太极拳1、起式 13、右琵琶式 25、双峰贯耳 37、退步穿掌 49、十字手2、白鹤亮翅 14、搂膝载锤 26、左蹬脚 38、虚步压掌 50、收势3、左搂膝拗步 15、白蛇吐信 27、掩手撩拳 39、独立托掌4、单左鞭 16、拍脚伏虎 28、海底针 40、马步靠5、左琵琶 17、左撇身锤 29、闪通臂 41、转身大捋6、捋挤式 18、穿拳下势 30、右左分脚 42、撩掌下势7、左搬拦捶 19、独立撑掌 31、搂膝拗步 43、上步七星8、左棚捋挤按 20、右单鞭 32、上步擒打 44、独立跨虎9、斜身靠 21、右云手 33、如封似闭 45、转身摆莲10、肘底锤 22、右左分鬃 34、左云手 46、弯弓射虎11、倒卷肱 23、高探马 35、右撇身锤 47、右搬拦锤12、转身推掌 24、右蹬脚 36、左右穿梭 48、右棚捋挤按四十八(五十)式太极拳1、起式 13、右琵琶式 25、双峰贯耳 37、退步穿掌 49、十字手2、白鹤亮翅 14、搂膝载锤 26、左蹬脚 38、虚步压掌 50、收势3、左搂膝拗步 15、白蛇吐信 27、掩手撩拳 39、独立托掌4、单左鞭 16、拍脚伏虎 28、海底针 40、马步靠5、左琵琶 17、左撇身锤 29、闪通臂 41、转身大捋6、捋挤式 18、穿拳下势 30、右左分脚 42、撩掌下势7、左搬拦捶 19、独立撑掌 31、搂膝拗步 43、上步七星8、左棚捋挤按 20、右单鞭 32、上步擒打 44、独立跨虎9、斜身靠 21、右云手 33、如封似闭 45、转身摆莲10、肘底锤 22、右左分鬃 34、左云手 46、弯弓射虎11、倒卷肱 23、高探马 35、右撇身锤 47、右搬拦锤12、转身推掌 24、右蹬脚 36、左右穿梭 48、右棚捋挤按四十八(五十)式太极拳1、起式 26、左蹬脚2、白鹤亮翅 27、掩手撩拳3、左搂膝拗步 28、海底针4、单左鞭 29、闪通臂5、左琵琶 30、右左分脚6、捋挤式 31、搂膝拗步7、左搬拦捶 32、上步擒打8、左棚捋挤按 33、如封似闭9、斜身靠 34、左云手10、肘底锤 35、右撇身锤11、倒卷肱 36、左右穿梭12、转身推掌 37、退步穿掌13、右琵琶式 38、虚步压掌14、搂膝载锤 39、独立托掌15、白蛇吐信 40、马步靠16、拍脚伏虎 41、转身大捋17、左撇身锤 42、撩掌下势18、穿拳下势 43、上步七星19、独立撑掌 44、独立跨虎20、右单鞭 45、转身摆莲21、右云手 46、弯弓射虎22、右左分鬃 47、右搬拦锤23、高探马 48、右棚捋挤按24、右蹬脚 49、十字手25、双峰贯耳50、收势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顺序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膀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顺序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锤8、捋挤式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13、肘底锤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锤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 38、转身双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捧捋挤按)41、十字手 42、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谱目一、起式(面南)1、并步垂手站立2、左脚开步站立3、两臂向前平举4、屈蹲双手下按二、右揽雀尾(南、西)1、右转收脚抱球2、左转左脚上步3、弓步分手棚臂4、右脚跟收抱球5、右转右前上步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顺序1、起势 22、双峰贯耳2、右揽雀尾 23、左分脚3、左单鞭 24、转身拍脚4、提手 25、进步栽锤5、白鹤亮翅 26、斜飞式6、搂膝拗步 27、单鞭下势7、撇身锤 28、金鸡独立8、捋挤式 29、退步穿掌9、进步搬拦捶 30、虚步压掌10、如封似闭 31、独立托掌11、开合手 32、马步靠12、右单鞭 33、转身大捋13、肘底锤 34、歇步擒打14、转身推掌 35、穿掌下势15、玉女穿梭 36、上步七星16、左右蹬脚 37、退步跨虎17、掩手肱锤 38、转身双摆莲18、野马分鬃 39、弯弓射虎19、云手 40、左揽雀尾(捧捋挤按)20、独立打虎 41、十字手21、右分脚 42、收势。

龙门拂尘的简介

龙门拂尘的简介

龙门拂尘的简介拂尘技法是武当龙门派古传上乘功法,颇受道门弟子养生防身之宝器。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龙门拂尘的简介。

龙门拂尘的简介一、基本要求龙门拂尘易学易练,每一个动作都含有技击和实战法则。

练习拂尘有六点基本要求。

1、眼法:要求眼随手尘动,技击时要审时度势,要善于观察敌方神态和形体虚实、心理状态。

2、心法:用意识引导动作,头脑清醒,应变力强,闪展要活,拂尘的运行巧妙,干净利落,神态要自然。

3、手法:手使拂尘要精巧,要松肩舒腕,保持自然,不用拙力。

吞吐伸缩,展合要随心所欲,用力顺达,上下相随,协调连贯,气力内外合一。

4、步法:要求虚实起落,进退敏捷,要巧妙多变,起式干净利落,严谨流畅,随意而行。

5、身法:要像练太极拳一样,身动无处不动。

练习拂尘之中腰要松,因为它可以帮助沉气,使下肢稳固,对于进退旋转都起着主导作用。

它是身法技法的核心,身法活才能虚实相应,待机而发。

6、内外相合:心与神合,气与血合,筋与骨合。

至于手、肘、肩、背、腰、跨、膝、足,周身内外,合为一体。

龙门拂尘的简介二、歌诀拂尘起式须持稳,神凝心静气下沉。

随带呼吸缓缓入,化成一气势贯通。

尘随身变借力进,迎机展甩力自然。

随式突发尘撩起,动手外忠内藏奸。

斜身侧进身神速,闪展反劈随机变。

探身下扫防护严,好似猛虎把路拦。

鹞子入林侧进身,身轻步巧以奇攻。

转身圏拦缩身闪,神奇绝妙法无边。

换步劈尘随机进,难逃尘风奔面门。

侧身挥尘伏身扫,随机转还闪身形。

直甩侧进迎头劈,连环二势左右挥。

震脚回旋星赶月,步到尘到两相合。

左右闪展连环势,进身拦腰横击身。

身转扣步应机变,转环连劈击敌面。

败走反劈尘身合,融合贯通法变新。

胆壮气充为要道,飞身上步头上击。

提膝撤步身随步,顺势挥尘左下拦。

左右晃身尘下截,灵活巧动势法严。

反身劈尘击敌头,步随尘转尘随身。

迎风拦截眼随尘,顺风扫叶巧制强。

尘甩好似连珠箭,法不求精而自精。

顺势而随蛇出水,暗挥奇尘惊人魂。

日绕山尖身斜进,反甩拂尘步身随。

吴氏传统太极剑谱

吴氏传统太极剑谱

吴氏传统太极剑剑谱1、太极式2、揽雀尾一3、揽雀尾二4、揽雀尾三5、金针指南6、交剑式7、分剑式8、掛剑式9、七星式10、上步遮膝11、回身劈剑12、进步撩膝13、卧虎当门14、倒掛金铃15、指裆剑16、临溪垂钓17、劈山夺宝18、逆鳞刺19、回身点20、沛公斩蛇21、翻身提斗22、猿猴舒臂23、子路问津24、李广射石25、彩凤舒羽26、退步撩阴一27、退步撩阴二28、退步撩阴三29、卧虎当门30、梢公摇橹一31、梢公摇橹二32、顺水推舟33、眉中点赤34、回马剑一35、回马剑二36、回马剑三37、玉女投针38、魁星提笔39、迎门剑40、卧虎当门41、海底擒鳌一42、海底擒鳌二43、翻身提斗44、反臂剑45、进步栽剑46、左右提鞭一47、左右提鞭二48、落花待扫49、卧虎当门50、落花待扫51、卧虎当门52、翻身披挂53、进步提撩54、抱月式55、单鞭式56、肘底看剑57、海底捞月58、横扫千军一59、横扫千军二60、撇身击61、抱头洗62、魁星提笔63、燕子入巢64、灵猫扑鼠65、蜻蜓点水66、黄蜂入洞67、老叟携琴68、云麾三舞一69、云麾三舞二70、云麾三舞三71、云麾三舞四72、云麾三舞五73、云麾三舞六74、云麾三舞七75、云麾三舞八76、云麾三舞九77、拨云见日一78、拨云见日二79、妙手摘星80、迎风掸尘一81、迎风掸尘二82、迎风掸尘三83、迎风掸尘四84、迎风掸尘五85、迎风掸尘六86、猛虎跳涧87、燕子衔泥88、卻步反截(注:卻que,同却)89、左右卧鱼一90、左右卧鱼二91、分手云麾一92、分手云麾二93、分手云麾三94、分手云麾四95、黄龙转身96、拨草寻蛇一97、拨草寻蛇二98、拨草寻蛇三99、拨草寻蛇四100、拨草寻蛇五101、拨草寻蛇六102、金龙搅尾一103、金龙搅尾二104、白蛇吐信一105、白蛇吐信二106、白蛇吐信三107、大鹏展翅108、勒马观潮109、抱月式110、单鞭式111、乌龙摆尾112、鹞子串林一113、鹞子串林二114、鹞子串林三115、鹞子串林四116、鹞子串林五117、鹞子串林六118、鹞子串林七119、鹞子串林八120、大鹏展翅121、农夫着锄122、迎门剑123、太公钓鱼124、翻身交剑式125、托梁换柱126、金针指南127、收剑式128、合太极。

吴式40式太极剑动作名称及分解

吴式40式太极剑动作名称及分解

吴式40式太极剑动作名称及分解01 太极起势无极势坐步出剑弓步打挤转身坐步剑镡打挤坐步回收弓步前伸坐步后指扣脚前按转身拨剑弓步进诀右侧展臂点步平圈用袍拨剑弓步进诀下按上步弓步进镡用袍拨剑弓步进诀右侧展臂点步平圈02 分剑七星接剑前伸右侧平斩出步压剑弓步撩托双手立剑左下按剑推剑插步七星望月03 上步遮膝歇步压剑虚步撩剑04 翻身劈剑提剑长身翻身劈剑05 进步取膝转身拉剑弓步取膝06 卧虎当门向左转身抽剑平托07 倒挂金铃转身立剑并步压剑独立提膝08 指裆剑虚步反剌09 劈山夺剑虚步上崩旋腕翻点叉步翻剑上步劈剑10 逆鳞刺夺剑回抽上步直剌11 回身点转身回剑弓步点剑12 沛公斩蛇仰身云剑虚步平斩13 翻身提斗长身提剑旋腕立剑并步压剑提膝撩剑14 猿猴舒臂坐步下剌歇步架剑进身抽剑上步斜剌15 樵夫问柴扫臂接剑提膝转身16 单鞭索喉撤步托剑弓步反剌17 回身撩剑转身劈剑背步撩剑上步劈剑回身撩剑18 卧虎当门向左转身抽剑平托19 艄公摇橹转身下剑叉步平斩20 顺水推舟沉剑上步弓步平剌21 眉中点赤坐步左截抹剑右挡转剑搂膝上步点剑22 反剪腕回头反剪撤步走剑23 翻身劈剑扬剑提膝弓步劈剑24 玉女投针虚步左架翻剑外转弓步左剌25 翻身连环挂转身压剑提剑前踹26 迎门剑落脚插剑后挂前臂27 卧虎当门向左转身抽剑平托28 海底擒鳌掰步右穿转身压剑29 魁星提笔提剑长身独立提笔30 反手势右脚平蹬仰身后劈31 进步栽剑转身后扫探身栽剑32 左右提鞭穿剑上挑转身提鞭33 落花待扫跨步压剑上步撩扫34 左右翻身劈剑左侧劈剑翻身右撩马步劈剑上步撩扫35 抱月势圈肘分斩穿云平斩36 单鞭势半面右转弓步取喉37 肘底提剑歇步压剑独立提剑38 海底捞月屈膝下蹲弓步捞剑39 左右横扫千军移身抽剑上步抹剑翻剑扭身上步抹剑40 合太极(收势)翻剑下剌举镡提膝搂膝进诀收步还原。

陈式太极单剑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单剑动作名称

第一式太极剑初势第四十式燕子啄泥第二式朝阳剑第四十一式白猿献果第三式仙人指路第四十二式落花势第四式青龙出水第四十三式上下斜刺第五式护膝剑第四十四式斜飞势第六式闭门势第四十五式哪吒探海第七式青龙出水第四十六式怪蟒翻身第八式翻身下劈剑第四十七式韦陀献杵第九式青龙转身第四十八式磨盘剑第十式斜飞势第四十九式太极剑还原第十一式展翅点头第十二式拨草寻蛇第十三式金鸡独立第十四式仙人指路第十五式盖拦势第十六式古树盘根第十七式饿虎扑食第十八式青龙摆尾第十九式倒卷肱第二十式野马跳涧第二十一式白蛇吐信第二十二式乌龙摆尾第二十三式钟馗仗剑第二十四式罗汉降龙第二十五式黑熊翻背第二十六式燕子啄泥第二十七式白蛇吐信第二十八式斜飞势第二十九式鹰熊斗智第三十式燕子啄泥第三十一式摘星换斗第三十二式海底捞月第三十三式仙人指路第三十四式凤凰点头第三十五式燕子啄泥第三十六式白蛇吐信第三十七式斜飞势第三十八式左托千斤第三十九式右托千斤第一式单刀起势第二式护心刀第三式青龙出水第四式风卷残花第五式白云盖顶第六式黑虎搜山第七式苏秦背剑第八式金鸡独立第九式迎风滚闭第十式腰斩白蛇第十一式日套三环(一)日套三环(二)日套三环(三)第十二式拨云望日第十三式左拨草寻蛇第十四式右拨草寻蛇第十五式青龙出水第十六式风卷残花第十七式雁别金翅第十八式夜叉探海第十九式左翻身砍第二十式右翻身砍第二十一式白蛇吐信第二十二式怀中抱月第二十三式收势。

重拟《太极十三剑剑谱》及其说明

重拟《太极十三剑剑谱》及其说明

重拟《太极十三剑剑谱》及其说明改编后的《太极十三剑》,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首次在南京市武术观摩会上由杨红梅女士表演,当即在太极拳同好中引起轰动效应。

杨君成功的表演,显然与她太极基本功素质极佳以及对太极内涵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

但另一方面,改编后的套路,也的确较原套路更好看。

新套路充分展示出太极拳的柔韧、旋转、连绵、松弹,简化了老十三剑套路中许多重复动作,从而在节奏上更紧凑;又增加一些难度大而姿式优美的新动作;特别是,它将老套路中某些女性化的动作,揉合成几个新招式,如以松弹发力的“钩点”替代普通的抽剑或点剑等,使之在力度掌握上更符合陈氏太极的刚柔相济、连绵缠绕的所谓“缠丝劲”拳理,因之更具有观赏性。

女性化动作过多显然不利于普及,作某些中性化的处理是必要的。

太极套路及其姿式,是否可以改动呢?窃以为,除非国家规定的竞赛套路不能随便改动外,其余都可改变。

而且只有通过不断改编修正,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否则就不会有今日各太极流派拳种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灿烂局面。

练太极拳目的是健身、防身。

基本功必须扎实,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尽可能做到姿式优美,使太极拳具有可观赏性。

可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引起练习者的兴趣,便于普及。

因此,扎实的基本功和姿式的美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如果练太极不注意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却斤斤拘泥于套路的顺序和某些姿式细节,则本末倒置。

太极能否具有可观赏性,首先取决于基本动作是否符合太极拳原理。

陈氏太极拳就可观赏性的角度说,是最优秀太极拳种之一。

新十三剑以陈氏太极原理为基础对原谱加以变化,征服了晨练族中广大太极同好,取得巨大成功。

不过,新剑谱对招式的命名不雅,不符合以形象化方式命名招式的原则,字句不整齐,不便记忆。

纵观古今剑谱,任何招式命名都不可能把动作的整个过程全包括进去,而新剑谱恰恰在这一点走入误区。

它似乎力图想包括招式的全过程,但实际上并未如愿,徒使招式名称繁琐杂乱。

既然连套路和姿式都可改变,对招式的命名改一下想也无妨。

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修订稿

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修订稿

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42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名称口诀:起势揽雀单鞭挥二组开合单鞭挥三组云手独立虎压掌托掌马步靠提手白鹤拗步推肘底捶接转身推贯耳夹在分脚内捋擒穿掌七星锤撇身捋挤搬拦捶穿梭蹬脚掩肱捶拍脚栽捶斜飞势跨虎摆莲弯弓射如封似闭第一回野马分鬃定势归下势金鸡穿掌回揽雀十手收势回动作分解:第一段〈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2. 弓步左推〈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第二段〈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 10.丁步叉抱 11.丁步叉抱〈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第三段〈十九〉云手(三式) 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拳(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二三〉左分脚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4. 裆步斜靠〈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第四段〈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三三〉转身大捋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2. 虚步叉拳〈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三八〉转身摆莲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分解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分解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分解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推荐文章太极拳的“白鹤亮翅”要点热度: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热度: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热度:太极拳补肾功法及其特点的介绍热度:学习太极拳的哪些方面热度: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舒展大方、圆活轻灵,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分解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分解白鹤亮翅是吴式太极拳中的经典拳术,习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一、白鹤亮翅释名形似白鹤亮(晾、凉)翅而得名。

亮展现与展示,即“亮相”。

晾与凉,则是直接描写“亮”的原因,晾,是因羽毛潮湿而展开翅膀将其晾干;凉,则是因天气炎热而展开翅膀散热的意思。

但不管“晾”还是“凉”,他们都是一个静态的造型,一如舞台唱戏的亮相一般,故曰“亮”。

白鹤亮翅与白鹤掠翅和彩凤梳羽的区分白鹤亮翅是展开翅膀,前后(或左右)一高一低的静态造型;白鹤掠翅则是双翅展开,上下(或前后)扇动的动态动作;而梳羽虽也是将翅膀展开动态的动作,但它不扇动,它是将翅膀展开完成造型后,然后静止着向一侧后拧腰转侧的动作,动态不在翅膀上而在腰上。

三个动作,既相似又有不同,习着不可不察。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太极拳注重内外双修,要求用意念带动肢体运动,达到节节贯穿。

二、白鹤亮翅动作1、右手旋转,反掌将掌指向上,继续向上提举,将意气从掌指尖放出,左手继续下按,两手对拔,将脊椎拉伸,稍定,右手放于头上不动,形似鸟冠,身向前略俯,如鞠躬状,右手随额略微下垂,两腿仍屈膝不变,全身重量放在两腿上,平行步不变,左手随身体前俯向下垂直,俯掌下按,掌心向下。

2、步法不变,腰向左转,头部亦转向左侧,右手掤着置于额上,左手挒转伸向左侧,眼看左手背。

3、左手手背着意向上挑起,像似将物挑起,腰随手上挑徐徐立直,挑至于肩平时,俯掌变为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看左掌,身体重心仍坐于双腿之上。

学习太极拳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静心修炼,达到内外双修,并且还能增强体魄。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之欧阳物创编

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326动)顺序详解(精)之欧阳物创编

太极拳的八方线和圆周度数我们现在练的太极拳,过去有“太极十三式的名称”。

“十三式”也就是所谓的“八门(八方,即四正、四隅)五步(前、后、左、右、中)”,老的拳谱里也有用所谓的八卦(乾、坎、艮、震、巺、离、坤、兑)代表八方。

过去的前辈门创造太极拳时,其目的不外是健体与致用。

“十三式”的制定,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可学的武术项目,因为它假定人体处在中央位置,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空间,去应付四周的一切呢?看来只有“八门五步”的“十三式”,才是“布局周密”、“照顾全面”的最好方法。

又因为它是在松柔的原则下,用圆形动作做为动作基础的,所以它也是一种良好的练体调气的功夫。

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首先也应该弄清楚八方的说法,和按照圆周360度划分的运动角度,因为这些都是太极拳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规矩。

一、太极拳的八方线。

八方线假定人在中央面南而画的。

东、南、西、北(实线)为四正方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虚线)为四隅方向。

二、太极拳的圆周度数:本讲义中,用几分之几的字样来代替圆周度数。

分数和度数的对照如下:一周=360度1/2=180度1/4=90度1/8=45度1/16=22.5度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步法和手法一、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两脚的距离、角度所分的步法:1正步:左右两脚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一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宽,为正步。

2隅步:左右两脚尖向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前脚脚跟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其前后为半脚长,其左右为一脚半宽,为隅步。

按八方线测定正隅步的度数时,正步:前脚脚尖或脚跟,和后脚脚尖或脚跟,站在其面向四正方向(东、南、西、北)约30度的同一斜线上者,叫作正步。

若前脚、后脚的两脚尖或两脚跟站在同一隅线上约45度的,叫作隅步。

(二)由姿势所分的步法:1,自然步:两脚并列,脚尖相齐,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一个立脚,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度。

如预备式初站时的步法,及合太极收势时后的步法。

全套古传达摩剑解说

全套古传达摩剑解说

《全套古传<达摩剑>解说》写在前面的话在练习《达摩剑》套路之前,对该剑法产生,特点及在战争中等的运用做一简介:达摩剑法相传是达摩祖师所创,它主要的特点是:剑如禅法动中守静,静中生动,禅定玄机,把握瞬间,法出自然,有感即应,一触即发,超越理智思维的速度。

在技击中变招莫测,击、刺、格、洗反复运用,攻防变化在奥妙之中,神气劲力通剑锋。

练剑者心怀除恶扬善之举,卫国为民之心,自然心定神宁,无往不胜。

达摩剑在民间流传甚广,武林老前辈陈铁生祖师在上海精武门推介《达摩剑》并编纂了该武术书籍,使该剑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我在60年代末期十几岁时在老家还发现一本,行是竖排的,繁体字满书文言文那时看不懂,有照片。

但那时候老人会达摩剑,看不懂也不要紧。

(我们家过去主业是铁匠,闲暇时练武,当时整个村庄练武成风,老爷爷参加义和团,打过八国联军。

爷爷组织大刀会,抵抗日军,后被共产党收编,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地方武装县大队。

父亲受爷爷影响十几岁就给地下工作者送情报,十八岁入党,后任八路军武装工作队队长,抗战末期是老家镇上共产党第二任镇党委书记)。

据老人讲,大刀队的刀法破锋刀就采用了达摩剑中的劈面,三招两式,杀的日军不得不在脖子上套铁圈,成了军史中的笑话。

何为三招两式,双手持刀,刀锋向下(象劈面式),日军一枪刺来,格挡后反手得拗劲斜砍日军脖子,一击未成,反手拨敌枪械(又成劈面式)撩敌裆部(恰似劈面式撩击),又未成时再行格挡反手得拗劲再斜砍日军脖子,当然手眼身法步要密切配合,所以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之说。

民国早期,我们本家老爷爷到县城打铁,遇到武馆的恶徒欺压百姓,就打了两个恶徒一顿,恶徒把馆主找来,格斗中,馆主下狠手,一枪刺向老爷爷的心口,老爷爷手下留情,只用了半招圆转如意,即将馆主手虎口刺裂,大枪掉落地上。

馆主谢老爷爷不杀之恩,远走他乡。

讲这些不是跑题,是说明达摩剑在抗敌保国,除暴安良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现在战场上舞刀弄剑已不可能,但强身自卫有益社会方面仍有用武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