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r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r促
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尹麟基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商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给予B组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排卵,安全性高.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7)007
【总页数】2页(P1277-1278)
【关键词】克罗米芬;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卵巢储备功能
【作者】尹麟基
【作者单位】商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信阳 465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8
卵巢储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妇女的生育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相关研究显示,18~40岁的女性均有可能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症状,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卵巢早衰,威胁女性健康,导致不孕[1]。
因此针对卵巢储
备功能降低的不孕患者,除常规治疗之外,监测卵泡发育程度并进行促排卵是治疗卵巢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则。
促排卵药物可以保证患者获得优质卵子及胚胎,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促排卵治疗方案适用于大部分女性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促排卵药物不敏感,无法获得优质卵子。
本研究探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商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卵
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早卵泡期卵巢体积≤3 cm2,盆腔彩超示PI≤0.65,RI<0.5,性激素检查结果示FSH:10~40
U/L。
排除标准:①多囊卵巢综合征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50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1.3±5.3)岁;对照组50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2.5±4.2)岁。
所有患者签署了治疗知情同
意书。
1.2 治疗方法于月经第3天给予A组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克罗
米芬(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07)口服治疗,100 mg/d,重
组人促黄体激素(Merck Serono S.A.,国药准字S2*******)治疗,75 U/d,5 d 为一个疗程。
B组接受克罗米芬治疗,方法剂量等同A组。
1.3 评价标准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情况、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卵率和妊娠率治疗后A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见表1。
2.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A组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7例,B组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例,两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14.0%比6.0%)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排卵和妊娠情况比较[n(%)]组别n单卵泡排卵妊娠B组
5025(50.0)32(64.0)7(14.0)A组5036(72.0)44(88.0)a18(36.0)a注:与B组比较,aP<0.05。
2.3 不良反应 A组患者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嗜睡、口干及便秘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由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者窦卵泡数量减少,增加了卵巢的低反应率和周期取消率,如何选择该类人群的辅助生殖治疗方案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促排卵技术的发展成熟,促排卵方案在各大生殖中心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排卵率,但妊娠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是一种通过人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糖蛋白,可以有效结合卵巢膜上的LH/CG受体。
由于早期窦卵泡及黄体素结合黄体素受体可形成雄激素,增加早期卵泡对卵泡刺激素的敏感性[1]。
促
黄体生成素在主导卵泡的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
主导卵泡合成黄体生成素受体,数量是非主导卵泡的8倍,逐渐升高的促黄体生成素在诱导颗粒细胞黄体生成素受
体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黄体生成素可促进卵泡分泌雌二醇(E2),进而刺激卵泡发育。
顺式克罗米芬可对抗体内雌激素作用,竞争性结合下丘脑上E2受体,抑制E2对下丘脑的调节作用。
顺式克罗米芬还可促进内源性卵泡刺激素分泌,抑制
E2的负反馈调节,加快卵泡发育[2]。
反式克罗米芬可以促进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加快内源性卵泡刺激素释放。
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大剂量使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也无法引起卵巢出现排卵反应,而对内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却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减少外源性激素的使用剂量,但其对雌激素具有抵抗作用,可减少宫颈黏液分泌,影响精子的顺利穿过,同时克罗米芬还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影响受精卵的正常着床。
所以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会出现排卵率增高而妊娠率升高不显著的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既可以提高排卵效果,也提高了患者的受孕概率,此外,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真,乔杰.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502-504.
[2] 贺玲,陈雷宁,谭洪川,等.注射黄体酮日血清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对无垂体降调节的HRT-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7):2641-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