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运动与静止
主备课:任云富辅备课:郑开梨审核:李清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领悟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形成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物理学习的求知欲。

【学习重点】:概述机械运动;归纳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时间安排】1课时
预习案
【自主预习】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简称为运动。

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______。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______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______,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机械运动阅读课本P59,回答下列问题: 1.看一看:书上的两幅图
2.议一议:这两幅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想一想:太阳是否是静止不动的?地球上的高山、楼房是否是静止不动的?
4.填一填: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________.
学点归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注意:(1)物理学里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2)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
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上图中几位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的情景,
你能发现些什么?
标有数字序号的四位小朋友中,有哪些小朋友运动了?为什么?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阅读课本P39,回答下列问题:
5.想一想:当你坐在行驶的车上,透过车窗看路旁的树和电线杆,会有什么感觉?
6.填一填: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总要先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看物体相对这
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以此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在运动。

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7.议一议:下列词语或情境中,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1)水涨船高:___________. (2)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落山:___________. (4)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__ 8.填一填:选择参照物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一般来说,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通常选取___________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阅读课本P61
9.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若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10.填一填:对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对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也不同,所以说_______________.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____________.
学点归纳:1.要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一个物体被选做参照物后,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或大地为参照物。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主备课:任云富辅备课:郑开梨审核:李清
【学习目标】:
1.对运动进行分类,概述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运动的观察,认同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感受摄影技术在科学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时间安排】1课时
预习案
【自主预习】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阅读课本P63,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汽车比骑自行车节省时间。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分析下列情境中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借助图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定性比较:(1)在百米赛跑中,谁跑在最前面,谁就运动得越快。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百米赛跑中,计时员通过记录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比较:1.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同时滑下,在1s的时间内分别测出运动的路程;
2.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计下到达终点的路程,分别测出到达终点
的时间。

总结: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定性比较:看哪个物体先到,哪个物体后到,凭感性知识判断,如龟兔赛跑。

定量比较快慢可采用两种方法:(1)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运动的越快。

(2)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
2.在物理中,一般是规定运动的时间,如1s、1min、1h,然后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

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例题:2009年8月16日,柏林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58获得冠军;小明家距离学校5km,他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怎样比较博尔特和小明运动的快慢呢?
二、速度
2.填一填: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其符号为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总结: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公式是v=s/t。

单位是m/s或km/h等
2. 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

1m/s=
3.6 km/h 60cm/s=360dm/min
例题1: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

他的速度是多少?
三、匀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65页,回答下列问题:
4.想一想:从北京开往香港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5.填一填: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_________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_______________运动;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常见的一种运动。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例如汽车启动时,火车进站时,速度的
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
为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可以用图线形象、直观地描述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观察图像请回答: 1、 物体运动5s 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 物体运动20m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 物体的速度怎样计算?
3.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主备课:任云富 辅备课:郑开梨 审核:李清 【学习目标】: 1.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成度 3.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4.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学习重点】:说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他之间的区别 【学习难点】:运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时间安排】 1课时 预习案 【自主预习】 1.在物理学中,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通常用_______来描述。

2.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__________内或某一段_________内的运动快慢情况。

3.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瞬时速度,它表示物体在某一_______或某一
20 15 10
_______时的速度。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平均速度
引入:事例①100米赛跑;②50米游泳;③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四中门口——卫生院门口)启动、加速、刹车、最后停止。

讨论:①上述三个事例中分别是什么运动?②怎样比较每位运动员的快慢?
③怎样描述时快、时慢的汽车的运动快慢?
因为汽车时快、时慢我们不好描述它是运动的快还是慢。

所以我们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笼统地描述汽车在某一时间段内或某一路段内的整体平均快慢。

如果我们用刻度尺测出四中门口到卫生院门口的路程S=500m,用秒表测出该汽车从四中门口到卫生院门口所费的时间t=30s,就可以算出汽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每秒平均行驶的路程,从而描述出了汽车的运动快慢。

请同学们算一算该汽车的平均速度v= 。

1、意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物体快慢的物理量。

2、概念: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内或内的整体的快慢情况。

3、公式:v= 。

其中v表示,s表示,t表示。

注意:s与t是对应关系。

S指某一段路程,t指运动这一段路程所费的时间
4、强调:(1)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4)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当堂练习: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前5分钟行走了360m后,中途和同学站着聊天2分钟,再以1.5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600m,求:○1这位同学前5分钟行走的平均速度。

○2这位
同学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精确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或某一位置的快慢情况的物理量。

如:炮弹刚出炮口那一时刻、那一位置的速度;汽车行驶时,刚好经过我校旗杆时那一时刻、那一位置的速度。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1)区别:平均速度是粗略反映运动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是精确反映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在操场测量你正常步行、竞走、跑步的平均速度。

测量的依据(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测量自己正常步行、竞走、跑步的平均速度。

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主备课:彭涛 辅备课:王森超 审核:李清
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预备知识:
1.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2.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其中_____用钟
表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与步骤:
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将小车置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让其自由往下运动,小车将在平面上运行一段直线距离;
2>.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直线距离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行驶这段直线距离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第一次: S1= , t1= , v1 m/s = km/h
第二次: S2= , t2= , v2 m/s = km/h
第三次: S3= , t3= , v3 m/s = km/h
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
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 t AB = s ,v AB =
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填“大、小”)
图3-15
12.运动会进行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
算出这三位同学分别在0—20m、20—80m、80—100m区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