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4 文化艺术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文化艺术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嫩.绿(lèn)酝酿.(niàng)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g) 澄.清(chén)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ào)
C.琐屑.(xiè) 褶皱.(zòu)萌.发(ménɡ) 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良莠不齐不记其数怒不可遏不知所措
B.销声匿迹因地治宜惟妙惟肖根深蒂固
C.迫不及待鳞次栉比锲而不舍眼花缭乱
D.恃才放旷无动于衷义愤填膺锋芒必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项中“记”为“计”,B项中“治”为“制”,D项中“必”为“毕”,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201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故宫接待游客超30万,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北京其它景区则黯然
..
失色
..。

B.“文脉中国·名家作品展”将于2012年5月18日移师南京,届时将有数十名艺术家逢作戏
...,上演同一时空的“对话”。

C.2012年5月5日晚,歌唱家顾新的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来势汹汹
....,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传统的作品往往描绘祖国的沧海桑田
....,通过巧妙的山水布局,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答案】A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2012年1月以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与重庆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①联合对大渡口区长江沿岸进行考古探索,在跳磴镇石盘村二社的长江北岸原生地层发现人类打制石器十件,包括手斧、砍砸器、石核石器、石片石器等工具。

②其中,手斧的发现在长江三峡地区也非常罕见,在重庆估计是首次。

考古专家分析,该遗址距今约7—8万年,应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制品质地均为石英砂岩。

出土的手斧呈灰色,刃部可见双面打击痕迹,③其加工方式是将石片的边缘进行两面打击的结果,为石核类型的复合型石器,④是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最精美的。

⑴第①处用词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⑵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与的位置交换。

⑶第③处句式杂糅,应删去。

⑷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答案】⑴探索调查(探查、考察、勘察)⑵在长江三峡地区也非常罕见在重庆估计是首次⑶的结果⑷一件手斧(或:打制石器、石器、工具)(均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
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3分)
去重庆吧,去读一座钟灵毓秀之城的风姿:读重庆的山,读山的苍峻挺拔,读山的青葱郁秀;读重庆的水,读水的壮阔浩荡,读水的碧波万顷;,,。

【答案】示例:读重庆的雾,读雾的轻柔飘逸,读雾的朦胧神秘。

(写人也给分) (3分)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名著阅读。

(5分)
(1)“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2分)
(2)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托尔斯泰)(2)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

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第一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每二题理解孟子名言的含义,据此选择《名人传》中的名人事例简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概括下面这则消息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据新华社2011年11月1 日电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今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
国航天人成功扣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

这次实验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

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A.中国航天人成功扣开太空之门
B.“天宫一号”首次成功对接“神舟八号”
C.“神舟”与“天宫一号”今晨相拥遨游
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答案】A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古诗文默写:(6分)
(1)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的春夜之雨饱含喜悦;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笔下的渭城之雨充满离愁。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心里矛盾。

(3)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答案】(1)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浥轻尘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解析】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渭、浥、浊、勒,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综合性学习(9分)
为推动我校素质教育,配合南岸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工作的开展,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学校决定于本学期十月末举办重庆市第110中学第六届体艺科技节。

9、请你为这次体艺科技节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答案】内容与主题有关(2分),修辞手法(1分)。

赛场展英姿,舞台显风采。

喜迎体艺盛世,笑看赛
场风云。

【解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体艺科技节后,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办一期体艺科技节的手抄报,请你用四字短语为手抄报设计两个
栏目。

(4分)
【答案】我形我秀,健儿英姿,放飞梦想,精彩瞬间等。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围绕“体育、艺术、科技”拟写即可,注意短语要生动,富有含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1、体艺科技节为期三天,同学们踊跃参加各种比赛,校园内时时有笑声、加油声,处处洋溢着有活力、
富有青春的气息。

学校小卖部的生意也异常红火,恰好你看见一个初三的同学一边吃零食,一边将零食口袋随手扔在离垃圾桶不远处的塑胶球场上。

这时你想起班主任讲过南岸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于是,走到那个同学面前,对他(她)说(4分):
【答案】称呼(1分),劝说(2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有称谓,用友善的语言告诉对方的错误,请对方改正。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
大姐
阎连科
大姐是老师。

大姐已经人到中年。

陪伴大姐走过岁月、进入中年的有两样东西:病和教书。

病是大姐人生之路上最常见也最难逾越的深渊,教书则是大姐人生之路上最不可缺少的拐杖。

教书在大姐,占了她生命很大一块黄土薄地,已有二十三年;而病从她十三四岁就已开始,似乎她的生命之河里,总有一股被疾病浸染过的浑流。

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就是大姐在病床上疼痛时不绝于耳的哭声,腰疼、腿疼,以及全身的疼痛。

她所患何病,跑遍了乡间的医院,求遍了乡间的良医,也无从知晓。

那时候,抬着病人去一百里外的洛阳治病,在乡村是很大一件事情,而在我家,却已是三番五次。

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但不知为什么没教育出我叫哥唤姐的习惯。

有次我又去窗台上捡熬过的红枣吃,大姐便抓了几颗红枣给我,母亲见了,说:“让他唤声大姐再给他。

”大姐便把那红枣擎在空中不动。

我僵持半天,最终也没叫出那声大姐,大姐眼角便有了泪水,把红枣塞在我手里说:“我也不配做姐,人家的大姐至少能给弟做一双鞋穿,我却有病,拖瘦了家里的日子。

”从那一刻起,我下决心再不唤大姐的名字,一定叫她大姐。

可时光流逝了十余年,我却始终没唤她一声大姐。

大姐的病见好转,是在我十余岁以后。

那天,我从学校回家,突然看见大姐端端地坐在阳光里,人虽瘦得如一把柴草,脸上却荡漾着甜润润的喜色。

她拿一把小糖给我,母亲在一边说:“快叫大姐,你大姐的病好了。


我仍然没能叫出那声大姐。

在接那糖时,母亲过来厉声说:“日后你大姐要教书了,是老师了,你再唤她的名儿,我就不让你吃饭。

”听说大姐要做老师,尽管是民办学校的,尽管是教小学低年级,仍使我充满惊愕和敬意,并怀上了对大姐深深的内疚:没有料到,我还没有学会唤姐,她却成了老师。

学校在镇外的一个苹果园里,离我家二里地左右。

从此,我就朝朝暮暮地看着。

刚丢下饭碗,学生都还在路上,她已经早早地到校,立在教室的门口,翻看她要讲的课文或讲义;放学时候,学生都已到家端起了饭碗,大姐才拿着课本或夹着学生的作业,拖着她虚弱的身子,蹒跚地走在镇外的小路上。

大姐走路时,时常拿手扶着那做了四个小时手术的腰,就像扶着一截将要倒下的枯树。

谁料到了年底,她竟回来说,期终考试,她班里的学生在全校平均分数最高。

母亲说:“你别累犯了腰病。

”她说:“也不能误了人家孩子的前程。


然而,不幸的事被母亲言中了。

几年后,她在一次辅导学生升级考试时,昏倒在讲台上。

抬至医院,才发现她的腰上、肩上、肘上、手腕上、膝盖上,几乎身上所有的骨关节处,都贴有膏药,花花一片,如雨前浓浓淡淡的云。

望着那白云、黑云似的膏药,我立在病床前,心里翻动着滚烫的热意,如同一河缓缓流动着的夏天的水。

这时候,大姐醒了,动了动嘴唇,吃力地睁开了眼,望着床边的水瓶。

我说:“大姐,你喝水吗?”
大姐忽然扭过头来,眼角噙着泪水,拉住我的手问:“你叫我姐了吗?”我盯着大姐瘦脸上泛出的浅红,朝她点了点头,大姐的嘴角便有了很淡很苍白的笑……
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光阴,现在的我和那时的我大不相同——离家当兵,入党提干,成家立业,学写小说也到了无论自己多么羞愧,依然被称为“作家”的田地,连叫大姐都已习惯到不叫反而很难启口。

然而大姐除了年龄的变化,脸上布满了人生的艰辛,再没什么异样,依旧是终日拿着低年级的课本,或夹着学生的作业,在通往小学的路上拖着她虚弱的身子。

再有变化的,就是大姐依旧扶着贴了膏药的腰身,走过的那条路的路边,杂草随着她蹒跚的脚步,二十余载地枯枯荣荣。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09期,有删减)12、通读全文,短文中主要围绕哪两方面对“大姐”进行刻画的?(4分)
【答案】病和教书
【解析】
试题分析:从文章开头句“陪伴大姐走过岁月、进入中年的有两样东西:病和教书。

”中即可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短文中“我”在“叫大姐”的称呼上,经历过怎样的变化?(4分)
【答案】童年时,“我”没有叫大姐的习惯;大姐病好后,“我”仍然没唤她一声大姐;大姐教书累倒后,“我”站在病床边,叫了“大姐”;现在已习惯叫大姐,不叫反而很难启口。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品味句子。

(6分)
(1)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大姐走路时,时常拿手扶着那做了四个小时手术的腰,就像扶着一截将要倒下的枯树”。

(3分)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味句子“我盯着大姐瘦脸上泛出的浅红,朝她点了点头,大姐的嘴角便有了很淡很苍白的笑……”。

(3分)
【答案】(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姐走路时的虚弱和艰难,从而表现大姐勤于教书的高贵品质。

(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大姐的怜惜之情,另一方面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姐在听到“我”叫她大姐时的高兴、喜悦。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望着那白云、黑云似的膏药,我立在病床前,心里翻动着滚烫的热意,如同一河缓缓流动着的夏天
的水。

”请你联系上下文,发挥现象,替“我”写一段心理描写,字数不少于50字。

(4分)
【答案】示例:大姐啊,你这又是何苦呢?你本来身体就有病,不应该这样辛苦啊。

为了你的学生,你不顾自己的身体。

大姐,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大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情节环境,体会此时“我”的心情,从劝慰大姐注意保重身体,表达自己爱大姐这方面内
容用第一人称直接拟写心理活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6、你觉得文中的“大姐”是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示例:大姐虽然身体有病,但她坚强面对,有理想有追求,她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了自己的学生,拖着病躯,精心教学。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
小树
外公走得实在太突然了,2010年10月30日上午阳光不错,十点多的时候妈打电话给我说外公摔了一下,去了医院,医生说可以回家了。

我的脑袋那个时候就全空白了,但随即安慰自己,外公肯定没事,外公不会这么快就走的,按外公的习惯,不会没打一声招呼就走的,肯定不会。

赶到外公家的时候,外公躺在床上,双眼紧闭,插着氧气管,呼吸得非常艰难,从来没见过外公这么无助过,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永远是那么稳健,从容。

但是死亡的力量太可怕太强大了。

四点十八分的时候,外公长长的呼出了最后一口气,然后就静静地走了。

想到前一天的四点十八分时外公还在夕阳下抽着大红鹰,然后把烟蒂摁到装满烟头的大碗里;或许准备几样简单的小菜等外婆念佛回来一起吃晚饭;或者打算着喝完老酒后去哪里走走,看看哪个老兄弟;或者仅仅在想今天喝什么酒好?红酒,白酒,还是黄酒?但是现在的外公确实躺在床上,而且再也不起来了。

守灵、入柩、火化、归墓,短短三天,就这样送走了外公,活着与死亡,原来如此之近。

送走外公的仪式非常的复杂,请道士请尼姑,念经念咒,不知所以。

那些做仪式的人嬉笑怒骂,极尽表演之能事。

我相信神佛,相信命运,但我实在受不了这样的闹腾。

外公是非常讨厌这些的,但是还是在指导下被穿上了寿衣,盖上了寿被,也许还听着那些不知所云的唱嚷。

我能说什么呢?都说丧是做给活人看的,可是外公被这样该是多么难受啊,然而深深了解这些的我们尽然无能为力!所以我想,我死的时候,一定要让我穿上最喜欢的衣服,静悄悄地送我走,什么都别留,然后旁边种一棵小树。

舅舅在找茶叶的时候还翻出了一大袋的豆腐干,这是中秋节时让妈和着月饼一起带去的祖名豆腐干,外公最喜欢吃的豆腐干。

那么一大袋,外公还藏着,定是不舍得一下子吃完。

我拿来两袋,拆开,把供桌
上的豆腐干换下了,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虽然妈说这个时候外公正在路上,还顾不上吃东西。

但是我总感觉外公就在,在这个房间里,看着我们一个个非常难过,他也很难过,他说让我们别难过,他会在上面看着我们都好好的,可是外公说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听到。

送外公到山上的时候我带去了外公喜欢抽的烟和几个星期前就买好的还没带去的鱼干。

这种鱼干是同事有一次从网上买来送给我的,回家的时候给外公带去了,外公说好吃,后来在超市里一直买不到,直到不久前小黄给我网上买到了一模一样的,但是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机会拿过去给外公,没想到这次拿过去的时候,外公再也吃不到了。

我想在外公坟前把东西烧给外公,但妈说现在还不行,只好等下次了。

送完外公回来,厨师已经把饭菜都收拾好了,一大桌一大桌的人吃着,期间不乏感慨的人,但是觉得毕竟到了这个岁数,这样的离开也是一种挺好的方式。

当我看到席间上来一道鳕鱼的时候,想起今年正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外公特地去买了鳕鱼,特地让舅妈清蒸,说这样的做法既好吃又营养,我还是忍不住了……
现在起,再也不会有人给我准备冻米糖了,只因为有一年我觉着做着有趣、吃着好吃,吵着让外公做,但外公联系了好久都没联系上买糖稀(做冻米糖要用的主要辅料之一)的人,所以每年都会给我买上一大袋现成的等我带回去;
现在起,再也没有人会因为同事赞我拿去的杏仁好吃又去批发一大箱杏仁要我分给同事吃;
现在起,再也没人给潇洒哥买好白切羊肉后再配上自种的大蒜,然后满足地看着潇洒哥大快朵颐;或者爬上小方凳把珍藏的酒一瓶瓶给潇洒哥展示过来,问潇洒哥喜欢哪一瓶。

潇洒哥说所有的家人中,外公是对他最好的人,外公不在了,回去就没有意思了。

从来不轻易跪的潇洒哥随着仪式跪了很多次很多次。

只是还藏着这么多好久没喝的外公怎么舍得走呢?
外公走后,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但是每次想到外公,心里就会很沉重: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这句话每次都要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只好老实地去做点别的事情,等到过段时间,也许能看得清楚。

那天做了一个梦,回外公家吃饭,外公做了我最喜欢吃的梅干菜煮肉,外婆还在因为油生油熟的问题和外公拌嘴,还因为外公把那几条给我吃的野生河鲫鱼养瘦了埋怨外公,吃完晚饭,停电了,就睡在外婆晒过的暖暖的被子里,棉花的清香一直浸到心里,朦朦胧胧中,感觉外公上街给我买粢饭豆浆去了,我想叫住外公,跟他说豆浆里要加点辣酱,却怎么也叫不应……
直到现在,我一直都认为,他只是去旅游了,或是去街上给我们买早饭去了,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在某个空间重逢。

一直这么想着,心里竟苏生些希望来,于是我还是一样吃着、睡着、玩着、乐着:相逢总是有期。

在这个世界上,外公外婆是真正对我没有所求的人。

小时候,养在外婆家,但是身体很差,几乎都是外公骑着那比我高很多的28寸自行车带我去医疗站或陪着人情叫医生来家里,又一次,晚上脱衣服睡觉的时候把手给脱臼了,也是外公骑了将近两个小时自行车把裹了像粽子一样的我带到专门治脱臼的医生家里,等回来的时候已经半夜了,外婆还在家等着,给我们热了好几遍的年糕泡饭……
外公很谦逊,却极喜欢炫耀我的一点点小成绩:我的毛笔字登报纸了,外公把那张报纸藏在他的公文包里,开会去的时候给他的同事一个一个看过去,直到所有的人都说我的毛笔字写得好为止;我的作文获奖了,外公一遍一遍见人就说;我运动会跑步跑了第一名,外公就说:不要觉得我们个子小,体育就不好,其实跑步很快呢!我考试考第一名了,外公比我还高兴,正月里亲戚都来的时候,外公就拿着我的成绩单说:是镇里的第一名呢,很不容易的!一直以来,我一直是弟弟妹妹们的学习榜样,相信弟弟妹妹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你们姐姐……对此,我真的非常非常的惭愧,现在的我,活得比谁都窝囊,混得比谁都差,说得比谁都无力,我没带好头,即使我知道外公只要我健康、快乐地活着。

外公心地太好,种的菜可以吃了,他一家一家问过去,村里的老兄弟谁缺钱花了、谁生病了、谁需要什么药,他都记着,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

一直到走之前的一段时间还在叮嘱舅舅,如果他不在了,不要忘记每月去看看一个智障的老兄弟,若看他钱不够用了就接济一些。

外公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了,里里外外,外公喜欢热闹,可是看不到了。

五七那天凌晨,外婆一个人在小间里哭,在我们前面,外婆忙东忙西,没有悲伤、没有流泪,其实我们再痛苦,又怎么比得上外婆的千分之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给她做好早饭、烧好热水,然后叫她起床、吃饭,嘱咐她带上热水再去念佛;再没有人在晚上打着手电接她念完佛回家;再没有人陪她拌嘴。

即使舅舅他们每晚睡在隔壁,即使妈阿姨会隔天送菜过来,又怎么及外公若在的万分之一?我站在外婆旁边,任外婆靠在我身上痛哭,弟弟们站在一边,我们站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在默念:一定要多回去陪陪外婆,多回去,多回去。

可是即使回去了,会给外婆烧早饭吗?回拿着手电接外婆回家吗?
那天中午,太阳很好,一群人都拿了椅子坐在外面晒太阳,聊天,打牌,外婆也坐在外面看他们,外婆也笑着,深深的皱纹里面,埋的都是心酸,这种笑,让人心疼。

今年的初雪,外公一定看见了,刚才给外婆打电话,冲口而出的一句话是:你和外公一定要穿暖和。

外婆耳朵很背,没听清楚,而在电话这端的我已经泪流满面。

17、为什么说外公是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分)
【答案】(4分)做冻米糖、养着野生河鲫鱼等我来吃等;我毛笔字登报,作文获奖,考试考第一名等会向别人炫耀;连我同事、潇洒哥等的要求一并满足;小时候我“脱臼”了,骑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送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