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口的纠结——青春期学生隐瞒和撒谎行为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不出口的纠结 ——青春期学生隐瞒和撒谎行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3-15T14:56:13.9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作者:陈婷
[导读] 当孩子对家长撒谎或者隐瞒的时候,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值得成年人思考
陈婷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福建厦门 361008
[摘要] 当孩子对家长撒谎或者隐瞒的时候,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值得成年人思考。

青春期学生隐瞒和撒谎,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幻想和虚荣,也可能是为了逃避责罚。

当青春期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家长应当在情绪上合理处理,探究背后的动机,反思亲子沟通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

[关键词] 青春期,隐瞒,撒谎
如果,你发现你的小孩撒谎或者有事情瞒着你了,你会怎么做?
故事发生在暑假学校红十字学生干部夏令营,小涵的妈妈又给她报了新东方的暑假班。

小涵想和好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但是又不敢跟父母说新东方的辅导班需要请假。

头一天晚上还回复班主任夏令营时间的通知,表示会去。

但是第二天夏令营开始,她却背着书包去了新东方的辅导班。

学校的老师因为小涵没有报到,留的电话也联系不上,只好找到班主任询问情况。

班主任打了电话给小涵的妈妈,开始围绕着小涵这件事情进行了对话。

刚开始,班主任和小涵妈妈都很愤怒,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疯了,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

小涵的妈妈更是火冒三丈,表示要好好“批评”她一顿。

可是,细想一下,小涵愿意冒着那么大的风险瞒下这弥天大谎,背后一定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小涵在学校是个大姐范儿的姑娘,在班级是值日班长,同时也是班级的历史科代表。

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行事作风是比较雷厉风行的。

但她有个很明显的毛病,就是对待同学的要求,要比自己高得多。

举个例子,收历史作业,她总是很积极的催缴同学的作业,但是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完成。

她很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也有很好的表现。

可是有时候会被同学们评价为爱出风头。

在家里,小涵是个姐姐,爸爸对她学习上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因为事业上比较忙,生活上比较少管她。

小涵妈妈是家庭主妇,生活上就重点在照顾姐妹俩。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小涵的基本性格是敏感的、爱面子的,在面对问题时候,总是不愿去面对,而是像鸵鸟一样,把头扎在沙子里。

今天这样的情况很明显也是如此。

小涵在夏令营和新东方的选择中,两边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这样的情况维持了10天了!她的内心会有多纠结呢?一方面是交了很多学费的辅导班,不去上课不知道怎么跟家长开口,另外一方面是她很希望参加的夏令营,不去参加违背她的内心,也无法向班主任解释。

学校已经放假,家是天天要回的,就这样,她背着书包,很艰难的走出家门,走向辅导班的大门。

在分析了小涵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她所做出的行为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了。

所以,如果在东窗事发的时候,在谎言一下子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如果我们简单的以责怪、愤怒、批评来对待小涵的时候,对于小涵而言,是不是过于沉重了呢?老师和家长的责骂、愤怒,能够帮助她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吗?能够引导她解决类似的问题吗?估计只会让她更纠结、更无助。

同样的,平时小涵的爱表现、好面子,也是心理上的一种补偿。

作业粉饰太平的做法,包括平时被批评时的表现,也是有她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

撒谎和隐瞒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防御机制的作用。

这种防御机制是不成熟的,包含否认、幻想、逃避、推诿等具体防御做法,目的就是让自己通过谎言来应对某些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行为动机可能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幻想式的,给自己一个虚构的事件,让同伴羡慕或者惊叹,从而达成自己的虚荣心的满足。

二是逃避责罚,小到作业忘记带了,大到严重错误的隐瞒,孩子张口就来的谎言可能出发点就是对责罚的躲避。

对于躲避责罚的撒谎或者隐瞒,他们的内心也会有很多的纠结,并且在撒谎的持续时间里,他们需要分离出一部分心理能量来处理内心的冲突感。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状态是很矛盾的,也没办法安心、专心、坦然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同时,内心也有对谎言被戳穿的恐惧。

作为成年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当发现孩子撒谎、隐瞒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没有人喜欢被骗,所以当发现被骗了或者被欺瞒了,习惯性的会对这件事情和骗人的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大发雷霆、大声责骂,就像个张牙舞爪的恶魔,一下子爆发出来。

但是,你的这种形象,正是令人恐惧的。

撒谎的孩子很容易把你的这种形象和做法,套用到自己犯错后你的所有反应。

说是犯错、撒谎也是犯错,犯错后老师或者爸妈就是这样的。

为了避免让大人愤怒而受到责罚,他们就会选择撒谎或者隐瞒,来延迟犯错后的爆发时间。

所以,简单粗暴的发作,对于孩子的撒谎行为,是一种负强化,反而加剧他们用撒谎或者隐瞒来逃避家长的动怒,久而久之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撒谎或者隐瞒行为的时候,先要做的是控制好情绪,越是心平气和,越能够达成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第二,尝试探究孩子撒谎或隐瞒的内部动机。

事必有因,对于孩子做出撒谎行为的时候,是存在相应的动机的。

正如前面所言,成人要试图探究孩子撒谎的动机。

是出于幻想式的满足虚荣心,还是逃避责罚。

只要他的动机不是恶意的伤害他人或者自己,谎言和隐瞒或许是他找不到解决方式的下下策。

在这件事情上,寻找原因比责罚的结果更重要。

第三,反思亲子关系和沟通状态。

亲子间撒谎的产生,反应出来最直接的就是沟通不畅的问题。

我直接表达你肯定不能接受,所以孩子会选择撒谎者隐瞒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当孩子总是对你隐瞒一些事情,或者对你撒谎的时候,大人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有时候你的反应和行为让孩子不敢实话实说,不敢跟你面对面的交流,甚至是在还没开口的之前,就预想到你的反应所带来的坏的结果。

那么,你们的亲子关系就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这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亲子双方存在的问题。

第四,怎么做比你做错了更重要。

撒谎的孩子难道不知道自己做错事了吗?不知道撒谎是不对的吗?他当然知道!或许,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就像小涵,找老师说明情况,但是她得放弃和同学参加夏令营的机会;找父母说呢,父母可能会教训他,学习比夏令营重要。

无论哪个选择,结果对她而言都是艰难的,所以她只好选择不说,欺瞒了老师,也欺瞒了父母。

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总会遇到他们的年龄段所没办法自己处理的事情,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就会是幼稚无效的。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的是对方法的知道,而不是错误的提出。

因为只有知道怎么处理了,孩子才能够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处理行为。

如何处理,相信父母作为成年人,能够和孩子一起共同商讨出有效的方法。

最后,关于父母之间一致性的教育共识。

以小涵父母为例,父亲严厉,只关注学习,母亲温和,比较放纵孩子。

长期受到父母不一致
的对待,小涵自然学会了趋利避害,习惯了对父亲报喜不报忧,隐瞒一些不好的事情,同时也对母亲的态度较为无所谓,犯错了也没关系。

所以她认为对家长隐瞒撒谎,可能受到处罚,但是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需要父母双方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把握坚持好原则,在隐瞒或者撒谎的问题上,坚持一致的态度,才能让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混乱中孩子,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小涵的事件只是折射出了家庭教育中的某一个侧面。

当然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只要在最亲近的父母这一关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帮助,能够学会处理问题更好的方法,吃一堑长一智,这也会是成长中的一个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斯坦伯格(Laurence?Steinberg),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2.[澳]怀特著,李明、党静雯、曹杏娥译,叙事疗法实践地图,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婷,1986年6月,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本科学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